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疑兵之計

三月二十五,一隊隊官軍踏着地上剛剛長出的青草,開始離開了汝州,踏上了通往伊川的道路,前面是以祖大樂和祖寬爲首的三千關寧鐵騎,隨行他們的還有兩千從舞陽調來的輔兵跟着他們一起行動,而陳永福則率領四千開封帶來的官軍緊隨其後,帶上兩千餘從汝州調派的鄉勇充當運送輜重糧秣的輔兵,開始浩浩蕩蕩的踏上了他們此次的征途。

而王紹禹在汝州領命之後,披星戴月的帶着馬如天繞道趕回了宜陽縣,在三月二十六也整頓了兵馬,這一次王紹禹也算是徹底狠下心來,一邊從馮一俊哪兒又擠出了幾千兩銀子,一邊自己從腰包裡面掏出了一萬兩銀子,作爲開拔錢發了下去,總算是暫時穩住了麾下的軍心,集中了近五千兵馬,僅在宜陽大營留下了兩千兵將鎮守宜陽縣,親自率領這五千兵馬也浩浩蕩蕩的出了宜陽,朝着伊川方向渡過了洛河,朝着伊川殺去。

此時在高嶺村刑天軍營中,肖天健則也在嚴密的關注着周邊的官軍的動向,汝州祖大樂所部和陳永福所部的兵馬剛剛一動,不久斥候便將消息送到了肖天健的手中。

肖天健聽罷之後,和牛金星對視一笑道:“牛先生果真料事如神,官軍果不其然還是先選了伊川動手,看來這一次在這裡要有一場好戲上演了!”

牛金星淡然一笑到:“大帥過譽了!這算不上是卑職的功勞,還是大帥的疑兵之計起了作用,雖說這次我們來到此地,但是大帥卻來回不斷的調動汝陽的兵馬,使官軍一時也搞不清我們在汝陽的駐軍數量,所以纔會這麼大搖大擺的上路殺向伊川!

不過這一次按照大帥的佈置,僅留這麼一營多點的兵力,駐守在這裡,一旦祖大樂所部撲過來,僅有這點兵力,可否擋得住他們呢?”

對於大的方略,肖天健採納了牛金星的意見,但是在具體的戰術方面,該如何做牛金星就插不上話了,現在肖天健這麼幾年的征戰下來,早已成長爲一個相當高明的戰術專家了,該如何調配手頭的兵力,使之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就不是牛金星這樣的讀書人所能掌握的了,牛金星在這方面,只有聽肖天健的話。

聽到牛金星問及這個問題,肖天健心中暗笑,到底牛金星還是個書生,對戰術的把握還是差的太遠了,雖然他堅決留下來跟着自己,但是這麼一問便暴露出了他的心虛之處,於是他哈哈一笑道:“當然是擋不住了!爲什麼我要擋住他們呢?先生不會以爲,我就用這不到兩千的兵力,就想在這裡將祖大樂和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給徹底打垮吧!呵呵!擋不住的!我不過是在這裡要拖一下他們罷了!”

牛金星仔細想來一下之後,這才明白了肖天健這麼安排的用意,於是立即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來,抱拳對肖天健說道:“大帥英明!卑職在這方面是遠不如大帥呀!……”

祖大樂和祖寬自率部離開汝州之後,這一路上就沒有走的消停過,他們剛剛離開汝州不到十里,便開始出現小股的賊軍不斷的在他們四周遊蕩,派兵去追,他們就跑,停下來他們便又如同蒼蠅一般的圍了上來,真真是揮之不去,有點像跗骨之蛆一般令人討厭。

祖大樂不得不派出了更多的夜不收以及輕騎出去追殺這些賊軍的輕騎,可是對方油滑的厲害,少一接觸打得過就小打一場,打不過扭頭就跑,令官軍的夜不收和輕騎追擊不及,只能悻悻而歸。

如此一來,便拖慢了祖大樂所部的行進速度,也嚴重的干擾到了祖大樂派出的夜不收所組成的搜索線,使得這些夜不收始終被刑天軍的輕騎壓制着,令其無法分做小隊前出太遠,只能在大隊官兵視線之內進行活動。

這樣的情況讓祖大樂不由得有些擔心了起來,如果說這些賊軍輕騎都是他們的斥候的話,他是根本不相信的,即便是他這樣的以騎兵爲主的關寧軍,也很難派出這麼多輕騎斥候,更不用說缺馬的賊軍了,而賊軍這麼做又是爲了什麼?於是祖大樂找來了祖寬說出了他的擔憂之處。

祖寬其實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也同樣在琢磨着刑天軍如此行動的目的,在祖大樂招他過來之前,祖寬便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聽罷了祖大樂的詢問之後,他反倒是輕鬆了起來,對祖大樂說道:“看來賊軍也發現事情不妙了!估摸着是發現我們這次並沒有直撲汝陽縣,而是直接發兵伊川,這纔將他們的騎兵派出來,想要用這些騎兵來拖住咱們的腿,使他們有時間朝伊川調兵!依我看,這次賊軍估計是起急了!

大人,依卑職所見,我們不要管他們,加快速度朝伊川進兵,務求搶在賊軍增兵伊川之前,先抵達伊川縣,那樣的話,賊軍就會陣腳大亂,如此方能置賊軍於死地!”

祖大樂聽罷之後,立即點頭稱是,覺得祖寬這麼說很有道理,於是一邊下令加快速度,一邊派人朝後面跟着他們的陳永福送信,請陳永福加快速度跟上,儘早抵達伊川,將伊川克復。

於是這數千關寧軍得令之後,開始收縮起來,不再多管周邊時不時出現的那些刑天軍的輕騎還有斥候,抱成團加快速度朝着伊川縣奔去。

而陳永福得到了祖大樂的消息之後,卻並沒有這麼認爲,他覺得刑天軍此舉有點反常,在他看來以刑天軍的情況,騎兵數量應該有限,這麼散佈開不斷的在汝州境內襲擾,顯然是有想法的,弄不好是想趁着他們大軍開赴伊川,利用汝州兵力空虛的機會,來攻襲汝州,如此一來,就成了他們官軍腹背受敵的局面了。

於是陳永福並沒有聽祖大樂的話,不但沒有加快速度跟上祖大樂所部,相反派快騎返回汝州城,將他的想法告知了王家禎。

王家禎本是文官,對於軍事並不熟悉,雖然已經定策要集兵攻打伊川,但是當聽聞陳永福說賊軍很可能會趁着汝州兵力薄弱的機會,反其道先來攻打汝州的時候,王家禎便有點又拿不定主意了。

汝州乃是河南直隸州,地位也相當緊要,一旦有失的話,先不說能不能克復刑天軍所據五縣,即便是收復了那五個縣,丟了汝州的話,他照樣還是有罪無功,更何況汝州眼下確實兵力比較空虛,祖寬和陳永福率部離開之後,這裡僅剩下不到三千守軍,而且皆爲地方的守備軍,戰力很是堪憂,而刑天軍據說很是善於攻城,一旦刑天軍先發兵來攻汝州的話,那麼連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成了問題了。

正在王家禎爲此感到猶豫的時候,卻從魯山那邊的馮春那裡傳來了一個消息,說八大王張獻忠突然之間率領三萬部衆離開了近期活動的隨州一帶,兵鋒直指南陽府,南陽知府緊急招馮春回援南陽,馮春身爲南陽守將,自然不能坐視不管,要率部返回南陽。

如此一來,以馮春所部的南陽兵馬威脅汝陽縣賊軍,牽制賊軍的計劃便無法實施,這就更加重了王家禎對於汝州安全的擔心。

於是王家禎思量再三之後,派人傳令陳永福暫不進兵,就地屯紮在汝州西南,防備汝陽縣的賊軍突然襲擊汝州。

如此一來,本來定好的祖大樂和陳永福兩部人馬合兵進擊伊川的計劃也就此失去了意義,但是王家禎卻並未令祖大樂所部放棄攻打伊川,在他看來,以祖大樂的兵力,再加上洛陽王紹禹所部的兵力,也足夠克復伊川縣了,留下陳永福一部盯住汝陽反倒是更保險的一個辦法。

祖大樂在聽聞到王家禎臨時改變計劃之後,立即便大罵了起來,說王家禎實在是個蠢貨,既然已經定策,豈能如此兒戲說變就變呢?兵事最忌的臨陣變卦,而王家禎作爲一個文官,耳朵根軟,膽子又小,邢天軍稍微嚇唬他一下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另外這件事肯定是陳永福在後面搗鼓,而這個陳永福跟他們有過節,不想配合他才唆使的王家禎變卦。

但是祖大樂氣歸氣,但是對於這件事也沒有辦法,這一次他是由熊文燦親自點將,派到這裡聽從王家禎的調遣的,王家禎讓他繼續攻打伊川,那麼他也唯有照辦的份,而且對於陳永福這次的判斷,他也覺得有理,反倒是他還有點期待,刑天軍這會兒最好是去打汝州,讓陳永福這個王八蛋乾脆被痛打一頓纔好!

說實在的,祖大樂對於當今朝廷的文官們也真沒有什麼好感,當初他們跟着袁督師在關外的時候,也算是盡心盡力爲大明效力,可是就因爲金軍入關,袁督師率領他們千里迢迢追着建奴勤王,反倒被朝中的那些當官的給扳倒,最終落得了一個被剮的下場。

所以在祖大樂看來,這些文官沒幾個是好東西,吃飯撈錢一個賽過一個,但是辦實事卻沒幾個有真本事的,打仗這種事本來是武將的事情,可是武將偏偏要受文官的調遣約束,憑什麼呀!

於是祖大樂帶着滿心的腹誹,無可奈何的和祖寬率部繼續朝着伊川進兵。

第76章 受降第192章 講武堂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89章 潰城而出第133章 名儒第149章 濟生堂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78章 望遠鏡和燧發槍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35章 等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112章 毒計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45章 偷雞不成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39章 突襲第147章 天下譁然第164章 兵餉制第33章 不相爲謀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36章 意外的斬獲第110章 紫禁城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85章 力戰第139章 紅石山第49章 兩強之戰4第55章 直撲中軍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94章 望風而逃第142章 繳獲甚巨第76章 僱傭關係第28章 長久之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34章 朝議3第29章 守財奴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28章 楚王新軍第3章 重編2第84章 熬硝製藥第211章 中轉站和橋頭堡第103章 震懾第149章 賜鞭第35章 克城第67章 馬賊第31章 舌頭第110章 賭約第28章 送行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137章 驗收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9章 艱難的抉擇第66章 密旨第110章 賭約第118章 虛實難定第128章 楚王新軍第197章 一拖再拖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217章 龍幣發行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185章 信心來源第44章 轉送民衆第236章 大閱兵3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225章 班底第142章 繳獲甚巨第80章 憶苦思甜第9章 震撼第71章 喜訊連連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35章 起贓第11章 宿命第225章 班底第15章 螳螂捕蟬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86章 意義重大第91章 實證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70章 再生一計第45章 偷雞不成第73章 家宴?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76章 受降第203章 建奴命運的裁決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44章 頭疼之事第180章 督師被俘第62章 標槍逞威第47章 爾虞我詐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69章 再戰再敗
第76章 受降第192章 講武堂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89章 潰城而出第133章 名儒第149章 濟生堂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78章 望遠鏡和燧發槍第129章 妖言惑衆第35章 等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112章 毒計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45章 偷雞不成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39章 突襲第147章 天下譁然第164章 兵餉制第33章 不相爲謀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36章 意外的斬獲第110章 紫禁城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85章 力戰第139章 紅石山第49章 兩強之戰4第55章 直撲中軍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94章 望風而逃第142章 繳獲甚巨第76章 僱傭關係第28章 長久之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34章 朝議3第29章 守財奴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28章 楚王新軍第3章 重編2第84章 熬硝製藥第211章 中轉站和橋頭堡第103章 震懾第149章 賜鞭第35章 克城第67章 馬賊第31章 舌頭第110章 賭約第28章 送行第72章 野蜂破陣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137章 驗收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9章 艱難的抉擇第66章 密旨第110章 賭約第118章 虛實難定第128章 楚王新軍第197章 一拖再拖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217章 龍幣發行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185章 信心來源第44章 轉送民衆第236章 大閱兵3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225章 班底第142章 繳獲甚巨第80章 憶苦思甜第9章 震撼第71章 喜訊連連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35章 起贓第11章 宿命第225章 班底第15章 螳螂捕蟬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86章 意義重大第91章 實證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70章 再生一計第45章 偷雞不成第73章 家宴?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76章 受降第203章 建奴命運的裁決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44章 頭疼之事第180章 督師被俘第62章 標槍逞威第47章 爾虞我詐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69章 再戰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