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落成的橋以李默的名字命名;電影院裡天天晚上放映新聞紀錄片《李默上將在北非》。從省長到將軍都紛紛把賀電賀信寄往克虜伯家族的住所。
附近的駐防軍司令官施特萊西烏斯將軍甚至假借希特勒的名義給賽琳娜寫信說:”李默的名字將被列入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的行列!”一時之間,賽琳娜的住所幾乎整個被鮮花淹沒了。
然而,就在整個德國舉國歡慶之時,李默卻正在北非的大漠深處他的指揮車裡呼呼地睡大覺。因爲持續不斷的作戰使他疲勞到了極點,以至於他不能和他的參謀們一起圍在收音機旁,收聽來自柏林的特別廣播。
9時45分,李默突然被一名參謀喊醒,這時,喇叭裡響着嘹亮的歌聲,一會兒,播音員興奮地說道:”元首大本營,1月12日。元首晉升非洲軍團司令官李默上將爲陸軍元帥。”陸軍元帥李默!李默真是興奮極了,他馬上給他的妻子賽琳娜寫信說道:”對我來說,當上陸軍元帥真像做夢一樣,過去幾個星期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場夢。”
能夠晉升爲陸軍元帥,這對於一名普魯士軍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榮譽。因爲在普魯士,陸軍元帥永遠也不退休或被解職,他們將終身都擔任這一職務,並有資格配備秘書、馬匹或小汽車,還有專職司機和其他額外津貼。這對那些曾經征服一個要塞或贏得一場偉大戰役勝利的勇士來說,是一種傳統的獎賞。另外,在普魯士,一旦成爲一名陸軍元帥,那就意味着可以流芳千古了。
隨着李默的節節勝利。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在英國本土,失敗的論調再次籠罩着這個孤立無援的島國。這天一大早,丘吉爾步履艱難地走進議會大廳。已經做好了應付那些尖刻議員們對他各種非難的準備。
威爾士議員安爾林?貝萬一點不客氣地說:”丘吉爾首相雖然在辯論中一次又一次贏得勝利,但卻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約翰?瓦德洛?英爾恩爵士責問道:“首相閣下。這兩年來,我們接二連三地失敗,這些失敗的根本原因該如何解釋呢?”面對如此刻薄的責難,雖然丘吉爾一向以其雄辯的口才而著稱於世,這時也不禁汗溼後背。
因爲,現在幾乎全世界報刊上的英雄都是那個戴着着橡樹葉功勳獎章的”沙漠之虎”,並且幾乎都把北非失利的責任歸之於他。丘吉爾在回答中避開那些令人傷感的細節,只敘述了北非失敗的經過。他說:”在北非,我們的第8集團軍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我們雖然從人員裝備和空中力量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對方的指揮官是個十分大膽而又精通戰術的人。假如撇開戰爭的災難來說,李默確實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天才。”
最後還是溫莎元首幫助了丘吉爾,全力支持主戰的丘吉爾,才讓丘吉爾這個英國佬渡過危機。第二天,《柏林經濟報》用大標題報道說:”丘吉爾說,英軍在北非的失敗——怪李默!”這是德國人對丘吉爾的一種最大嘲笑。
德軍慢慢地向阿拉曼防線逼近,李默之所以在高速前進的時候輕輕地踩了一下制動,這一方面是因爲他的部隊在抵達阿拉曼時。已經接近了能量的極限,有許多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睡着了。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情報不準。他在制訂1月17日的進攻計劃時,根本不知道英聯軍的裝甲部隊在敗退時已經被他的進攻部隊所超越。他的估計是:英聯軍已調到南面去掩護他們的側翼。根據這個估計。他打算先向南面發動一次牽制性攻擊,然後再迅速轉向北面,在阿拉曼和巴卜塔臘之間”撕開”一個大口子。
李默的這一決定,無疑使他坐失良機。因爲就在那天早晨,英聯軍裝甲旅的殘餘部隊仍舊駐在濱海公路以南的大沙漠裡,他們根本不知道李默的裝甲部隊已在他們敗退時趕過他們。
僅僅因爲李默的暫停進攻,才使得他們得已在回到阿拉曼之前沒有落入陷阱,從而使他們從被封在口袋裡而僥倖逃脫。每一個精通沙漠作戰的人都知道,在沙漠裡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坦克。所以李默的這次失誤給以後種下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就在李默的鋼鐵洪流聚集阿拉曼隨時準備發起攻擊的時候,英聯軍的前方與後方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景。一方面前方是惡戰。坦克與坦克之間來往衝突,用大炮互相射擊。戰場上被擊毀的坦克在燃燒,滾滾濃煙瀰漫在沙漠上空。
而後方,則被李默到達阿拉曼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到處都是撤退的人羣。英國艦隊已經撤入紅海,開羅作戰指揮所的煙囪裡冒着銷燬檔案文件而產生的淡黑色煙塵直上雲天。
開羅:人看到這一切,都認爲這是英聯軍要逃離埃及的信號。一時之間,火車站上擠得人山人海,全都急於逃離這一是非之地。普遍的失敗情緒,使人們不由得都把1月慘敗的責任歸於指揮失誤。這樣,爲了恢復士氣,更換高級指揮官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丘吉爾便決定由亞歷山大接替奧金萊克任中東的英聯軍總司令,戈特爲第8集團軍司令。戈特,中將軍銜,3年來一直指揮一個軍苦戰在大沙漠之中,這時仍在阿拉曼附近同李默苦戰。也許是命中註定,在戈特乘一架運輸機從前線返回開羅準備走馬上任的途中,卻被一架從高空追來的德軍戰鬥機擊中,造成機毀人亡。於是,交了好運的蒙哥馬利就被丘吉爾緊急從英國國內調來補了這個空缺。
英國對於北非的指揮官人選,也是大傷腦筋,到底誰纔可以抵擋李默的猛烈進攻,最後還是伊麗莎白元首幫助丘吉爾做的決定,因爲溫莎在和李默想處的日子裡,曾經聽說過李默提起,英國陸軍之中,也就是蒙哥馬利稍微有點才華,其他的指揮官,真的沒有讓李默留心過,連連慘敗的英國,只好派出軍銜還不是很高的蒙哥馬利去主持北非戰局,這可是近百萬軍隊之間的生死對決。
……()
ps: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