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是結束的結束

大中天元元年七月,也就是崇禎十四年,大明王朝隨着北京城被大中軍攻陷,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覆亡,但是這也僅僅是實質上的事情,在名義上大明王朝還客觀存在,畢竟南方諸省還是屬於明朝,而尚未被大中朝控制。

但是在八月二十的時候,在北京城之中,便傳出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消息,大明太子朱慈烺,在北京城中以大明太子的身份宣佈,從此之後放棄繼任大明皇帝,並且以太子的名義詔令各地尚未歸降大中朝的地方官府以及官軍,念及天下蒼生不再受戰禍荼毒,立即放棄與大中朝爲敵,接受大中朝的管轄,這也等於是明朝正統繼承人,以書面形式正式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結束。

同時大中皇帝肖天健也昭告天下,將會保護崇禎三位皇子和兩位公主的安全,並且冊封太子朱慈烺爲大中朝寧王,原來定王和永王二位皇子的封號不變,同時收三位皇子和兩個公主爲義子和義女。

消息傳出之後,頓時便又是惹得天下一片大譁。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肯定是太子朱慈烺受到了大中皇帝肖天健的脅迫,纔不得不做出的決定,這份以大明太子發出的詔書,是不是朱慈烺本人寫的都說不定。

但是這裡存在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朱慈烺沒有死,他的大明太子身份,誰也改變不了,從正統角度出發,他作爲大明皇朝最正統的繼承者,已經宣佈放棄繼位,歸附於大中朝,那麼就也說明,大明時代在他以太子身份下詔的時候,從法理上來說,已經最終被終結了。

雖然南方諸省還沒有歸降大中朝,他們還可以隨便找個朱家子嗣來繼承大明的衣鉢,扶植起來一個所謂的皇帝,成立個明朝小朝廷,在南方延續大明的統治,可是畢竟他們無權廢立太子,朱慈烺這太子身份誰也無法否認,那麼他們扶植起來的所謂皇帝,便不能稱之爲正統。

相反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卻等於是正兒八經的接受了明太子朱慈烺的禪位,反倒是擁有了一個合法的地位,除了肖天健之外,任何人都無法證明他纔是正統了!

別看這齣戲表面上很有點掩耳盜鈴的意味,可是對於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思想來說,這卻是一招妙棋,等於徹徹底底的以明朝正統繼承人的身份,承認了肖天健這個造反起家自封爲皇帝的僞皇帝的身份,並且以大明正統繼承人的身份,將大明皇帝的位置禪讓給了肖天健。

這麼做也就堵住了天下悠悠衆口,特別是對於相當多的認死理的讀書人來說,無疑是消除掉他們心中最後一點芥蒂的法寶。

而且據傳在八月二十當日,大中皇帝肖天健還在紫禁城的皇極殿前面,搞了一次正式的禪位儀式,明太子朱慈烺最後以他明太子的身份,將這大明皇位禪讓給了肖天健,並且在皇極殿之中,肖天健再一次以大中皇帝的身份登基稱皇。

當日參與觀禮的還有明朝在京師之中的數百名前朝舊臣以及大中朝的文武官員,並且在禪位大典之後,這些明朝舊臣,全部在皇極殿前面,宣誓從今以後效忠大中朝皇帝肖天健,轉而全部搖身變成了大中朝的官員。

其實之所以會搞出這麼一幕鬧劇,並非是肖天健抑或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想出的辦法,相反這個主意卻是出自於那些大明舊臣之中的一幫文官。

太子朱慈烺以及另外兩個皇子被劉澤清抓住獻給肖天健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師之中傳開,這也徹底絕了一些明朝舊臣的念想,崇禎皇帝反正已經死了,本來還有一些人寄希望於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永王三個皇子,能逃到南方諸省,那樣的話好歹太子朱慈烺還能以正統太子的身份,在南方隨便一個什麼地方,宣佈繼位,詔令天下明朝殘存的勢力,繼續在南方和大中朝相對抗。

可是隨着三個皇子的落網,這種期待也就隨即破滅,而且所有人都認爲,三個皇子這下算是徹底完了,以他們所看,肖天健肯定會殺了朱慈烺這三個皇子以保證永絕後患,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肖天健居然放過了三個皇子,並且將其託付給了盧象升來負責照料他們,並且下旨找人來負責教育他們,同時還下旨將前期入京時候抓到的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也送至盧象升府上,和三個皇子一起生活。

這樣的舉措,讓所有人都爲之大跌眼鏡,就連已經辭官的老臣範景文也忍不住上書肖天健拜謝肖天健對三個皇子的不殺之恩,盧象升更是爲此險一些激動的大哭了一場。

對於這些留下的前朝舊臣們來說,肖天健的這種做法,也讓他們再一次吃了一顆定心丸,暗想肖天健既然連着三個對他威脅甚重的皇子,都可以留下不殺,那麼對於他們這些舊臣,今後只要好好幹,還是很有前途的。

少數一些有點想法的大明舊臣,也斷了念想,於是老老實實的開始做事,不得不佩服這些儒士們的才華,很快便有人想出了這個主意,並且聯絡了一些舊臣,一起上書給肖天健,提出了這個讓朱慈烺以大明太子的身份禪位的主意。

這個主意剛提出來的時候,肖天健還不以爲然,認爲這不過是一幫大明舊臣,爲了拍他的馬屁,纔想出的阿諛獻媚的主意。

但是當盧象升得知消息之後,卻連連稱讚這個辦法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進言肖天健採納這個辦法。

肖天健這纔開始重視起這些前朝舊臣們提出的意見,仔細和手下諸臣商議了一番之後,衆人都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雖然有點掩耳盜鈴,但是卻不得不說,這確實是摧毀大明殘餘勢力的一個良策。

於是肖天健這才最終欣然採納了這些前朝舊臣們的意見,啓封了皇極殿,在皇極殿搞了出這樣的鬧劇。

另外還有人乾脆便提出來,讓肖天健收朱慈烺爲義子,那樣的話他肖家和朱家就成了一家人,這天下今後朱慈烺也就沒法再跟肖天健爭了。

於是肖天健立即從善如流,不但收了朱慈烺爲義子,而且乾脆還將定王、永王以及長平公主、昭仁公主也收爲義子義女。

這種事說起來還真是可笑之極,肖天健親手逼死了崇禎,但是卻收了崇禎的兒女做義子義女,於是這樣一來,就連肖天健手下那些力主要幹掉三個皇子的文武們,最終也都不再提及要殺他們的事情了。

但是這個消息今後一段時間當傳到南方的時候,衆人都可以想得出,那些南方諸省的大明臣子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該是什麼表情,即便是他們想要再折騰,也沒了合法的理由,畢竟連正統到了極點的太子朱慈烺,都已經將大明江山禪讓給了肖天健,那麼他們這些做臣下的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所以消息一出,頓時天下震動,最先得到消息的北方的一些尚未投降大中朝的地方官府還有官軍,立即都徹底泄了氣,要麼紛紛棄官不做,要麼紛紛派人向附近大中朝的軍隊呈遞降表,總之沒幾天時間,整個北直隸的所有州府縣城,便盡數在沒有浪費一刀一槍的情況下,盡歸於大中朝的管轄,進而在今後一個月時間之內,就連山東剩下的州縣也都紛紛宣佈接受大中朝的管轄,從此不再和大中朝作對。

這個辦法可以說還是非常有效的,最起碼避免了肖天健繼續分兵,在北方和那些大明殘存的實力大打出手,不但減少了戰禍對於地方經濟的破壞,也加速了北方的統一,使得整個北伐行動,在九月份之後,便全部宣告結束。

大批在南京被吏部尚書李進德等人篩選出來的地方官員,如同潮水一般的被灑了出去,紛紛奔赴北方各地,開始接收北直隸和山東兩省的地方民政事務,而且兵部也抽調了一支支精幹的兵將,隨同這些新走馬上任的地方民政官開始到各地接收防務,重新整編各地殘餘的明軍,並且開始大規模的清剿地方匪患。

肖天健在八月底更是在北京城下旨昭告天下,令各地匪盜立即放下武器就近向他們周邊的大中軍繳械投降,並且規定在年底之前,凡是投降之人,皆可既往不咎,今後只要他們老老實實的當大中朝的順民,便可以獲得新的合法身份,不管他們務農也好,經商也好,總之可以安生過日子了。

但是假如年底之前,這些匪盜還不肯繳械投降的話,大中軍便絕不會再對其姑息遷就,到時候便要對他們進行毀滅性的清剿,而且絕不再接受投降!

於是在大中軍的大勝之威之下,那些流散於北方各地的匪盜們眼看着北方已經局勢穩定下來,隨着大批大中軍騰出手之後,他們的好日子也就算是到頭了,於是聰明點的豪強以及匪首們,馬上便做出了他們的選擇。

要麼他們馬上就近跑到周邊的大中軍哪兒繳械投降,然後被登記身份之後,遣送回原籍安置,要麼就地進行安置,另外其中一部分願意投軍者,經過嚴格審查選拔之後,被收入軍中的新兵營進行強化訓練。

另有一些匪衆雖然沒有選擇投降,但是卻私分了財物之後,各自帶了些錢,就地散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靠着他們所獲的財物購置田產,也安生了下去。

本來混亂不堪的北方,就這麼短時間之內,開始迅速的變得安穩了下來,這也就讓大中軍免去了不少的麻煩,就連匪患最重的運河沿線,在大中軍攻克北京之後,不少匪盜也迅速的消聲滅跡,使得運河變得暢通和安全了許多,如此以來也使得南方向北方轉運物資的各種船隊,更快的將物資開始運入到了嚴重缺糧的北方,迅速並且大大的緩解了北方的糧荒情況。

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68章 強行敲詐第202章 奇怪聖旨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42章 內丘之戰3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78章 噩耗第109章 義子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48章 分而化之第88章 醫護隊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3章 僥倖退敵第55章 改進意見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94章 炮轟襄陽第133章 掌控陽城第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25章 名臣第99章 借題發揮第15章 較量第122章 不是結束的結束第226章 班底2第57章 石橋攻防戰7第56章 不分敵我第141章 血腥善後第58章 決勝3第154章 再臨強敵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160章 怨聲載道第97章 定策解圍第145章 投靠者第39章 蒙古八旗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83章 無奈就範第94章 一觸即發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171章 驍將第6章 詐城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43章 去意第105章 兵至高嶺第30章 挖坑第134章 朝議3第61章 轉怒爲喜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5章 較量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70章 中套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188章 石冉第73章 生擒第33章 危局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64章 進展第30章 挖坑第27章 反應各異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92章 炮襲第104章 疑兵之計第195章 破南陽第77章 再戰大石橋第93章 偵查第22章 奇襲隊第112章 崇禎的宿命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165章 應對第51章 以一當十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0章 收心第71章 異議第216章 暗戰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93章 偵查第40章 缺才第18章 義無反顧第97章 破寨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5章 京師第138章 援軍紛至第65章 通州第85章 巡視鄉里第6章 交易第20章 調兵遣將第120章 如山推進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
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68章 強行敲詐第202章 奇怪聖旨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42章 內丘之戰3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78章 噩耗第109章 義子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48章 分而化之第88章 醫護隊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3章 僥倖退敵第55章 改進意見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94章 炮轟襄陽第133章 掌控陽城第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25章 名臣第99章 借題發揮第15章 較量第122章 不是結束的結束第226章 班底2第57章 石橋攻防戰7第56章 不分敵我第141章 血腥善後第58章 決勝3第154章 再臨強敵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160章 怨聲載道第97章 定策解圍第145章 投靠者第39章 蒙古八旗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83章 無奈就範第94章 一觸即發第194章 雙風貫耳第171章 驍將第6章 詐城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43章 去意第105章 兵至高嶺第30章 挖坑第134章 朝議3第61章 轉怒爲喜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5章 較量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70章 中套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188章 石冉第73章 生擒第33章 危局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64章 進展第30章 挖坑第27章 反應各異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92章 炮襲第104章 疑兵之計第195章 破南陽第77章 再戰大石橋第93章 偵查第22章 奇襲隊第112章 崇禎的宿命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165章 應對第51章 以一當十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0章 收心第71章 異議第216章 暗戰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93章 偵查第40章 缺才第18章 義無反顧第97章 破寨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5章 京師第138章 援軍紛至第65章 通州第85章 巡視鄉里第6章 交易第20章 調兵遣將第120章 如山推進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