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吉婭昆塔

於是還未等高文的三路大軍有所行動,伊薩克與約翰間就產生巨大的裂痕。

雙方的支持者貴族和私兵,在高文誓師出征前十日,就在拉里薩城下動衝突和混戰。隨後伊薩克遞交措辭嚴厲的書信,聲稱自己現在是科穆寧家族的長者棟樑,要約翰對他和他的軍隊保持尊重。

而約翰則返信反脣相譏,稱就算是敵人高文也沒有把“親愛的叔叔您”當作科穆寧氏的長者,對方任命的是阿德約安——而“朕是得到大牧認可的帝國皇帝”,“你在討逆前,先請學會服從真正的權威統帥。”

於是乎拉夫拉修道院當中,許多約翰的幕僚扈從乘機進言,“陛下應儘快在威尼斯人的幫助下渡海,前去佔據莫利亞的米斯特拉、科林斯、勒班陀、底比斯諸座豐饒的城市堡壘,而後再進佔穀倉帖薩利平原,那裡陛下的統治基礎很好,要防備您叔父的野心侵佔。”

約翰對此躊躇不決,因爲現在他寄身的克里特島相較莫利亞而言更安全,而針對他的叛黨還分散藏匿在島嶼西、南、東各個山區裡,他想運用手腕和軍隊將其各個擊破,完全佔據這座海外國度——畢竟克里特島的人口足有近八十萬,將來足可拉起兩萬精銳隊伍,並且此地海路四通八道,也更容易贏得各國的援助。

而莫利亞人口更是有一百二十萬之多,穀物、酒類、陶器、絲綢、藥材都更爲豐富,但也更容易遭到大陸方面的連帶攻擊。

這就是約翰感到苦惱的地方。另外,他若是移駕到了莫利亞、帖薩利,就等於和叔父間的爭鬥公開化,這樣對共抗高文的大業也是極端不利的。

時間和機遇就在爭權奪利的扯皮當中迅消磨過去。

而高文是不喜歡給敵人喘息的時間的,一旦他奪取的黎波里後,就騰出手來拉出足足十個旅團,要來清剿所有敵對勢力。

得知伊薩克和約翰扯皮,不願聯軍起來,對塞薩洛尼基城起攻勢的消息後,伯丁是悲憤異常,“當貪婪的熊已來到牧場時,狗和羊還在爲了蠅頭小利內訌不休。”他暫時只能自救,在奧赫裡德的宮廷當中他召來了最倚重的兩個人,兒子拉利奇和弟弟弗拉基米爾,決定在他倆當中選擇一位,去保加利亞的戰場統轄所有祖潘領主隊伍,朝北色雷斯領域前進。

當時許多舊羅馬、馬其頓、杜克里亞、大保加利亞諸地的貴族也齊聚一堂,等待着大土王判定的結果。

整個場面是吵鬧不休,因爲君士坦丁.伯丁雖然名義上統治的範圍很廣,可權力卻全靠個人威望維繫着——而今他之所以能當上大土王,不是因爲這羣貴族有多服膺他,而是迫於高文兵臨城下的形勢不得不聯起手來,也不得不推選出位能均衡各方利益的共主來。

“我和在場所有人都需要爲有資歷和經驗的軍事統帥,才能指揮如此多的英雄俊傑趕赴色雷斯的風雲戰場,和瓦良格的蠻族僭主側翼隊伍一較高下。所以我決定,將指揮權交給......”

當伯丁說出這段話來,王宮裡的大部分祖潘都認爲他所指,是自己的弟弟弗拉基米爾,便齊聲喊出了應和的口號來表示贊同。

而披着華美披風,掛着黃金飾,威風凜凜而精力充沛的弗拉基米爾也頗爲自詡,朝着兄長出會心的微笑,上前準備鞠躬接受委任。

弗拉基米爾和伯丁兩位,都是由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女所出,身上流着高貴的皇族血液,這也是他們家族統治杜克里亞、波斯尼亞、南達爾馬提亞諸地區的威望所繫。

伯丁也確實要把指揮權交給弗拉基米爾。

但就在瞬間,他看到在門廊外,他妻子的身影,和陰冷的眼神一閃而過。

她是個出身巴里地區的諾曼貴婦,名叫吉婭昆塔。

看到這個眼神,伯丁不由得渾身通電般抖了幾下,他擡高的手臂在弗拉基米爾等衆人狐疑的眼神下,尷尬地慢慢重新放回到座椅扶手上。

“大家辛苦了,但色雷斯戰線的統帥人選事關重大,容我再回去細想。”最後,伯丁很是難堪地解釋了下。

弗拉基米爾怒火燃起,他吹着鬍子看看吉婭昆塔剛纔踱過的門廊,又看看站在大土王座位邊上低頭不語眼神閃爍的拉利奇,“哼”了聲轉身帶着一衆擁躉,憤憤離去。

會議不歡而散,每個祖潘都幾乎感到大土王的私心,他們本就是不服從高文的宗主權,才雲集在伯丁身邊的,先前伯丁先是在扎拉城被高文的軍隊困住過,後來又曾敗於阿萊克修斯皇帝之手,坦白說他的威望更多來自於家族,而不在於本人的能力業績。

同樣意識到祖潘貴族不滿的伯丁,也怏怏不樂地走回寢宮。

在那裡,吉婭昆塔冷着臉坐在椅子上,幾名使女和一干近臣立在主母旁邊,吉婭昆塔看着托盤上的當地食物,根本不屑食用,鼻孔裡冒着寒霜般的氣息,用拉丁語不斷地埋怨,“偏僻的地方,寒酸的飲食。”

“這可是從斯庫臺湖泊裡撈出來的魚鮮。”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商賈滿臉堆笑討好着王后。

這位商賈也出身於巴里,是曾被高文驅逐出去的孔塔里尼,而吉婭昆塔的家族也在其後遭到高文的驅逐,後來才嫁給伯丁,故而兩人同病相憐——使得孔塔里尼及其家族,在伯丁的宮廷裡頗有力量。

伯丁懶得理睬妻子的指桑罵槐,便不聞不問,徑自走到寢宮牆壁上的神龕前,對着聖像畫舉高手指懸着的十字吊墜,喃喃禱告着。

吉婭昆塔氣更是不打一處來,她公然羞辱了丈夫的正教信仰,“你應該去公教修道院做告解,這樣才能獲得上主的憐憫和加持,而不是和這羣信奉希臘教會的蠻子混在一起!”

原來,之前在扎拉之戰裡敗退歸來的伯丁,正是在一羣諾曼、意大利人的幫助下才東山再起,他和吉婭昆塔締結的政治聯姻揮了很大作用,爲了在羅馬教廷和君士坦丁堡間搖擺博取最大利益,伯丁便在領國的西側靠海諸城市實施大公教信仰,代表人物就是他妻子吉婭昆塔爲的諾曼.意大利集團;而東側內6山地,則還保持着正教信仰,代表人物則是他弟弟弗拉基米爾。

第47章 狄奧格尼斯的情報第130章 休的驚恐第3章 瀕死者第22章 示威第75章 逆戰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79章 去國第13章 連襟第65章 父子爭執第3章 真正的所羅門後裔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78章 安娜的暖手壺第103章 五月十八(上)第63章 以劍扶犁 上第40章 屠龍之劍第42章 撕第11章 強襲第54章 一日落城第38章 活押.死押第54章 一日落城第10章 衛教保皇第10章 安條克門戶第16章 新聖座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24章 露布第58章 索金第18章 雙面桶第114章 犬第41章 佈施第35章 默契第18章 君侯之死第17章 圍城打援第21章 聖鵝第77章 黛朵的毒第53章 閃擊第60章 長夾道第33章 盾之衛隊第16章 越山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77章 半身凱旋第20章 狂信教徒第83章 姓氏革命第54章 拆夥第51章 亞美尼亞輕油第48章 首勳第104章 諸色秀髮之河第84章 射表與活字第72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下)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67章 教唆第13章 坦克雷德之怒第62章 送冠第21章 船閘第87章 典禮(上)第32章 亂鬥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41章 官銜期貨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42章 圍城壕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18章 溫水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9章 僅以身免第98章 tarenta第46章 君士坦提安第17章 集火第62章 送冠第102章 用餐第7章 掌控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72章 軍心第88章 父親真正的回來第14章 皇帝的執拗第11章 鞭刑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63章 農軍騎兵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53章 婚禮與驅逐第133章 震駭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98章 燃火的雪第56章 渺茫第11章 “物資”登岸第7章 火爐第6章 北堡第37章 Logothete第64章 鏡中天使第6章 苣苔山(下)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06章 彼得出使第77章 席捲之勢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100章 總攻前第54章 宏第16章 病.情第81章 奧森的離去
第47章 狄奧格尼斯的情報第130章 休的驚恐第3章 瀕死者第22章 示威第75章 逆戰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79章 去國第13章 連襟第65章 父子爭執第3章 真正的所羅門後裔第90章 復古的品階第78章 安娜的暖手壺第103章 五月十八(上)第63章 以劍扶犁 上第40章 屠龍之劍第42章 撕第11章 強襲第54章 一日落城第38章 活押.死押第54章 一日落城第10章 衛教保皇第10章 安條克門戶第16章 新聖座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24章 露布第58章 索金第18章 雙面桶第114章 犬第41章 佈施第35章 默契第18章 君侯之死第17章 圍城打援第21章 聖鵝第77章 黛朵的毒第53章 閃擊第60章 長夾道第33章 盾之衛隊第16章 越山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77章 半身凱旋第20章 狂信教徒第83章 姓氏革命第54章 拆夥第51章 亞美尼亞輕油第48章 首勳第104章 諸色秀髮之河第84章 射表與活字第72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下)第100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終)第67章 教唆第13章 坦克雷德之怒第62章 送冠第21章 船閘第87章 典禮(上)第32章 亂鬥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41章 官銜期貨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42章 圍城壕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18章 溫水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9章 僅以身免第98章 tarenta第46章 君士坦提安第17章 集火第62章 送冠第102章 用餐第7章 掌控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72章 軍心第88章 父親真正的回來第14章 皇帝的執拗第11章 鞭刑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63章 農軍騎兵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53章 婚禮與驅逐第133章 震駭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36章 帆和澎湃的航程第98章 燃火的雪第56章 渺茫第11章 “物資”登岸第7章 火爐第6章 北堡第37章 Logothete第64章 鏡中天使第6章 苣苔山(下)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06章 彼得出使第77章 席捲之勢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100章 總攻前第54章 宏第16章 病.情第81章 奧森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