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若無今日燕王之野心便無後世荊軻之名,多少年過去,悲壯聲響起依然讓人爲之感動。
荊軻一人邁步上前,燕國使者之身,行軍大帳之中即將進行趙國與燕國對話,即便張良等人同樣無法進入。
大帳之中佈置簡單,前方擺放桌案,桌案上方擺滿竹簡,一人面色威嚴看着來人,兩道目光相對,荊軻邁步上前,“燕國使者荊車見過大王!”
“荊車!”
趙括打量來人,方纔那道目光,爲何心底升起一絲不安,這個名字又是如此熟悉,猛然想起一人,燕國刺客荊軻,難道是他,如此真是好笑,明明是要刺秦王嬴政纔對,爲何以使者身份來到自己營帳,想想也對,此時要滅燕的不是秦而是趙。
“正是!”荊軻回了一句,絲毫沒有膽怯,殺手身份特殊,猶如人的影子,同樣沒有人清楚荊軻原本樣貌。
趙括冷笑,“燕王派你前來可是帶來人頭還有燕國城池?”
荊軻一愣,“大王好本事。”
趙括緩緩坐下,事情真的如同自己所想那般,即便帶着幾分戲謔成分在內如今已經成爲事實,來人便是荊軻,殺手荊軻,手中所捧布卷之中藏有匕首,只要打開觸動裡面機關憑藉荊軻殺人手法完全可以做到瞬間取人性命。
一切多半是命,即便燕王有太多不甘,身處亂世,燕國最終只能成爲趙、秦強大軍事強國鐵騎下犧牲品。
趙括身形坐下,兩人之間距離稍遠,荊軻餘光看去,趙括劍術不俗,若想成事唯有趁其不備突然出手,一旦不成發出聲響,門外守候將領瞬間可以衝入,自己一人身死是小,辜負大王重託。
荊軻想到這裡,左腳邁出一步,儘量放輕,以免趙括警覺,趙括咳嗽一聲,荊軻身子停下,“燕有意歸趙,以免去兵患之苦,特送上燕國六郡三十八城圖!”
荊軻手中之物便是整個燕國,換做別人必然欣喜若狂,趙括不同,早已清楚對方來意,獻城是假刺殺爲真,右手觸碰劍柄,方纔身形坐下看似隨意之舉其實不然,長劍就在身邊,如今握在手心不必擔心荊軻突然出手無法應對。
荊軻雖爲刺客,畢竟是義士,趙括深吸一口氣,現在只需一聲怒喝,門外守衛兵將一擁而入,擊殺荊軻毫不費力,若真如此趙括只會被人唾罵,何不索性留荊軻一命。
趙括打定主意,身形猛然站起,長劍在手映出光芒,荊軻一愣,“大王,這是爲何?”趙王並未急於得到城圖而是抽劍在手,如此完全出乎荊軻預料。
“枉本王一直以你爲忠義之士,如今確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可笑真是可笑!”
“荊車不明,還請大王明示!”
“你爲荊軻,並非荊車。”
荊軻擡頭,一瞬間眼中殺意閃現,此時出手,只需將布卷打向趙括順勢扣動機關,匕首彈出瞬間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出手殺死趙括,目光落在下方高高摞起竹簡上面,猶如一道天然屏障位於兩人之間,出手時同樣要有所考慮,成功機率大打折扣。
“燕國信使荊車並非荊軻!”
荊軻矢口否認,對方喊出自己名字那一刻瞬間升起殺念,念頭一閃而過,這樣距離成功機率實在太低,難免是趙王聽過荊軻之名所以故意使詐。
趙括怒視荊軻,身爲王者氣勢驚人,這一點荊軻完全無法相比,“難道以爲本王真的不知,燕王不過艱險之徒,背信棄義之輩,所謂獻城之舉不過是其所佈之局,布卷打開之時便是本王喪命之期!”
荊軻激靈靈打了一個冷顫,圖窮匕見之法爲自己所創,其中機關同樣是親手所制,除了燕王之外無人知曉,眼前這個人又是如何知曉,單憑猜測必然無法做到,他究竟是誰!
“你是趙括?”
“如假包換!”
荊軻點頭,“早聞趙括了得,今日一見引爲天人,荊軻佩服,恰如大王所言,衛人荊軻。”荊軻暗聚氣力,若有機會立刻出手,趙王既然已經看出其中玄機爲何遲遲不肯發動,荊軻同樣心中不解。
“走吧!”
趙括長劍收回,位於胸前同樣保持守勢,有些事無法盡數掌控,荊軻雙手托住布卷整個人愣在那,臉上一陣熱,出道至今從未有過如此慘敗,瞬間被人識破身份,不僅如此,如今連出手殺人機會完全失去。
“爲何放過我?”
趙括冷笑,“若是燕王站在本王面前,絕對會毫不猶豫一劍殺了他,你,不同,本王同樣敬重忠義之士,如此最是難得,只是不想有人被人矇蔽最終留下遺憾,今日之事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本王興兵意在一統亂世結束紛爭並非私仇舊恨,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義士若不信可親往視之,趙括若真殘暴不仁,下次相見大可毫不猶豫直接出手!”
荊軻低頭,趙括渾身上下發出氣勢讓人不敢正視,這種感覺越發變得強烈,手中布卷慢慢打開,一層接着一層,趙括凝神聚氣,已經留有退路,若荊軻執意如此唯有動手,荊軻做了一個極爲奇怪舉動,布卷反轉,趙括身形動了,速度極快,瞬間看出荊軻意圖,反轉目的是要以其中匕首結束自己性命。
手指用力一按,劍光隨之升起,布卷從中裂開,叮的一聲,劍刃直接擊中匕首,趙括反應之快,出劍之疾讓人驚歎,兩人之間尚隔一段距離,這樣速度即便荊軻同樣沒有十足把握可以做到。
“爲何要救我?”
“死在這裡的原本應該是趙括纔對,留下你的劍,將成爲趙括心中明鏡,此生要救的不僅僅是你,還有天下受盡苦難百姓。”
荊軻擡頭,趙括眼神中透出真誠,出劍那一刻若是自己出手,荊軻有絕對把握,這樣距離,天下間無人可以接下自己致命一擊,殺人並非只能依靠兵器。
“謝!”
一個字重若千斤,趙括同樣如釋重負,“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可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