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簽下來

“每當你離我而去,卻令我輕鬆無比,每當你轉身離開,總是用力將門一甩……”

耳機裡傳來一陣清脆的女聲,帶着一種肆意張揚的感覺。

不過缺陷也很明顯,氣息轉換時常常出現明顯的失誤。

這是雷蒙娜-拉維尼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DEMO,做得很粗糙,有兩首歌甚至連樂器的聲音都沒有,完全是清唱。

羅傑耐着性子聽完,做出了初步的判斷。

聲音很好聽,辨識度跟高,但唱功有明顯的不足。

按照羅傑的個人感官來判斷,雷蒙娜-拉維尼的聲線很有辨識度,這方面可以打九十分以上,但唱功最多隻是勉強及格。

另外,歌曲本身質量也一般,一張17首歌的DEMO,令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只有區區兩首,還有三首勉強可以歸入“不錯”的行列裡,其它十幾首歌的質量就要差很多了。

看了一眼音頻文件的名字,B面(B-Side),確實很符合這些歌的水準。

B-Side這個稱呼來源於膠盤唱片(黑膠、紅膠)時代,那時一張唱片有兩面,每面可以刻錄23分鐘的播放時長,其中發給電臺的打榜歌曲集中在正面,稱之爲A-Side。

但要出售的唱片肯定不會只刻錄一面,另一面不用白不用,乾脆放一些質量較差的歌來湊數,這一面就稱爲B-Side。

在膠盤唱片時代,A、B-Side的爭端,還經常引起樂隊內部的矛盾。

很多樂隊並非由一個人來寫歌,誰的歌放在A-Side,誰的歌放在B-Side,往往就是爭奪的焦點,非常容易爆發矛盾。

大名鼎鼎的皇后樂隊在1983年的解散,除了幾人都想要出個人專輯之外,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齙牙叔總是將自己的歌放在A-Side,引起了其它成員的不滿。

CD取代膠盤唱片之後,由於CD只有一個面,也就沒有了A、B-Side之分,但B-Side這個模式仍然保留了下來,大多數專輯中,都是幾首質量較高的打榜歌曲,配上幾首質量一般的湊數歌曲。

雷蒙娜-拉維尼發來的這些DEMO,除了最前邊的五首歌還算不錯以外,其餘的十二首,確實只是普通的B-Side級別的水準,能聽,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質量一般的歌並沒有能夠突出雷蒙娜-拉維尼的優點,反而是放大了唱功不佳的缺陷。

唱功不佳,這在樂壇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唱功一般的頂級歌手並不少見,例如某某某,以及某某某……

前世的艾薇兒-拉維尼也不以唱功見長,演唱會現場和錄音室專輯的質量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但這並不影響艾薇兒成爲那一段時間裡最火的搖滾女歌手。

只要能達到及格線以上的水準,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給後期來搞定。

在錄音室專輯中,單以唱功這個標準而論,唱功六十分的歌手,和九十分的歌手,做出來的錄音室專輯幾乎聽不出什麼明顯的區別來。

區別最大的是在現場,雖然說現場調音師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這樣的問題,但沒有錄音室專輯那麼多的時間來做處理,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這樣一個優點非常突出,缺陷也同樣明顯的女孩……

羅傑仔細回憶着前世艾薇兒成名的軌跡,這些記憶不像那塊U盤裡的歌那樣,銘刻在腦海深處。

時間過去得太久,記憶有些模糊,不過大體的特點都還是記得的。

同樣是音色辨識度極高,唱功一般,朋克搖滾風格……

至於外表長得像,這反而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考慮了許久,羅傑得出了結論,雷蒙娜-拉維尼如前世的艾薇兒那樣成功,可能性極大。

儘管艾薇兒最巔峰的時期也不過是一個二線靠上的歌手,遠遠達不到一線,而且只保持了短短兩三年時間,但這已經足夠給唱片公司帶來鉅額的利潤。

一線?

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就連五大巨頭都不能保證旗下的一線巨星永遠不斷檔,例如現在的百代唱片(EMI)旗下就沒有當紅的一線,只有幾個過氣的老一線還在苦苦掙扎。

二線明星能夠帶來的利潤,已經足夠大了,養活一家大型唱片公司都沒有多大的問題。

簽約,投資一位歌手,本來就是風險極大的事情,只不過一旦成功,利潤更加驚人。

按照通常的規律來講,只要控制投資額度,投資一百個人,有一個能紅,就不會虧本,多出來的都是賺的。

有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就值得下重注。

想到這裡,羅傑做出了決定,簽下雷蒙娜-拉維尼。

陽光海岸娛樂的絕對控股權已經到手,拿下剩餘的股份只是時間問題,現在簽下歌手,開始前期的籌備和運作,不但不存在問題,還可以給公司的員工信心。

——雖然不幹活也能領工資,但有工作可做,纔不會讓員工們胡思亂想,擔心公司明天會不會倒閉,自己會不會失業。

至於說陽光海岸娛樂缺乏的製作能力,這方面暫時可以以外聘的方式來解決,等拿下全部股份,完成私有化流程以後再慢慢補充。

正想着,羅傑在郵件列表中看到一個快要被忘掉的名字,AC-130樂隊。

這支加拿大的高中生樂隊一直和羅傑保持着聯繫,不過郵件來往的次數不算多,大約一兩個月纔會發一次郵件,聊的也都是音樂方面的事情。

這支樂隊在羅傑的建議下,轉向了特殊的流行搖滾風格,主唱聲嘶力竭的嘶吼頗有些林肯公園的感覺,不過因爲配置的緣故,和林肯公園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說他們沒有鍵盤,也沒有負責說唱的麥克-信田。

“不知道他們找到唱片公司了沒有……”

羅傑嘴裡嘀咕着,給AC-130樂隊發了一封郵件,一方面詢問對方是否已經簽下唱片合約,並且索取最新的DEMO。

雷蒙娜-拉維尼肯定是要簽下的,至於AC-130,就要看對方的回覆再做決定了。

發完郵件之後,羅傑在聯繫人列表裡翻了半天,沒有其它值得簽下的人選。

——羅傑的社交圈子,大多是已經成名的歌手和樂隊,沒有拿到唱片合約的新人寥寥無幾。

嚴格來說,只有一個雷蒙娜-拉維尼,還有不確定的AC-130樂隊。

隨後,羅傑向【金屬猴子】和【A】樂隊發了一封郵件,說明了雷蒙娜-拉維尼和AC-130樂隊的情況,以及自己的設想。

雖然說簽下一個有潛力的新人,這種事羅傑自己就可以做主,但知會一聲總是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羅傑暫時不打算親自出面,繼續隱藏自己的大股東身份,以免被二十世紀娛樂得到消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很快,羅傑就收到了加里-貝爾和埃文-泰勒的回覆。

兩個人發的內容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樣的,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同意。

雖然說這和現有的短期計劃不太一樣,但也不存在任何的衝突。

培養幾個新人能花多少錢?

如果是小規模的發行專輯,從製作到發行,整個加起來,平均到每個人身上,短期內最多也就是三四十萬美元。

花的錢不多,工作量也不算大,無論是對公司現有的業務,還是對後續的股份收購,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順手做一下,失敗了也沒太大的損失,萬一成功,那就賺大了。

收到回覆之後,羅傑撥通了加里-貝爾的電話,兩人詳細地討論了一番——主要是羅傑說,加里-貝爾聽。

大體上,依照前世艾薇兒-拉維尼的成名軌跡來操作,人設等方面也儘量貼近。

至於唱片合約,肯定是要籤一份長約,最好在十年左右。

自始至終,羅傑壓根沒考慮過雷蒙娜-拉維尼是否會同意這個問題。

對於一個被拒絕了數十次的樂壇新人來說,陽光海岸娛樂雖然不是什麼大公司,但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甚至可以說是救命的稻草。

至於說按照唱片公司的要求去“包裝”,這是樂壇的慣例了,無論簽約哪一家,無論是否要這麼做,合同裡都必然會有相關的條款。

大概意思就是先佔個坑,用不用那是以後的事。

商談完這一切之後,羅傑掏出手機,點開聯繫人列表,翻到雷蒙娜-拉維尼的號碼。

猶豫了片刻,沒有打電話過去,而是發了一個短信,告訴對方保持電話暢通,幾天之內會有唱片公司的人聯繫她。

…………

簽約一位新人,壓根沒必要讓加里-貝爾親自出面。

目前而言,還是收攏股份的事情更加重要,需要【金屬猴子】樂隊親自坐鎮。

至於和雷蒙娜-拉維尼的談判,派遣兩名員工就夠了。

陽光海岸娛樂現在沒有簽約藝人管理部門,負責這次談判的是一位市場部門經理,以及一位法務部的律師。

“兩位,你們可以叫我安東尼。”

這次談判的主導是安東尼,另一位律師只負責擬定、審覈合同,以及爲合同做背書。

安東尼拿出一疊文件遞給雷蒙娜-拉維尼,說道:“這是我的身份證明文件,你們可以先檢查一下。”

雷蒙娜-拉維尼的經紀人接過文件,仔細地審驗了半天,期間還打了兩個電話求證。

過了半個多小時,經紀人終於放下文件,低聲說道:“身份沒問題。”

雷蒙娜-拉維尼點點頭,沒有說話。

談判是經紀人的事,大多數藝人自身並不擅長這件工作。

經紀人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提出了最核心的問題:“陽光海岸打算爲雷蒙娜-拉維尼準備一份什麼樣的合同?”

“這是我們準備的樣板合同。”

安東尼拿出另一份文件遞給對方,開口道:“十五年唱片合約,版權歸公司所有,唱片銷售收入分成百分之八十,演唱會和其它商業演出收入百分之七十,廣告代言收入不分成,全部歸雷蒙娜-拉維尼小姐個人所有。至於簽約金……”

安東尼停頓片刻,說出一個數字:“一百萬美元。”

“這不可能!”

經紀人一聽就炸毛了,大聲道:“這份合約是赤裸裸的壓榨!不符合慣例!”

雷蒙娜-拉維尼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履歷,也沒有提價的資本。

但哪怕是純粹的新人,這樣一份合約,也確實過於苛刻。

這樣的條款如果是在南棒,可以說很優厚了。

但出現在北美,卻幾乎不會有人接受。

不過這只是漫天要價的手段,先喊一個超高的價碼,爲後面的砍價留下餘地,這是談判中最基本,也最爲常見的策略。

“如果不是羅傑-克里斯蒂安先生的推薦,陽光海岸不會爲雷蒙娜-拉維尼小姐提供唱片合約。”

安東尼面無表情,看了一眼經紀人,開口道:“陽光海岸承擔了高風險,必然要有預期的高收益,否則我無法向董事會交待。”

“但是這樣的條件也太過分了!”

經紀人反駁了一句,但卻也在心裡將預期下調了一些。

連續被數十家唱片公司拒絕,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談判的機會,還是“走後門”得來的。

這樣的境遇,也讓經紀人不得不懷疑,簽下雷蒙娜-拉維尼的經紀合約是否有欠考慮。

正要提出新的條件,雷蒙娜-拉維尼突然開口道:“我去一下洗手間,你們先談。”

安東尼和經紀人之間針鋒相對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迴避纔是最聰明的選擇。

萬一談崩了,雷蒙娜-拉維尼自己不在場,還有挽回的餘地。

無論是已經進入,還是想要進入這個名利場的人,幾乎不存在沒腦子的傢伙。

即使自己不怎麼聰明,身邊也不會缺乏能夠及時提醒的角色。

懂得什麼情況下該做什麼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初次見面並沒有立刻達成協議,不過談判的進展很快。

正如安東尼所說,雷蒙娜-拉維尼沒有任何提價的資本,願意和雷蒙娜-拉維尼談判的只有陽光海岸,想要拿到唱片合約,做出大幅度的讓步是必然的事情。

幾天之後,雷蒙娜-拉維尼在一份爲期九年的唱片合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根據這份唱片合約,雷蒙娜-拉維尼必須保證每年最少出一張完整的專輯,具體的定義是歌曲數量十首以上,或者時長三十分鐘以上。

至於簽約金,則是九十萬美元,每年支付十萬美元。

同時,根據補充協議規定,在前三年內,陽光海岸有權無條件解除合約,這是一個單方面的解約條款,如果雷蒙娜-拉維尼想要提前解約,就必須要額外掏出一筆鉅額的違約金。

除此之外,在其它條款上,也堪稱苛刻。

例如版權公司百分之九十,歌手百分之十。

唱片銷售分成公司百分之七十,歌手百分之三十,演出收入分成公司百分之六十五,歌手百分之三十五……

而在負擔的成本方面,歌手自身負擔伴奏樂手、詞、曲等方面的費用,第一年由陽光海岸先行墊付,在分成中扣除。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限制性的條款,如果全部激活,可以說雷蒙娜-拉維尼就是陽光海岸的提線木偶。

不過這些條款大多隻是以防萬一,實際操作中只會激活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唱片合約都是這麼籤的。

這只是業內的慣例,除非是有了一定地位的明星,纔會在這方面拿到主導權。

例如,如果羅傑沒有選擇自己幹,而是在合約到期之後續約,或者跳槽去其它唱片公司,合約中就不會出現太多的限制性條款。

另一邊,加拿大的AC-130樂隊,也簽下了一份大致類似的合約,除了年限縮短至八年之外,其它條款大體雷同,分成比例也只有很小的浮動。

簽下雷蒙娜-拉維尼和AC-130樂隊,也代表着陽光海岸娛樂從一家純粹的發行公司,開始朝着主流唱片公司轉型。

第677章 股東大會第111章 粉絲還是盜版?(5更)第83章 首發單曲:We.Will.Rock.You第85章 “樂隊隊長的威嚴”第764章第118章 搖滾明星不能沒有派對第307章 亡靈序曲、激流、Pop-Metal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449章 生存問題第866章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82章 唱片發行合約第152章 項目超期第860章 三專連發第279章 秘密結婚第393章 米拉也要加入?第176章 朋克、旋死、以及Pink.Floyd年第501章 令人驚悚的銷量第438章 交給歌迷們決定第391章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第14章 選歌第804章第289章 天價預算第225章 這章的章節名又被我吃了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820章 芝加哥交響樂團第671章 風險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421章 版權,版權!第76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五更)第711章 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353章 戰爭!第193章 第二站:西雅圖(第五更)第296章 提名者晚會第173章 樂隊的傳統第712章第234章 混亂的午後第544章 搞大事?第236章 貴圈真亂第106章 絕交五分鐘(5更)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559章 打賭第763章 “年輕”的董事長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530章 第48屆格萊美第690章 驚不驚喜?第314章 慈善基金第139章 現場和氣場第293章 新的團隊第693章 亞洲的消息第464章 “神殿”第225章 這章的章節名又被我吃了第146章 三名新成員第271章 三叉戟第647章 下一張專輯第549章 意想不到的出色第628章 《波西米亞狂想曲》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第264章 淡化鍵盤第158章 永遠的27歲俱樂部第218章 27歲的艾米第41章 與索尼唱片的會面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862章 史上規模最大的巡演第35章 樂評第774章 幼稚?第283章 臉厚心黑第544章 搞大事?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348章 萬惡的資本主義!第488章 彩虹第576章 新專輯計劃第585章 宿醉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369章 兩專同發第737章 新專輯中的老歌?第690章 驚不驚喜?第385章 海外發行敲定第337章 MAD唱片第418章 一英尺的身高差第287章 安妮的特殊天賦第533章 這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第372章 是時候啓動這個項目了第26章 代號【X】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319章 我纔是應該被捐助的窮人第214章 戈麥斯兄妹的爭吵第163章 第三張專輯第561章 天價預算第775章 隔行如隔山第427章 暫時沒這個打算第731章 名字第214章 戈麥斯兄妹的爭吵第170 天真or幼稚?
第677章 股東大會第111章 粉絲還是盜版?(5更)第83章 首發單曲:We.Will.Rock.You第85章 “樂隊隊長的威嚴”第764章第118章 搖滾明星不能沒有派對第307章 亡靈序曲、激流、Pop-Metal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449章 生存問題第866章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82章 唱片發行合約第152章 項目超期第860章 三專連發第279章 秘密結婚第393章 米拉也要加入?第176章 朋克、旋死、以及Pink.Floyd年第501章 令人驚悚的銷量第438章 交給歌迷們決定第391章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第14章 選歌第804章第289章 天價預算第225章 這章的章節名又被我吃了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820章 芝加哥交響樂團第671章 風險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421章 版權,版權!第76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五更)第711章 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353章 戰爭!第193章 第二站:西雅圖(第五更)第296章 提名者晚會第173章 樂隊的傳統第712章第234章 混亂的午後第544章 搞大事?第236章 貴圈真亂第106章 絕交五分鐘(5更)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245章 “幾萬美元的小錢”第559章 打賭第763章 “年輕”的董事長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530章 第48屆格萊美第690章 驚不驚喜?第314章 慈善基金第139章 現場和氣場第293章 新的團隊第693章 亞洲的消息第464章 “神殿”第225章 這章的章節名又被我吃了第146章 三名新成員第271章 三叉戟第647章 下一張專輯第549章 意想不到的出色第628章 《波西米亞狂想曲》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第264章 淡化鍵盤第158章 永遠的27歲俱樂部第218章 27歲的艾米第41章 與索尼唱片的會面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862章 史上規模最大的巡演第35章 樂評第774章 幼稚?第283章 臉厚心黑第544章 搞大事?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348章 萬惡的資本主義!第488章 彩虹第576章 新專輯計劃第585章 宿醉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369章 兩專同發第737章 新專輯中的老歌?第690章 驚不驚喜?第385章 海外發行敲定第337章 MAD唱片第418章 一英尺的身高差第287章 安妮的特殊天賦第533章 這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第372章 是時候啓動這個項目了第26章 代號【X】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第319章 我纔是應該被捐助的窮人第214章 戈麥斯兄妹的爭吵第163章 第三張專輯第561章 天價預算第775章 隔行如隔山第427章 暫時沒這個打算第731章 名字第214章 戈麥斯兄妹的爭吵第170 天真or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