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

當然,按照歷史正常的發展來看,也先帖木兒這個傢伙率軍趕到汴梁之後,首先進攻的並不是舞陽這邊,而是鎮守在上蔡的韓咬兒。

因爲現如今的韓咬兒,他不但鎮守這上蔡重鎮,就連汴梁路治下陳州的南頓、商水和項城都在韓咬兒的空置範圍之下。而且現在的韓咬兒還磨刀霍霍的將目光轉向了陳州的治所宛丘。

所以,他韓咬兒對於元蒙朝廷的吸引力,的確要比僅僅在南陽這個地方折騰的張世華要大得多。

當然這並不說張世華就可以高枕無憂不用擔心了,畢竟他和韓咬兒都是紅巾軍,都是屬於也先這個傢伙征討的目標。就算接下來也先對付的主要目標並不是他,但以也先現如今的兵力,也極有可能會派出一支偏師來此征討他。

而這,其實也就是張世華爲什麼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南下征討南陽府城的原因。因爲張世華必須要在也先派出偏師進攻他之下,優先解決掉自己的後顧之憂。

畢竟,雖然說張世華麾下的士卒都是能以一敵五的精兵悍卒。但是,這些士卒再怎麼精銳,但有一點卻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他們的兵力人數。

要知道,張世華現如今只有這區區五千人,也就是說,他不可能把五千人一分爲二,一部拿出去抵擋也先、一部拿過來抵擋南陽方面的偷襲。畢竟五千人就已經夠少得了,五千人在分兵,張世華手下真不剩人了。

所以,在接下來,他必須要以雷霆之勢,一舉南下南陽府城。這樣一來,在解決掉自己後顧之憂的同時,張世華也能攜大勝之威來抵擋也先的進攻。

方城的南門外,方城內所有的軍隊都已集結在此,足足四千五百人,人馬雖不過萬,但是看上去卻照樣給人一種人山人海的感覺。

四千五百名紅巾軍士卒,皆是兵甲齊全。雖然說身披鐵甲的悍卒加起來只有八百多人,但是餘下的那些個身穿皮甲的士卒,看上去也莫不是氣勢昂揚。這些人靜靜地站在哪裡,也莫不是給人一種擇人而噬的壓迫感。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這四千五百人之中加上斥候營的話,他們足足有着近七百名騎卒。看着這七百匹高頭大馬和七百名氣勢昂揚的騎兵士卒,便可以想象的到,這七百人如果衝鋒起來,將會有多麼的可怕。

不過張世華手中的王牌可不單單隻有這些騎兵,因爲就在這些數量衆多的騎兵之外,張世華手下還有着兩支特殊部隊。其中一隊人馬,人數只有一百人,但是這一百人,卻都是張世華選出的精銳中的精銳。

這些人就是張世華麾下新組建的板甲部隊,或者叫做重甲兵。這些人都是張世華的親衛部隊,只聽從張世華一個人的命令,並由張世輝麾下的悍將李五親率。

而除了這些人之外,另一支部隊自然就是一支都想要組建的神弩部隊了。“神弩部隊”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支由軍中最優秀的神臂弩手組成的部隊。當然,他們的人數也不太多,只有區區三百人。但是,他們所能爆發出的戰力,卻絕對的大的驚人的。

而從這幾點上,也便能看得出來,張世華此次已然將自己所有的底牌都拿了出來。而這樣做,自然也就是爲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南陽府城,解決掉自己的後顧之憂。

對於此戰,張世華自然也可謂是把握十足,因爲他自信,南陽城的那羣殘兵敗將,絕對不可能抵禦住自己這樣一支人馬。因而在人馬集結齊備之後,位於大軍之前,被衆將簇擁着的張世華,便抽出了腰間的戰刀,舉刀高吼道:“傳我軍令,全軍進發。”

“將軍有令,全軍進發!將軍有令,全軍進發!”軍中的一名名傳令兵聽到張世華的這聲高吼,也立即便這般將張世華的軍令傳到了軍中每一個人的耳中,然後這支虎狼一般的軍隊,便向着位於西南方的南陽城直直的殺去。

而與此同時,就在張世華率領着麾下的大軍南下時,被元蒙皇帝任命爲知樞密院事以及討賊元帥的也先,也終於是率領着麾下的先頭部隊渡過了黃河。

說實話,這一路之上的行軍勞累,真的是讓從小便養尊處優的也先有了一種再世爲人的感覺。從京城元大都那出發,歷經了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是走完了着千餘里路,渡過了黃河,來到了汴梁,這一路之上可真的是把也先累慘了。

畢竟也先這一次南下帶兵來討賊的,再加上徐州芝麻李的造反,所以也先他不可能從運河上坐船來,只能是走陸路。但大家也都知道,元朝可沒有什麼公路高鐵。

也先帶兵來汝寧討賊那隻能走官道,但這官道對於連馬車都坐不慣只習慣做八擡大轎的也先來講,那簡直就等同於是一條西天取經之路啊。這一路之上的風餐露宿各種顛簸,可真的是讓也先他有一種想死的感覺。

因而,當也先和衛王寬徹哥這兩個傢伙感到了汴梁城之後,是說什麼都不願意在繼續走了。畢竟就爲了皇帝賞他們的那一千錠寶鈔(注1)就這般受苦受累,實在是他孃的不值當的。

再說,因爲他們兩個爲了向皇帝表忠心來的太着急。以至於只是最先集結好的那兩萬多先頭部隊被他們帶來的,餘下的那些各州府的後續部隊,還大都在幾百裡之外吊着這。

畢竟在這個時代,一下子集結起十萬大軍,那尼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昂……當然,按照各地將官吃空餉的尿性,明面上的這十萬人,真正落實下來,能有個七萬人,那就算是各地將官們有良心了。

但越是這樣,他們自然便越要在此等一等。否則一旦他們因爲輕兵冒進吃了敗仗,後面的那羣援兵估計還不知道要搞出什麼幺蛾子來呢。

不過,令也先他們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因爲他們這邊磨磨蹭蹭的浪費時間,反而是爲他們日後的戰敗埋下了伏筆。

因爲就在他們在此磨磨蹭蹭的浪費時間時,張世華麾下的士卒已然是馬不定蹄在趕了一天半路之後,趕到了南陽府城西北方數裡的地方了。

南陽府城,毫無疑問,這是一處大城,也是一處古之名城。漢光武帝劉秀,當年就是在這個地方起兵造反。

而到了三國時期,南陽城也成爲了曹操與張繡爭鋒之地,虎將典韋,便是在此喋血沙場;諸葛武侯也是再此雛鳳初鳴。

可以說,這座千年古城,它見過太多次戰爭了,它的地下也掩埋着太多的名將英豪了。但,沒辦法,有人的地方便會有戰爭,南陽城外的戰爭彷彿永遠也不會畫上休止符。

因爲就在今天,張世華也率領着他麾下的士卒來到了南陽城外。顯然,他也即將展開屬於他的一場南陽之戰。

要知道,在古時候,古人建城那都是有講究的。城池的建造之地,它必定會挨着河水。畢竟水乃萬物之源,沒有水人就沒有辦法過活,所以從古到今,所有的人類聚集地它必定挨着河水。

而很多地名,其實也和當地的河流有着莫大的關係。就比如張世華治下的舞陽城,它就是在潕水之陽,在潕水北面,所以它纔會叫舞陽,於此相同的還有汝陽、濟南、濟陽等等等,諸如此類多不勝數。

而南陽府城這樣的古之名城自然更是如此,不過南陽府它可不像他的名字那樣,在什麼南水之陽。南陽這個地方可並沒有什麼南水,他這個地方的河流叫做淯水。

淯水也便相當於就是南陽城的母親河,不過淯水它並不是向其他河流那樣是由西向東流,淯水它因爲伏牛山的原因,它是由北向南流的,而且他的地理位置,也正好就位於南陽城的東面。

也正好因爲這個,淯水便成爲了南陽城的天然屏障。

所以如果張世華要率軍攻打南陽,淯水這條河流,便就是阻礙他道路的第一關。

而且更加麻煩的是,相比於汝水,淯水要更加寬闊,寬達百丈的河面,也就使得張世華這邊的投石機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用,相反敵人的投石機反而可以派上用場。

這也就是說,在接下來,張世華他麾下的士卒不但要強攻渡河,而且還是要在南陽府那邊的投石進攻之下強行渡河,這個渡河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過萬幸的是,南陽府城這邊因爲人口不如汝寧且準備時間不足的原因,南陽府城的守軍並不多。整個南陽府城加起來的守卒也就是六千人左右,而且他們的投石機也只有五十架,對近五千紅巾軍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而且,張世華想要攻打南陽府城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該怎樣渡過淯水張世華也自然有他的計策。

在淯水的東側,張世華率領着三千餘士卒,策馬站在一處高丘上,眺望者對岸的守軍士卒。心中不禁暗暗想到,“希望阿九和世輝,他們兩個能儘快從南陽北邊的山丘中找出一條道路,繞過淯水。否則南陽城還真不好打。”

是的,這就是張世華渡河的計策,在一天前,在離開方城不久之後,張世華便讓趙九和自己的兄弟張世輝率領着麾下最精銳的八百士卒,讓他們直直向西,進入了南陽府城北邊的伏牛山餘脈之中。

畢竟淯水長達數百里,這樣長的一條河流,南陽府城的守軍根本就不可能照看的過來。他們只能像如今這樣,在最爲主要的官道渡口處駐紮大軍,並以此防備紅巾軍的進攻。

但這並不說南陽府守軍就一定是處在被動中的。要知道,南陽府的北面那都是荒山野嶺,讓這樣的一個地方中,找出一條能讓大軍通行的道路,機率簡直渺茫到了極點。

而且,在這樣的荒郊野嶺之中行軍,本也就是一間無比危險的事情。荒山野嶺之中毒蛇山雨、巨石懸崖,那個不能要人的命。也虧得這是深秋時節,不是雨季夏季,否則就算張世華再多派一倍人馬,估計也只是有去無回。

但即便是這樣,在荒山野嶺之中,行軍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爲荒山野嶺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危險便就是迷路,一旦大軍在荒山野嶺之中迷失方向道路,其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萬幸的是,在張世華的教導下,趙九和張世輝都知道該怎麼在荒山野外憑藉天空中的星辰以及樹木的年輪辨別方向。所以,這種事情張世華倒也不擔心。

但是,雖然說張世華不用擔心趙九和張世輝他們會迷路。然而,他們的補給卻依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畢竟,趙九他們是在荒山野嶺之中行軍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從外界獲取補給。

而且因爲他們還要行軍作戰的原因,他們本身也不可能帶太多補給。他們每人帶三日的乾糧便就已然是極限了。而這也就是說,如果趙九他們不能在三天之內翻過山嶺、渡過淯水,那麼迎接他們的便只有失敗這一條路可走。

所以張世華現在的心中,真的是無比擔心趙九和張世輝他們。畢竟他們兩個都是自己的兄弟,是自己在這個世上爲數不多的親人,張世華寧願拿不下南陽府城,也不願意他們在荒山野嶺之中出事。

不過張世華他畢竟是主帥,所以無論心中在怎麼擔心,張世華也絕不等表露出來。因爲他是這些人的領袖,肩上的沉重擔子押着他,他絕不可以自亂陣腳。

所以在裝模作樣的眺望完對岸南陽守軍的防守陣勢之後,張世華便面色平靜的對着身旁的郭羽以及張明通等人說道:“傳令下去,讓楊大匠他帶一千士卒給我全力打造渡河木筏,把聲勢給我弄大些,一定要給我擺出一副與南陽城的韃子守軍硬碰硬的樣子出來。把他們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爲阿九和世輝他們的奇襲,爭取時間把握。”

“末將遵命!”聽到張世華這話,郭羽等人立即便也這般說道。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九章 練軍1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二百七十章 營嘯第一百五十九章 楊媚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十七章 賊蹤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計 付之東流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規 添女 敗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二十八章 中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八十八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民臺前立誓言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圍婦‘盡忠’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交戰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九章 練軍1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請呂思誠第一百八十章 南陽之戰第二百七十章 營嘯第一百五十九章 楊媚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有人投 風雲變幻豪傑出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襲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軍第十七章 賊蹤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三百四十二章 蘄春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罷第三百三十三章 蹴鞠 回憶第二百零八章 咬兒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