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

這時己經下午三時左右,現在燕軍要麼馬上渡河,然後紮營休息,要麼就是在河邊紮營,等明天一早再渡河。

雁門水並不是一條大河,河面雖然寬達數百步,但河水並不深,加上現在己是四月底的季節,河水並不寒泠,因此除了戰車之外,人馬都可以涉水過河。而戰車過河也不難,只要在河面上架上一座浮橋,最多一個時辰,就可以把所有的戰車都渡過去了。而且燕軍也帶上了足夠的架橋工俱和材料。

慄黎想了一想,立刻下令,馬上在河面上架設浮橋,等大軍都過河以後,再紮營休息,這樣明天一早,燕軍就可以馬上出發,進取摩笄山。

下令之後,燕軍立刻開始行動,在河面上架設浮河,同時也有一部份士兵涉水渡過雁門水,來到了河對岸,準備紮營。

燕軍的動作還是非常迅速,只經過了近一個時辰的工作,一座簡單的浮橋就己經架好了,而這時差不多有近三萬士兵涉水渡河,到達河對岸。不過只有少數士兵在扎設營寨,而絕大多數渡過河的士兵都將溼衣脫下來晾曬。一時間整個河岸邊都是燕軍的士兵。

這時戰車和輜重開始從浮橋上渡河,而慄黎身爲主將,當然不會和普通士兵一樣,涉水渡河,因此和第一批渡河的車輛一齊,通過浮橋,到達了河對岸。

等到慄黎下橋之後,天色己經到了黃昏,日頭都己經落下了大半,只是在天邊留下了一抹血紅的餘暉,而看着燕軍的士兵在河岸邊亂糟糟佈滿了一片,還有不少士兵都脫得光光的,慄黎也不由得一皺眉頭,道:“這都是成什麼樣子,傳令下去,立刻整軍。”

而隨他一起渡河的董昭道:“大將軍,現在天色巳經晚了,我們也不可能再進軍,等營寨紮好之後,士兵們也就可以入營休息了,還整隊做什麼,就算了吧。”

慄黎正在思考的時候,就在這時,只聽一陣悶雷似的聲音,由遠而近的傳來,慄黎和董昭互相看了一眼,慄黎道:“這是什麼聲音?”

話音未落,只見幾個士兵急匆匆的來到慄黎的車前,道:“大將軍,趙軍的騎軍,趙軍的騎軍殺來了。”

慄黎聽了,也不甴大驚,原來這是密集的馬蹄聲音,因爲燕國沒有獨立的騎軍,燕軍的將士對這種密集的馬蹄聲聽得不多,戰車雖然是有馬拉,但在馬蹄聲中還夾雜着大量的車輪滾動聲音,和單純的馬蹄聲完全不一樣,因此慄黎才反應得這麼遲頓,如果換了是秦軍,早就聽出來了。

不過在這時,也不用靠聲音分辯,因爲無數面大旗在昏暗的暮色中迎風飄揚,無數跨乘戰馬的騎士高舉着長槍、長戟等武器,己經向燕軍衝殺過來。

其實燕軍的行蹤一直都在高原的掌握之中,由其是昨天、今天高原詐敗了幾次,把燕軍的前軍引誘得越走越快,和中軍的距離也越拉越大,因此一切都是按照高原的預想發展。而且這時從代郡運送來的武器盔甲等裝配也己經送到,黃崇在上谷郡徵集的士兵都換上了新裝配,分出一萬士兵支援南線的司馬尚,自己帶領着一萬三千士兵趕到摩笄山,和高原匯合。

既使減去仲孫奇帶去,拖延燕軍中軍的三千騎軍,這時武安軍在摩笄山聚集了四萬軍隊,其中騎軍有一萬二千餘人,包括有三千新式騎軍。因此攻擊燕軍各方面的條件都己經成熟了,於是高原也決定,就在雁門水和治水的交匯處,等燕軍渡河的時候,就開始攻擊燕軍的前軍。

不過高原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失誤,本來高原預計燕軍會在河邊下寨,等明天再渡河,因此也沒有急着出兵在河邊埋伏,想等到明天再出發也來得及,但高原卻沒有想到,燕軍會急不可奈的選擇連夜渡河,只好下令立刻出擊,自己親自帶領着一萬騎軍,率先殺到雁門水邊。

好在是燕軍架設浮橋,渡河都需要不少的時間,而且騎軍的速度極快,因此在天色尚未全黑之前,趕到了雁門水邊,向燕軍發動了攻擊。

嗖——嗖——嗖——嗖——衝在前列的武安軍騎軍向燕軍射來了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一般,落到燕軍的頭上,燕軍前列的士兵紛紛被箭矢射中,慘呼着栽倒在地上。使燕軍完全大亂起來,隨後武安軍的騎軍殺入燕軍之中,長槍刺擊,馬刀揮砍,大肆的砍刺着燕兵。

其實這時渡過雁門水的燕軍已經超過了四萬多人,留在雁門水對岸的士兵只有幾千人,兵力到是不少,但這時燕軍完全是一盤散沙,亂不成軍,根本就無法與武安軍作戰。雖然燕軍中還是有極少數士兵是全副武裝,但經過了一天的趕路,又在雁門水邊架設浮橋,也己經累得精疲力竭,戰鬥力還不及平時的一半。何況步兵對騎兵,本來就有先天的優勢。結果燕軍被殺得死傷無數,其他的士兵紛紛向後退卻。

慄黎是剛剛渡過雁門水,其實是在燕軍的最後陣列,因此武安軍還沒有殺到慄黎所在的位置。而慄黎也在拼命的呼喝,企圖阻止軍卒的後退,並且還想整頓混亂的局面。但這時根本就沒有士兵聽他的招呼,有的士兵退到了河邊,涉水渡河,也有士兵從浮橋上過河。

但這時浮橋上還有十幾輛戰車,正向這邊開過去,而且浮橋不寬,戰車根本無法在橋面上轉向,結果士兵向回走,戰車前進,立刻就互相擁擠起來。

慄黎指手劃腳的比劃了一陣,結果根本就沒有用,也讓慄黎急得又是跺足捶胸,又是仰天大呼。

而這時武安軍己經快要殺到慄黎的近前,董昭道:“大將軍,我們已經敵不過了,還是快退回河那邊去吧。”

慄黎在戰車上急得直跺腳,大叫道:“不走,不走,本帥絕不後退,殺,給我殺上去,我要和趙軍拼了,拼了……”

“嗖!”

就在這時,一支羽箭帶着厲嘯,正好射在慄黎戰車的前擋板上,入木一寸有餘,箭尾還顫動不止,也把慄黎驚出了一身冷汗,差一點栽下了戰車。而有幾名武安軍的騎兵已經殺到了離慄黎只有不足二十步的距離。

剛纔還慷慨激昂,要和武安軍決一死戰的慄黎,這時勇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趕忙下令御者調轉車頭,過橋渡河。但剛剛轉過車頭來,慄黎才發現,浮橋上早已被士兵、戰車、馬匹擠得擁堵不堪,不斷有人馬車輛被擠得掉進河水中,根本就無法通行了。

董昭道:“大將軍,浮橋巳經走不了了,我們還是下車涉水過河吧。”

慄黎回頭看了看,藉着昏暗的光芒,可以看到,這時己有一些武安軍的士兵殺到了坷邊,燕軍的士兵被趕得紛紛下河,涉水向河對岸前進,而且身邊不時還有箭矢飛掠而過,有一些燕兵被箭矢射中,倒在河水中。因此慄黎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講主將的形像,如果再不渡河恐怕就沒有機會了,因此也只能一咬牙,從戰車上下來,在董昭和幾名士兵的攙護下涉水渡河。

其實河水並不深,又有士兵扶持,因此不一會兒,慄黎就走到了河中心,而這時河水己經達到了頸部,但只聽“嗖嗖嗖嗖”箭矢破空的聲音連續響起,不少河中的士兵都中箭倒在河水中。慄黎回頭一看,原來己有不少武安軍的騎兵都己經殺到了河邊,策馬駐立,射殺着河水中的燕兵。

這時只聽“咯喇”一聲,水花四濺,原來是浮橋己不堪重負,斷成了數截,而橋上的士兵、戰馬、戰車等等,也全部都落到河水,一時人喊馬嘶,就像是開了鍋一樣。而河水裡燕兵就向是下餃孑似得,擠得滿滿,因此武安軍的弓箭命中很高,平均二三支箭,就可以射中一名燕兵。不一會兒,在河水中就己經漂浮了許多燕兵的屍身,有些地段的河水都被染成了灰紅色。

就在這時,慄黎只聽身邊一聲慘叫,原來是一名保護自己的士兵也被箭矢射中,一頭栽倒在河水中,濺了慄黎一頭一臉的河水。而慄黎也嚇得魂飛魄散,趕忙道:“快走,快走,到了河那邊就安全了。”

於是衆人也加快了腳步,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河水中行走,雖然身邊也不時有羽箭飛過,但總算是慄黎和董昭的運氣都不錯,活有沒箭射中,終於平安的到達了河對岸。

河面的寬度有三百餘步,因此在這裡也己經超過弓箭的射程,雖然這時天色巳完全黑了下來,周圍十餘步以外的東西都看不清楚,只能聽見水響不斷,而隱約看見,無數的人影從河水中走出上岸,不過依照通例,這時交戰的雙方就應該收兵罷戰了,因此慄黎也鬆了一口氣,也不顧全身溼淋琳的,一屁股坐在河岸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

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70章 議和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528章 刺秦(三)第274章 告辭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153章 迴歸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24章 墨家(五)第42章 新府邸(上)第69章 辯論(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另一個結局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9章 辯論(下)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453章 水戰(上)第397章 楚軍撤軍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280章 情報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55章 夢境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529章 刺秦(四)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109章 傷病營第222章 紙第825章 心意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13章 斷後(上)第19章 ,遙山(中)第766章 修煉(下)第756章 迴歸(四)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353章 探視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540章 商人(上)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783章 遷都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453章 水戰(上)第491章 閱軍(六)
第188章 打壓豪強(上)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70章 議和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735章 進攻受阻(三)第528章 刺秦(三)第274章 告辭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153章 迴歸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724章 墨家(五)第42章 新府邸(上)第69章 辯論(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另一個結局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240章 突擊匈奴營地上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06章 韓騰復出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69章 辯論(下)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847章 漢軍出擊(上)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453章 水戰(上)第397章 楚軍撤軍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854章 局勢突變(四)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634章 三國合縱(五)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813章 進駐陶邑(上)第280章 情報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608章 撤軍與追擊(二)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55章 夢境第537章 離開咸陽(下)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尋書*吧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529章 刺秦(四)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109章 傷病營第222章 紙第825章 心意第35章 宴間比武(上)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713章 斷後(上)第19章 ,遙山(中)第766章 修煉(下)第756章 迴歸(四)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353章 探視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540章 商人(上)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783章 遷都第204章 前後夾擊(二)第453章 水戰(上)第491章 閱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