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收復臺灣(2)

“你還是要堅持要親征啊,現在朝廷文武人才這麼多,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啊。”周濤還是不想朱顯波親征,又不好阻攔,只好扯其他將軍。

“朕親征可以鼓舞士氣,主要還是想見識下荷蘭人到底有多厲害。你也知道我們真正的對手絕非高迎祥,也不是皇太極。而是在西方,荷蘭、英國、西班牙等航海強國。另外你也知道朕一個人抵一個加強營呢,收復臺灣,朕如果坐在家裡太浪費我這身武藝了。”

“可茫茫大海,萬一有意外怎麼辦?”

“不會的,你看張蕾現在不是混成海盜王了嗎?東亞東南亞都是她的地盤了。我萬一有事,你就帶領皇兒們繼續我的思路前進,努力按照五年規劃去實施。反正要抓住海權,把西方列強擋在國門之外。”

“你。。。”周濤欲言又止。

“好啦,我不會有事的。來,我們好久沒練習了。”

“練習什麼啊?”

“還能有什麼?房術啊。”朱顯波突然襲擊,周濤全無防備的倒下。

。。。。。。

激情過後朱顯波再三囑咐周濤,照顧好幾個皇子,然後召集大臣準備商量出徵事宜。

朱顯波親征是沒人可以阻攔的。於是命德妃周濤監國,北海,東海艦隊連同龍康仔等隨皇上出征,戰艦二十艘,運兵船五百艘,火槍六千。另外步騎兵十五萬已經在泉州待命。只能朱顯波海軍艦隊移到便一起渡江參加戰鬥。

1638年陰曆二月十五(建貞十年初),朱顯波親率領衆將士在金門“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一切準備就緒,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之所以選擇這個季節出發,朱顯波就是想到夏秋季颱風來臨之前拿下臺灣,不然狂風暴雨大明的步騎兵和火槍毫無優勢而言。當然人算不如天算,颱風每年都有,朱顯波什麼時候能拿下臺灣,自己心裡也沒底。

二十三日,朱顯波親自率領第一梯隊自金門料羅灣放洋,向東挺進。

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臺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羣島。次日,朱顯波登各島巡視,認爲澎湖在軍事上很重要,遂留下位將領留守,自己率軍繼續東征。澎湖到臺灣雖然只有五十多海里,但如遇逆風,就十分困難。只有牢牢的佔駐這裡,大軍才能不斷的得到增援,糧草也纔有保證。

二十七日,大軍駛抵柑橘嶼(今東吉嶼、西吉嶼)海面時,突然颳起暴風,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風不止,明軍攜帶的糧食已所剩無幾。如果無限期停駐澎湖候風,不僅會影響軍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預定日期開進鹿耳門港。

朱顯波急令浙江、福建布政使和兩廣總督李自成糧草支援。還好出發前給李自成幾個人下了死命令,應該有現成的糧草。

根據錦衣衛事先的調查,要順利進入鹿耳門,必須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錯過時機,就要向後推遲半個月。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當機立斷,決定進行強渡。一些將領鑑於風大浪險,力諫不要貿然從事,要求暫緩開航。但朱顯波是膽大心細,最主要還是有歷史經驗。機會難得,不容錯過。他鄭成功能收復臺灣,我朱顯波一定行的。

“皇上,這大海里風浪過大,還是臣等領隊前行吧。”

“少說廢話,朕這般年輕,難道怕這風浪不成,不要把朕當累贅,朕是你們的將軍。帶頭人!大家跟緊了跟朕衝過去。”其他人也朱顯波執意堅持也無奈。朱顯波自己呢則想着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在這種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有時候士氣就能決定戰場形勢。而朱顯波玩遊戲無數,當然知道士氣的厲害。何況正如他先前個周濤說的一樣,能問能武的他能抵兩個加強營呢。

三十日晚,朱顯波親自率船隊冒着暴風雨橫渡海峽。他們同風浪搏鬥了半夜,於三月月一日拂曉航行到鹿耳門港外。朱顯波先換乘小船,由鹿耳門登上北線尾,踏看地形,並派出精良的潛水健兒進入臺江內海,偵察荷軍情況。同時令兩隻艦隊並排前行掩護後面的大批准備登陸的步騎兵。許多將士都在祈禱不要被荷蘭人發現,唯獨朱顯波滿臉微笑的指揮若定。

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於臺南市。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每座山嶼相距1裡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北面隔臺江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爲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築的城堡臺灣城在臺江西側的一鯤,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爲犄角。他們根本不會想到朱顯波會親征,會是一個穿越回來的皇帝,洞悉臺灣的一切。因此說是犄角防禦,其實並不嚴密。

而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之間;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明軍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一、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隻均可駛入。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爲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錦衣衛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朱顯波不打沒準備的仗,而錦衣衛的情報也是經過過濾的,最主要的是結合了歷史。

三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朱顯波於是命令衆將士按圖迂迴而進。明軍大小戰艦、運兵船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臺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爲大明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於用大炮攔截,未料到朱顯波他們卻躲開了馬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明軍船隊,“駭爲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明軍船隊沿着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臺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繫,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立即在臺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一支明軍,駐紮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龍康仔,你登陸後驅南邊去聯絡當地羣衆,讓他們支援我軍作戰。”

“皇上這。。。”

“別小看臺灣民衆的力量,朕已經命錦衣衛秘密聯絡過當地的義士和鄉紳了,他們都會支持大明軍隊的。”

“微臣遵命!”

正如朱顯波所預料的一樣,龍康仔上岸以後受到了熱烈歡迎,當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大明船隊登陸。當然這一切要歸功於無處不在的錦衣衛。根據初步估計,明軍的登陸行動得到臺灣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羣衆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祖國軍隊收復臺灣的愛國熱情。

正是由於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援,朱顯波的大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爲分隔包圍盤踞臺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朱顯波佔盡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仗要是還打不贏,只能怪朱顯波太爛了,大明的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當然朱顯波不會讓大家失望的,他是英明神武的大明帝國的一代聖君。

—————————————————————————————————————————————————————————

(本月響應縱橫號召,日更一萬,穩定更新!請各位書友收藏、紅票支持啊!)

第504章 聯軍的圈套第35章 撒網第22章 穿幫第274章 遠景規劃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364章 敲山震虎第68章 讓鳥兒飛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83章 武狀元戚宏亮第65章 調戲皇上第324章 戰略轉移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148章 皇上吃醋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249章 抵達熱那亞第365章 朕叫朱由檢第79章 喜得皇子第238章 發明煤球第62章 鄭和寶船第455章 流星劃過第222章 九州島建國第230章 來了工程師第351章 伏擊失敗第253章 農家樂第231章 害羣之馬第484章 刺殺成功?失敗!第71章 降伏周濤第506章 瓜分印度大陸第150章 清理門戶第241章 文化盛會第140章 東征(4)第388章 救下孤雁第374章 千里繞道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60章 加官進爵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58章 科技部第91章 單挑高迎祥第83章 武狀元戚宏亮第237章 買煤炭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72章 研製大殺器第238章 發明煤球第132章 鳳凰再現第196章 賞罰分明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36章 夜探病皇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327章 部落戰爭第67章 募兵第93章 降伏李自成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67章 千里奔襲第419章 擊退土著第32章 相聚恆山(3)第103章 江湖救急第221章 說服島津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127章 瓦解瓦剌第307章 規劃加爾各答第336章 解救查理第464章 這是我的甜心第152章 計劃驗收第388章 救下孤雁第22章 穿幫第407章 公主大婚第135章 五年規劃(2)第202章 目標:馬六甲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第372章 奧朗則布準備上位第345章 衆裡尋她第257章 皇上家宴第85章 準備西征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山重水複第159章 文武雙全第31章 相聚恆山(2)第65章 調戲皇上第127章 瓦解瓦剌第459章 借刀殺人第305章 佈局第168章 訪問爪哇(2)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205章 撞沉它第233章 猶豫不決第248章 蒙古統一第375章 奇襲卡拉奇第3章 廬山救英雄第81章 虎視眈眈第71章 降伏周濤第370章 攔路搶劫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42章 剪除閹黨(2)第363章 狗咬狗第206章 馬六甲海峽殺豬第6章 相識劉三第265章 遠征莫斯科第329章 新天津第108章 滿載而歸
第504章 聯軍的圈套第35章 撒網第22章 穿幫第274章 遠景規劃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364章 敲山震虎第68章 讓鳥兒飛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83章 武狀元戚宏亮第65章 調戲皇上第324章 戰略轉移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148章 皇上吃醋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249章 抵達熱那亞第365章 朕叫朱由檢第79章 喜得皇子第238章 發明煤球第62章 鄭和寶船第455章 流星劃過第222章 九州島建國第230章 來了工程師第351章 伏擊失敗第253章 農家樂第231章 害羣之馬第484章 刺殺成功?失敗!第71章 降伏周濤第506章 瓜分印度大陸第150章 清理門戶第241章 文化盛會第140章 東征(4)第388章 救下孤雁第374章 千里繞道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60章 加官進爵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58章 科技部第91章 單挑高迎祥第83章 武狀元戚宏亮第237章 買煤炭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72章 研製大殺器第238章 發明煤球第132章 鳳凰再現第196章 賞罰分明第236章 鐵匠鋪學徒第36章 夜探病皇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327章 部落戰爭第67章 募兵第93章 降伏李自成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67章 千里奔襲第419章 擊退土著第32章 相聚恆山(3)第103章 江湖救急第221章 說服島津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127章 瓦解瓦剌第307章 規劃加爾各答第336章 解救查理第464章 這是我的甜心第152章 計劃驗收第388章 救下孤雁第22章 穿幫第407章 公主大婚第135章 五年規劃(2)第202章 目標:馬六甲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第372章 奧朗則布準備上位第345章 衆裡尋她第257章 皇上家宴第85章 準備西征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山重水複第159章 文武雙全第31章 相聚恆山(2)第65章 調戲皇上第127章 瓦解瓦剌第459章 借刀殺人第305章 佈局第168章 訪問爪哇(2)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205章 撞沉它第233章 猶豫不決第248章 蒙古統一第375章 奇襲卡拉奇第3章 廬山救英雄第81章 虎視眈眈第71章 降伏周濤第370章 攔路搶劫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42章 剪除閹黨(2)第363章 狗咬狗第206章 馬六甲海峽殺豬第6章 相識劉三第265章 遠征莫斯科第329章 新天津第108章 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