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

有時候,不聽話的有才之士,造成的破壞力是不可想象的。

李沐走得很決絕。

褚遂良反應很快,他急速搶上幾步,將李沐的去路擋住,“殿下且慢,可否容臣把話說完。”

“講。”

“殿下可能誤會了臣的意思。臣對於殿下爲民減賦的本意極爲贊同,有異議的只是殿下所行過於急躁。臣聽魏御史說起過,殿下打算以三年爲期,逐年減免賦稅,直至全免。可在臣看來,殿下還是過急了些。自古以來,朝廷與百姓之間的聯結,無非就是賦稅和徭役,如果三年之後,天下百姓皆種地而不納稅,試問殿下,百姓與朝廷之間的紐系何在?”

李沐不得不承認,褚遂良的話有些道理。

這讓他想起後世,農業稅的取消。

褚遂良看了看李沐的臉色,見李沐似乎沒有反感自己的話。

於是繼續道:“臣也聽魏御史說過,殿下免稅之後,有一項新的規則,就是田地所產糧食的六成必須按市價出售給朝廷,這方法確實能維繫朝廷與百姓之間的聯繫,但恐怕僅靠當地官府的人手,是力有未逮的。還有,田地所產糧食的六成如何界定?是天下皆形成一個定製呢,還是各地不同?江南、淮南道的六成與黔中、劍南道的六成,有着天壤之別。故臣以爲,殿下新政初心雖好,但施行起來未必就是善政。不知臣如此解說,可否讓殿下息怒?”

李沐深吸一口氣,看了一眼魏徵。

這老頭有些心虛,新政分三年逐年降稅至全免和六成糧食必須賣給朝廷的方案,是秘密,尚未對外公開,魏徵卻告訴了褚遂良,看來二人的交情不淺啊。

魏徵的眼神有些躲閃,但依舊朝着李沐微笑,似乎在說,我錯了,但我不悔。

李沐轉身坐回原位,“左僕射既然說出了新政的缺點,想來已經有了解決之法,不知可否爲孤解憂?”

褚遂良躬身道:“臣確有兩點諫議,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請講。”

“首先,另設一衙門,在每州建立糧倉,專司收繳各地每年的額定糧,然後效仿前朝,重啓洛陽倉,新建揚州倉,如此南北糧食就可最終匯聚起來。然後,殿下所定的三年試行期可適當延長,以臣之見,當每三年降二成,十二年可降至現行農稅之二成。三年之期太短,一年更改一次稅賦,容易造成各地衙門的收繳混亂,同時,百姓也會無所適從。農稅制度,是一項會延續十幾年、上百年甚至數代的政令,需要時間讓天下漸漸地適應它,殿下以爲如何?”

李沐平靜地臉上,有了些波動,答非所問道:“還有別的嗎?”

“有。農稅的減免,勢必令各地官府減少了收入,僅靠殿下所允的一成商稅去補貼,恐怕未必能滿足各地官府的開支。臣聽說當時岑侍中爲殿下解惑,曾有言,地方官府需要供養大量胥吏,其實這僅是其中之一,據臣所知,各地官府還須修繕、建造道路、興修水利、舉辦一些必要的節慶祭祀等等,當然,縣可向州申請撥付,但這種撥付會影響官員的考評,故容易形成怠政、懶政。臣說這些的意思是,從農稅中截留一成,留在當地。”

“還有要說的嗎?”

褚遂良猶豫了魏徵一眼,答道:“有。只是臣講之前,還請殿下恕罪。”

“言者無罪。”

褚遂良突然跪下,伏身道:“殿下方纔也說了,如果殿下能真正掌控大唐,以舉國之力去改造,應該能更快一些。故臣以爲,陛下得位不正,爲朝野所詬病,憑殿下如今手中實力,足以迫使陛下禪讓,如此,殿下便可盡展心中抱負。臣雖低微,但願意以一己之力,襄助殿下。”

李沐有些動容,勸進、擁立,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不想來得這麼快。

現在李沐明白了,魏徵爲什麼泄密,爲什麼要舉薦褚遂良了。

原來,爲得就是現在這一幕。

魏徵此時也跪下道:“臣輔佐先太子,當時曾勸過先太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奈何先太子優柔寡斷,不納臣之諫言,方纔有了玄武門之禍。殿下乃先太子承嗣,又懷太上皇遺詔,此時擡手一呼,必一呼萬應,繼位登鼎,順理成章,望殿下三思。”

看着拜伏在自己面前的魏徵和褚遂良,李沐有些恍惚。

彷彿自己真成了十八年前的隱太子。

自己,真要順應天時,奪取皇位了嗎?

“呵呵。”李沐一聲乾笑,“魏公籌劃今日之事,想必很久了吧?”

魏徵道:“臣不否認,但臣一片忠心,請殿下明鑑。”

“都起來吧。此事不急,待孤好好想想,先將眼前事料理妥帖,纔是正道。”

魏徵見李沐婉拒,有些失望,看了一眼褚遂良,魏徵還待開口相勸。

李沐道:“此事到此爲止,孤不想再聽。褚遂良。”

“臣在。”

“你可願意效忠於孤?”

“臣萬死不辭。”

“那好,你之前說的,孤聽進去了,望你日後能按之前所言,盡心盡力,爲孤、爲天下、爲蒼生盡忠。”

“臣必戮力以報,絕不推諉、懈怠。”

“很好。”李沐起身道,“明日,孤會向陛下奏請,由你繼任尚書右僕射之職。”

“殿下大恩,臣感激不盡。”

……。

回到王府,李沐看着魏徵道:“魏公就不想向孤解釋一下今日之事?”

魏徵平靜地說道:“臣無話可說,該說的臣在褚府已經向殿下說了。”

“孤有九個字送給魏公,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望魏公牢記於心。”

“殿下恕罪,臣對此九字不以爲然。殿下如今手握數十萬雄兵,足以改朝換代,奪取天下,何以一再示弱於陛下?正如殿下所說,只有掌控了天下,才能以舉國之力盡快完成新政改革。”

“魏公誤會了孤的意思,新政有舉國之力爲後盾,固然可喜,但若新政須靠舉國之力才能完成,那新政就不是善政。孤之所以能採納褚遂良的諫言,同意舉薦他執掌尚書檯,不是因爲你與他的勸進,而是他對新政的完善方案,打動了我。”

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九百一十章 刺皇?第七百零四章 將相和啊?(加更)第五百零七章 武水縣伯常何第八百七十三章 何必呢?何苦呢?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九百八十章 崔尚、崔杼的野望第六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七章 人臣的覺悟第九百零七章 此子真是皇子?第九百五十九章 朱邪克勒被圈禁第五百十一章 孫華的敘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長孫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九百七十九章 你更適合宮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三百零二章 鄭觀音(三)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四百七十七章 馬周心中的失落第九百五十四章 都是決戰,都是孤注一擲。第六百十八章 樑仲業被處斬第一百二十四章 徹夜奏對(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朱邪克勒第二百四十八章 要人(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六百零七章 再次和談(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沐獲救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肖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二百三十六章 道貌岸然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一百八十章 長孫明月的詩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六十九章 密會李懷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一百三十章 少女的率真第二百六十章 瞬間反轉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問題青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門口的忽悠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誠相對第二百六十三章 我就是息王之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君臣密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開始便結束的初戀第九百七十八章 難辯雌雄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八百六十七章 被徵辟的唐僧(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不是這樣的人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線索重現(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九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五百十九章 李靖祖孫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溫暖第七百八十章 用拳頭講道理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挑撥(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雪中送炭第六百三十章 欲燒三把火(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口與人脈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十四章 李大亮的善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圍城(六)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三百二十章 而我,便是聖骨第二百七十四章 許國公是個明白人啊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三百零六章 找抽的長孫逸第九十三章 鏡如戲第七百八十三章 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
第四百三十五章 劫獄(三)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九百一十章 刺皇?第七百零四章 將相和啊?(加更)第五百零七章 武水縣伯常何第八百七十三章 何必呢?何苦呢?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九百八十章 崔尚、崔杼的野望第六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七章 人臣的覺悟第九百零七章 此子真是皇子?第九百五十九章 朱邪克勒被圈禁第五百十一章 孫華的敘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長孫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九百七十九章 你更適合宮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三百零二章 鄭觀音(三)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四百七十七章 馬周心中的失落第九百五十四章 都是決戰,都是孤注一擲。第六百十八章 樑仲業被處斬第一百二十四章 徹夜奏對(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朱邪克勒第二百四十八章 要人(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六百零七章 再次和談(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李沐獲救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肖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二百三十六章 道貌岸然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八百七十六章 世間唯情話最爲動人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一百八十章 長孫明月的詩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六十九章 密會李懷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一百三十章 少女的率真第二百六十章 瞬間反轉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問題青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門口的忽悠第八百二十章 該殺的一個不放過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誠相對第二百六十三章 我就是息王之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君臣密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開始便結束的初戀第九百七十八章 難辯雌雄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八百六十七章 被徵辟的唐僧(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不是這樣的人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線索重現(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九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朝會(四)第五百十九章 李靖祖孫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溫暖第七百八十章 用拳頭講道理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挑撥(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雪中送炭第六百三十章 欲燒三把火(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口與人脈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十四章 李大亮的善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圍城(六)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三百二十章 而我,便是聖骨第二百七十四章 許國公是個明白人啊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靖做何選擇第三百零六章 找抽的長孫逸第九十三章 鏡如戲第七百八十三章 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