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義昭的封賞

戰爭持續了百年,老百姓兩三代人自暴自棄,喪失了生活信心。第一代人看到這種狀況,認爲這個社會完了。

第二代、第三代從出世之日起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他們從未見過和平、道德、自由之美,所以也就不可能會有什麼“良心”。

人的感受性具有敏銳的一面,雖然有時也能創造優秀的文化,但也時時刻刻在不由自主地還原其動物的本性。

破壞比創造省力,而且有時破壞比創造能帶來更大的歡樂。

當年的京都,紛亂遠遠不是這般。日吉是當年應仁之亂的倖存者,記得當年在京都夜晚的馬棚,所有的馬全部賣給了山名氏,只是剩下了幾匹瘦弱的或者分娩的母馬。一名醉漢扯着嗓子對着衆人喊喝着““哈哈……怎麼樣?知道我的用意了吧。在那裡點火,滿院都如同白晝,別的不說,首先可以取暖。不,僅這一點還算不了什麼,等一會兒,來個烤全馬,大家帶着醬,吃起烤馬肉來就別的什麼菜都不必做了。這叫一舉三得,我的獨家兵法。哈哈……”正像他說的那樣,火光照亮了庭院,同時漸漸暖和起來。被捆綁的馬仍然忍受着火刑,痛苦地掙扎着。

要說何爲可怕,沒有比亂世之時暴徒不以罪惡行爲爲惡的野蠻行爲更可怕的了。

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天到明天,無止境的破壞不斷擴大,最終把所有的人都變成惡魔。

集聚在這裡的一夥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罪惡多端的壞人。不能不說他們不這樣做就無法生存。他們是可憐的羣體犧牲品。與此同時,事實也表明他們變成了喪失人性的衝動的動物。不,令人恐懼的還不只這些成年人。最後也不知道醉漢哪裡找到了一個嬰兒,居然仍到了火堆之中。那匹馬在瘋狂地掙扎,它掙斷繩子站起來了,撞到籬笆上,兩眼閃閃發光,把壁板也踢掉了……至於嬰兒幾下便是消失的了聲音。

最終的結果,馬與嬰兒全部人的腹中餐食,周圍漸漸地暗下來,火舌顯得更紅。大概破壞的頂點便是屠殺。熊熊烈火的旋渦使那些脫軌失常的暴徒們越發陷入可悲的興奮之中。爲了防止點燃的火熄滅,從四面八方找來拉門、飼料桶、農具、木柴,總之碰上什麼拿什麼,順手統統往火裡扔。這些暴民從不把京都當做天下的首府,還要一直向東前進,向關東、奧州方向流浪,他們認爲總會在那裡找到住得舒適的地方的。他們是懷着這種茫然的空想背井離鄉的流民羣體,雖然嫉妒他人的財富,但也並不吝惜……

然而今日,這位信長殿下居然做出了最偉大,最英明的決定,守護任務就是守護人民,消失百年的規矩終於在今日的京都重現了。

“要是信長殿下作爲京都的奉行就好了。”

“錯了,應該是守護。”

“京都守護,那個可是將軍殿下啊。”

“將軍殿下算什麼,還不如這位信長殿下呢”

“噓,這個話可不能亂說。”

信長的軍隊沒有搶奪,也沒有*婦女,更不要說吃人肉這種荒唐的事情。那些停留在二條河,一條街的死屍全部給收拾的乾乾淨淨,京都似乎又回到了平安時期那種剛剛新築的時候。

“你們聽說了麼,信長殿下是個大善人唉,京都的每個人都可以去東福寺拜訪他。

“嗯,前天我還看到茶屋的人去了,聽說信長殿下非常高興,把京都的修築任務交給了茶屋。”

“我們回去告訴鄉親吧,也去看看那位。”

“是啊,能一睹那位的風采也就足夠了。”

在這些流言之中,信長的聲望如同坐火箭一般,直接超過了那位足利義昭公方,而且以前認爲京都淪陷早就逃亡的公卿也回來了不少。聽說爲了拿回自己祖上的基業,都去信長這裡送禮了。

十幾日之後,鬆永久秀如同當時在稻葉山的茶會所言一般,歸降了信長殿下,至於三好政康等人,很快便是在幾萬大軍追擊之下狼狽的退守到了和泉,所謂的將軍足利義榮,本來應該是三好義繼揹着這位逃到阿波去的,奈何的是半途途中這位年輕的將軍,居然死在富田城中,結果呢便是新來的這位公方殿下變成十五代將軍。

“將軍殿下,您晉見天皇的禮物我已經準備好了。”信長面無表的說道,這次給的是天皇的東西,信長的準備也算特地的厚重。不過卻是放出風聲,讓那位高坐的天皇陛下送來的禮物不是將軍殿下,而是京都的掌權者織田信長。

畢竟按照道理,覲見天皇必須要四位以上的官職,朝廷便是給這位叢五位的將軍殿下,封上了參議、左近衛權中將。“您的忠心,我義昭實在不知道怎麼還給您,您真的是如同義昭的父親一般。”足利對於信長的舉動感激涕零,作爲臣子信長居然做到了如此優秀,實在是難以置信,至少在這位眼中是這麼的。

只是投靠了六個月就讓流浪的公方變成了徵夷大將軍,義昭深深的以爲信長就是自己的福將。再拜訪完了天皇之後,這位將軍殿下提出在本國寺中,設宴招待這些殿下,以及告訴他在與天皇通氣的時候的結果。

“信長殿下說來擺放,禮物已經送到了門口。”和田唯政小心的對着那位將軍說道,顯然剛剛發出的信息,信長便是收到,備上了禮物。他很高興,而且是高興的很。宴會的時節是後日中午,這裡不光邀請了信長,還有一些各地的豪族以及守護,畢竟足利義昭要恩賜這些人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將軍的價值。

“將軍殿下在想什麼?難道瘋了麼?”虎千代十分疑惑的看着送來的書信,這些書信無疑就是刺激信長的,剛剛變成將軍便是把自己位置放了上去,對那些信長手下的豪族指手畫腳。

“誰知道呢,也許是活膩了。”義氏嘟囔了一句。

第380章 卷第461章 真的聰明人第289章 浮野的陰謀第235章 熱田神宮第312章 湯池第163章 戰後的結論第392章 戰場武人本分第254章 年輕的漁夫第417章 家康的決斷第306章 耳掏第399章 三輪山的櫻花岸第27章 十兵衛的疑問第405章 幕府變亂第56章 射儀第323章 斡旋第391章 九幽之下第1章 生之安所第595章 半年的五十年第398章 荒於嬉第576章 奇襲的煙霧第41章 熟悉的朋友們第13章 諏訪行程第176章 離別第256章 仁者不憂第262章 劍槍之說第133章 天下人的征程第408章 另一個將軍第62章 信仰與力量第304章 十人衆的邀請第2章 高天神的冬天第147章 大盜賊第412章 談會第131章 三途河一遭第138章 豪族成就第103章 時代轉變的人第326章 算計第469章 失望的人兒第268章 烏龜殼的論斷第3章 誆騙第592章 和歌的詠唱第488章 教育第435章 京都的另一次第257章 內應第40章 離家出走的男人第490章 兵戈無用第256章 仁者不憂第427章 天子與將軍第20章 新消息與新東西第131章 三途河一遭第5章 生與死覺悟第340章 神話還是事實第287章 麟兒第77章 暴風雨來臨第313章 狼狽第64章 最高妙的幻術第191章 滅亡第456章 棄子第170章 遇險第358章 美濃的窺視者第3章 靜岡寺的驚喜成稿一月回顧感謝求推薦第122章 冬日前的稀噓第497章 元親的夢想第21章 時代的變革第252章 五攝家第77章 暴風雨來臨第137章 團結之力第572章 交鋒第460章 亂臣之心第434章 信長的夢想第28章 新朋友與老朋友第137章 團結之力第348章 虎千代第9章 茶道和胖子們第453章 臣子的憂慮第333章 君主的權利第566章 真的戰鬥開端第34章 北邊的傳聞第208章 結第412章 談會第172章 茶屋酒肆第379章 兵貴神速第364章 春的羈絆第31章 留下的是什麼第592章 和歌的詠唱第417章 家康的決斷第458章 撮合第178章 美濃遊記第146章 年關將至第31章 留下的是什麼第500章 佛陀的憤怒第425章 埋伏第388章 該出現的人第62章 信仰與力量第78章 河越夜戰訓第23章 前途漫漫第374章 鳳鳴第301章 戰爭之外的戰爭第255章 寒流第372章 濃尾戰爭
第380章 卷第461章 真的聰明人第289章 浮野的陰謀第235章 熱田神宮第312章 湯池第163章 戰後的結論第392章 戰場武人本分第254章 年輕的漁夫第417章 家康的決斷第306章 耳掏第399章 三輪山的櫻花岸第27章 十兵衛的疑問第405章 幕府變亂第56章 射儀第323章 斡旋第391章 九幽之下第1章 生之安所第595章 半年的五十年第398章 荒於嬉第576章 奇襲的煙霧第41章 熟悉的朋友們第13章 諏訪行程第176章 離別第256章 仁者不憂第262章 劍槍之說第133章 天下人的征程第408章 另一個將軍第62章 信仰與力量第304章 十人衆的邀請第2章 高天神的冬天第147章 大盜賊第412章 談會第131章 三途河一遭第138章 豪族成就第103章 時代轉變的人第326章 算計第469章 失望的人兒第268章 烏龜殼的論斷第3章 誆騙第592章 和歌的詠唱第488章 教育第435章 京都的另一次第257章 內應第40章 離家出走的男人第490章 兵戈無用第256章 仁者不憂第427章 天子與將軍第20章 新消息與新東西第131章 三途河一遭第5章 生與死覺悟第340章 神話還是事實第287章 麟兒第77章 暴風雨來臨第313章 狼狽第64章 最高妙的幻術第191章 滅亡第456章 棄子第170章 遇險第358章 美濃的窺視者第3章 靜岡寺的驚喜成稿一月回顧感謝求推薦第122章 冬日前的稀噓第497章 元親的夢想第21章 時代的變革第252章 五攝家第77章 暴風雨來臨第137章 團結之力第572章 交鋒第460章 亂臣之心第434章 信長的夢想第28章 新朋友與老朋友第137章 團結之力第348章 虎千代第9章 茶道和胖子們第453章 臣子的憂慮第333章 君主的權利第566章 真的戰鬥開端第34章 北邊的傳聞第208章 結第412章 談會第172章 茶屋酒肆第379章 兵貴神速第364章 春的羈絆第31章 留下的是什麼第592章 和歌的詠唱第417章 家康的決斷第458章 撮合第178章 美濃遊記第146章 年關將至第31章 留下的是什麼第500章 佛陀的憤怒第425章 埋伏第388章 該出現的人第62章 信仰與力量第78章 河越夜戰訓第23章 前途漫漫第374章 鳳鳴第301章 戰爭之外的戰爭第255章 寒流第372章 濃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