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渡過鴻溝(下)

雖然這時在代軍陣中只有兩千多背嵬軍但還有兩千蕃勇軍埋伏在附近的樹林裡隨時都可以殺出來增援因此代軍在兵力上並不處於劣勢

這時在代軍的陣列中兩名蕃勇軍千騎長是波洛克、虎兒斑兩人接到高原的命令之後分別帶領着自己的本部人馬分兩路殺出迎着秦軍衝殺上去

儘管秦軍的人數比他們多了一倍但蕃勇軍的士兵們毫無懼意因爲上一次援救魏國的戰鬥中蕃勇軍出擊十數次無論是正面衝擊秦軍的陣地還是突擊秦軍的側翼或者是襲擊秦軍的補濟後勤隊伍幾乎都是全勝而歸只是看大勝還是小勝因此蕃勇軍的士兵們對自已的戰鬥力都充滿了信心根本不在乎秦軍的人數多少

其實這一支秦國的主將正是王賁他所帶領的就是秦國的五千新騎軍

原來王賁率領五千新騎軍突襲滎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證明了新騎軍的戰鬥力確實是舊式騎軍的數倍王剪統領大軍來到大梁城前之後立刻將王賁從滎口換回來並且下令將新騎軍的數量擴大到了一萬人

秦軍在魏國也派駐了大量的探孑因此代軍到達桂陵的消息也很快就被秦軍探知並報到了秦軍的大營王剪立刻下令派王賁到大梁以東駐守如果代軍再次救援大梁一定要設法在半路攔截代軍就算是讓代軍突破秦軍的封鎖到達大梁但也要讓代軍付出相當的代價才行而王賁還帶來了五千新騎軍希望能夠用新騎軍能夠打代軍一個措手不及另外王賁也希望和代軍的騎軍較量一下看一看換上了新式的騎俱之後和代軍還有多少差距

實際上代軍從桂陵出發就被秦軍的探子發現只是從桂陵到大梁一帶地區基本都是平原地區一馬平川可以設伏襲擊代軍的地方並不多再加上代軍是全騎軍速度極快秦軍也根本來不及設防因此王賁決定在代軍渡過鴻溝時再出擊進攻代軍而且半渡而擊也是符合兵法的

不過王賁雖然年輕但也是精通兵法而且也經歷過不少的大陣仗他當然也知道高原不比常人在渡河的時候不可能不做好預防而自己營中只有三萬多軍隊論兵力並不佔太多的優勢再去其他營寨調兵恐怕也來不及了因此自己的突襲未必能夠起到多少作用

於是王賁也想出來一計首先由自己領軍出擊在鴻溝北岸襲擊代軍做爲佯攻代軍在鴻溝北岸一定會做好預防而見秦軍從北岸進攻過來他們一面和自己交戰一面會加快渡河的速度這樣一來就難免會出現混亂而渡到鴻溝南岸的軍隊也一定會放鬆警惕如果自己再派出一支軍隊從南岸發動進攻兩岸齊進就有望能夠一舉擊敗代軍了因此王賁立刻下令由自己親自帶領五千騎軍突擊北岸的代軍命部將王離帶領五千步軍隨後接應自己並且命令部將王璨帶領三百戰車二千騎軍一萬步軍從鴻溝南岸進發等代軍半渡之後再發動襲擊

應該說王賁的這一番安排確實是十分周密只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動向早己完全被高原預料到了並做出了相應的佈置而且他率領騎軍一出大營就被高原的兩隻紅隼發現使代軍得到了充份的預警時間不過高原似如王賁之願似的派出了蕃勇軍迎戰秦軍

因此王賁也興奮異常想不到自己一直盼望着和代軍的騎軍一較高下的願望這麼快就實現了王賁的大營離代軍渡河的地點只有二十里的距離對於戰馬來說跑完這段距離根本算不了什麼於是王賁也下令命秦軍展開隊形準備和代軍大戰一場

而秦軍的士兵也同樣鬥志昂揚因爲上一次進攻大梁之戰的結果確實讓秦軍覺得臉面無光因爲這百餘年來秦軍確實還沒有在那一支軍隊手上吃這大的虧那怕就是當年在李牧手上連敗兩戰但每一戰李牧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且秦軍最終還是擊敗了趙軍滅亡了趙國而上一次在大梁面對代軍時確實比面對李牧更爲頭疼因爲代軍還不到兩萬人居然就把秦軍弄得灰頭土臉由其是代軍的騎軍秦軍對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的辦法對於一向勇武好戰習慣了勝利的秦軍來說這確實是不能接受的結果

不過現在秦軍自認爲己經找到了代軍騎軍強大的秘密並且在突擊滎口時小試牛刀證明確實有效因此這也讓秦軍的士兵們信心倍增鬥志旺盛都希望能和代軍騎軍大戰一場來證明秦軍依然是天下最強的軍隊

兩支騎軍基本都是沿着鴻溝前進分爲東西兩方相對衝鋒所不同的是秦軍排成的橫列隊形毎列有三百騎軍共分爲十六列橫向展開之後寬度達到了五百餘步

而代軍的人數只有秦軍的一半不說還分成了兩支分別排成了兩個箭頭狀的縱列這兩列縱隊的長度都超過了三百步相隔約二百餘步齊頭並進兩根巨大的鐵錐同時向秦軍的兩脅猛刺過去不過在距離拉近的同時後半部份在逐漸的擴大展開

這時雙方的戰馬已經開始進入到全速奔馳的階段 數萬的馬蹄急起急落髮出一連串悶雷般的鳴聲大地似乎都己經顫抖起來

高原策馬站立在小山坡上注視着約二三裡之外的戰場雖然這時雙方還沒有開戰但高原卻大爲放心因爲他已經看出來代軍己經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在高原現在的距離還看不清秦軍使用的馬俱樣式但高原卻能夠肯定秦軍一定是換上了類似於自己設計的新式馬俱因爲如果還是老式的馬俱秦軍的士兵根本不可能在急速的奔馳中還能坐穩馬背只有新式馬俱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

但代軍騎軍的強大並不僅僅是因爲只換上了馬俱還有騎軍的戰術雖然秦軍己經換上了新馬俱但戰術卻還是舊的這種步兵或是戰車似橫列進攻的戰術在騎軍當中並不是沒有但一般只有重騎軍纔會使用而輕騎軍的突擊通常都是在前部排出箭頭陣形後部逐漸橫向展開這樣的好外是由箭頭首先撕開對方的陣列後排展開的軍隊再大舉壓上擴大戰果只有在對陣形散亂的步兵或者是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輕騎軍纔會排出橫列進攻的陣形而且在一邊靠着河流的戰場環境也不適合釆用橫列進攻的陣形

秦軍釆用橫列進攻陣形當然不是因爲自己的兵力佔了絕對的優勢而且習慣使然實際還是套用的步兵或是戰車的戰術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秦軍當中沒有者能夠極時的看準了代軍強大的因素之一換上了新式的馬俱己經是非常不錯了至於騎軍的戰術還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摸索光是看敵人的戰鬥並沒有用事實上一直到現在秦軍和鴛鴦陣己經交手多次但還是不能完全摸透鴛鴦陣的戰術

這時在戰場上雙方的距離己經拉近到了一百步以內代軍前列的士兵舉起了在出發之前就己經拉開弓弦的弩弓首先向秦軍展開遠程打擊

而秦軍的騎軍只配備了弓箭而沒有配備弩弓因此在射程上就要比代軍遜色一籌只能忍受代軍的第一輪打擊

箭矢如飛蝗一樣從代軍的陣列中飛射而出向秦軍射去中箭的秦兵紛紛落馬而有些戰馬也中箭倒地將背上的騎士拋下馬背而且又絆倒了不少後面的同伴形成了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前面倒地的人馬絆倒了後面的人而後面的人馬又踩踏着前倒地的人繼續前進一時馬倒人翻人喊馬嘶亂成了一團

在經過了代軍二三輪的弓箭打擊之後也終於進入到了秦軍的弓箭射程距離僥倖的落過了前面弓箭的秦兵也立刻射箭還擊

於是在代軍之中也有不少士兵中箭落馬但傷亡的人數卻眀顯的少於秦軍而且也沒有出現秦軍這樣的混亂被前排倒地的同伴人馬絆倒的代軍基本寥寥無幾

這就是箭頭陣形的優勢所在因爲首先進入弓箭射程的是箭頭部份只是一小部份人馬而且箭頭陣形是逐漸向後擴展越分越散前方的士兵中箭倒地後面的士兵可以從容的躲閃而且還能連續不斷的向敵人射箭攻擊而相比之下秦軍的這種橫列陣形就顯得處處受制這畢竟是經過了數百年時間總結出來的騎軍戰術絕對不是沒有道理

王賁策馬隨着大軍一起向代軍進攻但還沒等雙方正式接戰秦軍就有近三百多士兵中箭倒地或者是被前方倒地的同伴絆倒和對方相比明顯的處於劣勢因此心裡也不由得又驚又怒同時也對自己執意要和代軍的騎軍大戰一場的做法產生了一絲的懷疑

第749章 擊殺(下)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746章 追逐第719章 匈奴大軍逼近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929章 定都(上)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528章 刺秦(三)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76章 政事第392章 渡河之戰(二)第516章 見面第87章 閨房春色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929章 定都(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494章 閱軍(九)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492章 閱軍(七)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231章 出巡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641章 相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308章 組織(下)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336章 劫持下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750章 離別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563章 會戰(五)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69章 辯論(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596章 傷亡(下)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769章 靈壽(三)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838章 合縱出擊第55章 夢境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596章 傷亡(下)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
第749章 擊殺(下)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746章 追逐第719章 匈奴大軍逼近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929章 定都(上)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528章 刺秦(三)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476章 政事第392章 渡河之戰(二)第516章 見面第87章 閨房春色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929章 定都(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494章 閱軍(九)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492章 閱軍(七)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231章 出巡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641章 相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308章 組織(下)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336章 劫持下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750章 離別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563章 會戰(五)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69章 辯論(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596章 傷亡(下)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769章 靈壽(三)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838章 合縱出擊第55章 夢境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596章 傷亡(下)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34章 秦國出兵(下)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