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

高原和袁選離開桂陵去視查水軍的情況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而就在這三天的時間裡大梁己經連續發來了五份告急催促高原儘快出兵趕到大梁去坐鎮顯然是大梁的局勢開始緊張起來魏增希望高原早一點趕到大梁去穩定人心

而在高原離開桂陵的期間凌風也帶領斥候軍將秦軍的佈置也摸清了五六分這時圍困大梁的秦軍己經超過了二十萬在大梁城西佈置約十五萬而在大梁以東佈置了大約有六七萬軍隊分別在南北紮下了兩個大寨

秦軍的佈置基本是環繞着鴻溝進行因爲鴻溝是將大梁環繞在其中本來是大梁的一道外圍防線但這時卻成爲秦國圍困大梁的依託不過向大梁這樣規模龐大的堅城如果沒有百萬大軍是根本無法團團包圍因此秦軍也只能依託着鴻溝圍繞着大梁的周圍建立幾個居點控制住通向大梁的各條道路

而這也給代軍救援大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爲鴻溝上的所有橋樑都被秦軍佔領並派軍守衛而代軍要進入大梁就必須經過鴻溝才行而秦軍當然不會讓代軍這樣輕鬆的渡過鴻溝一定會趁着代軍渡河的時候半渡而擊因此這一次進軍大梁也需要好好的計劃一番於是高原也立刻招集衆將商議

不過袁選在桂陵守的這幾個月中也沒有白過己經把大梁周圍把的情況都己經摸清楚了而且繪製了一份詳細的地圖因此衆將到齊之後袁選將地圖鋪在桌孑上讓衆將觀看

凌風指着開了地圖的一點道:“這個地方叫逢忌口在大梁東南雖然河段較寬但水流十分平坦而且河牀不深加上現在還沒有到漲水期因此人馬都可以涉水過河” 頓了一頓又道:“在逢忌口兩岸附近有大片的樹林和幾個小山坡可以埋伏軍隊掩護渡河的軍隊而且這裡離最近的秦軍大寨也有差不多二十里路只要我們的行動迅速秦軍接到消息趕過來的時候至少需要半個時辰那時我們早就渡過了鴻溝進入大梁地區了”

高原點了點頭道:“觀察得很細啊” 因爲鴻溝其實是一條人工河渠本身並不寬而且在運行上百餘年以後因爲泥砂沉積鴻溝的河牀己經大大擡高有不少河段可以直接涉水過河這一段時間以來代軍己經將可以涉水過河的地段全部都做好了記錄因此可以選擇渡河的地點有很多

姜桓武道:“騎軍步兵都好辦但我們的大隊人馬中還有近三百輛車輛如果這些車輛也涉水過河困難會大得多因此還是必須要搭建幾座浮橋才行”

凌風道:“搭設浮橋也並不困難只要帶足架設浮橋的材料和工具我可以保證在半個時辰內可以搭起三到五座浮橋來足夠車輛過河了”

但袁選卻搖了搖頭道:“既然這裡是渡過鴻溝的好地段那麼秦軍也不會放任不管一定會經常派兵在這裡巡邏因此我們不可能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來從容的搭建浮橋渡河除非是我們不帶車輛渡河”

高原搖了搖頭道:“雖然我們是輕裝出擊但基本的輜重還是需要的因此不帶任何車輛肯定是不行因此我們還是想想怎樣渡過鴻溝的辦法其實也並不難只要是我們能夠爭取到一段時間來最多半個時辰我們就可以搭起幾座浮橋渡過鴻溝”

凌風道:“但秦軍會給我們半個時辰的時間嗎”

高原笑道:“怎麼不行”他轉向袁選道:“袁將軍如果你是秦軍的主將打算怎樣攻擊我們的渡河軍隊”

袁選認真的想了一想道:“我會讓我們架好浮橋然後趁着我們半渡的時候向我們發動進攻半渡而擊” 頓了一頓道:“而且可能是分別從鴻溝兩岸分別進攻因爲秦軍的兵力足夠而且他們渡河比我們容易因此一邊實攻一邊牽制這樣勝利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高原接着又問道:“那麼袁將軍會以那一邊的進攻爲主那一邊牽制”

袁選道:“當然是以南岸實攻北岸牽制因爲我們是首先到達鴻溝北岸必然會在北岸首先建立堅固的防禦陣地並且埋伏下掩護的軍隊然後才渡河而我們在鴻溝南岸是剛剛上岸就算是列陣以待但倉促之間不可能建立起堅固的防禦來如果秦軍集中兵力主攻鴻溝南岸在北岸以牽制爲主我們確實很難應對啊”

衆將聽了也都認爲袁選說得很有道理因此想要順利的渡過鴻溝並不容易

高原笑道:“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搶先一步在鴻溝南岸事先埋伏下一支人馬等秦軍進攻我們渡河的人馬時突然殺出就可以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到那時取勝的一方就是我們了”

袁選聽了半天還是沒有想清楚道:“我們怎麼樣才能先渡過鴻溝去埋伏下人馬嗎”

姜桓武頓眼睛一亮道:“我明白了我們可以分出一部份人馬在其他地方涉水渡過鴻溝不就可以搶先一步渡過鴻溝去埋伏下人馬嗎”

高原點了點頭道:“就是這個道理等我們到了鴻溝之後姜將軍你帶三千騎軍首先涉水渡過鴻溝去在密林中埋伏等秦軍殺到之後就從秦軍的側後方殺出一舉可以擊敗秦軍了”

袁選呵呵笑道:“主公果然是足智多謀只要是秦軍敢來進攻我們的渡河軍隊一定會打他們一個落花流水而歸讓他們知道我們代軍可不是好惹的”

高原道:“好吧各位回去準備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袁將軍你馬上通知大梁我們明天就到大梁”

第二天一早大軍人馬車輛從桂陵出發向大梁方向進軍

因爲他們一行全部都有戰馬代步因此行進的速度很快行走了近三個時辰到了下午一時左右趕到了鴻溝岸邊計劃的渡河地點而在行軍的沿途在兩隻紅隼的配合下一共發現了三隊秦軍的斥候小隊雖然代軍出動人馬追擊殺死了二十餘名秦軍斥候但還是讓其他斥候逃掉

而高原下令命姜桓武帶領三千蕃勇軍更換了戰馬開始涉水渡河剩餘的四千餘蕃勇軍分出兩千人馬命令阿燃史乞沬統領在附近的樹林中埋伏又讓工程士兵開始在鴻溝上架設浮橋並把兩隻紅隼放到天空去巡哨同時又命趙江統領背嵬軍在河邊列陣戒備其餘的人馬就地休息

這一段地方的鴻溝只有三十餘米寬涉水過河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不過姜桓武仍然不敢大意首先只派三百騎渡河到了鴻溝南岸之後立刻分散岸邊的周邊地區一面警戒一面尋找有沒有秦軍埋伏隨後姜桓武才帶領着大隊人馬渡河

儘管如此但先期渡河的人馬仍然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到達對岸而先期渡河的軍隊也將周邊巡視了一遍並沒有發現秦軍的行蹤因此姜桓武立刻整頓隊伍然後帶領着人馬奔入岸邊的樹林中埋伏

等姜桓武率軍在鴻溝對岸完全消失之後高原也鬆了一口氣第一步已經是取得了成功而浮橋的搭設也完成了大半畢竟只有三十多米寬的河道無論是渡河還是架設浮橋都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就在這時只見在空中傳來了清脆的鳴叫聲只見兩隻紅隼上下飛舞連聲發出了尖叫的聲音顯然是發現了秦軍的動向

高原也頗爲意外因爲原來算定秦軍趕到應該是在半個時辰左右也就是一個小時但現在纔過去半個小時秦軍就趕到了所用的時間要遠比預計得短得多

不過高原還是立刻下令命士兵準備迎戰其實這時三千背嵬軍己經在河岸邊列好了陣式並且還用三十輛戰車組成了簡易的防線嚴陣以待但還有兩千多蕃勇軍的騎軍紛紛上馬列隊準備迎戰秦軍

而這時只見西北方塵土揚起同時傳來一陣悶雷般的聲響轟隆震耳高原更是驚訝看這個樣式來的秦軍應該是一支騎軍怪不得會來得這麼快的不過秦軍居然會出動騎軍來進攻代軍嗎

高原立刻策馬登上了附近的一個小山頭上舉目看去果然見在三四里以外有一隊黑甲的騎軍正向河岸邊衝殺過來人數大約在四五千左右

看了一會兒高原立刻下令命令陣中的兩千蕃勇軍出擊迎戰秦軍雖然背嵬軍巳經列好了陣式並用一部份車輛掩護但步軍對抗騎軍總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另外高原也覺得有些不對勁秦軍不會不明白代軍騎軍的厲害而還會派騎軍進攻這裡面一定是有原因的因此高原才命蕃勇軍出擊, 迎戰秦軍看一看秦軍到底有什花招

第233章 石嶺村第75章 扣壓糧食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932章 投效(一)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61章 邀請(上)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299章 問難下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488章 閱軍(三)第39章 攻趙方略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722章 墨家(三)第596章 傷亡(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749章 擊殺(下)第478章 羅煥的決心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70章 議和第580章 弱點(上)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59章 鑄劍(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55章 夢境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620章 退軍(二)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592章 攻與防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353章 探視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228章 謀劃上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621章 退軍(三)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350章 勸降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724章 墨家(五)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673章 出塞(下)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293章 結盟(下)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146章 白靈族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722章 墨家(三)
第233章 石嶺村第75章 扣壓糧食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839章 合縱出擊(二)第932章 投效(一)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61章 邀請(上)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299章 問難下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488章 閱軍(三)第39章 攻趙方略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178章 秦軍回師第722章 墨家(三)第596章 傷亡(下)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749章 擊殺(下)第478章 羅煥的決心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70章 議和第580章 弱點(上)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59章 鑄劍(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55章 夢境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620章 退軍(二)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592章 攻與防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353章 探視第246章 繼續巡視第406章 修定計劃二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228章 謀劃上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621章 退軍(三)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350章 勸降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724章 墨家(五)第600章 突襲薊京(三)第673章 出塞(下)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293章 結盟(下)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920章 趁勝進擊(三)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146章 白靈族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722章 墨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