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文武孰弱

蘇文強原本就故意將張靖海帶進節奏來,張靖海文名高,在蘇杭的號召力不弱於他。這次對武人和軍兵的仇視,那是碰觸到蘇杭幾乎所有士林的心絃,引起公憤了。

這時候,讓張靖海說出一通話,勢必會讓蘇杭文人們與之對立,張靖海的文名會受到壓制。

聽蘇文強的話,張靖海並不理會,轉身準備離開。蘇文強頓時大聲說,“靖海兄別走,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蘇杭局面,人人引以爲痛,人人看到是軍兵不力,將官無能。軍武廢弛是事實,靖海兄卻將這些罪責,歸於文人士子。是何道理?”

張靖海自然聽得出蘇文強的用意,原本不想反駁。一走了之固然輕鬆,但今天的迎春文會,本意就是來博取文名的,這可事關下次科考,張靖海也不敢不正面以對。

當即轉身面對蘇文強,向他走近一些,四周的文人士子也知道張靖海和蘇文強之間的關係,也都圍攏過來,聽兩人辯駁。

有幾個人是張靖海的好友,之前雖也罵武人、軍兵、將官,這時候卻站到張靖海身後,表示對張靖海的力挺之意。

見張靖海走過來,蘇文強更得意,註定了張靖海與所有文人士子對立,這樣的局面真是難得。他身邊另一個文名不差於蘇文強的,叫文中興,也在人羣裡走過來,到蘇文強身邊,說,“靖海兄果然習慣與奇談怪論,你是想以此博取文名嗎?說說看,讓這裡的文士們聽一聽,看能不能讓大家心誠悅服?”

蘇文強和文中興經常聯手,一起爭名,對這樣的競爭,在文士中是常見的。也因爲有這樣的競爭,才使得整個士林,有更多的活力。

“中興兄也想聽人罵武人、將官?”張靖海自然不懼,朗聲說,“自前朝以來,改朝換代到國朝,文風鼎盛,士林繁盛,這是好事,也是我朝中興之象……”

對於辯駁,張靖海雖不屑於,可真要與蘇文強等人面對面辯駁,也不能讓對手捏拿住自己的把柄。立場正確、政治正確這是先決之基,不然,讓蘇文強抓住這樣的弱點,就不僅僅是文名被污。

“我朝文強武弱,強文抑武,這是高祖定下的國策。”張靖海繼續說,也不看蘇文強和文中興的神態,“高祖以下,到目前我朝四面皆敵,東有後金殘餘,喘息多年,有恢復實力之象,窺視我朝,企圖復辟;

北有蒙匈族,馬背上征戰,所過之處,草木不生,若無長城天險爲憑依,我朝如何抗擊蒙匈族的侵擾?西北則是蠻夷之地,好在我朝文德潤澤,令蠻夷深感我朝感化之力,少有擾邊還爲我朝征戰;

東與南有倭國,倭國武士浪兒隨海船入我國朝來,則成爲倭寇。而蘇杭一地,也有不臣居心者,暗地借倭寇之勢,禍亂地方,搶掠燒殺,不過爲一己之私。

縱所言,只要關心國事之輩,都知我朝處在四戰之地,這是不爭之事實。既然四面皆敵,國策是強文弱武,以文馭武。你等痛罵武人將士,是何道理?

文人領軍,文士掌軍權。御外敵無力,剿滅倭寇失利,這難道不是文人無能,沒有統御好軍將所致?”

“一派胡言。”蘇文強怒聲說,“武人上戰場,天經地義。武人征戰,抵禦外敵,這是他們的宿命。難道張靖海你要文人放下聖人經典、文章、筆墨,持刀上陣?笑話。”

“文強兄這是強詞奪理嗎?國朝國策,文人掌軍,調軍用軍,皆出自文人。每軍裡必設監軍一人以上,就是掌軍。這一點,文強兄不會不知吧?既然文人掌軍,戰事不利,卻怪罪軍將,是何道理?

再者,蠻夷也是我朝周邊,爲何沒有侵邊?那是因爲我朝文德所感而至,聖人文章經義,爲蠻夷所知,感化了蠻夷,令蠻夷心向我朝。然而,我朝文德顯然還不夠強大,纔沒能讓聖人經義,感化蒙匈族、後金餘孽,難道不是我們文人不足,令教化不力,才導致的結果?”

說到教化不力,自然是文人之故。圍在這裡的士林諸子,也是明知這樣說不對勁,顯然是謬誤之言,卻又無法反駁。

教化是文人的終身志向,誰都願意用一輩子的努力踐行這一目標。但實際上有幾個人會這樣做,那就不得而知。

口頭上,誰也不會否認教化之力。文人士林,就是用教化來管理一切的,誰否定教化之力,必然會成爲士林的公敵。

如今,文朝沒那個教化蒙匈族、後金餘孽、倭寇等外敵,按照邏輯,自然是文人們力所不足,纔有這樣的結果。

蘇文強和文中興聽張靖海這樣一番話,也是難以駁斥,但明知這麼說不對勁,在這樣的公衆場合中,不能說一些話。蘇文強說,“張靖海,蘇杭倭寇亂境,軍將抵禦不力,與我朝國策並不相悖。以你一個小小的秀才,如何揣度大儒之尊?”

楊繼業等人進來後,恰好聽到他們辯駁的全過程。劉瀟傑輕聲說,“楊詠石,你以爲蘇杭之局,是文人之禍還是武人之弱?”

楊繼業搖搖頭,參加迎春文會不是來招人妒恨的。自己在蘇杭所作的事情,很多都不能對外傳揚,但楊詠石這個文名,經過唐俊詞等大人物的推動,已經在蘇杭名氣不小,可說是很多蘇杭的書生都能夠說出楊詠石的幾首詩來。

沒必要在蘇杭招惹這些人,對於文朝的文人,他們心裡那種踞傲、自我感覺高大,是自己難以苟同但沒必要去打擊他們。

“同知大人,我不過一小小少年,見識少,可不敢議論國策的。至於蘇杭這邊的亂局,一開始大人們沒用心與倭寇上,如今,有唐大人、劉大人您等戮力而行,必然在短時間裡,將倭寇之禍消除,還蘇杭一片朗朗乾坤。”楊繼業笑着說。

“楊詠石,你這樣說話,好嗎?”劉瀟傑知道楊繼業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身獨到之處,自然想聽一聽,對以後在蘇杭這裡的做法,也是一個借鑑。

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530章 新婚了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75章 赴死之殺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24章 同一天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04章 賺大了第9章 找王爺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73章 三尊炮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431章 有刺客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214章 娶 你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710章 密 謀第165章 竹 石第200章 強 攻第24章 俘獲三個第75章 赴死之殺第104章 汗如雨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534章 五義莊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41章 微 瀾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148章 第一戰第408章 好東西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10章 孺慕心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284章 孫大炮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223章 攤子大第34章 《勸學詩》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644章 聚仙樓第38章 學內功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47章 低級粗糙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241章 見學政第172章 打 獵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360章 覆 滅第568章 軍營破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307章 辦學堂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672章 心與善第93章 初進縣衙第337章 衝陣強殺
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530章 新婚了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75章 赴死之殺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24章 同一天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127章 一席之地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04章 賺大了第9章 找王爺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73章 三尊炮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431章 有刺客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214章 娶 你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710章 密 謀第165章 竹 石第200章 強 攻第24章 俘獲三個第75章 赴死之殺第104章 汗如雨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534章 五義莊第432章 巫豹戰大和尚第41章 微 瀾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148章 第一戰第408章 好東西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10章 孺慕心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284章 孫大炮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223章 攤子大第34章 《勸學詩》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644章 聚仙樓第38章 學內功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47章 低級粗糙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241章 見學政第172章 打 獵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360章 覆 滅第568章 軍營破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307章 辦學堂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672章 心與善第93章 初進縣衙第337章 衝陣強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