補充之一分區紀實奔赴前線

補充之一分區紀實—奔赴前線

改編後的115師一萬五千多人(包括獨立團1700人)在雲陽鎮召開抗日誓師大會之後,於8月22日出發(如果說誓師大會的第二天出發,按照這個推算,115師雲陽鎮誓師大會應該是8月21日召開的)。獨立團因爲是第一梯隊打前站,在早上七點就從雲陽鎮出發,途經蒲城縣、澄城縣、合陽縣,到達韓城縣,路上走了七天。8月30日進抵陝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準備由禹門口東渡黃河。

今天,從陝西省的三原到韓城,有火車可坐。直線距離210千米,行車5個多小時,硬座票價14.5元,臥鋪票價51.5元。當年,楊成武的獨立團走這段道路,用了七天。

但獨立團這個編制是黑編制,不在115師的序列之內,國民黨口岸檢察官不承認獨立團。爲了儘快渡河,獨立團和115師陳正湘(當時任685團副團長,團長楊得志。這說明,當時陳正湘僅比楊成武的職務差一點點。但曾經任楊得志師政委的鄧華卻在115師裡沒有職務,被陳正湘取代。因爲當時副職的含義就是政委)的685團臨時混合編隊乘船,渡河進至晉南萬榮城(此是歷史文獻記載。但獨立團過黃河有不同記載;在楊成武回憶錄中,是686團團長李天佑,不是685團陳正湘幫助過的黃河)。

在以後韓城當地的文獻記載中,中共韓城縣委配合國民黨縣政府按期籌集了100多隻大、小木船,並派共產黨員、水手徐岱雲負責調動船工工作。部隊到來前,船隻已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出發。現在,爲紀念當年八路軍東渡,在八路軍東渡遺址旁建有“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一座。全碑由三片高大、雄渾的豎向碑體和八個船型基座組成,碑體寓意當年東渡黃河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碑體下爲曲面黨徽。將三個主碑緊密聯繫在一起,寓意八路軍三個主力師由黨統一領導是取得勝利的保證,基座寓意揚帆東渡的八路軍和艱辛的八年抗戰。

(注:此時間順序表均按照馬輝的回憶錄爲準。因爲據史載:8月下旬,115師從三原縣出發。30日進入韓城宿營一晚,31日從芝川鎮東渡抗日。到達韓城的日期,與馬輝的回憶相符。但從三原縣雲陽鎮出發的時間,是不是真的是8月22日?因爲據不少書記載:8月25日,中*央軍*委發佈改編命令後,數萬名身經百戰的紅軍將士摘下紅五星,換上了帶有青天白日徽章的國民革命軍軍服。《聶榮臻回憶錄》也是如此。8月22日,毛澤東召集黨政軍首腦在陝北召開洛川會議,25日會議結束。開會期間,八路軍諸多首腦不會有太大的舉動或部隊調動。這與馬輝回憶的8月6日召開誓師大會有所出入。在韓城縣芝川鎮渡河的時間沒有異議。獨立團和115師的徐海東344旅是115師奔赴前線的先頭部隊。8月31日渡過黃河。9月初,115師餘部在誓師會後第二天告別雲陽,沿着第344旅的行軍路線,經富平、澄城、合陽,前往韓城渡河東征。)

(這裡還涉及到一段。就是《楊得志回憶錄》中所提到的獨立團。115師第一梯隊的部隊走到韓城縣芝川鎮,等待東渡黃河的時候,被任命爲115師685團團長的原紅二師師長楊得志,剛剛從紅軍大學畢業趕上了部隊。685團就是由原紅二師改編過來的,此時這個團由副團長陳正湘帶領。楊得志一直到了山西侯馬,才趕上這個團,與陳正湘和鄧華見了面。有意思的是。以後,這個團的鄧華和陳正湘都到了一分區。

當時,同聶老總談過話,楊得志出115師的師部大門,遇見了獨立團的幾位老戰友,紛紛要他到獨立團。給楊成武當副團長,不要到685團去。當然調動未成,楊得志被聶老總訓了一通。否則,獨立團的歷史會是另一種寫法。)

黃河西岸是陝西省的韓城縣,東岸就是山西省的萬榮縣。獨立團從上船渡河。天就在下雨。從萬榮縣上岸,到侯馬,雨時大時小,一直未停。部隊冒着秋風冷雨踏着泥濘山路,向同蒲路急進。到曲沃縣侯馬車站了,開始有閻錫山修建的窄軌鐵路。在侯馬車站經與國民黨駐站辦事處反覆交涉,等了兩三天時間,才得以乘火車北上。

林彪、聶榮臻,洛川會議後,經西安、風陵渡進入山西,乘小火車到達侯馬,恰好與115師第二梯隊的徐海東344旅會合。楊成武獨立團作爲第一梯隊,已先行出發前往原平。

(注:寫這一段,我着實爲難了一陣,因爲史料的記載各相矛盾。我最初沿用馬輝的回憶,獨立團從侯馬出發乘坐的是運煤車。“車廂都是剛裝過煤的,裡面黑乎乎的,滿是煤灰。我們坐在上面,弄得滿臉、滿身黑。就這還擠得要命,每一節車廂擠着六、七十個人。我們的楊團長也只是坐在後面的守車裡。”)

按照楊成武的回憶,獨立團乘坐的是運牲口的敞車,滿車廂的牛羊糞便和雜毛,一股刺鼻的臊臭味。自己沖刷一下就上人了。車開不久,就趕上瓢潑大雨,但戰士們頭一次乘坐火車,還非常興奮(在這一點上,車開後不久下雨,戰士們滿身溼透,但熱情很高。楊成武與馬輝的回憶是一致的。我個人的認爲:也許,既有運牲口的車廂,也有運煤的車廂,馬輝所在的特務連,恰好乘坐的是運煤的車廂)。

八路軍是第一批開往抗日前線的中國軍隊,所幸途經各車站,霍州、介休、忻州,尤其是太原,愛國羣衆夾道歡迎。八路軍乘坐的火車路過太原時,已是午夜,但大燈將車站照得通亮。如同白晝。車未停,歡呼聲已響徹耳邊。車一停,太原市的工人、學生、市民、小販已涌進車站,裡三層外三層將車廂圍住歡迎。爭先恐後地將各種慰問品向車內拋送。爭先恐後地將各種慰問品向車內拋送。

在國民黨統治區受到這麼熱烈的場面,這些前紅軍戰士們還是第一次見到。也許是不大習慣這樣的歡迎場面,八路軍的幹部戰士都端坐在車廂裡,沒有下火車的,也沒有伸出頭到窗外看熱鬧,只有領導人下車向歡迎羣衆致謝。人民的信賴和支持,極大地鼓舞了獨立團和685團官兵們的抗日士氣,更加堅定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必勝信心。

火車過太原,接近前線,遇上日寇敵機的轟炸掃射。數十人負傷。楊成武、楊得志回憶錄中均寫了,馬輝馬虎了,此段被炸的經歷沒有寫。

在晉北原平車站下車,此處已接近抗日前線,原平到處可見國民黨潰兵敗退下來。對八路軍說風涼話。休息了兩天,第三天上午,獨立團團部開連以上幹部會議,奉命向平型關以西大營鎮前進。這時,沿平綏線進攻的日軍,在佔領張家口、大同後,企圖奪取平型關、雁門關。進而南下侵佔太原;沿平漢線南犯之敵,以一路兵力,佔我保定、石家莊;另一路兵力,從高碑店經易縣西進,妄圖侵佔淶源城,以配合張家口、大同南下日軍的行動。形成一個包圍之勢。

1937年9月中旬,在日軍的進攻下,山西東北門戶天鎮、大同失守。時逢中秋節(9月19日),山西普降大雪。羣衆普遍相傳:“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平型關)戴孝,是不祥之兆!”晉綏軍在日軍進攻前的全線失利。讓閻錫山把保衛太原的希望,放在八路軍的身上。所以派出一個汽車團(48年在華北步兵學校,李青川說過,閻錫山的汽車團是由憲兵控制和調動的),從原平火車站接115師的部隊緊急奔赴平型關方向(115師有的部隊,是火車到了忻口,部隊改乘汽車前往靈丘)。

乘坐閻錫山撥來的卡車,途經代縣、繁峙,緊急趕到大營鎮。剛下汽車,楊成武聽說了115師決定利用平型關一帶的有利地形打一仗。獨立團奉命單獨行動,迅速向平型關以東的上寨(115師師部的駐紮地,是靈丘縣的上寨)、下關一帶集結,待機殲敵。

在靈丘縣抗戰大事記裡,記載着:

“1937年9月16日?東渡黃河挺進晉東北內長城抗日前線的八路軍115師343旅及獨立團,在師政訓處主任羅榮桓、343旅旅長陳光率領下,凌晨3時從繁峙大營鎮出發,經橫澗、橋兒溝跨過內長城進入靈丘冉莊地區。同日,渾源縣城失守。

19日?八路軍115師343旅及獨立團從冉莊經獨峪進抵靈丘上寨地區,隱蔽待命。”

23日,

上午?聶榮臻率115師344旅團以上幹部到達上寨。林彪在上寨小學校召開師、旅、團級主要領導參加的作戰會議,決定利用平型關東側喬溝一線有利地形,伏擊增援平型關前線的日軍,並確定了各團的作戰任務。

中午?115師在上寨小學校東側土坪上,召開全師連以上幹部參加的平型關戰鬥動員會。羅榮桓主持會議,林彪佈置作戰任務,聶榮臻作了政治動員。

下午?115師各旅、團分別從駐地向指定地點開進。

這一天天降大雨,天色如黑,獨立團冒雨前進,趕到上、下北泉村。第二天一早,部隊趕往淶源通向靈邱的必經之路——腰站。(這是馬輝回憶錄中的記載。文獻中記載;獨立團當日下午到達靈丘以東45公里的腰站,天黑前進入驛馬嶺下阻擊陣地。該團先頭部隊途經白洋鋪時與日軍偵察小隊接觸,將敵軍擊潰。)

ωωω ★тtkan ★¢ ○

此時的時間是1937年的9月23日,距9月25日打響的平型關戰鬥,只有兩天。這也是獨立團脫離115師大部隊單獨作戰的開始。以後的抗戰八年,獨立團始終孤軍作戰,再沒有同原歸屬的115師大集體戰鬥在一起。

回顧一下,沿途的行進情況。從三原縣到韓城縣,途經富平、蒲城、澄城、到達韓城。這一路都是步行。但已經沒有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以後原獨立團的紅軍老兵們談起往事,說起從陝西到河北的這一路上,最大的感受是每天能吃飽飯,還不打仗,晚上能放心的睡大覺。所以這一路走得很順利。韓城縣緊靠黃河,是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三個師的渡河地點。115師是第一個渡河的。渡河地芝川鎮,在韓城縣城偏南,黃河最狹窄的一處地點。獨立團在芝川鎮僅停留了半天,就在陳正湘團的幫助下(楊成武回憶是李天佑團幫助的。楊成武的回憶更準確一些)渡過了黃河。

在山西省境內,到達侯馬以後、原平以前,一路上都是乘坐火車。而且在侯馬、原平,上火車之前、下火車之後,都是各休息兩天。從原平到大營鎮是乘坐汽車。這在紅軍時期每天都要靠兩條腿行軍是不可想象的。

48年在華北步兵學校,經過長征的紅軍幹部有幾個,比如鄭旭煜、王志廉、喬新鬆等等。但在校一級領導中有職務,有資格做長征報告的,只有鄭旭煜一個人。48年、49年,各有一段時間,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講長征,鄭旭煜幾乎成了專業報告人,給學員們,也給新入伍的大中學生講長征。這種的報告會一般都是政委張明河親自主持。有時,好講怪話的張明河也會犯自由主義,他是豫南打游擊出身的紅軍幹部,緊挨着大別山地區。他對身邊的參謀幹事們說:別以爲只有長征纔是幹革命,打游擊就不是幹革命。在敵後打游擊同樣光榮,都是幹革命。

鄭旭煜作報告,有時會有點口頭語什麼的。比如“要死”,“冷得要死”、“凍得要死”、“餓得要死”、“累得要死”,張明河譏諷說:什麼“要死”,這不是活過來了嗎?

有關李青川參加革命前的一段經歷,即八路軍在閻錫山幫助下乘坐火車、卡車奔赴前線,前後參加兩個會戰——平型關會戰和忻口會戰,都是李青川所在的晉軍憲兵部隊出面調集的車輛並維持紀律。閻錫山爲八路軍提供給養、軍裝,還有大米這一段回憶,就是在李青川的“啓發”下鄭旭煜纔回憶出來的。當然,運煤的車廂或是運牲口的車廂這段不愉快的話題就免去不提了。

趙再生、張明河、張迺更、翟家駿、李青川等一幫領導人都是清一色的北方人,看見唯一的南方人鄭旭煜一天到晚跟着大家吃小米飯、小米麪饃,吃得很香,當時曾笑話說:“你這個吃大米的南方人,現在吃北方的麪食都習慣了?”

鄭旭煜當時回答說:“人的肚子餓極了,什麼都能吃。在狼牙山八年,早改過來了。最初也不容易,35年底在甘肅,成天吃饃,吃麪,哪裡見得着大米?白麪、莜麪、玉米麪,小米麪,你不吃吃什麼?37年乘火車上抗日前線,那時候跟閻錫山的關係很好,他還希望咱們八路軍到河北去,給他的山西把大門呢。那時的糧食由閻錫山供應,在一大堆白麪當中,還給了幾袋子大米,山西晉南水田產的大米。115師吃了頓大米飯。只見滿火車的江西人、湖南人、福建人,見着大米飯不要命了,連菜都不吃,那叫一個香……”

第157章 春天來了 第三節 政權的問題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191章 空城計 第一節 如狼似虎第3章 第28個 第三節 金剛鑽第76章 教學課第二節蹊蹺的求援第134章 鬥爭是殘酷的! 第二節 黑雲壓冀中第204章 磨盤戰術第三節 敢死隊第184章 咋也要吃頓餃子 第四節 特訓營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一節 第三次羣架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一節 關門打狗第214章 白刃相連 第二節 危如累卵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三節 最後一槍補充之一分區紀實奔赴前線第164章 一點也不消停 第三節 就差一步第31章 滾回去!第一節 打死也不走了第50章 如願以償第二節 兩頭熊第98章 放手一搏 第三節 白衣勝雪第66章 中秋節 第四節 馬一刀第2節 偵察機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第四節 小金庫必須要有!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四節 小插曲第228章 撞車了 第三節 大頭鞋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二節 是禍躲不過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四節 讓你走你再走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三節 又入狼窩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三節 毫無鬥志第176章 羽翼豐滿 第三節 談兵論武第106章 撒套子的 第二節 一擼到底第150章 調虎離山第四節 撐死膽大的第76章 教學課第二節蹊蹺的求援第59章 臺峪村的楊司令 第二節 中國的劍嶽第33章 第二節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102章 圍獵 第三節 貽誤戰機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一節 倒回來的火車第1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第二節 驚天秘密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三節 輪上誰算誰!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二節 紅旗不倒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四節 三堂會審第31章 第三節第6章 上山 第二節 兩小時第235章 魚死網破 第一節 最後一面第122章 大浪淘沙 第一節 真相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二節 斷其歸路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第四節 後退者,斬!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一節 土地 城隍 豐都第164章 一點也不消停 第三節 就差一步第2節 糧食第104章 又少了兩! 第三節 到底還是女人第99章 義薄雲天 第三節 第一個走的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三節 定點拔毒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三節 意外之喜第174章 誰遷就誰? 第三節 訓練心得第77章 夜宴 第四節 結合部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四節 國共這點事第224章 數九冰火 第四節 切指!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二節 張氏英雄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四節 日子要一天一天過第33章 第四節第4章 夜審 第一節 小嘀嗒第3節 一絲冷笑第13章 瞎子 第二節 鬥爭會第12章 殺手 第二節 匕首第80章 亂燉第一節 亮個相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二節 誰打死的都是鬼子!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一節 再談吃飯問題第3節 捆仙繩第32章 第二節第47章 第四節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33章 第四節第67章 洞房花燭 第四節 鍋底灰第57章 三進三出 第一節 做人要厚道第32章 第一節第210章 狡猾狡猾地! 第一節 狼煙再起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三節 有良心第192章 半部論語 第四節 一本破書第235章 魚死網破 第一節 最後一面第70章 狡詐的中國人 第二節 又晃點了一個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三節 願者上鉤第2節 藥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2節 藥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四節 潰圍而出第165章 走西口 第二節 俺沒來過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34章 第二節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四節 十四比六補充之朱遵斌案與陳正湘4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二節 丟盔卸甲第1章 突圍 第三節 任務第3節 走你!第47章 第一節第1節 29年的牛嗎?
第157章 春天來了 第三節 政權的問題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191章 空城計 第一節 如狼似虎第3章 第28個 第三節 金剛鑽第76章 教學課第二節蹊蹺的求援第134章 鬥爭是殘酷的! 第二節 黑雲壓冀中第204章 磨盤戰術第三節 敢死隊第184章 咋也要吃頓餃子 第四節 特訓營第167章 國仇家恨 第一節 第三次羣架第233章 謎底揭曉 第一節 關門打狗第214章 白刃相連 第二節 危如累卵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三節 最後一槍補充之一分區紀實奔赴前線第164章 一點也不消停 第三節 就差一步第31章 滾回去!第一節 打死也不走了第50章 如願以償第二節 兩頭熊第98章 放手一搏 第三節 白衣勝雪第66章 中秋節 第四節 馬一刀第2節 偵察機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第四節 小金庫必須要有!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四節 小插曲第228章 撞車了 第三節 大頭鞋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二節 是禍躲不過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四節 讓你走你再走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三節 又入狼窩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三節 毫無鬥志第176章 羽翼豐滿 第三節 談兵論武第106章 撒套子的 第二節 一擼到底第150章 調虎離山第四節 撐死膽大的第76章 教學課第二節蹊蹺的求援第59章 臺峪村的楊司令 第二節 中國的劍嶽第33章 第二節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102章 圍獵 第三節 貽誤戰機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一節 倒回來的火車第1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第二節 驚天秘密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四節 血的教訓第95章 志在必得 第三節 輪上誰算誰!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二節 紅旗不倒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四節 三堂會審第31章 第三節第6章 上山 第二節 兩小時第235章 魚死網破 第一節 最後一面第122章 大浪淘沙 第一節 真相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二節 斷其歸路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第四節 後退者,斬!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一節 土地 城隍 豐都第164章 一點也不消停 第三節 就差一步第2節 糧食第104章 又少了兩! 第三節 到底還是女人第99章 義薄雲天 第三節 第一個走的第126章 聲東擊西 第三節 定點拔毒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三節 意外之喜第174章 誰遷就誰? 第三節 訓練心得第77章 夜宴 第四節 結合部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四節 國共這點事第224章 數九冰火 第四節 切指!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二節 張氏英雄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四節 日子要一天一天過第33章 第四節第4章 夜審 第一節 小嘀嗒第3節 一絲冷笑第13章 瞎子 第二節 鬥爭會第12章 殺手 第二節 匕首第80章 亂燉第一節 亮個相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二節 誰打死的都是鬼子!第135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一節 再談吃飯問題第3節 捆仙繩第32章 第二節第47章 第四節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33章 第四節第67章 洞房花燭 第四節 鍋底灰第57章 三進三出 第一節 做人要厚道第32章 第一節第210章 狡猾狡猾地! 第一節 狼煙再起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三節 有良心第192章 半部論語 第四節 一本破書第235章 魚死網破 第一節 最後一面第70章 狡詐的中國人 第二節 又晃點了一個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三節 願者上鉤第2節 藥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2節 藥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四節 潰圍而出第165章 走西口 第二節 俺沒來過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34章 第二節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四節 十四比六補充之朱遵斌案與陳正湘4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二節 丟盔卸甲第1章 突圍 第三節 任務第3節 走你!第47章 第一節第1節 29年的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