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要開會?”參謀部裡,一名坦克裝甲車輛的後勤補給少將合上了自己面前的後勤補給參數表格,不耐煩的站起身來。
最近參謀部的會議召開的次數也太多了一些,他這幾天好不容易纔抽時間重新把補給參數表格給修正了一遍。
這可都是他的心血啊,這份表格裡的每一個數字,都是演習之中得出的精確數字,都是被無數人修改過的最貼近合理的數據。
這份表格是無數人心血的結晶,同時也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是大唐帝國軍隊內部補給物資的計算參數,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經驗!
一旦戰爭爆發,所有的後勤補給部隊都要按照這類表格來向各自負責的部隊提供後勤補給,這關乎到部隊的戰鬥力,補給物資的效率,杜絕浪費的努力……
儘管這個數值從未真正準確過,可這個數值的不斷精確,本身就是後勤補給科學的一種進步。
“不知道,波頓上將還有斯特勞斯上將都要參加,勒夫元帥主持,聽說雷德曼元帥還有泰格元帥也都要到場。”來通知他的秘書一連串說出了許多名字。
然後這個後勤補給少將就沒任何意見了,他收拾好東西,腳步飛快的前往了武英殿的會議室。
到了現場之後他整個人都傻眼了:特麼的,這是什麼級別的會議,怎麼幾乎他認識的不認識的軍方大佬都到場了。
來的不僅僅有三位帝國元帥,竟然還有各個集團軍的司令官,裝甲部隊的名將,第一裝甲軍的軍長,還有至少七八個主力裝甲師的師長。
他真的想不出來這麼多人開會究竟是爲了什麼:第一時間,他甚至以爲戰爭爆發了。
是的,除了大唐帝國準備對外宣戰,不然一口氣召集了這麼多高級將領開會究竟是爲了什麼?
忐忑的,這名後勤補給少將坐到了後排的一個空位置上,隨後年輕的將軍多少放心了一些。
因爲在會場裡他沒有看到空軍指揮官,穿藍色空軍服裝的似乎只有一個上校軍銜的聯絡官,這明顯不是要開戰的模樣。
按照大唐帝國的軍事行動要求,如果真的要對外開戰,空軍肯定是要有大量的軍官參會的。因爲他們是攻擊的急先鋒,是大唐帝國最鋒利的矛。
而且,海軍那邊也只來了一個聯絡官,雖然是少將軍銜,可顯然已經說明了,這一次開會,並不是要討論對外宣戰的事情。
“你好!”身邊的一個將領伸出了手來,看軍銜是一個少將。大唐帝國是有兵種色制度的,只看領子邊沿的粉色,就可以輕鬆的辨別出這是一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
少將軍銜,說明他應該是一個裝甲軍的指揮官,或者是一個裝甲軍的參謀長。
補給少將立即伸出手來,和對方握了握:“你好!我是總參的補給參謀布爾蘭。”
他是一個北嶺人,算是布納斯舊人,只不過當時很年輕,也沒有什麼軍功,在軍校裡進修了一年之後,在總參謀部任職,履歷其實非常一般。
“第17裝甲軍軍長,陳士長!”那個軍官自我介紹了一下。
倆人寒暄了幾句之後,三個元帥到場,所有人都起立敬禮:“吾皇萬歲!”
主持會議的勒夫雙手壓了壓,示意所有人落座,緊接着就開始了這一次會議討論:“這一次召開這個會議,是向大家宣佈一件事情,隨着技術的進步,我軍裝甲部隊作戰掩護條例要進行修改了。”
“啊?又改?”聽到勒夫這麼說,許多將領立即低聲抱怨了起來。作爲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大唐帝國的許多技戰術都在不停的變化。
就比如說空軍的交戰守則,隨着噴氣式戰鬥機的出現,空軍的交戰條例也大幅度的更改了。
從前那種幾百架戰鬥機編隊作戰的情況明顯不適應噴氣式戰鬥機了,現在大唐帝國的空軍正在減小編隊規模,以圖發揮噴氣式戰鬥機的最大性能。
“技術部門的最新研究成果,裝甲1師準備實驗性質的裝備一種叫做爆炸反應裝甲的新式防禦裝甲。”勒夫一邊說着,一邊命令兩個士官把圖紙掛了起來。
他指了指圖紙,繼續說道:“這種裝甲可以有效的抵禦敵軍的炮彈攻擊,減少坦克被擊穿的風險。不過它也不是那麼的完美,其名字是爆炸式反應裝甲,所以它在被炮彈擊中之後,會發生爆炸……”
“下面,我們就請相關的專家來講解一下其工作原理。”勒夫讓出了位置,把講臺交給了一個穿白大褂的技術人員。
緊接着,這個技術人員就開始講解起了這種爆炸式反應裝甲的原理,還有工作狀態。
很快,又有人擡上了一臺播放機,播放了實驗場地內的錄像畫面,讓所有人都直觀的感受了一下爆炸式反應裝甲被擊中之後的狀態。
“這特麼的……步兵要是站在旁邊,是不是就全完了?”陳士長偏了偏身子,問坐在自己身邊的布爾蘭。
後勤補給少將布爾蘭點了點頭:“這要是站在旁邊,估計和吃一枚手榴彈沒有任何區別。”
“可能更慘。”陳士長有些心有餘悸的說道:“這玩意兒的裝藥可比手榴彈多多了。”
他們在說話的時候,勒夫又一次走上前臺,他打斷了手下人的議論,開口說道:“所以,我們要提前擬定一種新的步兵伴隨坦克作戰的操典,避免誤傷的情況出現。”
“步兵跟隨坦克前進的間距要加大,不能太靠近了。”一個將領壓低了聲音對自己身邊的同僚說道。
“上一次不是已經加大距離了麼?”他身邊的同僚反問了一句。之前因爲坦克跳彈誤傷的原因,大唐帝國已經修改過一次步坦協同操典了。
那時候,實戰發現跟隨坦克太近,士兵容易被攻擊坦克的跳彈誤傷,所以大唐帝國修改了步坦協同條例,明確增加了跟隨坦克前進的安全距離。
儘管依舊有士兵願意跟在坦克的後面前進,可那已經是少數案例了。正確的做法是,步兵應該距離坦克十米以上的距離,避免被坦克裝甲反彈的流彈擊中。
大家都在議論紛紛,因爲手榴彈的爆炸距離差不多有二十米,那麼這一次士兵是不是要繼續拉開與坦克之間的距離,就成了討論的焦點。
從步坦協同角度來看,步兵距離坦克並不是越近越好,同時自然也不是越遠越好。
如果距離坦克太遠了,那麼步兵就容易被敵人的火力壓制,被切斷與坦克之間的聯繫。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狀態,步兵的傷亡會提升,步兵掩護坦克,坦克掩護步兵的互相掩護狀態會被打破。
可如果距離坦克太近了,那麼坦克確實安全了,可跟隨坦克的步兵就危險了:戰場上敵人會用各種武器來攻擊坦克,那些輕武器是無法穿透坦克的裝甲的,打在坦克上的子彈會被彈開,這些流彈會輕易的殺傷附庸在坦克周圍的步兵。
現在,更危險的事情來了,如果士兵依舊擁擠在坦克周圍,一個爆炸反應裝甲被引爆,那麼周圍的步兵就會一下子完蛋——因爲掛滿了爆炸反應裝甲的坦克,某種意義上來說基本上等同於穿了一件手榴彈編織的馬甲……
“如果真的使用這種,這種……爆,爆炸式反應裝甲,那步兵跟隨坦克的安全距離至少應該保持在30米左右的水平。”一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感慨道。
坐在他前面的軍官立即回過頭來反駁道:“這是打仗!哪有那麼安全的?距離坦克30米,那還要步兵幹什麼?直接讓坦克自己上去豈不是更安全?”
“那你說要多少?”對方有些不服氣的反問。
前面的那個軍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二十米吧,我看差不多!”
“二十米?那步兵損失了,你負責?”後面的軍官冷笑了一聲,不認同的反問道。
那軍官立即甩鍋:“這是誰負責的事情嗎?”
不只是他們兩個,許多人都開始爭吵起來……會場內,都是竊竊私語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