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三月,廣南經略使孫靜奏:“羅浮兵起,攻陷惠州、潮州,狄定國三次出師無功,叛附羅浮;肇慶知府苗秀實亦以所轄郡縣,叛降羅浮,兵勢大振,陛下作速命將出徵,云云。”世祖驚問完澤曰:“前脫脫亦稱江西有故宋兵,陷沒建昌、撫州、並閩中邵武路等處。直省奏至,俱被桑哥遏不以聞,倘兩處會合,則勢難攻矣!”完澤、不忽木齊稱:“陛下所見甚明。有張宏範之子張景略,現爲都督僉事,鎮居庸關,將家子也,命帥師往徵,恢復廣南等處。責福建參政魏天-復邵武路、江西平章脫脫復吉安,兩京鎮將,俱受景略節制,當有奇效。”世祖允奏,即命張景略率兵十萬,分道並進。

張景略得旨,離了居庸,調集各路將佐,如宣府總兵曹伯雄;青州總制鄢知節、古北口總兵劉巨原;上都路護軍馬如龍;大同總兵丁不拔;及隨營將佐魏文通、劉耀、李樑、王豹、牟衍昌、鈕師成等,各引本部,分五路進發。大同總兵丁不拔自負才勇,請爲先鋒,景略許之,且戒之曰:“前去由大名過徐淮濠梁,直濟洞庭,出長沙以攻肇慶,搗其右,江西閩中更有兵至,以搗其左,我師從此攻入,彼左右受敵,救應不暇矣!”

全師起行,方過河澗,忽報有監軍至,景略延入,則兵部左侍郎赤老溫,奉旨來監其軍,稱元主諭:“令景略以大軍倍道而進,駐定廣州,先固根本,然後進攻各處。”景略受命訖,見設監軍,知是世祖心疑,有鑑前日狄定國之事,意甚不懌,赤老溫見了景略,又傲睨不禮。景略途次,竟不與接談,赤老溫銜之,景略遂由南雄抵韶州,至英德縣。忽前軍報來:廣州已失。景略大驚,兼程而進,過清遠,將渡胥江,見有大隊軍馬阻住隔岸,旗上大書“宋”字,望見元師,營腳移動,徐徐而退,諸將爭欲前進,景略曰:“不可,此兵未戰而退,詐也。”將營扎定,令人哨探,四下並無埋伏,知是疑兵之計,遂命曹伯雄、鄢知節、劉臣原、馬如龍、丁不拔五將,下成五寨。

第一廣武,第二陽武,第三德武,第四涉武,第五修武,五寨俱依山傍水,列成五虎靠山之勢,甚有機變。惟監軍赤老溫撥兵五千與之另下一寨,於五寨之後,名曰“救應”,而實遠之,不喜其人也。

次日,景略隨帶裨將數人,欲探宋兵消息,暗思此去廣州,僅一百七十里,遂由僻路前進,沿途隘口,盤詰綦密,乃易作商賈服狀,行近番禺,遠遠望當道下三大寨,旌旗鮮明,鹿角密佈。喚土人問之,則中寨乃元帥嶽燕超,左故宋王,右羅浮兵也,由閩中過廣南,一路號令嚴明,秋毫無犯,人心悅服,合羅浮之師,沿途望風而降,三戰而達廣州。宣慰文炳、參政朵爾思、都督耿仲烈等,力不能支,城陷而死,一時城中文武死者數十人,餘者盡降,距元兵之來,已十七日矣。景略問:“有多少人馬?”土人曰:“合羅浮閩中兩處之兵,不下五萬餘衆。”景略易之,遂別土人而歸,回營令人直下戰書,嚴兵以待。宋營批允,次日即有寇復雷、張懷亮二將列成陣勢,叩營討戰,前哨廣武營丁不拔,奮勇爭先,合兵鏖戰良久,宋師少卻。修武營曹伯雄、涉武營鄢知節,率兵助陣,宋師大潰。

丁不拔麾動大隊欲追,景略鳴金收兵,丁不拔入帳,問以鳴金之故,景略曰:“欺敵者必敗,宋師嚴整,雖敗成陣,未可追也!”丁不拔嘆息而退,諸將又欲移營前進,景略不許,諸將退,謂衆人曰:“將門有將,乃怯敵至此乎?”數日後,寇復雷、張懷亮又來索戰,有陽武營馬如龍、德武營劉巨原兩翼齊出,寇復雷二人督兵略戰又敗,馬、劉二將大驅人馬,從後掩殺,不數裡,伏兵齊出,焦芳、傅突雙馬迎敵,二將死戰不已,卻得張景略自引一支生力軍策應殺來,救出二將。忽宇文廣、馬遇樂一軍掩至,大殺一陣,景略護定人馬,且戰且走,方始回營,怒責二將輕敵,幾誤大事,二將唯唯謝罪。景略命人打探江右閩中兩處,可曾動兵,須三路合攻,以牽制其心,或可獲勝。誰知閩中杉關有韓靖夏把守;高耀卿又護衛邵武,接應杉關;魏天-將才非所長,見各路堅不可攻,引兵而退;江西建昌吉安等處,亦有狄定國節制隘口,命將控據要害,處處下連珠砦,直接桂嶺三關,遙爲之勢,雖脫平章纔不亞於定國,而宋將一味持重堅守,脫脫不能久待,全師引還。景略聞二處不能進兵,遂揚言欲奪肇慶,並打惠州,用聲東擊西之法,震懾人心,使分兵應敵,思乘其敝。燕超聞之,請涪陵移軍城中,有種世龍、關普靈保護城池,自統大軍,親臨胥江,並不分兵往護二郡。燕超一見元軍五寨,暗笑曰:“張宏範之子,亦有學識,彼以奇,吾以耦。遂命寇復雷、張懷亮、馬遇樂、楊孝伯、宇文廣、王建忠六將,以六隊精兵,各按五色旗幟,五色衣甲,列成六甲神將敵之。

次日,景略誓師已畢,兩軍大戰於胥江之浦,元左師先潰。

寇復雷遂斬德武營大將劉巨原,元兵奪氣,五營不能相應,右師敗績。宋軍六隊並進,奪獲衣甲器械鞍馬無算。元兵遂遁,正奔走間,忽見戈戟森森,一隊兵掩至,皆“宋”字旗號,景略見其兵少,麾衆圍之,誰意兵不在多而在精,內有二將,分頭殺來,萬衆辟易,燕超大陰趕上,前後攻殺,死者近萬,直奔至韶州夢覺關而止,此兵非他,乃扈德威、韓搏虎、範國昌、司馬肅、白映雪、劉知幾也。德威等在茶陵,聞廣南已定,特來會合。燕超一見範國昌等至,大喜過望,舉手加額曰:“宋室有幸矣!”範國昌、司馬肅齊曰:“不想獨鬆關一別,會合卻在今日。”相與攜手回營,與衆將一一禮畢,燕超詢及扈、韓、映雪諸人顛末,大加稱賞,設宴款待,意甚愜洽。次日,退營至五十里扎定。

燕超率範國昌等入城,引見涪陵,涪陵降階而迎,以賓禮接見,範國昌等不許,涪陵曰:“小子既未造廬,又失擁-,理合長跽請教,以匡不逮,豈敢倨傲鮮腆,以見長者?”推遜再三,國昌等始行庭謁之禮,起居畢,涪陵一一慰問。燕超始代諸賢各剖哀曲,互陳前事。涪陵即向範國昌、司馬肅稱謝曰:“久慕芳名,延訪未遂,今日賁臨,實慰渴想。至白賢士,扈、韓二將軍,俱蒙棄官相投,必能光復我家故物。然某昔在太湖,若無劉先生,又焉有今日也?”諸人皆曰:“臣等葑菲之質,樗櫟之才,得蒙收錄,已屬望外,敢不竭盡愚衷,以陳一得之愚,報崖山之仇乎?”涪陵狂喜,置酒稱慶。一時觥籌交錯,歡呼暢飲,酒半,涪陵正襟而談曰:“諸君不忘故國如此,趙氏不朽矣!但撥亂反正,恢復中興,必有高世之才而後可,不然,恐折足覆-,徒以博天下後世人口實,而無以副諸君之望也!”司馬肅曰:“天生斯民,必有司牧,崖山一役,趙氏幾無孑遺,獨殿下於千島萬嶼間,崛起稱雄,何愁不濟?”扈德威曰:“當此瘡民蝗國,盜賊橫行,有能拯其危者,莫不欲率土歸之,矧殿下以帝室之胄,靖難爲心乎?”劉知幾曰:“舉大事者,必先定國本,以安人心。殿下體人心以復故國,目下義旗所指,無不響應,此人心也,亦大勢也!”韓搏虎曰:“漢南一帶,已被賈(羽辛)等蚤擾不堪,民之望救,如飢者之望食、寒者之望衣也!元人出師,屢戰不勝,安定偉績,此皆有待於殿下,殿下豈無意乎?”白映雪曰:“壽春漢陽兩盜,自應殿下除之,以蘇民困,而系天下之望。至定國之計,建國之謨,尚當徐議,所謂求治勿太急也!”嶽燕超亦曰:“白子丹之言是也。”範國昌獨曰:“殿下所處,與漢唐諸君不同。

漢唐之世,不過暴君御宇,權奸竊命,女主僭位,異姓瀆宗而已,未以夷亂華也,非有深仁厚澤,不足得民心;非有大功偉績,不足動天下,所以百戰而後定。至殿下所處則不然,韃靼以烏桓-集之師,殲我中夏,值國運日蹙之際,劫而奪之,力口以剽悍暴戾,狡獪殘賊,滅天毀聖,伐掘陵寢,斥儒重佛,狂-已極,又磔屠生靈,所過蹂躪,雖虎豹豺狼,未若此之甚也!而說者乃以天命歸之,即言天命,亦且彗星疊見,太白經天,妖氣災象,地震山崩,古今來中國有如此天子乎?當此生民塗炭,殿下以帝室之裔。仁以禁暴;義以除賊;文以安民;武以靖亂。天戈一指,則荊揚吳越之區,行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矣!請殿下勿疑。”涪陵大喜曰:“聞先生言,不佞頓開茅塞,吾與蒙古,誓不兩立,望諸君勿吝賜教,則不佞幸甚!”種世龍、關普靈推箸而起曰:“光武白水起義,僅一旅之師,某與公等努力同心,何愁大事不成?”涪陵謂衆曰:“今日文武雲集,會合不偶,此城昔在祥興時,名翔龍府,今日仍復舊名,以志風雲會合。”衆人皆曰:“事非偶然,殿下所見甚明。”涪陵再命大設筵席,會集文武,盡歡而罷。

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十一回 徵曰本蒙古喪師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四十九回 嶽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三十九回 嶽燕超練兵演陣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
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十一回 徵曰本蒙古喪師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四十九回 嶽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三十九回 嶽燕超練兵演陣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