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

至正二十三年五月十日,聖武十年五月十日,大魏三年五月十日。

徵虜大將軍李三七與副將馮國用,兵分兩路,直破保定路,破開大都路防守。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聞之,親領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

元順帝一路上如驚弓之鳥,連山峰塌方都以爲是明軍到來。

五月十五日,順帝一行終於抵達上都,此前大都已經在六月二日被李三七所領明軍攻佔,脫脫、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等殉國。

元順帝在北逃時感慨道:“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

到上都後又“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

“召見羣臣,詢恢復之計”,頗有重新振作的姿態。

當時,哈剌章請求順帝命擴廓帖木兒入援,得到元順帝同意。

元順帝多次叮囑擴廓帖木兒一定要將大都收復。

擴廓帖木兒自信滿滿,於六月五日,親領二十萬大軍,欲強攻大都。

然而,李三七令馮國用守大都,而自己親自領着三十萬大軍出城,雙方戰於興和路。

此戰,擴廓帖木兒大敗,李三七一路緊咬不放,直將擴廓帖木兒打得不敢再回頭應戰,僅以十八騎逃走,一路上,只顧着倉皇地往上都路逃去。

李三七一路打,一路收編元軍,明軍人數越打越多,直到李三七由三十萬大軍擴增至四十萬大軍後,李三七這纔將大軍佈置在上都路城外。

欲藉此拿下上都路。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聽聞擴廓帖木兒敗得如此之慘,甚是不敢相信,氣得當場吐血,待他醒來後,開始變得消沉,終日沉湎於美色之中,以此麻痹自己。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十日,聖武十年六月十日,大魏三年六月十日。

元順帝身體每況愈下,平日託病不上朝,由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總軍國諸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聖武十年六月二十七日,大魏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馮國用領着二十萬大軍,與李三七四十萬大軍會合於上都城外,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日夜驚恐,令擴廓帖木兒領十五萬元軍守城應敵,而他與自己一衆妃子、皇太子等,棄上都奔應昌。

李三七得知元順帝逃往應昌,心中大怒。

於是,在聖武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卯時時分,下令六十萬大軍強攻上都路。

以新式聖武大炮第七代、新式火銃第十代開路,不要錢似地猛攻上都,上都城牆東城牆轟然倒塌,李三七與馮國用領着六十萬大軍一擁而入。

擴廓帖木兒下令副將禿魯帖木兒留下對付李三七等大明軍,而他則是親領百騎往應昌逃去。

禿魯帖木兒,是如今元朝中書省左丞相妹婿。

禿魯帖木兒見大明軍個個悍不畏死,心生畏懼,也不敢留下應對,他命令副將留下應敵後,也領着自己的數百親信,嚮應昌逃去,緊跟在擴廓帖木兒身後。

大明軍於聖武十年六月二十八日辰時時分徹底拿下上都路。

拿下上都路後,李三七令鄧友德領軍十萬,直奔應昌,欲要拿下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等人。

而令徐達領軍五萬直奔全寧路,將全寧路拿下。

同時,李三七令何九四領軍五萬駐守上都路。

此外,李三七、馮國用等人紛紛聯名上奏疏給大明皇帝程德,提出要攻下大魏,欲一戰而平定天下。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五日,聖武十年七月五日,大魏三年七月五日。

大明皇帝程德同意徵虜大將軍李三七的意見——滅魏。

同時,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退出應昌,領着一衆妃子等往哈拉和林逃去。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聖武十年七月二十日,大魏三年七月二十日。

滅魏之戰開啓。

同時,鄧友德所領十萬大軍攻佔應昌,徐達五萬大軍收全寧路。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逃往哈拉和林途中,元朝皇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聯合擴廓帖木兒發動政變,擊敗向着元順帝的孛羅帖木兒一派,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軟禁。

父子二人,經過一番友好討論,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當着衆人面,友好地讓出皇帝位。

元朝皇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在剛入草原時迫不及待稱帝,改元“宣光”。

至正年後落幕,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聖武十年七月二十五日,大魏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病死。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母爲奇皇后。

到達哈拉和林後,力圖中興元朝,重新起用擴廓帖木兒,試圖再進中原,收復上都、大都等地,心中對中原依然虎視眈眈。

聖武十年八月五日,大魏三年八月五日,宣光元年八月五日。

馮國用領大軍二十萬,與劉福通領大魏十萬大軍戰於大寧路。

雙方交戰,分外慘烈。

大寧路的地上,幾乎全是血。廝殺慘烈之後,白骨數十萬。

聖武十年八月六日辰時,大魏三年八月六日辰時,宣光元年八月六日辰時。

大寧路被馮國用所領大軍拿下,劉福通戰死。

遠在平壤的何三五得知此事後,心中驚怒交加。

更令大魏雪上加霜的是,劉福通死後,馮國用領着十幾萬大軍,在遼陽行省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大魏軍隊面對大明軍隊沒有戰意,紛紛見勢不妙,投降大明。

聖武十年八月八日,大魏三年八月八日,宣光元年八月八日。

大魏遼陽行省丟失,被大明佔據。

隨後,李三七領着大軍,共計四十萬大軍,與馮國用匯合於遼陽城。

呂不用、姚廣孝、朱元璋、陳霆等人見謀劃何三五之事失敗,請求隨軍作戰。

李三七同意了,並將此事寫成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城。

程德接到李三七的奏疏,沒有絲毫遲疑,直接允准。

同時,他對李三七奪取大魏期待不已。

一旦大魏被滅,從此以後,天下,便是大明的天下。

平壤。

皇宮。

英務殿。

何三五,此時,獨自坐在大殿中,目中平靜如水。

就在這時。

李成桂來了。

此刻,李成桂在向何三五行完禮後,低着頭,不敢看着何三五。

何三五面無表情地望着李成桂,問:“船隻可都準備好了?”

“回陛下,一切都已備好。”李成桂回道。

“此路,生機茫茫。朕不希望增加較多的變數。你之前說的那個人,昔日真去過日本?”何三五緊緊地看着李成桂。

李成桂沒有絲毫磨蹭,重重地點頭:“回陛下,那人昔日確實去過日本。”

何三五沉默了。

“這一次,你可願意隨我前往日本?”何三五望着李成桂問道。

李成桂思索片刻,便道:“陛下,末將願意。”

何三五心中鬆了口氣:“下去準備吧!今夜,我們就離開平壤。”

李成桂擡頭看向何三五:“陛下,大明,真的不能戰勝嗎?”

何三五聞言,目露不甘,開口道:“至少,現在不能戰勝。一旦大魏的火器研究得比大明還好,朕便有信心對付大明。而且,大明來勢洶洶,此次,朕的大魏只能先避一避。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將來,朕有的是時間對付大明。”

“到了日本,我們大魏該如何做呢?”李成桂追問道。

何三五目光泛着冷意道:“到了日本,這日本國土自然可以當做朕的大魏國土了。這一次,朕必親自率領大魏精銳之軍向日本而去。”

李成桂神色一愣。

“日本國民,皆爲奴隸。凡大魏子民,皆可在日本爲人上人,可隨意驅使奴隸。”何三五補充道。

李成桂點點頭。

“朕目前對付不了大明,難道朕還對付不了一個區區小國?”何三五心中藏着巨大的不甘。

李成桂保持沉默,沒敢接話。

聖武十年八月九日,大魏三年八月九日,宣光元年八月九日。

大魏皇帝何三五與一衆文武大臣,以及一衆嬪妃,並大魏京軍十萬人,乘船東渡,不知去向。

聖武十年八月十二日,大魏三年八月十二日,宣光元年八月十二日。

大魏滅。

大明自此一統天下。

而這年,按照西方歷計算,正是公元1364年。

聖武十年八月二十日,宣光元年八月二十日。

大明皇帝改年號聖武爲神武,是年爲神武元年。

 

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17章 張邋遢:天意難測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76章 諫言十疏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26章 天下無飢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40章 夜襲洪澤,勢不可擋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256章 黃州之戰(九)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68章 和馬黎諾里的一場交易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98章 整備衣甲器械與戰前動員第175章 程德欲應沈家人間醉之約,泗州城商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236章 分權第276章 父子相談,用心良苦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4章 肅正風氣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9章 泗州軍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6章 回村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85章 大婚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85章 大婚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189章 爲陳霆解惑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207章 虎山破陳兆先大軍,泗州軍奪下江寧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236章 分權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
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17章 張邋遢:天意難測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76章 諫言十疏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26章 天下無飢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40章 夜襲洪澤,勢不可擋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256章 黃州之戰(九)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68章 和馬黎諾里的一場交易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98章 整備衣甲器械與戰前動員第175章 程德欲應沈家人間醉之約,泗州城商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236章 分權第276章 父子相談,用心良苦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4章 肅正風氣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9章 泗州軍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6章 回村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85章 大婚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85章 大婚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189章 爲陳霆解惑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207章 虎山破陳兆先大軍,泗州軍奪下江寧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236章 分權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