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連欣在找蠻族軍之前,先到楊繼業留住的旅店來,想先從楊繼業這邊摸一摸蠻族軍的情況。可等他到旅店,才知道楊繼業早早就離開,繼續往蘇杭內地進發。
對這樣一個舉子,於連欣也沒辦法。倭寇亂境,可不是小心防備就能夠做到的,萬一撞到倭寇了襲擾,到時候逃命都難啊。
對於這樣一個少年才華也突出,於連欣還是絕對很可惜的。只是,也不可能追上對方,甚至,都不好派蠻族軍的人去找。
回去見了徐金勝,說了楊繼業已經離開,只聽說去杭城。徐金勝搖搖頭,說,“這樣吧,你立即去蠻族軍,跟他們說,派幾個軍士找那少年舉人回來。”
於連欣帶一隊人馬,前往蠻族軍駐紮地。蠻族軍與王府軍相隔二十幾裡遠,也是楊繼業故意安排的。軍兵到涇延鎮附近,倭寇會不會襲擊這邊,卻不能肯定。
分散駐紮也是彼此照應,對蠻族軍而言,倭寇如果真來襲擊,那就殺他們一個有來無回。至於王府軍那邊,沒有蠻族軍在身邊,也是對他們一種錘鍊。到蘇杭來,自身的安全,還得靠自己來保障。
於連欣找到蠻族軍時,巫虎接待對方。蠻族軍這時候,大多數都在野外訓練,還沒回來,只留一部分在軍營中。
於連欣見蠻族軍兵額空缺太多,便問巫虎,說,“伍將軍,你們這是三千軍兵?”
“於大人,我們本來是三千滿員的。鎮邊王府滿親自點兵額。只是,到蘇杭這邊來,水土不服,有不少軍兵生病,到村裡找人醫治。等過一些天,軍兵們習慣了蘇杭這邊,自然迴歸軍中……”
這時候,還沒有與倭寇接戰,而另外四萬軍兵還沒到,於連欣雖不滿意,可他也不好用軍紀來訓誡對方。問了一些基本情況,見蠻族軍這邊未必比王府軍更強,於連欣在心中嘆息。這樣的軍兵,與倭寇對戰,又如何戰勝剿滅倭寇?
談過軍務,巫虎也表明了到這邊來參戰,肯定會聽從調派,不過,在供給上,蠻族軍要拿到手纔會出戰。另外,巫虎還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斬首倭寇和海盜,中軍會給予多少獎勵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徐金勝和監軍張濤還沒討論,暫時不能確定,於連欣表示對軍功的獎勵,中軍肯定有的。
“於大人,我們蠻族軍人笨心直。到蘇杭來參戰,就想要得到一些金銀錢財,用倭寇人頭來換銀錢,應該沒問題吧。不然,我讓軍士拿倭寇人頭,賣給本地大戶……”
“伍將軍,殺倭寇的獎勵如何定,中軍會有章程,先不急吧。我回去見到大將軍,就會提到將軍的意思。千萬不要自行擾民。”於連欣擔心蠻族軍一旦軍紀有問題,地方上的人會更吃苦,也會讓地方官府向上反應蘇杭的情況,大將軍到時候就會受到絕對壓力。
巫虎微笑着點頭,看樣子,他完全不將於連欣所的話聽進去,讓於連欣頭痛不已。但也不能說什麼,“伍將軍,昨天我們在涇延鎮見到荊蠻楚地的一位舉人,楊繼業,你知道吧。”
“楊先生啊,我們蠻族軍當然知道。”巫虎說。
“伍將軍,今早楊舉人已經往蘇杭的杭城進發,能不能派幾個人去追他回來?蘇杭這邊倭寇亂境,萬一遇到倭寇,那就糟糕了。”雖說對蠻族軍心有不滿,但對楊繼業這樣一個很有才幹的舉人,於連欣還是很在意的。
“謝謝大人關心。楊先生的事情,大人費心了。我立即讓人去找楊先生。”巫虎隨即對這個於連欣就很有好感,“於大人是蠻族的朋友,以後於大人有用上我們的事,儘管開口。”
聽巫虎這樣說,於連欣第一反應就是楊繼業這個舉人,當真同蠻族之間關係非常特殊了。
涇延鎮其實在蘇杭省邊界不遠,距離杭城差不多一千里。如果是大軍行進,估計要半個月。
楊繼業一行人往杭城進發,分爲兩隊走,這樣並不惹眼。樹崗帶了十五個人,在楊繼業等人前面十幾裡,探路,也在警惕倭寇的出現。他們有馬,武器則收在馬背上。
出來之前,將長槍做了一些改造,變成摺疊式的。需要使用,打開摺疊,然後用小機關扣住,變成長槍。如此在外行走,纔不會惹眼。不然一隊人都是長槍趕路,讓人注意,同時也不方便。
樹崗這些人,除了長槍裝備外,還有匕首、短火槍等,作爲楊繼業最近身段保衛成員,在裝備上是非常豪華的。
接連五六天趕路,所見到的,都是一派蕭條景象。這一段路,還不是倭寇出沒區域,但越是臨近杭城,看到村寨之間的那種頹廢、破敗,很多村子都沒有什麼人了。
可以想象,倭寇控制區域那就更加嚴重,或許,那邊的人都無法留在村寨,全部出逃了。
留存的村寨,要麼是在顯耀的地勢中,要麼就是碉樓林立,防護力強。偶爾路過縣城或州城,都能夠看到城內的人對外來者的警惕。
不過,這幾天趕路的同時,但凡遇上路人,楊繼業都會問一些情況。便明白了倭寇目前分佈在沿海的幾個州府:寧府、臺府、溫府以及靠近杭城的紹府。
這些州府地勢並不平坦,卻又臨海。使得倭寇及海盜容易登陸奔襲,也便於退回海上,寄住於海島,讓追殺倭寇的人們沒法剿滅他們。
這天到下午,楊繼業見前面有村子。說,“三哥,要麼今天就不趕路了,到村裡看看,借住一晚吧。”
“好。”對於趕路多少,這些人都不在意,往杭城走,不過是要看看情況而已。這一路上,也不會遇到倭寇,安全沒問題。至於山賊、山匪之類的,在蘇杭這邊卻不多,他們即使遇上,也不怕。
楊繼業在前,見村寨有嚴密的守護牆,楊繼業將插在身後的扇子拿出來,嘩的一聲打開,搖幾下,是讓村寨裡站在瞭望樓上的人看明白。
“村裡鄉親,學生遊學到此,想到村裡討一碗水喝。還請給一個方便……”楊繼業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