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洛陽新政

第1161章 洛陽新政

就在關隴軍控制洛陽的第三天,朝廷開始重新運轉,李鄴下令將繳獲的神策軍軍俸一百餘萬貫全部用來發放百官俸祿,將拖欠百官的所有俸祿全部付清,並多發一個月俸祿作爲補償。

一時間,滿朝文武歡聲雷動,這纔是關係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就算對李鄴再瞧不起,但拖欠了幾個月的俸祿實實在在到手了,還多加了一個月的俸祿,這些瞧不起李鄴的官員也不得不閉嘴。

與此同時,張太后連下數道旨意,革除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三十二名閹黨的一切職務和爵位,依照大唐律嚴懲。

冊封齊王李鄴爲監國上將軍,並依照監國提議,廢除了李輔國設立的兩相制度,重新實行新的政事堂制度。

政事堂內濟濟一堂,除了李泌在長安,樞密使段秀實還在江南外,其他七相都到齊了,就連李峴也剛剛從江南西道回來述職,便被請進了政事堂。

由張立宣讀監國李鄴的任命,李岱出任右相中書令,張立出任左相門下侍中,七輔相包括吏部尚書李泌,戶部尚書劉晏、禮部尚書韋見素、兵部尚書獨孤烈、刑部尚書裴遵慶、工部尚書李峴、樞密使段秀實。

然後還有御史大夫顏真卿,諫議大夫崔渙,他們二人雖然不是輔相,但有資格參加政事堂議事。

張立又宣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設立左右相加七輔相的方案,由左相全權負責白虎堂,所有奏摺的進出都要由白虎堂進行分級規範並審覈合規。

各部下設左右侍郎,這樣既保留了朝廷的官員,又尊重了齊王府的主官。

在現階段,這實際上是一個平衡的措施,雖然有利有弊,但最大的好處使兩個朝廷儘快融合穩定。

大殿上安靜下來,李鄴發表了第一次施政講話。

“各位相國,閹黨既除,社稷更新,新的大唐朝廷開始運轉,我有幸作爲監國,在這裡和大家簡單說幾句,在齊王府時,我經常率軍出征,有時一去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但就算我不在,齊王府和關隴各地依舊運轉正常,爲什麼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於制度規範。

在我看來,朝廷就像一座宮殿,有的官員是大梁、有的官員是立柱,有的是瓦片,有的是地基,還要有人負責維護修繕,去除腐朽,更新部件,還要有人時時警惕,防止火災。

如果一個君王又要做大梁,又要當立柱,還要管屋檐和房架,甚至連瓦片都要親力親爲,手伸得太長,把大臣的權力都搶了,最後什麼都做了,結果什麼都做不好,甚至關起門享受,大臣們就無所適從,因爲權力都在他手上。

我不贊成這樣的君王,如果出明君,是天下之幸,如果出昏君,則是天下人的不幸,所以我們的先賢制定了三省六部制,它的本質就是君相分權,集體商議、分工協作.”

李鄴的講話贏得了政事堂官員一片熱烈鼓掌,這是李鄴的態度,要分權、增大相權,相國們當然支持。

李鄴擺擺手,衆人又安靜下來,李鄴繼續道:“確立分權不是嘴上說說,舉一個例子,某地大災,要求撥付賑災錢糧,這事該誰來管,按理說是戶部的事情,但錢糧不少,需要宰相批准,還要動用軍隊維護秩序,樞密院也要插手,賑災錢糧出現貪腐了,民怨沸騰,御史臺把彈劾書交給了天子,變成了天子也要干涉,大家說該怎麼辦?

所以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會成立一個臨時救災官署,由各部門派人蔘加,就相當於三司會審一樣,可問題是誰來決定成立臨時官署,誰來做判斷?”

李鄴對劉晏笑道:“劉輔相,你來說說去年慶州蝗災的救助決策過程。”

劉晏起身對衆人點點頭,笑道:“去年慶州白馬縣爆發蝗災,波及白馬、華池、蟠交、安化、安定五縣,當地的幾支馬匪趁機掠奪百姓,慶州刺史緊急向齊王府求援。

當時奏摺到了齊王府,首先進入白虎堂,白虎堂直接把它定爲橙級,送到國相李泌的案頭。

李泌向齊王申請了兩千軍隊的額度,立刻召集內閣,當天就成立了慶州緊急應對官署。 因爲有齊王批准,樞密院緊急調了兩千軍隊趕去慶州打擊馬匪,維持秩序,國相也當天批准了一萬貫錢和兩千石糧食緊急賑濟災民。

然後臨時官署趕赴慶州調查瞭解災情,制定了救助方案,內閣批准後可開始實施,整個過程很流暢,這裡面最關鍵就是白虎堂定級,就不用經過下面官衙輪流審批扯皮,互相推卸,耽誤時間,然後我們有完善的救災流程和制度,那就按照制度來辦。”

“請問劉輔相,萬一白虎堂官員定級錯了呢?”獨孤烈舉手問道。

劉晏微微笑道:“定級不是想當然的拍腦門,要有依據,我們有定級卡,有卷宗,普通事情就看定級卡,如果比較特殊,就看卷宗,參照從前類似的事情進行定級,然後還有專門的審覈,實在不行,向侍中請示。

白虎堂我們已經設立了三年,沒有出過差錯,事實證明,確實能夠做到各司其職,高效運轉!”

韋見素點點頭,“這個白虎堂和省臺似乎有點類似,專門接受各進奏院的奏摺。”

劉晏微微笑道:“韋輔相說得對,白虎堂確實是受到省臺啓發,但又進行了改進,省臺只分部門,但白虎堂不光要分部門,還要分級別,哪些是各部審批,哪些是國相審批,哪些是齊王審批,後來又設立了緊急事項的橙級,最後還要經白虎堂進行合規審覈,才簽發出去,以後和進奏院對接也是白虎堂負責。”

李鄴又對衆人道:“各位,我只是拿白虎堂舉例,說明制度的重要性,就像我說的一座大殿,必須各司其職,大殿才能巍然屹立,千年不倒。

然後我再說說軍政議事,軍政議事和政事堂議事不是一回事,政事堂議事是右相召集議事,軍政議事相當於小朝會,由監國發起,對重大軍國政務進行商議,各部郎中以上都要參加。

比如說獨孤輔相同時也是兵部尚書,那你的身後就要坐着兵部侍郎和郎中,進行軍國議事時,獨孤輔相就要隨時和手下商議,聽取大家的建議,然後才能代表兵部發表意見。

各位明白了嗎?輔相其實是六部和樞密院的代表,是有實權的尚書。”

衆人都默默點頭,這些都事先和大家單獨談話時說過的,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改革,以前權力是橫向走,各相國輪流掌握執政事筆,輪流當相國。

現在取消了執政事筆,權力是縱向走,加大了右相的權力,也加大了各輔相的權力,縮減侍郎的權力,也縮減了天子的權力,使權力更加集中於政事堂,有效預防了宦官專權。

以前天子管得太多,事必躬親,一旦精力不夠,便會交給宦官代批,宦官專權就由此而來。

現在不是了,天子只管軍政大事和相國任免,其他事情讓政事堂去做,左相負責監督,不是監督內容,而是監督合規制度。

李鄴主動給自己限權,一方面他要得到文官集團的支持,但重要,也是爲了子孫後代的長治久安。

政事堂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就是遷都回長安。

第586章 緊鑼部署第626章 夜戰南陽第87章 妖孽之孫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584章 再遇舊人第670章 先下一城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1099章 報復到來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735章 談判開始第1061章 料敵在先第1153章 李岱失蹤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984章 乾元重寶第426章 急轉直下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683章 緊急備戰第1120章 狡兔三窟第894章 後患難斷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692章 再戰北城第118章 勇闖敵穴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13章 比武較箭(上)第82章 求票!求打賞第1248章 陷入困境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612章 再入洞房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645章 關鍵人物第1032章 長安團聚第214章 除匪安良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715章 帝王心思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78章 棋手交割第996章 人窮志短第882章 墜入陷阱第6章 競爭上崗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848章 意外兇器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826章 關鍵點撥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296章 貴妃消息第853章 沙河大戰(上)第1007章 宋州逃兵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1141章 皇宮驚變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12章 西市買杆第1161章 洛陽新政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215章 河西裴氏第728章 兩王交易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663章 徹底墮落第620章 初戰魚梁第1054章 軍營奪權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108章 猛將之道第355章 喬遷新居第460章 最後遺留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925章 新豐殲敵第905章 絕好機會第851章 運籌帷幄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964章 盜賊事件第20章 友情提醒第141章 打進楔子第1062章 天子消息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262章 回京述職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521章 初探橋陵第761章 湖畔小敘第76章 壽命之憂第1089章 密見彭王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591章 故人西來第1114章 接見官員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449章 捷足先登
第586章 緊鑼部署第626章 夜戰南陽第87章 妖孽之孫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584章 再遇舊人第670章 先下一城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1099章 報復到來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735章 談判開始第1061章 料敵在先第1153章 李岱失蹤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984章 乾元重寶第426章 急轉直下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683章 緊急備戰第1120章 狡兔三窟第894章 後患難斷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692章 再戰北城第118章 勇闖敵穴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13章 比武較箭(上)第82章 求票!求打賞第1248章 陷入困境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612章 再入洞房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645章 關鍵人物第1032章 長安團聚第214章 除匪安良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715章 帝王心思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178章 棋手交割第996章 人窮志短第882章 墜入陷阱第6章 競爭上崗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848章 意外兇器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826章 關鍵點撥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296章 貴妃消息第853章 沙河大戰(上)第1007章 宋州逃兵第472章 無米侍郎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1141章 皇宮驚變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12章 西市買杆第1161章 洛陽新政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215章 河西裴氏第728章 兩王交易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663章 徹底墮落第620章 初戰魚梁第1054章 軍營奪權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108章 猛將之道第355章 喬遷新居第460章 最後遺留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925章 新豐殲敵第905章 絕好機會第851章 運籌帷幄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964章 盜賊事件第20章 友情提醒第141章 打進楔子第1062章 天子消息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262章 回京述職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117章 再託煉酸第521章 初探橋陵第761章 湖畔小敘第76章 壽命之憂第1089章 密見彭王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591章 故人西來第1114章 接見官員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449章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