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靈武郭帥

第159章 靈武郭帥

這時,劉星從樹林裡跑出來,高聲喊道:“李參軍不要誤會,他們是靈武縣郭使君派出的斥候!”

“郭子儀?”李鄴問道。

爲首斥候將領上前抱拳笑道:“剛纔我只是試探李參軍的武藝,多有得罪!”

李鄴這纔看清眼前這名將領,讓他驚訝的是,這名將領似乎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竟然也是一員少年小將。

李鄴點點頭,“誤會了,剛纔差點傷了兄臺,請多多包涵!”

少年小將抱拳道:“在下果毅都尉渾瑊,本來不相信李參軍能單槍匹馬燒燬敵軍糧倉,現在相信了!”

李鄴不由多他看幾眼,原來這位就是中唐赫赫有名的猛將渾瑊。

渾瑊又道:“郭使君發現縣城大火,特地派我來查看情況!”

李鄴眯起眼睛道:“這樣說來,郭使君就在附近?“

“就在北面十餘里外!”

李鄴點了點頭,“那就煩請渾將軍帶我去見郭使君!”

“可以!郭使君也正想了解城內起火情況。”

渾瑊帶着手下隨即翻身上馬,李鄴吩咐劉星先回營替自己向廣平王殿下彙報,他自己則跟隨向渾瑊北方疾奔而去。

渾瑊是鐵勒人,他十一歲就跟隨父親參與征討吐蕃的戰爭,是朔方軍中赫赫有名的少年將軍,屢立戰功,年初更是率一千軍大敗賀魯部,收復龍駒島,積功升爲果毅都尉,官階爲昭武校尉,比李鄴的宣節校尉還高好幾級。

奔行十餘里,衆人放慢了馬速,看起來渾瑊年紀不大,居然是果毅都尉,李鄴忍不住問道:“請問渾將軍多少歲了?”

渾瑊微微笑道:“我今年十四歲!”

李鄴愕然,“我們居然同歲!”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大笑起來。

北方十餘里外,郭子儀率領一萬精銳軍隊已經等待多時,按照李俶的部署,郭子儀的軍隊將在兩軍激戰到相持階段時,從後面殺入敵軍後背,成爲最後壓倒敵軍的關鍵力量。

此時,郭子儀正凝視着鳴沙縣的熊熊烈火,火勢不僅把整個倉庫吞沒了,還點燃了周圍的大量民房,整個鳴沙縣北城幾乎都被大火席捲,天空也映照成紅色。

這時,他派出去的果毅都尉渾瑊來到郭子儀身邊低語幾句,郭子儀點點頭,“請他上來!”

不多時,李鄴被帶到郭子儀面前,李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中唐傳奇老將軍,只見他年約五十餘歲,身材高大,長得一張方臉,虎眼豹鼻,目光深邃。

李鄴在馬上抱拳行禮道:“廣平王帳下參軍李鄴參見節度使!”

“鳴沙縣糧草大火可是李參軍所爲?”

李鄴點點頭道:“卑職是執行廣平王殿下的命令,偷襲鳴沙縣糧草倉。”

“就只有李參軍一人?”

“之前還有一名同伴,回去報信了。”

郭子儀呵呵笑道:“原來如此,本來我也想派人偷襲鳴沙縣糧倉,沒想到李參軍搶先一步。”

“讓使君見笑了!”

這時,一名官員上來對郭子儀說了兩句。

郭子儀上下打量一下李鄴。肅然問道:“前兩天率領十幾名士兵保衛安樂縣民衆的斥候李隊正是參軍嗎?”

李鄴點點頭,“正是在下!” 郭子儀動容,連忙向李鄴躬身行禮道:“郭子儀感謝小將軍全力護佑朔方百姓,小將軍救命之恩,朔方軍民都會銘記於心!”

李鄴回禮淡淡道:“這是大唐軍人應盡之責,郭使君不必這麼客氣。”

郭子儀嘆息一聲道:“李參軍有所不知,安樂縣是軍人家眷安置縣,至少三千士兵的家人在安樂縣,我聽說小阿布思率軍去了安樂縣,簡直心急如焚,但又被阿布思主力盯住,不敢輕舉妄動,我一直提心吊膽,唯恐傳來屠城的消息,沒法向將士交代啊!”

郭子儀後來得到消息,一名叫李鄴的斥候隊正率領十幾名手下和小阿布思軍隊作戰,射殺了小阿布思,後來在撤退時,又被那格斯率軍追擊,還是這位李隊正帶領數萬百姓躲進峽谷,一次次打退那格斯軍隊的進攻,那格斯最後不得不撤退,數萬百姓安然無恙。

郭子儀就想好好感謝一下這位救命恩人,沒想到就在眼前。

李鄴擺擺手道:“光憑卑職和十幾名手下守不住安樂縣,也抵擋不住同羅士兵如狼似虎一般進攻,關鍵還是安樂縣軍民奮起抵抗,包括魏縣令的全力協助,還有民團士兵的英勇抗擊,楊檻和數十名士兵爲國捐軀,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而絕不是卑職一個人的功勞!”

郭子儀見對方毫不居功,心中感動道,“李參軍能這樣評價他們,足見高義!”

這時,一名士兵疾奔而來,抱拳稟報道:“啓稟郭使君,三萬同羅大軍已經出兵南下!”

郭子儀點點頭,鳴沙縣失火,對方不得不提前出兵了。

他當即喝令道:“傳令全軍,準備出發!”

李鄴催馬來到渾瑊身邊笑道:“渾兄,我們一起作戰!”

渾瑊大笑道:“能和李賢弟並肩作戰,是我渾瑊的榮幸也!”

天漸漸亮了,在鳴沙縣南部約二十里的曠野裡,兩支大軍漸漸接近了。

唐軍有五萬五千人部署成飛燕大陣,燕首三萬步兵爲全軍主力,而左右翼各有一萬人,

三萬步兵主將是獨孤烈,右翼軍主將是兵馬使僕固懷恩,左翼軍主將兵馬使渾釋之,渾釋之正是渾瑊的父親,南征北戰,勇冠三軍。

另外還有五千軍爲燕尾,由朔方軍兵馬副使張惟嶽統領。

獨孤烈是關隴貴族獨孤世家的重要人物,現任龍武軍右將軍,他父親獨孤惟曾任萬騎營大將軍、兵部尚書,現在改任太師,在家頤養天年。

這次三萬關中軍出征朔方,天子李隆基欽點獨孤烈爲三萬軍的統軍主將,負責帶兵。

獨孤烈曾是王忠嗣的部將,在隴右、河西從軍多年,也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之所以把中軍安排爲三萬人,是僕固懷恩和渾釋之的建議,他們很瞭解同羅軍的戰術,總是集中兵力進攻中軍,利用騎兵優勢沖垮對方。

兩支大軍相距約三裡,停止了前進,獨孤烈喝令道:“弩軍上前準備!戰車隨後。”

一萬重弩士兵上前佈陣,他們用的重弩是五石大黃弩,需要兩個人躺在地上一起用腳蹬上弦,弩箭長四尺,箭桿用棗木製成,十分沉重,箭頭呈流線型,有三面血槽。

這就是著名的重弩重箭,從秦漢以來便是對付遊牧民族的大殺器,著名的秦弩大陣,就是這種重箭。

重弩重箭主要是用來對付戰馬,遊牧民族作戰,當遇到箭陣時,士兵都會躲到戰馬身下,箭矢射不到士兵,而普通箭矢又射不倒戰馬,但重箭不一樣,戰馬擋不住重箭一擊。

在重弩士兵身後是兩千輛大車,大車整齊排列,排成了三排,用來阻擋騎兵的強大沖擊,這是隋朝軍隊對付突厥騎兵的辦法,唐軍也繼承下來。

中軍其他兩萬步兵也列成長矛大陣,每人手執兩丈長的長矛,用集體的力量來阻擋敵軍騎兵的衝擊。

“嗚——”

同羅騎兵的號角聲吹響,低沉的號聲在原野裡迴盪,阿布思戰劍一揮,三萬同羅騎兵發動了,鋪天蓋地的騎兵儼如海潮一般向唐軍大陣殺來。

(本章完)

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19章 露了馬腳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850章 殺入河北第1409章 萬金歸宗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1463章 再徵勃律(下)第1250章 釜底抽薪第262章 回京述職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815章 草原佈局第682章 臨時節度第754章 戰略誤判第51章 賽前佈局第1218章 擴城方案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870章 小試牛刀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80章 三十七郎第455章 窩棚之地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771章 黑雲壓城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1286章 海島選項第888章 史系覆滅第821章 調船之困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1130章 科舉取士(上)第553章 整編掌權第1398章 千泉公主第562章 致命刺殺第1388章 抵達高昌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574章 激戰魯陽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1104章 引賊入甕第718章 被迫自刎第638章 榮升縣令第675章 滿城皆焚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1265章 兩個弱點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927章 條件升級第212章 禍水西引第1293章 秋冬突襲第1447章 計中之計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1040章 取捨之間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1051章 水軍摸底第1339章 虛晃一招第34章 入會終試(一)第490章 天地不仁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1008章 及時出手第1455章 保衛靈武第760章 三吏三別第363章 榻中之物第1399章 光明計劃第944章 顛覆規則第595章 家族撤退第697章 南城決戰(一)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424章 海上遭遇第1126章 算科考生第53章 龍爭虎鬥(上)第174章 天寶九年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548章 大禍臨頭第1443章 唐朝旬刊第918章 中間之人第751章 四路出擊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31章 再賭一場第1269章 北上報信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1410章 兩軍對峙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687章 黑雲壓城第1187章 合縱抗唐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1371章 神武將軍第1089章 密見彭王第811章 拖字之策第1463章 再徵勃律(下)第1395章 白銀之城第1049章 張平上任第271章 推卸責任第617章 先下一城
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19章 露了馬腳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850章 殺入河北第1409章 萬金歸宗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1271章 公開評估第1463章 再徵勃律(下)第1250章 釜底抽薪第262章 回京述職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815章 草原佈局第682章 臨時節度第754章 戰略誤判第51章 賽前佈局第1218章 擴城方案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870章 小試牛刀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80章 三十七郎第455章 窩棚之地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771章 黑雲壓城第753章 抵達金城第1286章 海島選項第888章 史系覆滅第821章 調船之困第564章 畫蛇添足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1130章 科舉取士(上)第553章 整編掌權第1398章 千泉公主第562章 致命刺殺第1388章 抵達高昌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574章 激戰魯陽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1104章 引賊入甕第718章 被迫自刎第638章 榮升縣令第675章 滿城皆焚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1265章 兩個弱點第286章 返回長安第927章 條件升級第212章 禍水西引第1293章 秋冬突襲第1447章 計中之計第810章 祖孫對話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1040章 取捨之間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1051章 水軍摸底第1339章 虛晃一招第34章 入會終試(一)第490章 天地不仁第776章 精英來投第1008章 及時出手第1455章 保衛靈武第760章 三吏三別第363章 榻中之物第1399章 光明計劃第944章 顛覆規則第595章 家族撤退第697章 南城決戰(一)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424章 海上遭遇第1126章 算科考生第53章 龍爭虎鬥(上)第174章 天寶九年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548章 大禍臨頭第1443章 唐朝旬刊第918章 中間之人第751章 四路出擊第1254章 回紇入幽第31章 再賭一場第1269章 北上報信第1244章 雲中報警第1410章 兩軍對峙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687章 黑雲壓城第1187章 合縱抗唐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1371章 神武將軍第1089章 密見彭王第811章 拖字之策第1463章 再徵勃律(下)第1395章 白銀之城第1049章 張平上任第271章 推卸責任第617章 先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