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兵支隊與駐屯地

索菲亞城也築有一所聖智教堂,這也是它得名的由來,但當高文皇帝入城後即刻宣佈將這座要害城堡更回原名——薩爾迪卡城,來彰顯羅馬帝國的復興。

教堂內鑲嵌壁畫、金銀飾物的祭壇前,皇帝接受了諸多將官的祝賀,高文也高度讚揚了梅洛、布拉納斯和比雷爾三位將軍:“韋薩特(梅洛)這次能夠在迂迴作戰裡持重,安德羅尼庫斯(布拉納斯)能在卡斯托里亞出動奇襲隊伍,而比雷爾不問任何情況都能堅守住亞德里安堡這個戰局中樞,都是值得傾敬的將軍。朕當年曾經感慨過聖廷**官、郵驛大臣和大西斯郡長三位(即喬瓦尼、安德奧達特和萊特)的成長,現在朕麾下的將軍在戰術上也愈精熟幹練了。”

接下來皇帝表示,給布拉納斯和梅洛加上“薩瓦人征服者”的榮耀,比雷爾加上“馬其頓捍衛者”的榮耀,三位將軍在馬上進入皇都後都能享受盛大的凱旋式,並且在新築起的“大皇宮凱旋門”的記功柱上都會刻下他們名字。

以金幣爲旗標的布蘭姆森將軍感到羨豔,他摩拳擦掌主動請求作爲先鋒,抓住連番得勝的機會,出征都拉佐戰場,和西方的所謂東征集團決戰。

對於這個部屬計劃,皇帝表現得有些猶豫,他繞着祭壇的大理石地板踱了幾個來回,詢問將官們“朕離開皇都已接近一年,始終在征戰不休,而數位將軍的凱旋式也在籌劃當中,是否在今年的冬季休整隊伍,等待來年再進軍都拉佐?”

但將軍們的獎章和權杖閃爍、揮動着,他們盯住眼前排開的地圖桌,齊齊朗聲高聲請求陛下不可以在“狩獵敵人時候半途而廢”,聲浪震動着整個祭壇。

而布蘭姆森更是有手指點在上面“扎塔”的位置,而後是“都拉佐”,擡起眼睛對皇帝請求說“務必在冬季來臨前自6路奪下這兩個沿海要害地帶,因爲敵人的艦隊在這個季節不適宜航行補給。”

皇帝於是便順手認可了麾下高昂的士氣,他開玩笑說今年秋季不能回行宮和妻兒團聚,要招收他們的埋怨了。

接着皇帝便迅捷宣佈了全盤部署:保加利亞旅團、米德加德旅團、阿勒曼尼旅團三個新組建的,全部駐屯在特爾沃諾城附近,接受爲期三個月的長矛、火器和火炮戰術訓練,而後在來年開春後統一在喬瓦尼的督率下,橫掃摩西亞北方,直到多努維烏斯河爲界;

而布蘭姆森爲總指揮,統率菲羅梅隆、希拉波利斯兩個旅團,順着薩爾迪卡北部的河谷地帶,迂迴奪取自尼什到扎塔的北方區域;

阿克羅鮑利忒斯將軍節制尼卡和奧普希金兩個旅團,前往卡斯托里亞和帖薩利地區,向伊庇魯斯推進;

皇帝陛下我則親自帶着三翼旅團和所有騎兵、炮兵輔助隊伍,先順着艾格南迪亞大道西進,奪取孤立的瑪戈隆堡並全殲弗拉基米爾的軍隊,而後去“見識見識都拉佐和我爲敵的人物長什麼模樣”。

至於伯丁,高文的策略則是由着他跑,我們負責跟進即可,跑到哪裡都是爲我們製造宣稱。

部署穩當後,所有人情緒高漲。此外在之前的奧赫裡德、萊斯沃諾、博雅那諸會戰裡俘獲的塞爾維亞士兵就達到八千之數,高文要求將他們全部送往特爾沃諾城裡去,挑選出八百人作爲凱旋式上的獻俘,其餘的交給喬瓦尼和安德奧達特處斷。

但這時安德奧達特的書信卻送抵,裡面抱怨說自己釐定大稅冊已經是殫精竭慮,沒有任何餘裕再幫陛下您處置這羣俘虜,於是郵驛大臣提出的建議是效仿前朝做法:把這羣塞爾維亞人拆分開來,安置到大小西斯郡或薩莫薩塔等督軍區去,或爲郡民礦工,或爲督軍區的邊民士兵;而後可以再從東方的各郡各督軍區再抽取人手,整補陛下您先前各個旅團的損失,統一在特爾沃諾城接受教習隊訓練,以期來年即能在戰場上效勞。

高文覺得郵驛大臣所言有理,便在薩爾迪卡軍營當中頒新的金冊詔書,裡面要求以後每個野戰旅團都新增個“新兵支隊”,此支隊平日不上戰場,而是在駐屯地接受訓練,用來隨時補充前線旅團戰鬥時的減員傷亡。

這個政策,率先在三翼旅團裡實施,但高文也特意下令,將紅手旅團的新兵支隊駐屯地放在加利波利,而守衛者旅團則是維澤,吉麥吉斯旅團不用再回的黎波里或敘利亞,駐屯地放在海峽對面的察爾西頓。

以後將形成固定的規律,那便是精銳的野戰旅團拱衛在皇都四周但又不進入皇都,駐屯地便是就食、整訓和補給的地點。其中先有的十二個旅團當中,除去這三翼外,高文擬定的其餘駐屯地爲菲利浦堡(尼卡)、普魯薩(菲羅梅隆)、士麥那(奧普希金)、特爾沃諾(米德加德)、邁森布里亞(保加利亞)、馬其頓佩拉(希拉波利斯)、安菲波利斯(阿勒曼尼)。

這樣除去柏勒洛豐、葉凡杜尼這兩個旅團,繼續按照傳統戍守東部疆土外,其餘十個旅團全都聚攏在皇都海峽兩岸附近,是高文“居重馭輕”的政策的最好體現:一旦外患或內亂起來後,十個旅團即可迅集結起來,出擊東方(安納托利亞、敘利亞)或西方(巴爾幹、達爾馬提亞),能迅彈壓住情勢。

當然,想要這羣旅團能在第一時間機動起來,必須要有寬闊平坦的道路。

最早過問此事的,是督農司司長出身的現巴塞麗薩陛下,她在圖桌前豪言壯語(安娜在確認事實前總是愛好耽於幻想),說要爲整個帝國修築三萬古裡的大道,然後就用尺子到處畫直線,結果有的線劃到斯庫臺湖裡,有的線則劃到卡帕多西亞的深壑當中去了......

於是遭到丈夫的書信揶揄後,安娜便羞赧不已,不再執掌這件事,而是安心去爲帝國主持大計遴選這樣的人事去了。

第125章 鏡子和冠冕第64章 羅蘭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12章 五分之一第44章 城牆爆裂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35章 重燃鬥志第16章 三十鞭打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79章 幕牆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21章 尊榮依舊第73章 絞殺第4章 布蘭姆森第75章 殺俘第101章 普拉尼飛輪第58章 聲北擊東第9章 贏得死亡第83章 交涉第30章 銃決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7章 臨時車壘第10章 真烏古斯人第82章 坷垃第70章 連鎖焦灼第67章 青牛白馬第80章 熟蘋果第5章 慈愛之畫第61章 王子殞命第32章 東谷之戰(上)第55章 西奧多羅將軍第112章 送別第83章 交涉第58章 伏咚第80章 最終的雷聲第58章 舊合約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54章 戰時小憩第72章 援兵第44章 城牆爆裂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22章 城陷第48章 獨眼爵爺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103章 解藥第25章 先正後奇第57章 斷金三兄弟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35章 愛經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72章 援兵第16章 洞窟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25章 兩支箭第70章 坍塌第94章 紋章第98章 “大敵酋”第19章 急救第80章 襲擊水門(下)第102章 敗露第79章 回返第24章 露布第35章 默契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14章 排水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50章 塔之戰(中)第91章 殺意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63章 新政第38章 倒戈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25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上)第23章 維勒雅德斯河戰役第94章 守捉官的落寞第29章 阿爾蘇第26章 鐵門堡第3章 片刻之箭第61章 小手印第18章 雙面桶第86章 折返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12章 卡列戈斯黨第19章 雪中之炭第16章 新聖座第54章 戰時小憩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98章 應援第19章 安娜的和議書第27章 危機第86章 澤菲利姆之戰(中)第41章 印度高達第66章 金手第59章 幕後人
第125章 鏡子和冠冕第64章 羅蘭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12章 五分之一第44章 城牆爆裂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35章 重燃鬥志第16章 三十鞭打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79章 幕牆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21章 尊榮依舊第73章 絞殺第4章 布蘭姆森第75章 殺俘第101章 普拉尼飛輪第58章 聲北擊東第9章 贏得死亡第83章 交涉第30章 銃決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7章 臨時車壘第10章 真烏古斯人第82章 坷垃第70章 連鎖焦灼第67章 青牛白馬第80章 熟蘋果第5章 慈愛之畫第61章 王子殞命第32章 東谷之戰(上)第55章 西奧多羅將軍第112章 送別第83章 交涉第58章 伏咚第80章 最終的雷聲第58章 舊合約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54章 戰時小憩第72章 援兵第44章 城牆爆裂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22章 城陷第48章 獨眼爵爺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103章 解藥第25章 先正後奇第57章 斷金三兄弟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35章 愛經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72章 援兵第16章 洞窟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25章 兩支箭第70章 坍塌第94章 紋章第98章 “大敵酋”第19章 急救第80章 襲擊水門(下)第102章 敗露第79章 回返第24章 露布第35章 默契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14章 排水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50章 塔之戰(中)第91章 殺意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63章 新政第38章 倒戈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25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上)第23章 維勒雅德斯河戰役第94章 守捉官的落寞第29章 阿爾蘇第26章 鐵門堡第3章 片刻之箭第61章 小手印第18章 雙面桶第86章 折返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12章 卡列戈斯黨第19章 雪中之炭第16章 新聖座第54章 戰時小憩第122章 高文歸來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98章 應援第19章 安娜的和議書第27章 危機第86章 澤菲利姆之戰(中)第41章 印度高達第66章 金手第59章 幕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