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

雖然是過年時間,但是對於此時泉州府南部安平的臨海城堡之中,卻有一個人並未因爲過節,而感到半點的輕鬆。

這個人不是旁人,正是現如今南明紹武朝的重臣,福建都督同知兼福建水師提督之職的鄭家的首領鄭芝龍。

鄭芝龍在這一年,也不過剛剛三十多歲,尚不足四十歲,正值壯年,他的發家史簡直堪稱爲傳奇,從最早開始的在大海盜建海商李旦手下做事,到後來成爲南海最大的一個海盜,又轉而接受明朝招撫之後,轉身成爲了執掌明朝福建水師的掌門人,更成爲了明朝南方的大將,同時還是明朝的紅頂商人和縱橫大海上的梟雄。

想他這些年來,一手打造出的龐大無匹的海上實力,他打個噴嚏南洋的各種勢力都要感冒,可謂是抵達了他的人生的巔峰。

即便是紅毛人和弗朗機人,也要對他退讓三分,在大海上沒他的令旗,就別想安然通過,此時的鄭芝龍已經實可謂稱作南海霸主了。

可是眼看着他已經成就了這麼一番大業,卻偏偏在這個時候,被他視作依仗的大明王朝,突然間便在近些年新崛起的自稱爲刑天軍的一支流民軍的打擊之下,轟然倒塌了下去。

現如今刑天軍的首領肖天健已經在南京稱帝建國大中,在短短數年時間裡,便一舉將龐大無匹的大明王朝給掃入了垃圾堆之中,並且控制住了幾乎大半個中國。

這樣的情況讓鄭芝龍始料不及,本來鄭芝龍以爲,即便是這些流民軍折騰的厲害,但是大明朝還是可以撐得下去的,遲早還是能將這些流民軍給剿滅掉,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居然就如同豆腐渣搭建起來的一般,迅速的便在時下改稱爲大中軍的攻勢之下崩塌下去。

就連之前號稱明君的崇禎皇帝,也被大中朝的新皇肖天健逼得在京師自縊身亡,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覆亡。

這一切來的實在是太快了,以至於讓鄭芝龍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當北方傳來京師被大中軍攻克,聖上崇禎帝自殺殉國,而且太子朱慈烺宣佈禪位給大中皇帝肖天健的時候,整個南方諸省頓時便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短短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尚還沒有被大中軍攻佔的浙江南部和江西、貴州等省的明朝官員們還有明軍,便紛紛宣佈投降了大中朝,一下子讓整個南方的形勢變得非常糟糕。

雖然他在得知消息之後,立即聽了福建巡撫張肯唐的建議,將此時逃到福建的唐王之弟朱聿鐭擁立成了皇帝,在福建成立了紹武朝,宣佈朱聿鐭繼承大明衣鉢,成爲大明王朝的繼任者。

但是沒成想他們事先沒有和兩廣方面聯絡好,兩廣總督朱治澗和廣西巡撫翟式耜等人卻在廣東同時擁立了皇親朱由榔也登基稱皇。

這一下倒好,兩方因爲事先聯絡不暢,各自擁立了一個皇帝,都宣稱繼承大明王朝的衣鉢,永曆和紹武這倆皇帝,都自稱正統,結果是雙方都騎虎難下,誰也不肯退讓,以至於兩個小朝廷稱皇之後,他們兩方先爲了名分的事情,自己大打出手了起來。

鄭芝龍本以爲以他們的實力,可以輕鬆的將永曆朝給吞掉,誰知道情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雖然他擁有很強的水師,可以封鎖兩廣沿海,但是兩廣那邊的永曆朝卻也糾集起來了十餘萬明軍,使他們無法短期之內解決他們內部的問題。

更讓鄭芝龍擔心的事情是,隨着浙江和江西的陷落之後,大中軍明顯開始朝着福建交界處增兵,兩個月之前,更是拿下了福建的門戶之地贛州,使得福建整個暴露在了大中軍的兵鋒之下。

於是他們紹武朝便無法集中兵力先吞併掉永曆朝,不得不調集重兵放在北面防備大中軍對福建的攻擊,如此一來,他們紹武朝便要腹背受敵,更是讓他們自顧不暇。

還有一件事讓鄭芝龍很是憂心,他們鄭家靠的是海上經商爲本,但是隨着北方諸省一個接着一個的陷落之後,他們的主要商品絲綢、瓷器、鐵器的產地紛紛陷落,福建這個時候,並不算繁華,商品數量有限,大中軍掌控住這些地方之後,便不準貨物出海,斷掉了他重要的商品供應,這對他們鄭家生意上的打擊非常嚴重。

雖然鄭芝龍前期派出了弟弟鄭芝彪帶領了百餘條船隻北上,到江浙一帶沿海襲擾,試圖獲取一地供他們之用,但是大中軍不是一般的厲害,即便是留守南直隸和江浙一帶的守軍,也甚爲兇悍,而且大中軍顯然也有水師,雖然戰船不多,但是卻也相當兇猛,派出了戰船駐防在松江府和寧波府一帶,並且實力逐步增強,到了過年的時候,更是發兵攻佔了舟山,使得他的弟弟鄭芝彪失去了立足之地,不得不率領船隊返回了福建。

現如今大中軍陳兵於仙霞關、分水關外,虎視眈眈的盯着福建,隨時都有可能會揮師攻入福建,那樣的話,一旦福建有失,他們鄭家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這段時間他們鄭家的兵將也跟大中軍交手了多次,但是可以說是次次敗北,沒有一次佔到便宜的。

據敗回的兵將所述,大中軍的戰法和明軍大爲不同,裝備了大批的犀利異常的火銃,威力遠超過大明所用的鳥銃許多,而且還裝備了不少的各式紅夷大炮,更是軍紀森嚴兇悍無匹,戰法更似於紅毛人和弗朗機人的戰法。

雖然鄭芝龍依靠着獨霸南洋的優勢,可以從荷蘭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手中購買來大炮以及火銃,但是卻還是無法於大中軍相抗衡,跟大中軍交手,絲毫在火器上佔不了一點便宜,鄭芝龍這個時候便已經開始擔心了。

因爲他知道,大中朝時下是氣候已成,隨着建奴被大中軍打殘退回遼東之後,大中朝已經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接下來大批大中軍精銳,便會朝南集結,雖然陝西還有一個闖賊李自成在跟大中軍作對,但是到了過年之前,從陝西傳來了消息,說李自成跟大中軍的交手,可以說是一敗塗地,連他大順的國都西安府也被大中軍給奪了去,逼得李自成逃向了漢中,李自成已經無法牽制大中朝多少實力了。

如此一來,大中朝便有足夠的精銳兵馬,調往南方,接下來進攻福建和兩廣就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不出意料的話,大中軍最遲在三月前,便會大舉興兵發動猛攻,到時候他們兩個南明小朝廷還能生存下去嗎?

鄭芝龍其實也非常清楚南方兩個小朝廷這個時候,不能再鬧下去了,他們必須要團結起來,還可能和大中朝對抗一下,但是眼下的問題是,紹武和永曆兩個小朝廷誰也不肯服軟,即便是他願意這個時候,放棄支持紹武帝,轉而支持永曆,但是幾個月的對抗下來,他鄭家已經早已將永曆朝給得罪到死了,即便是他服軟,永曆帝會給他好臉嗎?

現在鄭芝龍最大的煩心事就是來自大中朝那邊對他的勸降了,大中皇帝肖天健派出了明朝大臣錢謙益,親自南下來到了福建,帶來了一封肖天健的親筆信,這封信之中,肖天健力陳了明朝的闇弱和腐朽,並且在信中對鄭芝龍闡明,他們皆爲漢人,不該如此再自相殘殺下去了,國家必將一統,不管他們這些人如何抗拒,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至多也就是拖延一下南明小朝廷的覆滅時日罷了,這麼做只能徒增傷亡,空耗漢人的國力。

而且肖天健告訴鄭芝龍,現如今作爲中國人,他們最應該先考慮的就是北上遼東,儘快的將建奴這個漢人的心腹之患徹底的從遼東土地上清除掉,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另外肖天健還在給鄭芝龍的信中,闡明瞭他對於海商的意見,告訴鄭芝龍,他的大中朝絕不會再效仿前明,行封海之事,准許海商出海行商,並且還將對海商進行鼓勵支持。

對於他們鄭家,肖天健也表示十分欽佩,因爲肖天健知道很多他們鄭家的事情,他們鄭家雖然曾經爲盜,但是後來接受招撫之後,卻爲中國人做了很多事情,維護了南洋中國海商的權益,這一點肖天健對鄭芝龍表示讚賞,並且保證,只要鄭芝龍率領鄭家歸順大中朝,那麼他可以保證鄭氏族人的安全,絕不會加以迫害,更不會抄沒鄭家家產,保證鄭家的商業利益,同時可以封鄭芝龍靖海公,希望鄭芝龍能以民族大義爲先,不要再興兵和大中朝爲敵。

甚至於肖天健還保證,如果鄭芝龍投順大中朝的話,連紹武帝他都可以保證不殺。

肖天健的這封信這句話對於鄭芝龍的打動很大,特別是有關禁海的問題,讓鄭芝龍頗爲心動,再加上錢謙益此行來到福建之後,也力勸鄭芝龍不要繼續再與大中朝爲敵,還是速速投順大中朝爲妙,再加上他提起了諸多大明前朝名臣,現如今都已經轉而爲大中朝效命,肖天健乃是一代明君,絕不會食言而肥,事後對鄭家不利。

鄭芝龍對此更是心動了起來,因爲事情在哪兒放着,前朝的重臣之中,比如盧象升、丁啓睿、孫傳庭、呂維祺等等,現如今都被肖天健重用,並未因爲他們曾經和肖天健爲敵,便被肖天健追究,相反還委以重任信任有加,所以肖天健說不會事後追究鄭家曾經與他爲敵,這話他鄭芝龍是相信的。

所以在見到了肖天健這封信,和聽罷了錢謙益的規勸之後,鄭芝龍其實已經開始動搖了起來,不想再與大中朝爲敵了,畢竟他和其他大明的死忠不同,之前他就不是什麼朝廷命官,而且最初也是跟大明朝廷爲敵之人,只不過是後來接受了熊文燦的招撫,故此對大明也談不上什麼忠誠,之所以跟着在福建擁立紹武帝,其實還是因爲他生怕大中朝攻下福建之後,對他們鄭氏家族不利,抄沒他們鄭家的家產,所以他纔會選擇跟大中朝爲敵。

現如今既然大中皇帝已經明確表態,在他投順之後,對他們鄭家之前所做既往不咎,保留他們鄭家家產,還保證他們海上行商的權力,那麼他們便沒有理由,繼續跟大中朝死磕到底,最終落得一個跟着明朝殉葬的下場。

在鄭芝龍看來,他們鄭家的根基還在陸上,如果大中朝攻佔了福建,他們倒是可以帶着船隊退守澎湖,甚至於可以搶了被荷蘭人所佔的東蕃(臺灣),但是他們畢竟卻還是要以海上行商爲生,澎湖和臺灣可供他們使用的資源相當有限,雖然現如今他們的水師可以在大海上稱雄,但是他也看出這個大中皇帝肖天健乃是有雄才大略之人,這僅從他可以短短數年時間,便平定北方並且推翻大明王朝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來,此人肯定不是好對付的。

而且從肖天健給他的信中,他也可以看出來,肖天健非常看重大海,對於\大海上的事情也十分精通,所以即便是他暫時可以領着麾下水師,稱雄大海之上,但是肖天健也絕不會坐視他縱橫大海之上,對大中朝形成威脅,遲早有一天,他可以利用整個國家的資源,打造出一支遠超過他鄭家的強大水師,將他們鄭家集團,從南洋徹底的抹去。

所以事到如今,在形勢所迫之下,鄭芝龍其實已經沒心思繼續和大中朝對抗下去了,在陸上他知道,憑藉他一省之力所招募起來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大中朝的對手,福建的丟失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他年前的時候,將幾個弟弟以及麾下重臣都招到了一起,詳細的商議過了一次,但是對於是否投降大中朝,目前他們內部還有一些爭議,而爭議的主要原因,並非是投不投降刑天軍這件事,而是怎麼投降,投降之後他們鄭家的水師該怎麼辦的問題。

鄭家上下其實也都能看到,大明其實在京師陷落的時候,便已經算是覆亡了,現如今南方的兩個小朝廷,也成不了大業,想要再將天下奪回來,憑藉着他們的實力,基本上是不用想了,而且大中軍兇悍的很,根本就不是他們可以對付得了的,與其被大中軍滅了,倒還不如現在識相一點先投降比較好,這樣也可以保全他們鄭家集團的實力。

但是之所以會有人反對,並不是有些人不想投降,而關鍵是在怎麼投降的問題上,鄭芝龍手下很多人提出,投降可以,但是他們鄭家在投降之後,鄭芝龍要做福建王,他們鄭家也要保存現如今的軍隊,特別是水師要置於他們掌管之下。

對於這一點,鄭芝龍也是同意的,畢竟這天下誰手裡面有兵有將,誰就腰桿子硬朗,於是年前的時候,鄭芝龍便暗中將他們投降大中朝的條件告知了受命前來遊說他的錢謙益,但是錢謙益立即便回絕了鄭芝龍的要求。

錢謙益在被肖天健俘虜的這段時間,作爲一個名人,錢謙益並未受到大中軍的迫害,而且錢謙益和丁啓睿私交還算是不錯,丁啓睿投降肖天健之後,錢謙益雖然沒有出仕在大中朝當官,但是卻獲准出門走動。

肖天健在請錢謙益出使福建的時候,便跟錢謙益說起過有關鄭芝龍納降的一些條件,其中說的明白,大中朝決不允許私人武裝盤踞一方,鄭芝龍如果願意投順大中朝的話,那麼他可以確保鄭家財產和商船隊的安全和利益不會受損,但是鄭家水軍卻必須要歸於大中朝的治下,進行重新整編,鄭家的兵將也都要納入到大中軍的旗下,統一接受大中軍的調度和任命,願意留在水軍之中的,肖天健會量才爲用。

鄭芝龍也正是因爲這件事,纔將投順大中軍的事情給拖了下來,畢竟他們這些人最早的時候,便是亦盜亦商出身,在海上縱橫憑藉的就是他們的武力,現如今大中朝要求他們交出武力,這讓他們都不放心,擔心一旦交出武力之後,就連商業利益也無從保證。

特別是現如今他們幾乎可以獨霸南洋,就算是紅毛人和弗朗機人也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一旦交出水師的話,今後他們無法再在南洋行船,這件事鄭芝龍不想答應,他的弟弟鄭芝彪、鄭芝豹都不肯答應,於是投順大中朝的事情也就此拖了下來。

這事情一拖,就起了變化,大中朝勸降鄭芝龍的事情不知通過誰走露了風聲,傳到了福建紹武帝和福建巡撫張肯唐的耳中,張肯唐立即便找鄭芝龍質問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鄭芝龍爲此很是尷尬,無奈之下矢口否認,並且表示要在年後便發兵北伐,克復南京。

這句話簡直就是笑話,誰都知道現如今僅憑他們的力量,能守住福建就謝天謝地了,鄭芝龍信口開河說克復南京,根本就是信口開河。

如此一來,非但沒有打消張肯唐和紹武帝對鄭家的疑慮,相反讓紹武帝更是感到了驚慌失措。

鄭芝龍正在安平鄭家城中爲了是否該投降大中朝傷腦筋的時候,忽然間鄭芝龍的弟弟鄭芝彪從外面闖了進來,驚呼道:“兄長!大事不好了!紹武帝今早突然間在張肯唐率領的一千多明軍的護送下出了泉州城,朝着廣東方向逃去,他們已經不相信咱們了!”

鄭芝龍聽罷之後,立即驚得丟了茶碗,騰身站了起來……

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60章 鍊鐵爐頭第50章 其人之道第40章 告慰苦主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83章 參謀部第148章 分而化之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56章 石橋攻防戰6第91章 實證第154章 納妾第80章 圍城打援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9章 時局第86章 激辯1第109章 最後的瘋狂第77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7章 反中其計第135章 賞罰第11章 莫名其妙第6章 靳夫子第16章 劍指中原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16章 合兵入關第111章 暗算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205章 永曆的解決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165章 冒險第2章 重編1第27章 合作第27章 兜頭涼水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45章 靜觀其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175章 據城死守第230章 失望第227章 大中國第85章 美人計第94章 伊河之屠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28章 撤退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0章 定四川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54章 納妾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168章 中計現身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68章 佈置第28章 長久之計第217章 龍幣發行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185章 力戰第88章 揮師汝陽第40章 告慰苦主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71章 敲定合作第20章 火力輸出第71章 最後一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22章 小試牛刀第108章 高肅怠工第64章 肥肉第202章 最後堡壘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137章 多喜臨門第198章 扶植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14章 迎戰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29章 踏上征程第146章 八大王就撫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70章 大舉報復第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7章 殺降第198章 鑄幣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8章 後勤的麻煩第98章 入甕第65章 下場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215章 降將建功
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60章 鍊鐵爐頭第50章 其人之道第40章 告慰苦主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83章 參謀部第148章 分而化之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56章 石橋攻防戰6第91章 實證第154章 納妾第80章 圍城打援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9章 時局第86章 激辯1第109章 最後的瘋狂第77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7章 反中其計第135章 賞罰第11章 莫名其妙第6章 靳夫子第16章 劍指中原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16章 合兵入關第111章 暗算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205章 永曆的解決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165章 冒險第2章 重編1第27章 合作第27章 兜頭涼水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45章 靜觀其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175章 據城死守第230章 失望第227章 大中國第85章 美人計第94章 伊河之屠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28章 撤退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0章 定四川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54章 納妾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168章 中計現身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68章 佈置第28章 長久之計第217章 龍幣發行第132章 時不我待冒雨強攻第185章 力戰第88章 揮師汝陽第40章 告慰苦主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71章 敲定合作第20章 火力輸出第71章 最後一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22章 小試牛刀第108章 高肅怠工第64章 肥肉第202章 最後堡壘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137章 多喜臨門第198章 扶植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14章 迎戰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29章 踏上征程第146章 八大王就撫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70章 大舉報復第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7章 殺降第198章 鑄幣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8章 後勤的麻煩第98章 入甕第65章 下場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215章 降將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