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陶邑合兵

第二天一早,高原在妻妾們的送別中,離開了府邸,隨着大隊人馬一起,離開了代郡,向齊國進發。

雖然要繞一個大圈,要經由燕國、齊國兩國,才能到達魏國,但因爲這一行人馬全部都是騎軍,因此行軍的速度很快,另外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軍是輕裝上路,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甴沿途經過了燕國、齊國的地方,給他們供應糧食,結果只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就連續穿過了燕、齊二國,到達了齊魏交界的陶邑城。

陶邑就是後世的山東定陶縣,本是宋國的領土,後來被齊國佔領,而且這裡也是陶朱氏發家的地方,現在陶朱氏仍然在這裡有相當多的產業,距離大梁城只有二百多裡,而且有馳道相通,如果全速急行軍,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大梁,另外陶邑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連通趙、魏、齊三國,因此商業一直都十分發達,也能夠很好的以商業貿易的名議,將各物資運送到大梁,做爲救援魏國的總後方,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

不過甴於代郡地處偏遠,因此在高原的一行人馬到達陶邑的時候,齊國的安平君田克臧,楚國的人馬都己經在陶邑等着他的到來。

田克臧和楚軍的主將項棟出城十里,迎接高原一行的到來。

其實高原離開齊國只有二個多月的時間,而這一次高原當然再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份,因此相見之後,田克臧笑道:“上一次不知道原來是武安君親自架臨齊國,禮數不周,還請武安軍見諒啊。”

項棟也道:“是啊,想不到武安君竟然會自己親自化裝成使臣,出使齊國,在下實在是佩服。”

高原呵呵笑道:“兩位,上一次出使齊國,並不是有意隱瞞身份,因此還請兩位見諒。”

田克臧忙道:“那裡,那裡,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現在秦軍己經壓進了魏國,我們就等着武安君到達,纔好商議援助魏國的大計,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還是進陶邑城再說吧。”

高原也點了點頭,帶領着人馬隨兩人一起進入陶邑城。

陶邑城的規模並不大,在這個時代只能算是一箇中等城市,但街面上的繁華程度,和臨淄相比,卻毫不遜色,城內店鋪林立,車馬如流,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整個城邑就像是一個大集市。不過高原留心觀察,發現進貨的多,出貨的少,不少店鋪裡都堆得滿滿的,而且還在不斷的向裡搬運各種貨物,大多都是帛、麻、果、粟、稻、黍、麥、油、鹽、木材、青銅、鐵、陶器等物。

高原也十分奇怪,問田克臧道:“安平君,爲什麼每一間店鋪裡都堆滿了貨物,卻不見有運出的。”

田克臧笑道:“商人都是嗅覺靈敏的人,知道秦魏兩國要打仗了,這仗一打起來,自然就少不了需要大量的物資,因此也大有商機,而陶邑是距離魏國最近的城邑,交通便利,又是齊國的地方,不怕受到秦軍的攻擊,於是商人們就在這裡屯積了大量的物資,以方便運到魏國去售買。別看現在每一家商鋪都堆得滿滿的,最多一個月,就會一掃而空,當然,很快就會再填滿的。”

高原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在他的印像中,似乎古代的歐州是這樣,只要是打仗的地方,都會聚集大批的商人,看來這個時代的中國,和歐州也頗爲相似,不過這個時候的中國,和古代歐州一樣,也是四分五裂,戰爭不斷,同時商業十分發達,因此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奇怪。不過這樣也好,救援魏國的物資可以就近購買,方便多了。

進城之後,代郡的軍隊被領到指定的地點駐紮,高原命袁選付責紮營立寨的事務,自己隨着田克臧和項棟一起,來到了陶邑的治所。

這時齊國駐守陶邑的大夫,還有楚軍幾員主要的將領都在這裡等候。田克臧首先向高原介紹,現在陶邑的大夫叫匡章,是田克臧最得力的手下,他本來是阿城大夫,被田克臧調到陶邑來駐守,實際上也是爲了更好的執行在齊國制定的助魏抗秦的計劃。當然,也是因爲田克臧現在己經出任了齊國的大司馬,才能這樣輕易的調動匡章。

而楚軍的另兩員將領,都是項棟的兄弟,一個叫項梁,一個叫項伯。高原對這兩個人到是有印像,因爲在另一時空裡的秦末的農民起義到楚漢相爭中,這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舞臺上有名的人物,儘管不算主角,但也是很重要的配角。當然這兩個人和另一個重要主角項羽之間有極深的關係,他們都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曾擔任過抗秦聯軍同盟的主帥,後來死於秦軍的戰亂中;而項伯在鴻門宴上力保劉邦脫身,漢朝建之後,被賜劉姓,並且封候。如果項棟是他們的兄長,那麼他就極有可能是項羽的老爹。

因爲這時高原是以武安君的身份和衆人相見,因此衆人對高原的態度也十分尊敬,互相客氣了一番之後,才各自落坐。

高原立刻問道:“現在魏國的情況怎麼樣了。”

田克臧道:“項大夫,還是你來說吧。”

項棟點了點頭,立刻叫人取過來地圖,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一次秦軍出動了二十萬大軍,進攻魏國,主將是王剪,隨軍出戰的大將有楊端和、韓騰、王賁、羌瘣、章邯等人,分三路進軍,由王賁領軍六萬,出野王,進攻河內;楊端和領軍五萬,出新鄭,進攻榆關;韓騰領軍六萬出洛邑,進攻成皋;主將王剪領軍三萬居後,三路接應。另有馮刧、尉繚率軍十萬,進駐南陽郡,作爲後備兵力,並保障前線的糧草供應。

他一邊說着,一邊在地圖上指點,說明秦軍的進攻方向。

聽他說完之後,高原道:“魏國是怎樣應對的?”

項棟道:“魏國己經徵集了二十萬大軍,拜大司馬魏錯爲主將,魯仁杰、蘇護爲副將,領軍十萬駐守成皋,以拒秦軍。相國魏行領軍十萬,駐守大梁。魏國已經派人來催我們進軍。”

高原微微皺了皺眉,成皋位於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西北,汜水和黃河入匯處,也就是後來的虎牢關、汜水關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腹地的重要關隘。不過這個時候,成皋是魏國西部的邊境關隘,防守秦軍進攻的第一線,距離大梁大約也是二百多裡遠。

魏國派遣大軍駐守成皋,到是無可厚非,但二十萬大軍一分爲二,分別駐守成皋和大梁,看似兩全其美,面面俱到,實際上是犯了分兵的大忌。因爲現在魏弱秦強,因此魏國應對秦國的方案,要麼就是集中大軍,屯於邊境,層層設防,拒敵於國門之外,要麼就是收縮防線,全力守衛大梁,拉長秦囯的戰線,而不是現在這樣把大軍分成二批,不倫不類。

而魏國做出這樣的佈置,也說明魏國確實沒有什麼名將了,大司馬魏錯是什麼人,高原不知道,但魯仁杰和蘇護在李牧的記載中都有,李牧對魯仁杰的評價是中規中據,老成持重,可以疑軍破之;而對蘇護的評價是,勇武可嘉,可領萬人爲先鋒,不可爲全軍之帥,可以詐敗而誘,伏而殲之。

想了一會兒,高原才轉向項棟,道:“項大夫,楚軍有多少人?”

項棟道:“我們只帶來了一萬五千人。不過這一萬五千人都是我項氏一族的孑弟兵,不是在下誇口,絕對是楚國最強的軍隊。”

原來項棟和景泰回到楚國以後,將與高原商議的結果告訴楚王負芻,和楚國的衆大臣們。

楚囯的羣臣對這個方案也比較滿意,其實楚國也是深受秦囯之害的國家,對秦國的擴張一直都十分擔心,誰都知道一但魏國滅亡,秦國吞併了三晉,楚國同樣十分危險,只是楚國和秦國交戰,歷來敗多勝少,因此楚國上下對於是否出兵援魏,議論不絕,不少大臣都擔心,一但出兵援魏,勝負難料且不論,萬一惹惱了秦國,把秦國的兵鋒引向楚國,那就得不償失了。而現在秦國畢竟還沒有進攻楚國,楚國有必要急着引火上身嗎。

高原的建議,正好解決了楚國的顧慮,如果以私軍的名議,派出少量的軍隊援助魏國,到是可進可退,在外交上也有託辭,不至於過份激怒秦國,而且儘可能利用魏國把秦國多拖一段時間,楚囯的安全也就能多得一點保障。雖然也有一些官員反對以任何形式救援魏國,但絕大多數官員都認爲這個建議是可行的。

於是楚王負芻下詔,命令大司馬樑燕負責此事。而樑燕也不敢大意,首先派人出使魏國,協商出兵的事宜,又派自己的三個兒孑領項氏的私兵一萬五千人,救援魏國。

進入戰國時代之後,各國都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世族的勢力,這方面秦國做得最好,世族勢力基本無法與國君抗衡,而楚國做得最差,甚致可以用失敗來形容,因此楚國的世族勢力極大,各世族都有大量的私兵,而且裝配訓練,都要強於國家的軍隊。項棟說他帶來的一萬五千軍隊是楚國最強的軍隊,並不是吹牛。

當然,項棟兄弟領軍也是首先趕到陶邑駐紮,等待高原到來。

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566章 會戰(八)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161章 土遁術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175章 民暴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0章 意外第492章 閱軍(七)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808章 新年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490章 閱軍(五)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757章 勸進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911章 對策(下)第74章 陣法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704章 合作(三)第400章 魏國的變故(三)第595章 傷亡(上)第275章 擴軍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783章 遷都第301章 商鋪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598章 突襲薊京(一)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38章 左右爲難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639章 郊遊(下)第9章 蹴鞠(下)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673章 出塞(下)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301章 商鋪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56章 醒來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11章 開導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764章 選擇第109章 傷病營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76章 政事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423章 渡過鴻溝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453章 水戰(上)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764章 選擇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773章 合縱(下)第92章 密謀
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566章 會戰(八)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161章 土遁術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175章 民暴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50章 意外第492章 閱軍(七)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808章 新年第458章 秦宮決斷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490章 閱軍(五)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757章 勸進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213章 燕軍慘敗(上)第911章 對策(下)第74章 陣法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704章 合作(三)第400章 魏國的變故(三)第595章 傷亡(上)第275章 擴軍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783章 遷都第301章 商鋪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598章 突襲薊京(一)第91章 秦國廷議(下)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352章 戶籍管理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38章 左右爲難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639章 郊遊(下)第9章 蹴鞠(下)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673章 出塞(下)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301章 商鋪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56章 醒來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511章 開導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764章 選擇第109章 傷病營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76章 政事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423章 渡過鴻溝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773章 合縱(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453章 水戰(上)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764章 選擇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773章 合縱(下)第92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