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四節

“天空,是我的領地!”

瓦藍的天空下,一艘飛艇正慢悠悠朝北方飛去。杜二稈子從吊艙裡探出頭,看着下面傾斜的大地,放聲大喊。

洪大頭靠着艙壁,懶洋洋道:“二稈子,縮回來吧,瞎嚷嚷個什麼勁?”

杜二稈子訕訕將腦袋縮了回來,擺弄着衣服,又戀戀不捨望了出去。

杜二稈子並不是因爲性格衝動,人家才叫他二稈子,而是一出生,沒上過學堂的父母胡思亂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到底該給寶貝兒子取個什麼名字,後來見小子哭聲響亮,腦袋一熱,就取名二稈子。

鄉下原本就不重視取名,取這樣一個名字那也是稀鬆平常。

杜二稈子是浙江臨安人,從小就幫鄉里地主放牛,他那鄉里地主不比兩湖一些土財主,地租只收五成,決不增加一毫。而杜二稈子給地主家放牛,到了年底,地主還會給他二兩肉,讓他解解讒。聽聽山裡山民過的什麼日子,杜二稈子就覺得自己已經很幸福了。

幸福是什麼?無非是能吃的飽,有地方睡覺,唯此而已。二稈子就是如此理解幸福兩字。

西曆一八六零年,二稈子老孃正在爲她這已經過了十八的兒子張羅婚事,平常人家男的十六歲一般都有了老婆,可杜家是佃農,沒有錢,結婚也無從談起。好事還沒辦,不好的事情倒傳了過來——忠王李秀成率領太平軍自皖南進入浙江,一路朝杭州殺來。

當時二稈子他們一家人並不知太平軍是什麼,他們只聽地主說,那些長毛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妖怪。兵禍到了杭州,不管長毛是妖怪,還是別的什麼,逃難總是需要的。杜二稈子一家跟着地主,如同無頭蒼蠅般從臨安一路狂奔到樂清的大荊營,這才收住腳步。

杜家原本就沒什麼錢,好不容易積攢下一點給兒子娶媳婦的錢,路上爲了活命又都花了,到了大荊營,杜二稈子自然結不了婚,只能繼續當他的光棍。

杜家在大荊營人生地不熟,日子過的極爲艱辛。自打李秀成攻打了杭州府,原本較爲安生的浙江這下也不太平,今日平陽起了金錢會,和白布會一場激戰,殺人無數,明日浙東又反了蓮蓬黨,與長毛沆瀣一氣,將浙東搗得天翻地覆。夾在中間的樂清雖然沒什麼大亂子,可耳朵裡鑽進的都是此等事體,自然心慌意亂。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又過去兩年。一日清晨杜二稈子和往常一樣,到大荊營守侯,看看有什麼人需要勞力,好靠力氣混口飯吃。杜二稈子進了大荊營,卻覺鎮子裡與往日不大一樣,街頭沒什麼行人不說,還有一隊隊身着綠號衣的兵丁到處遊走,尤其古怪的是縣丞衙門前面的旗杆上掛了面大紅的旗子,風一吹,那面紅旗隨風飄展。

杜二稈子尋個鎮里人一問,這才知大荊營已經換了天地,城裡的樂清縣丞昨日天黑前將大印交了出來,投降了太平軍(這時候自然不能再長毛長,長毛短,因話掉腦袋的事情是常有的)。

不光大荊營,鎮里人說溫州府也在幾日前就讓太平軍奪了下來,這浙南現已無大清一兵一卒。

杜二稈子一聽大驚,他這些日子整日都在山裡照料父母,沒想到幾日未出,世間卻已經變了天。杜二稈子是個孝子,聽到殺人放火的太平軍來了,心急火燎朝鎮外趕,巴望着能帶着老爹老孃離開這裡,再尋一個安穩的地方繼續過日子。

等杜二稈子從鎮子裡上氣不接下氣趕回村裡,卻看到自己住的地方現在已經駐滿了一羣身着綠衣的太平軍,村頭巷尾到處都是人,再想走,自然是走不脫了。

這些太平軍自然不是別支軍隊,而是楊滬生、史秉譽率領的打着太平軍幌子的解放軍。見太平軍並未如財主所言見人就殺,見女人就搶,杜二稈子一顆心漸漸放了下來。

接着這支軍隊又在大荊營各地開始打土豪分田地,將地主老財家中帳本田契統統搬了出來,一把火燒了個精光,說什麼田是種田人之田,要天下種田人,人皆有田可種,不再有地租存在,杜二稈子又來了精神。

杜二稈子家在臨安時原本就租種地主幾畝田,要交五成租子,逃難到大荊營,又租了幾畝山林,這地租就更重了,要交七成租子。不租也成,地主倒是很大方,不過你不租自有別人租,爲了生活,雖然地租極重,杜二稈子一家也只得租下來。

如此重得地租讓杜二稈子到了二十還娶不到媳婦,他早已心懷不滿,杜二稈子是年輕後生,不是那種老成本分的鄉里人,大軍頭天說分田,杜二稈子第二天就守侯在軍營外了。

種田人有田可種,又不用擔心交租子,自然喜笑顏開,那些地主雖然不滿,可威脅貧農的,讓大軍抓了起來,當土豪劣紳給殺了,沒威脅的,沒過兩天又讓大軍如同趕牲口一般,連同沒有沒收的家產,送到溫州城外,集中看管,說是讓他們“學習如何做一個好人”。沒了地主,保護地主的清兵又逃之夭夭,這田分也就分了,再想收上去,豈是那麼容易?

自己有了田,山裡到處都是山歌。

杜二稈子原本打算參加解放軍去,可他爹孃覺得自古造反者難成大事,到最後多逃不了被剿滅之下場,何況就是能成事,打仗起是遊戲?那是要死人的,沙場上一刀兩洞,包不準什麼時候一屢魂魄就留在異地。老兩口就這麼一個兒子,自然又是眼淚又是鼻涕一個勁勸阻杜二稈子。杜二稈子心一軟,駐紮在大荊營的解放軍朝北開拔了,他這兵也就沒當成。

過不了多少日子,從溫州那邊來了騎馬的官員,那官員跑到村子裡說是溫州府裡開辦免費學堂,招收願意學洋話的少年人。官員道學好了洋話,官府要重用,希望村裡後生踊躍報名,此等好事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山裡人都是本分人,若是學四書五經,就是掏點銀子,一些人家也是願意讓自己孩子學去的,可學這洋夷說的話又算什麼事情?難道學了洋夷說的話到時候送到萬里之外的化外之域去?注重鄉土的鄉下人一想到此,自然不會有哪家願意送自己孩子去讀什麼學堂,雖然這學堂是免費的。

杜二稈子卻不然,他已經二十出頭了,卻因爲沒有錢,連個媳婦也娶不了,若不是解放軍在這裡打土豪分田地,這樣日子再過個三五載,自己倒斃山間也說不定。

得了解放軍好處的杜二稈子認牢一個理:“只要是解放軍說的話,都是好事情。”何況杜二稈子打小因爲窮,沒讀過書,爲此很是吃過苦頭,現在既然有免費讀書這等美事,他又怎會不爭取?

聽到官員在村頭吆喝,杜二稈子頭腦一熱就這麼趕了過去,連聲詢問自己是否有機會去讀書。

那官員吆喝了半天,真是口乾舌燥,卻見沒一個後生過來,心裡正不耐煩,卻見有個二十出頭青年跑過來,雖然這人看起來怎麼也不像十二、三歲後生小子,可招收學生實在困難,既然這年輕人想讀書,自己豈有不玉成美事之理?

生怕後生跑了的官員急忙掏出筆墨,問了杜二稈子名字,將名字在紅紙上一寫,讓杜二稈子按了手印,連聲表揚杜二稈子很有上進之心。寫完官員讓隨從敲着鑼大聲嚷嚷杜二稈子已經報名讀書,希望其他人也能向他學習,學堂是不會收他們一分銀子,反而還會有些許零錢補貼家用。

杜二稈子站在官員旁邊,聽着官員說什麼自己年輕好學,以後大有前途,又說溫州現在如何急需懂得洋話人才,只要會了洋話,一個月百兩銀子落袋不成問題。杜二稈子心裡正美,卻見自己爹孃聽了隨從嚷嚷,慌張跑了出來,拉着自己就要朝家走。

杜二稈子爹孃不欲自己孩子去學什麼洋話,想將兒子帶走,官員一看,大不高興,沉着臉讓下面人將三人攔住,說是杜二稈子已經在報名冊上按了手印,既然報名,斷沒有退出之理。如若堅決退出,要讓杜家掏出百兩銀子這纔可以除名。

一聽兒子竟然按了手印,要退出必須交出百兩銀子,杜二稈子父母當場傻了眼,他們又怎麼可能掏出這麼多銀子?有這些銀子,杜二稈子早就娶媳婦了!

正彷徨,杜二稈子又在旁邊一個勁勸說爹孃,說是家裡本來就窮,如沒有解放軍,現在這田也不會屬於自己,自己此去又不是當兵,而是讀書去,不會有什麼刀槍之險,若書讀的好,到時說不定還能賺大筆銀子,到時候杜家就發了。

兒大不由娘,自己兒子苦苦哀求,旁邊官員一會兒黑臉威嚇,一會兒笑臉說上兩句好話,杜二稈子爹孃縱然心裡不願,卻也只得放人,讓杜二稈子跟着官員走了。

跟着官員來到溫州,杜二稈子被分到學堂裡,與一羣學子一起學習洋文。

初來乍到,杜二稈子看一切都稀罕。他是沒見過洋人的,而學堂裡教習又多是洋人,見到洋人高聳的鼻子,深陷下去的眼眶裡綠眼珠,一頭彩色頭髮,杜二稈子還以爲自己見了鬼。

既然是鬼,自然不會說人話了,那些鬼佬張開嘴脣,嘴裡就蹦出一串希奇古怪的鬼話來。杜二稈子連官話都聽不大懂,他又如何能明白鬼話是什麼意思?當時就嚇的杜二稈子兩股發顫,有了回家的念頭。

只是學堂進好進,若是要出大門,卻難上加難了。

這些學子一進學堂,爲了杜絕後患,官府將學子父母全都聚集在一起,家裡田由別人代種,說是讓這些父母享享清福,實際等同軟禁。而學堂又美其名曰要搞“軍事化管理”,將學堂就辦在軍營裡,門外正對着一隊隊訓練的官兵,杜二稈子探頭張望過,看了後搖頭離開——這裡除了沒有枷具鎖拿他們,其他與大牢有何不同?

不能離開學堂,杜二稈子只得安下心,捧起書本看天書。幸好洋人手中希奇古怪東西不少,不然這日子過的更是難熬。

學堂裡都是年輕人,大多數是十一、二歲少年,也有七八歲兒童,少數人與杜二稈子一樣,已經二十出頭,年輕人在一起,彼此容易溝通,學堂裡待了沒幾天,裡面就呼兄喚弟四起了。

杜二稈子也結交了幾個朋友,打聽一下,他才知道這所學堂中學子真是五花八門,什麼出身都有,有跟他一樣讓官員給騙了進來的,有家中本是商人,爲了生意方便,讓子弟來讀書的,也有各地乞討,沒辦法生活,抱着混口飯吃心思進來的。

大家原本念頭不一,可進來了,相同的環境中,不管你家有錢還是沒錢,彼此都一樣。杜二稈子原本看着商人子弟一臉仰慕,看到乞丐又不屑一顧,過了幾日,早將這心思丟到爪窪國去,與他們打成一片。

一羣人學了半天,學堂發覺學子參差不齊,有讀過幾天書的,有認識幾個字的,也有大字不認識一個的。都混在一起聽,有人很快就明白,有些人聽了半天也不懂得教習到底講什麼。

發覺不對,學堂又組織考試,按照成績將這羣學子分成幾個班,一些有底子的,直接跟着洋教習學習洋話,連漢字都不會寫的,只能先跟着先生背誦三字經了。杜二稈子原本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混了幾天,一考試豈有不漏馬腳之理?雖然年紀可以當一些孩童父親,考完試,一分班,他也只得跟着一羣幾歲大小孩一起去讀“人之初”。

學堂學習自然艱苦,從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一天有八個時辰趴在課桌前捧着書本跟先生學習三字經。沒學多少日子,又聽商人子弟(那些商人子弟因爲自願學習,學堂管的比較鬆,一個月總會安排一天讓他們回家與父母相見)風傳福建那邊清軍打了過來。

杜二稈子原本以爲這是謠傳,可沒幾天風聲不對了,學堂從溫州城裡搬遷到甌江對面的盤石營,圍着學堂軍人雖有,卻少了不少,就是剩下這些人,也面色凝重,大有再次變天之兆。

杜二稈子對自己倒不如何擔心,自己年少力壯,如有危險,朝山裡一跑,人家想追也追不上。可他擔心蒲岐寨爹孃安全,不知爹孃是否已經逃離蒲岐寨?

幾天過後,南面隱隱傳來爆炸聲,到了夜裡爆炸聲更是清晰,學堂中學子也無心睡眠,在教習帶領下,爬上山頭朝南相望,卻見南面溫州府方向天空被火光映得通紅,槍炮聲響了整宿,一直到第二天天大亮了,才漸漸稀落下來。

學子們擔心城裡父母,雖然天亮了,教習趕他們回去休息,說是今日用不着上課,可他們又哪有休息之意?到了中午溫州府傳來捷報,說是侵犯溫州的一萬清軍在一場激戰後全軍覆沒,俘獲無數,解放軍正在打掃戰場,尋找清軍頭領云云,這些學子才放聲大叫,派人買來鞭炮,奔到山頭噼裡啪啦放個不停。

這邊放鞭炮,沒多久四野又響起爆炸聲——自然不是戰事又起,而是四野鄉民聽聞清兵全軍覆沒,以鞭炮祝賀。

鞭炮放的比過年還熱鬧,等學子們再欲去買,盤石營裡卻已無鞭炮可賣了。

溫州打了勝仗,三天後學堂又從盤石營搬遷回溫州府城。大家進了城這才注意到那天戰事打的如何激烈,城裡已經收拾了三天,可靠近城牆的地方到處都是斷壁殘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一場勝仗後,溫州城又平靜下來,學堂學子可以安心讀他們的書,上他們的課。幾個月後,興許官員開恩,學堂搬遷到軍營外,管束也不是那麼嚴了,一個月內不管家在溫州,還是外地,總可以有一天出去逛逛。

溫州城裡的可以回家與父母團聚,外地的也只是逛逛城裡集市。杜二稈子留心過,每次離開學堂,外面街市上,洋人一日多與一日,那些洋人總是操着怪腔怪調官話,打着手勢與商人交流,有時說了半天沒說明白,或者洋人根本不會官話,而是張口就是一串洋話,商人聽得雲裡霧裡,那些洋人也一臉無奈,不知如何交流。

杜二稈子雖然天天讀政治學(前莊短期政治幹校抽調教員每天給他們這些學生教授《史秉譽語錄》美其名曰:《政治學》),可和他住宿在一起的學子,有早就學洋話的,加之學堂中洋教習衆多,那些洋教習整日價操着洋話四處走動,他也粗淺能聽懂那麼幾句。

集市上有時見洋人說的話自己能聽明白,而百姓不懂,興致好時,杜二稈子會湊過去,幫商人解釋兩句,只要能讓雙方生意做成,商人也很樂意給杜二稈子幾個小錢,算是一筆辛苦錢。

次數多了,杜二稈子發覺學會洋話還真有用場,至少自己在集市上混,可以換來不少錢。他若是幫人家成交一筆生意,那點辛苦錢比學堂給他的零花錢可是多多了,運氣好,一次買賣成交,給他的辛苦錢就比杜二稈子全家以前最好年景,辛苦一年賺的錢還要多。照着趨勢下去,一年下來,娶一個小家碧玉的錢也綽綽有餘了。

杜二稈子將錢寄給在蒲岐寨的爹孃幾次,爹孃讓人帶話過來,說是他學習辛苦,家裡父母吃穿不愁,也不用他將錢大老遠讓人送過去,還是留着自己花好了。可杜二稈子現在難得出去一趟,就是有錢,他也沒地花。那些錢還是照樣讓人送給爹孃。

尋到財路,杜二稈子偷學洋話積極性高了起來,每月出去日子到了,他總是一大早就奔最繁忙的集市去,尋一個能派上用場的地方。可這些日子來,那些商人洋話也大有長進,一般粗淺對話,他們自己也能完成,若是洋人說的深奧點,商人不懂,杜二稈子一般也是不明白的,加之學堂中不光他一人發現這條財路,放假時出來搞錢的不少,很多人原本就比杜二稈子學的早,想賺錢,自然一日難於一日。

雖然機會不是那麼好找了,可只要有機會,那錢也比以前多。隨着時間推移,學堂從一個月放一次假,慢慢變成半個月放一次假,最後七天裡就要放一次假。杜二稈子出去機會多了,與洋人打交道的時間也多了起來。爲了能過上好日子,雖然還沒有正式學習洋話,杜二稈子洋話水平大有長進,已經非復吳下阿蒙了。

過了一年,學堂早已說是財政緊張,不再給學子零花錢,可現在讓杜二稈子離開學堂,他也不願意,有了一點小錢的杜二稈子在春節放假時,買了些年貨,會同家在樂清的學子,一起回蒲岐寨看望爹孃。見兒子穿着光鮮衣服,提着年貨面色紅潤回來,爹孃自然喜出望外。畢竟是讀書人,杜二稈子說話也與從前不同,爹孃覺得自己已經看不懂兒子,但有一點,這孩子算是出息了。

見到年貨,再見兒子雙手奉上孝敬銀子,杜二稈子父母再也不說學洋話不好言語,而是想要張羅兒子婚事。可杜二稈子心裡卻另有道理,他覺得鄉下女子沒什麼見識,自己在溫州見了世面,娶鄉下女子實在委屈了自己。官府提倡婚姻自由,不興包辦婚姻,他自然不願就此草率結婚。

有了出息的兒子說起來一套接着一套,做父母的雖心裡有個定理,卻讓兒子成套理論說得一驚一詫,原來的主意也動搖了。倆人給杜二稈子說的糊里糊塗,春節還沒過完,杜二稈子就嚷嚷着回溫州去,回之前這婚事也沒定下來。

如杜二稈子這樣事情並非孤例,一些覺得揀了便宜爹孃拿着孩子孝敬銀子回老家張揚一番,原本不想讓孩子進學堂的,這下後悔起來,等學堂再次招收學子,再也不用恐嚇拐騙了。

倒是因爲報名之人太多,爲了讓孩子能進學堂,父母到處張羅銀子,將那些銀子暗中塞給招收學子的官員,好讓自己孩子進學堂,沒成想官員笑納沒幾天,招收學員的官員又哭喪着臉將銀子原封不動退了回來,聽說是因爲有人查辦了這些官員,讓他們退理賄賂,同時還撤了他們官。至於送賄賂的父母,他們孩子自然沒有上成學。

此是題外話,帶過就完。

再次開學,杜二稈子用心讀書,沒幾天,卻又聽說寧波那邊清兵南下了,還沒等杜二稈子緊張起來,又傳來消息說,解放軍再次打了殲滅戰,南下清軍一個沒跑,都給抓了起來,沒幾天,一隊隊俘虜穿過溫州府,進了給他們設置的戰俘營。

戰火沒燒到溫州,影響也小的可憐,書繼續讀了下去,杜二稈子在五月正式開始學習洋話。

興許溫州多災多難,不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到了七月,局勢再次緊張起來。這次沒聽說誰要進攻溫州了,可溫州城牆卻讓解放軍發動羣衆將它拆卸下來。沒聽到槍炮聲,學堂就張羅着搬遷到江西贛州去。說是那邊安全,不會受到影響。

贛州安全是安全了,可贛州城裡卻沒有商人,杜二稈子學的那些話派不上大用場,興趣也淡了許多。戰場上捷報一個接着一個,杜二稈子是個耐不住寂寞之人,聽到連串捷報,他沒了讀書興致,又想參軍見功立業,不過報名了幾次,人家都說學堂培養一個學子不容易,讓他還是安心學習方好,杜二稈子沒奈何,只得繼續揹他的單詞。

後來傳來英法洋人連同一起,幫助清兵與解放軍作戰。與洋人一接仗,懂洋話的人又不吃香了,官府那邊還說需要懂得洋文人才,可百姓卻說學習洋話就是漢奸,這讓杜二稈子很是彷徨了好一陣子。直到戰場上,洋俘虜送到贛州,他們這些學子再次派上用場,杜二稈子才安下心來。

杜二稈子上了近五年學堂,狀元雖然談不上,卻也是一個讀書人,作爲懂得文化的讀書人,報紙是要看的,現在報紙上不光有介紹解放軍今天打到什麼地方,明天又消滅了多少敵人,還刊登了其他評論。

現在與洋人戰爭結束了,官府與洋人在香港開始談判。對這談判,各家報館刊登出來評論就大相徑庭。幾個政黨辦的報紙自然說談判是好事,談判可以讓中國少死不少人,也可以開放貿易,讓中國賺更多的錢,後一點杜二稈子極爲贊同。可其他報紙就不是這麼個言論,而是罵那些和洋人談判的都是漢奸。

這樣報紙看多了,杜二稈子也懷疑自己是否有當漢奸傾向,他是中國人,自然不願成爲別人口中漢奸。剛好,這時軍隊需要有文化人才,跑到各個學堂招技術兵,杜二稈子原本就想當軍人,現在有了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於是放下課本,進了軍營,成了一名候補軍官。

有文化的軍官不是分到海軍,就是分到空軍,或者是通信軍,最差也分到炮兵部隊,當步兵是一個也沒有的。杜二稈子運氣不錯,雖然年歲大了點,可他個子看起來不是很高,人又有些瘦,海軍、炮兵都沒要他,到是空軍將他當寶貝給挑了過去。

草草訓練一段時間,杜二稈子又被分配到飛艇部隊當一名見習軍官,而他見習的部隊這次又配合第二集團軍作戰,於是杜二稈子跟着部隊,到天空旅遊來了。

讀了幾年書,杜二稈子名字雖然不好聽,說起話來,卻顯得文縐縐,能進飛艇部隊的雖然不是普通人,可那些人聽他說話卻也不是很舒服,尤其見杜二稈子對什麼都好奇,這更是讓其他人瞧不起這位學生兵了。

洪大頭見好奇的杜二稈子見什麼都稀罕,在旁邊撇撇嘴道:“二稈子,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沒結婚?我哥比你小,可兒子都已經六歲了。”

杜二稈子沒聽出洪大頭話外音,收回目光,挺起胸膛響亮回答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爲?我是要等消滅了清妖,纔會娶媳婦,生兒子的。”

負責操縱飛艇的周墉城沒什麼事情,聽杜二稈子說起娶媳婦事情,湊了過來:“媳婦還沒娶到,生什麼兒子啊?你就那麼肯定自己一定生兒子?”

“哸!我們家三代獨苗,就我一個種,若是不生兒子,我們杜家香火還怎麼繼承下去?”杜二稈子神采奕奕道,唾沫液子飛到周墉城臉前,他還沒注意到。“我不光兒子名字想好了,連孫子名字都有了呢!”

洪大頭來了興致。“哦?說說看,你這杜二稈子都怎麼取的?”

“我兒子要叫杜解放,至於孫子,就叫他杜勝利……勝利不好,太直白了點,要叫杜申利!”

洪大頭與周墉城面面相覷,他們沒明白這杜勝利與杜申利之間區別,聽起來,兒子是解放,孫子是勝利,雖說是讀書人,可這杜二稈子取名還真簡單。

一直沒說話的艇長突然衝幾個人喊道:“注意……下面有動靜!”

一聽有動靜,幾個人連忙站到自己位置去。

杜二稈子趴着吊艙朝下看去,飛艇飛的雖然不是很高,可高處沒什麼遮擋,寒風颳在臉上卻也十分難受。

眯縫着眼睛,杜二稈子自己看下去,可不是!下面如同一條亮晶晶飄帶的北沙河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幾個黑黑的小船,那些船連成一線,正朝南駛去。

自從解放軍佔領江南後,清廷的漕運就被迫中斷,江北河流早已失去原有用途,況且這裡不是運河,突然出現一支船隊,這不是清軍又是什麼?

“準備戰鬥!……給他們送點禮物咱們再回去!”艇長威嚴地下達了戰鬥命令。

第5章 四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第14章 攻克溫州第18章 收買洋人第二十八章 第1章 四第1章 三第二章 第45章 西西里島(二)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45章 西西里島(二)第五十七章 第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二)第四十六章 第5章 四第6章 大帳之內第五十章 第九章 第1章 三第32章 國泰民安(三)第七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31章 聯絡參謀(二)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37章 北上途中金戈鐵馬上架通知第44章 封侯萬里(一)第50章 霹靂弦驚(下)第二十七章 第36章 成功計劃(三)第十六章 第49章 繡衣行客第39章 錦襜突騎(一)第十六章 第六章 第二十八章 第八章 第2章 三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五章 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一第39章 錦襜突騎(三)第30章 家的感覺(二)第五章 第六十二章 第十九章 第六十二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三)第四章 第五章 第5章 四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六第43章 一鞭直渡下(二)第34章 神秘老者(二)第46章 熙熙攘攘(二)第二十七章 諜影第一部分危機二第十四章 第46章 熙熙攘攘(一)第二十三章 第十三章 第29章 拉塔基亞(二)第三十八章 第3章 一第2章 四第二十六章 第十一章 諜影尾聲十七第八章 第六十七章 第十章 第33章 空中霸王(一)第45章 西西里島(三)第37章 蒼茫煙水(二)第十五章 第七十一章 第38章 小試徵西(一)第十章 第七十章 第51章 風雲開合第42章 一鞭直渡(三)第六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一)第二章 第1章 三第十八章 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2章 五第38章 小試徵西(二)第三十五章 毒蛇耶潑婦耶贈與龍空微文第六章 第23章 滅敵方針
第5章 四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第14章 攻克溫州第18章 收買洋人第二十八章 第1章 四第1章 三第二章 第45章 西西里島(二)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45章 西西里島(二)第五十七章 第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二)第四十六章 第5章 四第6章 大帳之內第五十章 第九章 第1章 三第32章 國泰民安(三)第七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31章 聯絡參謀(二)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37章 北上途中金戈鐵馬上架通知第44章 封侯萬里(一)第50章 霹靂弦驚(下)第二十七章 第36章 成功計劃(三)第十六章 第49章 繡衣行客第39章 錦襜突騎(一)第十六章 第六章 第二十八章 第八章 第2章 三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五章 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一第39章 錦襜突騎(三)第30章 家的感覺(二)第五章 第六十二章 第十九章 第六十二章 第40章 青天斷雲(三)第四章 第五章 第5章 四諜影第三部分打擊十二諜影第二部分混亂六第43章 一鞭直渡下(二)第34章 神秘老者(二)第46章 熙熙攘攘(二)第二十七章 諜影第一部分危機二第十四章 第46章 熙熙攘攘(一)第二十三章 第十三章 第29章 拉塔基亞(二)第三十八章 第3章 一第2章 四第二十六章 第十一章 諜影尾聲十七第八章 第六十七章 第十章 第33章 空中霸王(一)第45章 西西里島(三)第37章 蒼茫煙水(二)第十五章 第七十一章 第38章 小試徵西(一)第十章 第七十章 第51章 風雲開合第42章 一鞭直渡(三)第六章 第44章 封侯萬里(一)第二章 第1章 三第十八章 四十四章 原結尾第2章 五第38章 小試徵西(二)第三十五章 毒蛇耶潑婦耶贈與龍空微文第六章 第23章 滅敵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