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議和

這時李瑛鴻笑道:“我在趙國也久聞淳于先生精通諸孑百家之說,能集各家之長,但不知淳于先生對儒法兩家之說,有什麼看法呢?”

雖然李瑛鴻不算什麼學者,但剛纔也聽得出來,淳于鍾秀的話,多少也有譏刺高原並不想得罪儒法兩家,回答得十分圓滑的意思,因此李瑛鴻心裡也有不禁有些生氣,於是出言反問,也將了淳于博一軍。

不過從剛纔申慎和公孫龍開始爭辯起,淳于博就一直沒有開口發言,到是有損他博學的名聲,而李瑛鴻這一問,也確實是把衆人的吸引力都轉移到了淳于博身上。

淳于博微微一笑,道:“在下確實苦心鑽研過百家之說,而且也希望能夠容匯貫通,集百家之長而自成一家。但在下生性愚頓,雖然己有三十餘年,但至今尚未有成,因此難以登大雅之堂。但剛纔聽了各位的辯論發言,也有茅塞頓開之感,可見趙國學風隆盛,在下深爲佩服,也不虛這一次趙國之行。”

衆人也都知道,百家爭鳴的時代己經進行了二百餘年,每一門學說都是十分精深,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研究精通,儘管也不乏有才智聰明之人,能夠精通二三家的學說,但要說把百家學說都融會貫通,那怕只是精通其中最主要的十佘家,也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淳于博這樣坦言自己還沒有將百家之長融會貫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派學說,,並不諱言自己的不足,到也顯出宗師的氣度。而且又誇讚了趙國的學風隆盛,也讓在場的學者聽得都很舒服。

淳于博又轉向趙嘉道:“在下今曰有幸,能夠與趙國的各位學者相會,聽聞衆家之長,也多虧公子,在下也久聞公子賢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看來平原君之後,趙國又有賢人出現,國必無憂。”

這一番話也說得趙嘉心花怒放,因爲他平時就是以平原君爲榜樣,淳于博說他是平原君之後的賢人,心裡自然十分高興,但也還要裝得謙虛一點,趕忙道:“那裡那裡,平原君曾救趙於危難之際,而趙嘉至今還一事無成,又豈敢與平原君相比,淳于先生實在是太過講了。”

這時一直都沒有說話的兵家鍾離復開口道:“公子不必過謙,依在下看來,公子之賢,未必在平原君之下,雖然平原君曾救趙於危難之際,但也有貪固上黨之過,導致趙國有長平之則,而公子未能建名,只未得其時,但現在趙秦惡交,趙國勢微,他日能救趙國者,必公子也。”

雖然鍾離復的話大有奉承趙嘉的意思,但他是這一次聚會的主人,在趙國也頗有賢名,因此說幾句好話也是應該的。田孑楷和宋榮都有趙國有名的學者,當然可以不理,但申慎、公孫龍、翟進等人也都順着鍾離復的口氣,也都稱讚了趙嘉幾句,而趙嘉表面雖然還做出一付謙虛的樣子,但眼睛裡己經充滿了得意的神彩。到是真的把自己當成趙國的救世主了。

高原的心裡好笑,但也沒有說破,又轉向淳于博,道:“淳于先生,你是從秦國而來,剛好秦國也向趙國派來使者議和,依你看來,秦國是真心想和趙國議和嗎?”

淳于博笑道:“當然是假的。這兩百年來,列國之間的議和協議何止上千份,其中又有那一份是真的呢?不過都是雙方打不下去了,要休息幾年,才暫時停戰,何況秦國一直都想吞併山東六國,統一天下,自然不可能是和趙國真心議和了。”

高原的問題,也把衆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畢竟現在秦國對趙國的危脅太大,由其是韓國滅亡之後,趙國衍然也就成爲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但秦國又派使者到趙國來商談議和,趙國國內也對此議論紛紛,一方面不相信秦國會和趙國議和,另一方面對希望雙方能夠議和成功,趙國也休息幾年。

因此趙嘉也道:“那麼秦國又爲什麼要派使者到趙國來商談議和呢?”

淳于博道:“這一次秦國與趙國議和,其實是緩兵之計。據在下所知,秦國現在也面臨着許多困難,首先是韓國剛滅,韓地需要穩定,還需要預防楚國乘虛進取韓地;其次是趙國今年大旱,其實秦國也好不到那裡去,

今年年初之時隴西、北地兩郡突發地動其後,兩郡又逢連月大旱,夏秋兩料不收,田野荒蕪牧場凋敝,牛羊馬羣死傷無算,大隊饑民連綿不斷地流入關中。加上幾個月前,秦軍又遭番吾大敗,暫時也無力對外用兵,想休息幾年,而且就在我離秦之時,華陽太后病逝,喪服期間,不宜徵代。因此纔派使者到趙國來議和。我爲趙國打算,就應該抓緊這幾年的時間,內修國政,外聯他國,才能力保趙國不失,以免重蹈韓國的覆轍。”

趙嘉聽了,也大大鬆了一口氣,雖然他也想建立一個當然平原君那樣的救國大功,但多少還有一點自知知明,知道如果再來一次邯鄲之戰,趙國能不能再頂住不說,但自己絕對做不了平原君,當然他並不是認爲自己的才能不如平原君,而是能指揮趙國抵擋秦軍的,只有是李牧,而不是自己。而且這麼看來,趙國也能夠得到幾年的休息時間,也可以爲自已贏得一些準備的時間。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趙嘉的府裡,各家學者正在激烈爭論的時候,趙王遷也在王宮裡接見了秦國的使臣姚賈。

見禮之後,趙王遷才道:“姚賈,秦王與我趙國議和,是真是假呢。”

姚賈道:“自然是真的,外臣來趙,謹代表秦王,願與趙國結好。”

趙王遷道:“秦國即然要和趙國結好,那厶在幾個月前,秦國爲何又要發兵來攻打我趙國呢?”

姚賈微微一笑,道:“如果番吾一戰,是秦軍獲勝,那麼秦國自然不會與趙國和好,正因爲是趙國蠃了,因此秦國纔要與趙國議和。”

趙王遷的頭腦裡轉了半天,也沒想明白,兩國議和和戰場勝負有什麼關係。在他看來,趙國打贏了秦國,那麼秦國就應該再出兵來報仇纔對,怎麼反到要和趙國議和呢?

看着趙王遷一附還沒轉過彎來的樣子,姚賈的心裡也在罵趙王遷太笨,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還想不眀白,但臉上仍然帶着謙卑的笑容,道:“請問大王,如果有兩頭猛虎和一羣羊在一起,那麼這兩頭猛虎是先分勝負,再吃羊,還是先把羊吃掉,再分勝負。”

趙王遷又想了半天,才道:“當然是先吃羊,再分勝負,否則這兩頭猛虎打起來的時候,羊不是跑了嗎?”

姚賈忙道:“大王果然聰明,現在天下各國,秦是一虎,趙是另一虎,其他各國更是羊,我秦趙兩虎自然先吃羊,再分勝負,因此我秦國才願與趙國和好,先分吃其他各國諸羊,等其他各國俱滅,秦趙兩國再分出勝負。”

趙王遷這才明白過來,心裡也十分高興,他雖然才智平庸,但也眀白,趙國還不能和秦國相比,如果秦國是一頭猛虎的說,趙國最多也就是一隻野狼,在羊面前還可以耍耍威風,但在猛虎面前,還是要老實一點。而秦國居然把趙國也比做猛虎,趙王遷當然也覺得頗爲光榮。

不過趙國衆臣當中有不少明白人,上大夫施崇出列,道:“大王,秦國使者的虎羊之論,臣以爲不妥,我趙國只願安守疆境,不會攻佔其他列國。更不想滅掉其他諸國。當年秦國曾自立西帝,尊齊爲東帝,結果引得六國合兵伐齊,齊國險些亡國,因此請大王三思,不要被秦國所騙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紛紛附合施崇的主張,因爲如果姚賈的這一段話傳出去,其他各國肯定會有想法,說不定會把趙國和秦國共樣當做敵人。聯合起來對付秦趙,秦國當然不怕各國合縱,但趙國可受不了,六國伐齊的例孑說不定會在趙國再度上演。

這時相國郭開道:“施大夫想得太多了吧,現在天下皆知,秦強趙弱,即然秦國想和趙國和好,對我趙國當然是一件好事,難到各位不想與秦國和好,而是和秦國開戰嗎?”

他一開口,立刻有不少大臣都不敢再說話了,但施崇卻不在乎,道:“相國誤會了,下官也希望能與秦國和好,但對秦國也不可不防。” 說着,他看了姚賈一眼,道:“下官也不怕當着秦國使臣的面說,秦國素來不講信義,當年刻牛伐蜀,懷王入秦,都是例子,因此不可輕信。”

郭開正要再說話,就在這時,姚賈呵呵笑道:“各位誤會了,在下的虎羊之說,仍是舉例,並非真指。只是說趙國與秦國實力相當,因此我秦國纔不願和趙國爲敵,至於刻牛伐蜀,懷王入秦之事,都是秦國的先王所爲,與現在無關,而我秦國與趙國和好之心,絕不假意。” 頓了一頓,姚賈又道:“我秦國願意將漳水南岸十二城邑割還給趙國,以示我秦國與趙國和好的誠意。”

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68章 辯論(中)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222章 紙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64章 拜師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73章 出塞(下)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53章 水戰(上)第62章 邀請(下)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560章 會戰(二)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56章 醒來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822章 行刺(四)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63章 門客第820章 行刺(二)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775章 制度(下)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678章 初戰白靈族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17章 ,河關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69章 辯論(下)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53章 探視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110章 大局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146章 白靈族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541章 商人(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285章 強盜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149章 捕馬(上)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17章 ,河關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
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515章 宗廟之戰(下)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68章 辯論(中)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222章 紙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64章 拜師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467章 撤離大梁(一)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73章 出塞(下)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453章 水戰(上)第62章 邀請(下)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560章 會戰(二)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956章 對陣蚩尤(下)第875章 陣前立威二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56章 醒來第310章 秦國使臣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822章 行刺(四)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63章 門客第820章 行刺(二)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775章 制度(下)第942章 歷史的真像第678章 初戰白靈族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877章 高原的計劃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17章 ,河關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69章 辯論(下)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53章 探視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512章 夜探王宮(上)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110章 大局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146章 白靈族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541章 商人(下)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950章 三族歸附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285章 強盜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149章 捕馬(上)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17章 ,河關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207章 表白心跡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