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

鄭國就是付責督造鄭國渠的韓國水工,在鄭國渠建成之後,他依然在秦囯擔任水令,主管秦國的水利工程。鄭國本是韓國人,因爲其人善於興修水利工程,曾經到魏國專門考查過鴻溝,因此對大梁城附近一帶的水利情況也十分了解,既然他說可以借鴻溝引黃河水灌攻大梁城,那麼就不會錯到那裡去。

原來在滅趙之後,王剪就己經意識到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魏國,而大梁城就是秦軍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關,因此王剪也多方收集魏國的資料,考慮攻克大梁的計劃。而王剪也敏銳的發現,大梁城周邊的河流衆多,於是就萌生了以水攻大梁的構思,這一點和李牧的想法不謀而合,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戰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水火都被應用到了戰場上,有銘文記載的水攻戰術有兩次,第一次是發生在春秋末期的晉國。當時晉國由智、魏、趙、韓四家大世族並立,以智氏最強,脅迫魏韓兩族聯軍圍攻趙氏的封地晉陽(即太原市)。但晉陽城池堅不可下,智氏便掘開晉水淹沒晉陽。大水灌進晉陽之時,三族首領站在山頭觀看,智氏得意道:“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矣!”

但這句話卻引起了魏韓兩族的警覺,因爲魏氏的封地安邑城邊有汾水,韓氏的封地平陽城邊有絳水。智氏既然能以水攻晉陽,那麼以後也可用同樣的戰術來對付魏韓兩族。而這時趙氏也快抗不住了,於是派人出城暗中與魏韓兩族聯合,三家共滅了智氏,不久以後,魏韓趙三家進而瓜分了晉國,從而也結束了春秋時代,進入到戰國時期。

而這次水淹晉陽,也是中國正史記載的最早水攻戰術。

另一次水攻戰術發生在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當時秦昭襄王命名將白起舉兵伐楚,進攻鄢城(今湖北宜城)。楚國也調主力軍隊拒守鄢城,白起指揮秦軍攻城不下,遂於鄢城西築,掘漢水灌城。鄢城頓成水澤,楚軍民溺死者多達數十萬。鄢、鄧等城皆失。次年,白起又趁勝指揮秦軍克郢都。楚國被迫東遷,從此國勢益衰,無力再與秦國爭雄了。

這兩個戰例,都是藉助河水之勢,協助攻城,並且都是卓有成效,智氏雖然最終被魏韓趙三家所滅,但掘晉水攻晉陽,在戰術上卻是成功的,而鄢之戰則更是一場近乎於完勝的勝利,而且這還是秦國在四十年前自己打的,這也說明,水攻之法確實是一個有效的戰術。再加上現在秦國又有像鄭國這樣優秀的水工,因此水攻大梁之計,也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王剪畢竟用兵謹甚,又專程去諮詢水令鄭囯,在得到了鄭國的答覆之後,才做出最後的決定,今天才向秦王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此秦王政也一拍桌案,道:“好,寡人心意己決,伐魏之舉,不可更改。”

其他大臣見了,齊聲像秦王政拜道:“大王決斷。”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昔日我秦國尚未崛起之時,曾屢受魏國之欺,當時舉國上下,皆視魏國爲心腹大敵,後來幸好孝公任商君變法,秦國奪取西河之地,始得強大,如今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將成,韓趙勻亡,唯有魏國仍在,滅亡魏國,統一天下就指日可待,成敗在此一舉。”

東方六國中,秦國人對魏國的感情最爲複雜,因爲在秦魏兩國之間,確實是恩怨交錯,此消彼漲,也是整個戰國時代走勢的一個縮影。

在戰國之初,魏國的國力雄厚,秦國屢被魏國打擊,喪失了整個西河之地,魏國設置西河郡,並派名將吳起坐鎮,牢牢的厄制住了秦國的東進之路,如果不是因爲當時魏國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南方的楚國,而是全力西進,秦國確實有亡國之險。

後來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國力開始強大,而魏國因爲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失誤,又兩敗於齊國,國勢大降,秦國趁機進攻,復奪西河之地,從此之後,兩國的國勢此消彼漲,秦國愈強,成爲戰國七雄中的頭號強囯;而魏國愈弱,淪爲二流國家,僅比燕韓兩囯略強,而領土也喪失近半。

但就在這時,魏國出了一個信陵君,兩度組成五囯合縱聯軍,擊敗秦軍,將秦軍打得一直退守到函谷關,不敢出關迎戰。魏國也連帶着聲望大增,還收復了大片失地,又將領土重新推進到黃河東岸邊。眼看着魏國的復興有望,但魏安釐王卻猜忌信陵君,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權,將其閒置起來,結果信陵君抑鬱而終,魏國也徹底失去了復興的希望,國勢再度下落。

而秦國緩過了這一口氣之後,再度出兵東進,奪魏國河東之地,設置東郡,日漸蠶食魏國的疆土,現在魏國己被秦國三面包圍,滅亡巳是危在旦夕。不過正如李斯所說,魏國正在秦國腹地,將趙韓兩地分成兩塊,因此魏國一日不滅,趙韓兩地就一日不穩,秦國就無法再向外擴張一步。這一次伐魏之戰,不僅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一步,同時也將秦魏兩國的恩怨,做一個徹底的了斷。

等衆臣說完之後,秦王政才轉向韓騰,道:“韓卿以爲如何?”

韓騰道:“臣謹尊大王之令。”

秦王政點了點頭,雖然韓騰對伐魏之舉提出了質疑,但秦王政到並不以爲怪,因爲廷議就是討論,傾聽各種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既使是有反對的聲音,也在情理之中,只有綜合所有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意來,這點胸懷秦王政還是有的。

不過討論歸討論,一但做出了決議,那麼就必須全力的執行,那怕是對決議持反對意見。因此韓騰的回答也讓秦王政十分滿意,至少在表面上,韓騰己經接受了這次廷議做出的決議。

隨後秦王政立刻下令,任命王剪爲伐魏的主將,隨同王剪出戰的大將有楊端和、韓騰、王賁、羌瘣、章邯等人,水令鄭國也隨軍出征,出動秦軍二十萬;又命蒙武、蒙恬父孑率領駐守趙地的十萬秦軍,進駐曲陽、番吾一線,進逼代郡,牽制代郡的兵力;又命大將李信、馬興率領五萬秦軍,進駐穎川郡,一方面是幫助駐守韓地的昌平君彈壓韓地,同時也是阻攔楚國出兵援救魏國。

又命馮刧、尉繚率軍十萬,並徵民役四十萬人,進駐南陽郡,作爲後備兵力,並保障前線的糧草供應。咸陽地區,再徵集民役五十萬,負責糧草物資的供應。而在咸陽,由李斯、王綰全權付責整個戰事。

然後,秦王政當場將像徵着兵權的令符交給了王剪。

王剪接過了令符,立刻宣佈,明天一早,所有武將都到上將軍府來報到,聽從自己的調令。

這一次伐魏之戰,雖然投入到前線作戰的軍隊只有二十萬,但秦國實際出動了五十萬軍隊,因爲秦國在穎川郡還駐有五萬軍隊,因此駐守地方的軍隊達到了二十了,而徵調的民役接近一百萬人,原因就在於韓趙兩地被魏國隔開,難以形成統一的保護,假如秦國滅亡了魏國,只需要在大梁城駐守十萬軍隊,淇就可以穩穩的守住趙魏韓三地。從這個角度來看,首先滅亡魏國,也確實是秦國的當務之急。

退朝之後,衆大臣也各自出宮,二二三三,和自己熟識的大臣同行,韓騰是外來人,歸降秦國也沒有幾天,加上平時也刻意低調,因此和誰都不熟,每一次進出宮都是自己一個人行走,不過今天韓騰在朝堂上的意外表現,更顯出了他的特立獨行,有一些大臣甚致在他背後指指點點,小聲議論。不過韓騰並不在意,臉上還帶着一絲不屑的冷笑。

走出了宮門,在門口迎接韓騰的是曹無傷和熊無力兩人,見韓騰出來,兩人立刻迎了上去,道:“大人,您出來了。”

韓騰點了點頭,道:“怎麼樣?”

曹無傷道:“計無智己經從齊國回來了,正等着要面前大人。”

韓騰道:“好,我們馬上回府,我也要進行安排佈置,這一次伐魏之行,對我們十分關建。”說完之後,衆人各自上了馬車,打馬揚鞅而去。

現在韓騰官列大將軍,是秦國的重臣之一,不僅有自己的封地田邑,而且在咸陽還有自己的府邸,規模當然也不小,韓騰和他手下的衆人全部都住裡面,而韓騰部下的南陽軍,有一部份住在府邸裡,還有一部份駐紮在韓騰的封地裡。

而回府之後,韓騰立刻招集手下的衆人,現在韓騰手下的五神將和十無將各有一人在齊國,其他人這時也全部都聚集在韓騰的府邸裡,其中有一部份人是專門從封地招來的。

因此韓騰下令之後,十三個人立刻都趕到了府邸的正堂聚集,韓騰首先對計無智道:“無智,你先說一說,齊國現在的情況吧。”

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211章 拒絕講和(上)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230章 移民第231章 出巡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740章 內鬨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526章 刺秦(一)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639章 郊遊(下)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67章 辯論(上)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336章 劫持(下)第193章 使命第776章 家宴第494章 閱軍(九)第195章 燕國出兵(下)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639章 郊遊(下)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441章 治療第274章 告辭第353章 探視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57章 善後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38章 左右爲難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281章 出使齊國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158章 行刺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41章 商人(下)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516章 見面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298章 問難(上)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247章 迴歸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796章 舞者(上)第60章 鑄劍(下)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279章 蕃勇軍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852章 局勢突變(二)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158章 行刺第92章 密謀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810章 破解之計
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533章 秦國出兵(上)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211章 拒絕講和(上)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344章 縱論天下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230章 移民第231章 出巡第832章 秦軍來襲(六)第740章 內鬨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526章 刺秦(一)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639章 郊遊(下)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67章 辯論(上)第315章 當代奇士第693章 遷移準備(下)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593章 攻與防(十二)第881章 邯鄲攻防(四)第336章 劫持(下)第193章 使命第776章 家宴第494章 閱軍(九)第195章 燕國出兵(下)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658章 迴歸九黎族第639章 郊遊(下)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441章 治療第274章 告辭第353章 探視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14章 宗廟之戰(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57章 善後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38章 左右爲難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281章 出使齊國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158章 行刺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41章 商人(下)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516章 見面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894章 長街之戰(三)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298章 問難(上)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247章 迴歸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84章 撤離邯鄲(二)第796章 舞者(上)第60章 鑄劍(下)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279章 蕃勇軍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852章 局勢突變(二)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187章 地方豪強(下)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158章 行刺第92章 密謀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810章 破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