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

卻說杉關總兵劉-聞桂嶺上梧關無人把守,即命部將龐英控制上梧,因史進、拓跋琳俱隨涪陵出征,蓬頭關由史進部將王遼鎮守,北藏嶺由拓跋琳部將張昌控制,加以龐英,三關以固。當時龐英一得茶陵書信,立請王遼、張昌分巡上梧,自率本部兵急下桂嶺,來守茶陵。範國昌等得龐英兵至,大喜,一面守護城池,巡視隘口;一面設宴款待龐英。諸人皆以座中不見白映雪爲憂,二十餘日,未知何去。扈德威欲往蹤跡之,又慮孤城無人防守。範國昌只好遣人四下探問,物色殆遍,並無音息。一日訪至靈巖,問寺僧始得確耗,又不知去向,正在憂疑,忽見無數車輛,簇擁映雪而來,車上大書助餉旗幟。範國昌、扈德威等異而問之。映雪始言云合屯如何投宿,如何敘舊,如何成婚,一一備陳顛末。臨別時,嶽翁蔡德新他無所贈,聞興義舉,願助餉銀五千,略資犒賞。諸人一齊稱謝,皆笑曰:“白子丹路入天台,作嬌客去矣,怪底爾許未歸也。然賀得佳偶,吾屬當以金叵羅,各敬三鍾。”映雪唯唯,是日歡呼暢飲,盡醉而罷。令人賚書謝蔡翁助餉之德,各作準備,不日會合閩中。時長沙郡守失去茶陵一州,損壞長吏行人,忙申安撫,請命征剿;一面撥本部兵馬先往茶陵,然守府軍官庸懦無能,卒伍不整,郡守大驚,會合都監,逐加檢閱,不堪調遣,始行札付各屬,派點民兵策應。一時長沙所轄十一縣丁口,紛紛藉藉,蚤擾不已。有湘陰縣五甲,汩水村笙東鄉寇復雲一戶,亦在點中,其子竹生,訴於縣曰:“生員忝列膠庠,例免徭役,老父師何不筆判春風,使生員得盡菽水之養乎?”邑令不許,竹生再三懇求,邑令作色曰:“一班俱是朝廷子民,食毛踐土,同受國恩,苦樂自宜均受,安見紳民遂有例免之理?”寇竹生拂衣而出,大言:“水上打一棒,蓋以俗雲空無用也。”邑令聞之,不省其意,疑爲惡語譏訕,喚轉怒問之。竹生以實告,邑令恚甚,思有以難之,曰:“汝能賦此,當免其役。”竹生遂朗吟雲:丈丈琅-杖碧流,一聲驚破楚天秋。

千條素練開還合,萬顆明珠散復收。

鷗鷺盡飛紅蓼岸,鴛鴦齊起白蘋洲。

想應此處無魚釣,起網收綸別下鉤。

邑令欲待不允,業有成言,無隙可尋,笑而免之。且說竹生父復雲,素行端愨,心氣傲岸,家本饒裕。縣中胥吏及奸猾惡棍等,請託全無,然極好施與,里黨鹹德之,惟與本鄉寧廉孫百曉二富翁積不相能。寧翁以刻薄起家,慳吝異常,親鄰借貸,閉關自守。獨喜夤緣官長,破鈔揮霍。門庭冠蓋相望,借長勢焰,道路以目,所生三子,納粟俱有前程。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京湖兩路大旱,赤地千里,人民相食,湘陰縣寇家積穀,罄用賑饑。谷盡,繼之以錢。錢盡,而來者陸續不絕。寧翁積穀,連庾累囤,閉糴以邀重價,計所蓄積,息已數倍,猶且得隴望蜀,私心祝曰:“更一月不雨,則三湘七澤之利,皆入吾彀中矣!”孫百曉本潯陽舟子,因渡一賈人,窺其橐中多金,刺船至僻港處,劫而沉之,遂至湘陰,置田產,稱素封。

生子世保,疼愛珍惜,身服文繡,口厭膏粱,凡事任之,不敢拂也。及長,遇他人亦謹樸恭順,獨忤於其父,動輒謾罵,勢若仇。百曉每向親友,飲泣欲絕,至是與寧翁約請術士扶乩,寧問米價,孫問子逆,仙判孫百曉雲:六月初三風雨惡,潯陽江上一時錯。

汝兒便是喚舟人,自受原來由自作。

百曉見之,汗流脊背,亡魂喪魄,歸數日,病死,其子遂蕩其家。仙又判寧翁雲:豐年積穀爲凶年,一升米糴三升錢。

天心若與人心合,頭上蒼蒼不是天。

寧翁玩之,不以爲意,繼後方欲出糴,倉中無故火發,愈發愈烈,無可解救,數年蓄貯,一時煨燼;其弟寧寬,素行平恕,分毫不毀,鹹以爲神,湘陰之人無不稱寇翁之德。而幸寧翁之災,恩怨兩形,人人稱快。寇竹生聞之,嘆曰:“家門之禍,自此啓矣!”寧翁聞之,果恚曰:“萬石谷焉能窘我哉?

寇某施惠沽譽,幸災樂禍,我必有以報之。”遂入縣與蠹役猾吏謀,媒孽告訐。吏役俱德寧而嫉寇,正欲陷之,數日後,恰好拿獲雲夢逸賊十餘人,啖以金,令一定寇翁,扳入案中,再令人以糾衆可疑,連夜告變,府中幕賓累沾寧翁餘瀝,亦命以前日竹生免役一詩,力證其事。邑令大驚,立命隸役鎖拘赴案。時寇翁已染病在家,一憤而絕,竹生氣填胸臆,呼天搶地,號啕慟哭,草草斂畢,當不得隸役輩蜂擁直入,不分良賤,概行鎖拿,將竹生用鐵索套住,牽定就走。竹生欲待分說,則蒺藜杵無端亂打。一時喧嚷,驚動本鄉饑民,傳呼殆遍,約集數百人,阻定隸役不放,皆曰:“寇先生活我,鄉黨可代白其冤也。”竹生急止之曰:“若爾則竹生死期至矣!”饑民等始放行,號哭相從,邑令聞之,再委弓兵,並饑民亦拿獲到案。饑民得知,有逃竄者,亦有挺身向前者,皆曰:“我等死則與寇相公俱死耳。”邑令將竹生質以盜口,證以饑民,佐以詩詞尾句,褫衣衿,坐以不軌。饑民衆口呼冤,縣令不理,命將饑民押出。竹生抗言曰:“學生讀書明理,守典奉法,薄有微積,不過賑恤鄉里,未敢市恩,何言不軌?老父母休聽一面之辭。”邑令大怒曰:“前以斯文待汝,汝利口饒舌,動吟歪詩,今已謀逆,尚猶倔強耶?”命重責之,然後監下。竹生方悲父喪,又遭此慘,滿腹冤屈,無處可伸。逐日,邑令又嚴刑鞫問,孱弱書生焉能承受,兩婰已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受杖時,即是吏役輩世忿時也。籲!世道之難容也如是。竹生受刑不過,大言曰:“士可殺而不可辱。羅織成獄,生死聽之。至謀逆一款,頭可斷,名不可受也,皇天后土,可鑑此心。”邑令因竹生前日請兔役時,業已銜之,當下見竹生不招,將三木套上,竹生暈絕數次,沃水復甦,書役捏就供詞,坐以大辟,申詳安撫。

時王用槐從大名省墓而歸,聞耗大驚,不分星夜,將入縣代爲申訴。聞通路傳言,姻戚里黨都入連坐,用槐叫苦不迭,奔赴行省安撫左丞等處控告。衆饑民亦多赴長沙府郡守及宣慰等處投詞伸訴。不日,邑令招詳,盡行駁轉,衆人訴狀批赴長沙知府委理刑廳勘問。推官複審,吊卷詳玩,多在疑似之間,又看竹生,恂恂書生,時已病劇,惟羣盜衆口一辭,供定不易。

推官再三訊之,俱無實驗,大驚,稟知太守,切責縣令。縣令老大着急,忙與佐貳幕僚計議。旦說縣令姓錢,名奉世,閩中長樂人,以貢士出身教諭,任滿除河南懷慶府經歷,繼遷湘陰知縣,初政頗顧聲名,久而利令智昏。幕僚等又教猱升木,竟紗帽下行劫矣,伊以貢士由經歷遷知縣,皆姊夫盧順之力。盧順以盧世榮之侄,出自桑哥門下,授河南行省左丞,及楚省敖魁離仕,盧順遂安撫湖廣,兼屯田大使。錢令見府中詰責,饑民又各處控冤不止,急令心腹家人,與盧順關說此案。盧安撫果然行文,通飭本省,有云:“目下盜賊橫行,雲夢未剿,入其黨者甚衆,若不嚴刑,奚以迅掃,該地方官有拿獲得實,及入其黨者,立即處決云云。”札至長沙,郡守、推官等遂不敢違貳,將竹生原案,仍照該縣供招,發轉縣中。竹生與衆民惟望此番,覆盆可雪,誰知官府黑幕密佈,無可解脫,惟延頸以待秋決矣。寧翁出入衙中,見此案已定,大喜過望,以爲得計,邑令、幕僚上下俱有饋送。惟王用槐愁苦萬狀,知此案萬無可翻,君門萬里,焉能以一紙徑達天聽?日夜飲泣。竹生悲悼不止,更不待言。忽一日有按察司副使巡至長沙,副使姓陳,名思謙,亦由提舉司升授此職,用法強恕,喜判冤獄。時適行過湘陰,王用槐攔輿,首控此案,隨至行臺。饑民爲寇竹生誦冤者,亦絡繹不絕。副使細察全案,大驚曰:“謀逆者族,豈同兒戲,立提各犯,重新復問,”並推官、縣令、佐貳幕僚等,赴轅伺候。獨寧翁反得逍遊事外,各官俱悚息待命。副使首傳王用槐,問系寇氏何人,既非宗黨,何故擅自出首?妄逞刀筆,從長刁風,若不實供,律有三尺。王用槐曰:“幼聯桑梓之誼,長叨羽翼之恩,十載同窗,情逾骨肉。髫年游泮,義訂金蘭,赴鄴都而省墓,展我鬆楸。回湘江而下帷,已羅桎梏,暫學睦-任恤,寧知曲突徒薪,憐他洽比其鄰,竟致城門失火,如涉虛誣,願甘連坐,或有疑異,請同族誅。況管鮑分金,已是生我知我,而羊左共烈,不妨死之從之。縱饑民申訴於前,適所以速其死,而安撫行札於後,尤所以重其辜,生不忍坐視,等於秦越人之肥瘠,而作風馬牛之不相及也。如蒙昭雪,豈但寇氏沒齒不忘;即生也亦當-結相報,用槐爲友一腔熱血,無可瀝處,今日盡情托出。”訴畢,聲淚俱下。副使動容,命且退,單傳寇竹生,問以父母兄弟,家室年齡,並何年補弟子員,瑣屑之事,逐一問之,全不問案中情節,問畢,押往別室,再看饑民。鵠面鳩形,救死不暇,焉能謀叛?亦命押赴一旁;始喚一盜,問以如何入黨,如何舉事,如何往來相識?盜隨口答應。

繼問以寇姓家室,竹生年齡,則直相去天淵;再喚一盜問之,又是一番言語;歷問數盜,越形差錯,甚且含糊吞吐,答應不出,勉強支吾,半屬懵懵。副使大笑曰:“寇竹生一人有如許年齡家室也,令上刑具,供出指使便休,少有牴牾,立即粉身碎骨。”羣盜自知業已敗露,終不免死,何苦坐受鍛鍊,遂一齊將吏役等主謀,盡行吐實。錢縣令如冷水澆頭,慌忙褫去衣冠,俯伏跪下。副使大怒,將吏役等滿加重刑。畢竟吏役原系狡獪,齊聲叫屈曰:“通盜非實,而買囑人心,定不虛也。”

副使叱曰:“饑民餓莩餘息,瘦骨支立,買囑何用?汝縣中義社兩倉,積儲充盈,毫不念及民隱,人施賑濟,彼饑民不往,將坐以待斃耶?且寇氏所賑者亦有限,安能買遍人心?”一役曰:“寇某若無異情,何以動至數百人,阻遏不許赴案?”副使又曰:“愚民焉知嫌疑,感其恩者,恨不爲之雪其誣,代其罪。且此數百人,不過瘡痍之夫耳,非強粱者持械拒捕也。”

又一吏曰:“寇竹生猶有反詩可證,其心叵測。”副使掀髯微笑曰:“汝輩狠心辣舌,焉可言詩?寇竹生亦就詩詠詩耳,即有他意,寧不於平日抱膝長吟,而至公堂上對官長詠耶?”吏役等-首,無言可辯。佐貳幕僚,一皆伏地不敢仰視。副使喝令加刑,隨供出寧翁閉糴招怨,媒孽告訐,平日出入衙署,往來甚密,官吏皆其指使,一一招出。副使即令人役,飛拿寧廉到案,偕吏役等共上刑具,將竹生、饑民開釋,聽候發落。指縣令嘆曰:“語云,縣令破家,民之父母,顧如此哉?”又指推官怒曰:“經汝複審,何得糊塗了事?”推官樑義成,從容將前後兩安撫批文札付,兩相矛盾,細意剖明,且曰:“下官非不嚴訊,但屬在下僚,焉敢相抗?”副使作色曰:“罷官吏事小,盡職事大,明系患得患失,不肖作強項令也。安撫非狼非虎,能天噬人哉?”樑推官唯唯謝罪。陳副使曰:“盧安撫札付,雖系通飭全省,然此案卻針鋒相湊,大有可疑,再將各官親近,用刑具一嚇,盡行吐實。”副使大罵各官無良,上下交通,律有明條,爾等二罪俱發,乃援筆判曰:朝庭嚴昏墨之條,惟期一腔白水,同官勵冰霜之志,只攜兩袖清風。故呂侯有命,一篇載在壁經,而蕭相成書,千古遂爲國憲。今湘陰錢令,實墮官方,弗察民隱,棄德從奸,輒思上下其手,即聾從昧,妄雲輕重在心,不僅安重霸受州民之三-,豈識楊伯起謝故人以四知?竟執莫須有之詞,坐平民以不軌,且將釋不經之意,攬上官以舞文,六月飛霜,濫施五刑之用,三年不雨,實乏百里之才,既交通以枉法,宜罷職而爲民;縣尉蔡某,官有常司,不思靖共爾位,漫指關節可通,身任薄書,心同溪壑,利入囊中,不問池魚之何罪,有皆局內,欲託社鼠以爲奸,全無惻隱之心,偕主簿例應同坐,難免故人之律,並幕賓罪當問徒;推官輒徇偏私,罔分曲直,金科直同空文,鐵筆視爲兒戲,雖跡涉嫌疑,下令亦有強項,倘義不引避,上官能勿寒心,阿附取容,聽他人皆入甕,模棱持法,定多網漏吞舟,一家哭知弗恤也,三尺法將安在哉?降補知縣,以肅官箴,失察府尹,著貶三級;寧廉爲富不仁,閉糴邀利,財虜居心,逞狼威於卿黨,老饕肆志,吐蜃氣爲樓臺,雖彼銅臭,使法堂上陸地生波,縱乃錢神,致儀門外青天掣電。祝融縱火,不思省愆,-媒成風,妄相告訐,偕胥吏重加三等,並蠹役枉法重論;寇竹生士林翹楚,素行可風,如彼歲早,尚指-以無難,遭此凶年,猶傾囊而不吝,趙清獻減價越州,心可見也;富鄭公發粟山左,德莫大焉,釋爾覆盆,撥雲見天此日,復汝席帽,乘風破浪他年,衆民俱無所問,羣盜如法擬斬,云云。

判畢,將饑民釋放,寧廉吏役等盡加滿杖,連衆官一齊發往本府,如律施行;推官樑義成,即攝湘陰縣事。陳副使又諭之曰:“湘陰民困已久,速發倉廩,以賑貧窮,着意撫卹,不日自有推遷。”樑推官受命訖。陳副使始喚寇竹生至前,安慰一會,命取黃金綵緞花紅等物,旌賞之。竹生不受,叩頭流血,泣而請曰:“小子遭家不造,亡父存日,酷好施與,不料小惠,遂-大禍,臥病受驚而絕,殯而未葬,小子尚未成服,今蒙憲臺,俯賜昭雪,得歸,終喪三年,於願足矣!不忍受賜。”副使見竹生,病已-羸,而猶舉止雍容,心甚側然,首肯者再,賜銀五十兩,爲寇翁修墓,又大書“湘陰義民寇翁之墓”賜之。

副使故精書翰,筆力勁遒,竹生捧此八字,再拜謝曰:“大人洞悉民隱,光及泉壤,亡父死且不朽矣!”副使又喚王用槐至前慰之曰:“汝爲友情義交盡,用心至矣,今還汝一個完名全節寇竹生,金蘭共勵,後效勉之。”王用槐亦再拜稱謝,與竹生辭歸。時寇姓家已中落,竹生廬墓三載,用槐每顧恤之。寧廉發往邊遠。一子隨行,死於道。餘子在家,爲惡不悛,益遭釁禍,又大肆瀅賭,家亦蕩然,流爲乞丐。寧翁竄至遠方,聞之,恚怒病死。且說安撫使盧順聞此案忿甚,暗恨副使陳思謙,欲中傷之,乃託人至燕京,與桑丞相說知。桑哥素嫉思謙,即將濫參官爵,縱容民叛各節,嗾工部給事中賈欽奏之,陳副使亦將錢奉世與盧順姻戚交通,及盧順夤緣相府,得擢顯要各款,條陳奏聞,事連桑哥。一時科道九卿,及侍郎張九思,中丞崔-,御史王暉等,皆交章論桑哥不法數十事,世祖知桑丞相稔惡已久,又見各官紛紛劾奏。大怒,將桑哥繫獄逮治,命尚書省按問定罪,籍其家,金寶至數萬,姬妾累千,溺器等物皆七寶鑲嵌。世祖益怒,命窮治之,提盧順至京,交部議處。後來桑哥伏誅,盧順竄死,黨與俱貶黜有差。世祖遂專任完澤爲尚書左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升按察副使陳思謙爲都察院殿中待御史。

第九回 北固亭範國昌望氣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泄憤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
第九回 北固亭範國昌望氣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泄憤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徵羅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