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一秒記住

當然,步兵的戰鬥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會有那麼簡單。

原因是老山地形複雜,總會有一些位置是炮兵的死角,比如有些高地面向我們的方向是峭壁,步兵必須要繞過正面從側面上去,像這樣的高地,越軍的防禦正面也就是工事肯定也是構築在側面。

類似於這樣的高地炮兵就有些無能爲力。

五十號高地就是這樣一個高地……五十號高地是位於老山主峰東側的一個高地,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由三個小山包組成,而且老山主峰及鄰近的57號高地的機槍還可以居高臨下爲其提供火力掩護。

可以想像的是,像這樣的一個高地……我軍步兵在對其展開進攻的時候就要同時承受幾個方向的火力打擊,而炮兵又基本上起不了多大作用,於是就只能看着我軍步兵在越鬼子猛烈的火力下不斷的朝高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這時我才意識到江師長之前說的,也就是要把新舊兩套戰術結合起來用是有先見之明的。

傳統的戰術雖然很多地方都不科學,也就是在戰場上會造成大量的傷亡,但有時戰場就需要這樣用生命和勇氣去對敵人的工事和陣地發起衝擊。

在這一點上,新戰術在戰場上反倒是不合適宜的。

抗美援朝時期美軍的表現其實就是一個經典的反例……當時美軍使用的戰術不可謂不先進,但在他們那種戰術及訓練下,在朝鮮那種複雜的地形往往就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用戰士去衝鋒是行不通的。必須要用飛機、大炮轟炸。

於是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隔遠了用飛機大炮一陣狂轟濫炸。

就像現在這樣。如果我們把傳統戰術的一切都推翻的話,那麼在面對類似50號高地這樣的地形就會顯得十分無奈……炮火炸不到,又沒有空中力量可以使用,如果真要說有吧,那就是直升機了。

可是很明顯直升機也不適合在這樣的地形上使用,因爲在直升機攻擊50高地時,老山主峰上的高射機槍就可以居高臨下的衝着直升機一陣亂打……那時只怕就是直升機的噩夢了。

所以這時候就只能直接用步兵對其發起衝鋒,發起一場血肉之軀與鋼鐵之間碰撞的衝鋒。

雖然我在望遠鏡裡看不到50號高地的具體狀況……我其實很不喜歡這種狀態。以往的第場戰鬥,就算我不能事無具細的瞭解每一個角落的戰況,但也是想了解什麼就能在第一時間知道。

但是現在,我似乎就只能站在這高地上有望遠鏡望來望去。

不過這似乎也不奇怪,我現在指揮的是炮兵嘛,合成營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炮瞄雷達並用炮瞄雷達指導炮兵作戰嘛,那當然就沒有必要了解太多關於步兵的狀況了。

確切的說,也不是說沒有必要,而是沒有必要在第一時間瞭解這些狀況……這時的步兵指揮部只怕早就忙着一團了,就算花時間通知我。只怕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

但我還是能夠從望遠鏡裡看到的一些細節推斷出大致的戰況……比如迫擊炮和手榴彈爆炸的煙霧,再比如曳光彈的尾跡等。

曳光彈這玩意可以說是一種很危險的東西。因爲它在發出光亮的同時實際上就是在告訴敵人狙擊手自己的位置。

但這玩意有時還真是不得不用。

原因就是我軍通訊裝備嚴重不足……這時我軍可是還有將近四百萬人的數量,所以不可能像我們合成營一樣人人都配有微型步話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通訊。甚至於一般的部隊在步兵與配屬其的迫炮部隊都沒有通訊設備。

於是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步炮協同的問題,尤其是在林深草密的老山陣地上,隔個十幾米都很難看到前方的人,於是協同就更加困難了。

這個問題就是靠曳光彈來解決的,也就是前方步兵朝越軍工事方向打去一串串的曳光彈爲後方的火箭筒射手、無後座力炮射手或是迫擊炮指示目標,於是這些裝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由此我也知道,這肯定是我軍碰到越軍暗堡的阻攔了。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這些暗堡很難由火箭筒這些裝備摧毀,除非它們能將火箭筒等由射孔打進去。

當然,要用精度並不高的火箭筒做到這些是十分困難的,何況這些步兵還是在老山主峰及57號高地的多層火力的壓制下。

那麼能做的似乎就只有一點,就是抱着手榴彈或是炸藥包往前衝……

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軍步兵採取了另外一種方法:他們在進攻50號高地的同時,分出一部份對57號高地展開了進攻。

我心下不由暗道一聲打得好……至少這樣57號高地就無法分出火力來對他們造成干擾了,同時老山主峰上有限的支援火力也面臨一個兩難的問題,他們支援50號高地好呢?還是支援57號高地好!

無論老山主峰的越軍做出哪個選擇,另一個高地都有被我軍拿下的危險。

果然,沒過多久57號高地就順利被我軍拿下,接着57號高地就成了我軍步兵的另一個有力的火力支援點。

在57號高地的火力掩護下,我軍步兵再頂着越軍的槍林彈雨一舉拿下了50號高地。

當然,身在戰場之外的我是無法設身處地的感受到這場戰鬥的激烈程度,事後才知道進攻50號高地的九連,正是因爲這場戰鬥而傷亡慘重。而從這場戰鬥中倖存的一些戰士中,就有一名在現代膾灸人口的越戰英雄……史光柱!

謹以本章九連四班班長史光柱同志致敬,史光柱同志在進攻老山50號高地的過程中,多次負傷不下火線,在雙眼嚴重受傷的情況下還堅持戰鬥,最終帶領着戰士們拿下了陣地。

第145章 思想工作第33章 問題第104章 戰前準備第232章 二王第94章 任務第42章 戰鬥第97章 法卡山戰役(二)第205章 小屋第90章 坦克第28章 摸洞(七)第155章 埡口天險第28章 主峰(三)第143章 矛盾第155章 埡口天險第140章 規矩第82章 馬島戰爭第82章 馬島戰爭第25章 摸洞(四)第24章 伏擊(二)第205章 撤退第81章 直升機墳場第61章 遷徒第80章 通訊員第46章 山頂陣地第29章 優勢(二)第88章 馬島戰爭(七)第16章 高原訓練(四)第109章 補充兵第223章 偵察大隊第100章 暴動第86章 無名高地第78章 打架事件第159章 演習(二)第98章 馬島戰爭(十七)第98章 法卡山戰役(三)第115章 思想第208章 7.12戰役(七)第九十二章第85章 以火攻火第86章 談判(二)第201章 戰爭的現實第49章 整改第219章 包圍圈第87章 受降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214章 後着第20章 集結點第6章 橋南高地第33章 防空導彈(二)第46章 直五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52章 打擊經濟犯罪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五十六章第十五章第189章 調虎離山第129章 大型迫炮陣地第171章 79式狙擊槍第131章 伏擊(二)第五十三章第95章 招兵第42章 營長同志第三十八章第十一章第113章 村長第4章 英雄氣短第101章 會面第81章 1828高地(三)第五十九章第100章 暴動第134章 捕俘第159章 演習(二)第84章 火攻第119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四)第96章 學習第13章 坑道工事(四)第219章 包圍圈第24章 伏擊(二)第78章 撤離點第52章 俘虜第44章 形勢第110章 假期第144章 回國第61章 遷徒第二章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61章 無心插柳第124章 情報第91章 改革第7章 炮兵觀察員第188章 危機第151章 穿插第123章 閃電戰第145章 問題第164章 問題第205章 小屋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71章 緝毒第24章 經濟(二)第87章 受降
第145章 思想工作第33章 問題第104章 戰前準備第232章 二王第94章 任務第42章 戰鬥第97章 法卡山戰役(二)第205章 小屋第90章 坦克第28章 摸洞(七)第155章 埡口天險第28章 主峰(三)第143章 矛盾第155章 埡口天險第140章 規矩第82章 馬島戰爭第82章 馬島戰爭第25章 摸洞(四)第24章 伏擊(二)第205章 撤退第81章 直升機墳場第61章 遷徒第80章 通訊員第46章 山頂陣地第29章 優勢(二)第88章 馬島戰爭(七)第16章 高原訓練(四)第109章 補充兵第223章 偵察大隊第100章 暴動第86章 無名高地第78章 打架事件第159章 演習(二)第98章 馬島戰爭(十七)第98章 法卡山戰役(三)第115章 思想第208章 7.12戰役(七)第九十二章第85章 以火攻火第86章 談判(二)第201章 戰爭的現實第49章 整改第219章 包圍圈第87章 受降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214章 後着第20章 集結點第6章 橋南高地第33章 防空導彈(二)第46章 直五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52章 打擊經濟犯罪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五十六章第十五章第189章 調虎離山第129章 大型迫炮陣地第171章 79式狙擊槍第131章 伏擊(二)第五十三章第95章 招兵第42章 營長同志第三十八章第十一章第113章 村長第4章 英雄氣短第101章 會面第81章 1828高地(三)第五十九章第100章 暴動第134章 捕俘第159章 演習(二)第84章 火攻第119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四)第96章 學習第13章 坑道工事(四)第219章 包圍圈第24章 伏擊(二)第78章 撤離點第52章 俘虜第44章 形勢第110章 假期第144章 回國第61章 遷徒第二章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61章 無心插柳第124章 情報第91章 改革第7章 炮兵觀察員第188章 危機第151章 穿插第123章 閃電戰第145章 問題第164章 問題第205章 小屋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71章 緝毒第24章 經濟(二)第87章 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