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刺史姓李,單名一個茂字。他是科舉官,殿試二甲的進士。恰好,當初他參加會試的時候,主考官正是諸葛太傅。
按照官場上的規矩,會試中榜的舉子,都會拜主考官爲座師,自居學生。所以,雖然這層關係其實挺空泛的,但真要算起來,李茂也可以說,他和繡春樓的多情柔荑,奪魄銷魂等“四大檔頭”,是同門師兄弟關係。而且這層關係放眼天下,是即使連皇帝也都承認的。
既然李刺史算是諸葛太傅的弟子,那麼和程立這位燕國公,也可以算是自己人了。故此雙方敘過來歷之後,彼此都在無形之間,對於對方生出了一股親近的感覺。
當下程立扶起李刺史,兩人並肩策騎,在揚州城之內招搖過市,一路往刺史府而去。
沿路之上,那些揚州城的老百姓們,看見羽林軍軍容嚴整,盔甲上到處都染滿了斑斑血跡,刀槍高舉,殺氣騰騰的模樣,都情不自禁地覺得害怕。
可是再看見羽林軍的戰馬脖子上,掛着大大小小的好多顆倭寇首級。揚州城的老百姓們,又立刻興奮地高聲歡呼起來。甚至還有不少人,立刻回到家裡,用籃子裝了食物和酒水,然後回到大街邊上,要獻給羽林軍享用。更有部分老百姓自發地在大街兩旁撮土焚香,向羽林軍墾墾禮拜,善頌善祝。
羽林軍號稱是天子親軍。但實際上,早已經變成白玉京內功勳世家子弟們混日子的地方。在程立接掌羽林軍之前,這些功勳世家的子弟們,一個個在白玉京裡遊手好閒,都忙着鬥雞走狗,吃喝玩樂。時不時還聚衆鬥毆,胡鬧不斷。以至於神憎鬼厭,人人對這些人避之惟恐不及。
程立接掌羽林軍之後,把當初自己所接受的那一套訓練方法拿出來,往死裡操練這些功勳子弟。
實話實說,程立之前所歸屬的那方天地,相比起現在這方天地,在科技水平上,還有生產力發展上,都領先了甚至不止兩個時代。對於軍隊士兵的訓練,同樣有一套以科學嚴格歸納之後,所總結而成的方法。
這套先進的科學訓練法,當然沒可能全部照搬來這個時代使用。但只是運用上一些這個時代可以做得到的東西,也已經足以立竿見影地,讓羽林軍爲之脫胎換骨了。
最重要的,是程立自身修爲高絕,又同時和諸葛太傅以及絕滅王交好。故此根本不怕會得罪人,誰來說話求情都不管用。該打就打,該罰就罰,真正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所以一來二去,竟把這些被世人視爲廢物紈絝的功勳子弟,給狠狠訓練出來了。
從白玉京一路來到揚州,這段路程千里迢迢,當中餐風露宿,各種辛苦也不必多說了。和倭寇的連續激戰,並且連續大勝,更在羽林軍衆將士心內,培養出了一分傲然自信之氣。
此刻再入揚州城,得到城中百姓父老簞食壺漿,焚香迎接的待遇,胸中更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無形之間,這幫昔日人見人嫌的紈絝子弟,儼然已經被血與火鍛鍊成一支強軍,甚至是鐵軍。
揚州城老百姓受倭寇侵擾,可謂一夕數驚。忽然間看見有這麼一支鐵血強軍入城,自然人心大定。
程立剛剛和李刺史一起,進入刺史府坐定。外面的門子立刻拿着厚厚一疊請帖進來,全是揚州城中的士紳和富商,說要設宴替將軍大人接風洗塵。
程立又不會分身術,自然不可能每一張請帖都照顧到。但羽林軍進城,要想有所作爲的話,肯定需要和當地士紳富商搞好關係,得到他們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各種支持,這一仗纔好繼續打下去的。
最後,還是莞兒出了個主意,讓李刺史出面,在揚州城內最大的酒樓裡設宴,把城中所有士紳富商全部集中起來,一次性和燕國公大人會面。這樣一來,便誰也不得罪,也能搞好彼此的關係了。
程立欣然答應了。然後便委託李刺史照此辦理。李刺史自然一口答應下來。心下卻暗暗納悶,摸不準莞兒究竟是個什麼身份。
莞兒仍舊依照一貫的習慣,穿上男裝示人。但她天生麗質,哪怕瞎子都看得出來,她其實就是名女子。而且更屬於那種萬里挑一的美女。和她相比之下,揚州城裡那些出名的大家閨秀也罷,風月花魁也好,儼然全都變了庸脂俗粉,不值一提。
朝廷律例有所規定,女子不得隨軍而行。莞兒明明身爲女子,卻跟在燕國公身邊,而且絲毫也不避忌外人,難道她是燕國公心愛的寵妾?可是看兩人的神態舉止,卻又沒發現什麼過分的親暱之處啊。當中原因,委實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不過呢,律例是死的,人卻是活的。程立不但是羽林中郎將兼燕國公,更可以算是皇親國戚。而且揚州城還要指望程立來救。所以李刺史雖然平日裡以剛正不阿,處事公正無私而著稱,但此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沒看見這回事算了。
程立早一刻和揚州城中的士紳富商見面,城中人心便早一刻能得安定。所以李刺史絲毫不敢拖延,馬上趕着去辦理。才一個時辰不到,所有事情都已經安排得妥妥帖帖了。
舉辦這場接風宴的地方,名爲富春樓,是揚州城裡名氣最大,裝修最豪華,最有檔次的大酒樓。平日裡那些富商大戶,有什麼喜事要辦宴會,肯定是首選富春樓。
程立和李刺史一起步進酒樓,只見酒樓內早已人頭涌涌,內中高矮胖瘦,老的老少的少,全部一應俱全。人人都身穿着光鮮名貴的綾羅綢緞,衣服上各種裝飾加起來,至少也養得起一支爲數上萬,裝備精良之極的大軍。
由此可見,這揚州城實在是除去白玉京之外,天下間第一等繁華富庶之地。也難怪唐朝的時候,杜牧便作詩說“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更有古人云:人生之樂事,莫過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此刻看來,古人確實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