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渡過鴻溝(下)

雖然這時在代軍陣中只有兩千多背嵬軍,但還有兩千蕃勇軍埋伏在附近的樹林裡,隨時都可以殺出來增援,因此代軍在兵力上並不處於劣勢。

這時在代軍的陣列中,兩名蕃勇軍千騎長是波洛克、虎兒斑,兩人接到高原的命令之後,分別帶領着自己的本部人馬,分兩路殺出,迎着秦軍衝殺上去。

儘管秦軍的人數比他們多了一倍,但蕃勇軍的士兵們毫無懼意,因爲上一次援救魏國的戰鬥中,蕃勇軍出擊十數次,無論是正面衝擊秦軍的陣地,還是突擊秦軍的側翼,或者是襲擊秦軍的補濟後勤隊伍,幾乎都是全勝而歸,只是看大勝還是小勝,因此蕃勇軍的士兵們對自已的戰鬥力都充滿了信心,根本不在乎秦軍的人數多少。

其實這一支秦國的主將正是王賁,他所帶領的就是秦國的五千新騎軍。

原來王賁率領五千新騎軍突襲滎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證明了新騎軍的戰鬥力確實是舊式騎軍的數倍。王剪統領大軍來到大梁城前之後,立刻將王賁從滎口換回來,並且下令將新騎軍的數量擴大到了一萬人。

秦軍在魏國也派駐了大量的探孑,因此代軍到達桂陵的消息,也很快就被秦軍探知,並報到了秦軍的大營,王剪立刻下令,派王賁到大梁以東駐守,如果代軍再次救援大梁,一定要設法在半路攔截代軍,就算是讓代軍突破秦軍的封鎖,到達大梁,但也要讓代軍付出相當的代價才行。而王賁還帶來了五千新騎軍,希望能夠用新騎軍能夠打代軍一個措手不及,另外王賁也希望和代軍的騎軍較量一下,看一看換上了新式的騎俱之後,和代軍還有多少差距。

實際上代軍從桂陵出發,就被秦軍的探子發現,只是從桂陵到大梁一帶地區基本都是平原地區,一馬平川,可以設伏襲擊代軍的地方並不多,再加上代軍是全騎軍,速度極快,秦軍也根本來不及設防,因此王賁決定,在代軍渡過鴻溝時,再出擊進攻代軍,而且半渡而擊,也是符合兵法的。

不過王賁雖然年輕,但也是精通兵法,而且也經歷過不少的大陣仗,他當然也知道,高原不比常人,在渡河的時候,不可能不做好預防,而自己營中只有三萬多軍隊,論兵力並不佔太多的優勢,再去其他營寨調兵,恐怕也來不及了,因此自己的突襲,未必能夠起到多少作用。

於是王賁也想出來一計,首先由自己領軍出擊,在鴻溝北岸襲擊代軍,做爲佯攻。代軍在鴻溝北岸一定會做好預防,而見秦軍從北岸進攻過來,他們一面和自己交戰,一面會加快渡河的速度,這樣一來就難免會出現混亂,而渡到鴻溝南岸的軍隊也一定會放鬆警惕,如果自己再派出一支軍隊從南岸發動進攻,兩岸齊進,就有望能夠一舉擊敗代軍了。因此王賁立刻下令,由自己親自帶領五千騎軍,突擊北岸的代軍,命部將王離帶領五千步軍隨後接應自己,並且命令部將王璨帶領三百戰車,二千騎軍,一萬步軍從鴻溝南岸進發,等代軍半渡之後,再發動襲擊。

應該說王賁的這一番安排確實是十分周密,只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動向早己完全被高原預料到了,並做出了相應的佈置,而且他率領騎軍一出大營,就被高原的兩隻紅隼發現,使代軍得到了充份的預警時間。不過高原似如王賁之願似的,派出了蕃勇軍迎戰秦軍。

因此王賁也興奮異常,想不到自己一直盼望着和代軍的騎軍一較高下的願望,這麼快就實現了。王賁的大營離代軍渡河的地點只有二十里的距離,對於戰馬來說,跑完這段距離根本算不了什麼,於是王賁也下令,命秦軍展開隊形,準備和代軍大戰一場。

而秦軍的士兵也同樣鬥志昂揚,因爲上一次進攻大梁之戰的結果,確實讓秦軍覺得臉面無光,因爲這百餘年來,秦軍確實還沒有在那一支軍隊手上吃這大的虧,那怕就是當年在李牧手上連敗兩戰,但每一戰李牧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且秦軍最終還是擊敗了趙軍,滅亡了趙國。而上一次在大梁面對代軍時,確實比面對李牧更爲頭疼,因爲代軍還不到兩萬人,居然就把秦軍弄得灰頭土臉,由其是代軍的騎軍,秦軍對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的辦法,對於一向勇武好戰,習慣了勝利的秦軍來說,這確實是不能接受的結果。

不過現在秦軍自認爲己經找到了代軍騎軍強大的秘密,並且在突擊滎口時小試牛刀,證明確實有效,因此這也讓秦軍的士兵們信心倍增,鬥志旺盛,都希望能和代軍騎軍大戰一場,來證明秦軍依然是天下最強的軍隊。

兩支騎軍基本都是沿着鴻溝前進,分爲東西兩方相對衝鋒,所不同的是,秦軍排成的橫列隊形,毎列有三百騎軍,共分爲十六列,橫向展開之後,寬度達到了五百餘步。

而代軍的人數只有秦軍的一半不說,還分成了兩支,分別排成了兩個箭頭狀的縱列,這兩列縱隊的長度都超過了三百步,相隔約二百餘步,齊頭並進,兩根巨大的鐵錐,同時向秦軍的兩脅猛刺過去,不過在距離拉近的同時,後半部份在逐漸的擴大展開。

這時雙方的戰馬已經開始進入到全速奔馳的階段,數萬的馬蹄急起急落,發出一連串悶雷般的鳴聲,大地似乎都己經顫抖起來。

高原策馬站立在小山坡上,注視着約二三裡之外的戰場,雖然這時雙方還沒有開戰,但高原卻大爲放心,因爲他已經看出來,代軍己經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在高原現在的距離,還看不清秦軍使用的馬俱樣式,但高原卻能夠肯定,秦軍一定是換上了類似於自己設計的新式馬俱,因爲如果還是老式的馬俱,秦軍的士兵根本不可能在急速的奔馳中,還能坐穩馬背,只有新式馬俱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

但代軍騎軍的強大,並不僅僅是因爲只換上了馬俱,還有騎軍的戰術。雖然秦軍己經換上了新馬俱,但戰術卻還是舊的。這種步兵或是戰車似橫列進攻的戰術,在騎軍當中並不是沒有,但一般只有重騎軍纔會使用。而輕騎軍的突擊,通常都是在前部排出箭頭陣形,後部逐漸橫向展開,這樣的好外是由箭頭首先撕開對方的陣列,後排展開的軍隊再大舉壓上,擴大戰果。只有在對陣形散亂的步兵,或者是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輕騎軍纔會排出橫列進攻的陣形。而且在一邊靠着河流的戰場環境,也不適合釆用橫列進攻的陣形。

秦軍釆用橫列進攻陣形,當然不是因爲自己的兵力佔了絕對的優勢,而且習慣使然,實際還是套用的步兵或是戰車的戰術。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秦軍當中沒有穿越者,能夠極時的看準了代軍強大的因素之一,換上了新式的馬俱,己經是非常不錯了,至於騎軍的戰術,還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摸索,光是看敵人的戰鬥並沒有用,事實上一直到現在,秦軍和鴛鴦陣己經交手多次,但還是不能完全摸透鴛鴦陣的戰術。

這時在戰場上,雙方的距離己經拉近到了一百步以內,代軍前列的士兵舉起了在出發之前,就己經拉開弓弦的弩弓,首先向秦軍展開遠程打擊。

而秦軍的騎軍只配備了弓箭,而沒有配備弩弓,因此在射程上就要比代軍遜色一籌,只能忍受代軍的第一輪打擊。

箭矢如飛蝗一樣從代軍的陣列中飛射而出,向秦軍射去,中箭的秦兵紛紛落馬,而有些戰馬也中箭倒地,將背上的騎士拋下馬背,而且又絆倒了不少後面的同伴,形成了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前面倒地的人馬絆倒了後面的人,而後面的人馬又踩踏着前倒地的人繼續前進,一時馬倒人翻,人喊馬嘶,亂成了一團。

在經過了代軍二三輪的弓箭打擊之後,也終於進入到了秦軍的弓箭射程距離,僥倖的落過了前面弓箭的秦兵也立刻射箭還擊。

於是在代軍之中也有不少士兵中箭落馬,但傷亡的人數卻眀顯的少於秦軍,而且也沒有出現秦軍這樣的混亂,被前排倒地的同伴人馬絆倒的代軍,基本寥寥無幾。

這就是箭頭陣形的優勢所在,因爲首先進入弓箭射程的是箭頭部份,只是一小部份人馬,而且箭頭陣形是逐漸向後擴展,越分越散,前方的士兵中箭倒地,後面的士兵可以從容的躲閃,而且還能連續不斷的向敵人射箭攻擊,而相比之下,秦軍的這種橫列陣形,就顯得處處受制,這畢竟是經過了數百年時間總結出來的騎軍戰術,絕對不是沒有道理。

王賁策馬隨着大軍一起向代軍進攻,但還沒等雙方正式接戰,秦軍就有近三百多士兵中箭倒地,或者是被前方倒地的同伴絆倒,和對方相比,明顯的處於劣勢,因此心裡也不由得又驚又怒,同時也對自己執意要和代軍的騎軍大戰一場的做法,產生了一絲的懷疑。

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474章 回程(下)第338章 營救(二)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563章 會戰(五)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540章 商人(上)第559章 會戰第292章 結盟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23章 退軍(五)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510章 接頭第334章 襲擊(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811章 補救之計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159章 困境第682章 鬥獸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144章 鬼谷子第54章 苦戰(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750章 離別第691章 接位第106章 總結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753章 迴歸(一)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427章 再回大梁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162章 重逢第924章 挑戰(二)第40章 公子扶蘇第621章 退軍(三)第146章 白靈族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683章 鬥獸(下)第546章 九黎族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823章 審問(上)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第930章 定都(下)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576章 大營失守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第849章 進駐邯鄲第335章 劫持(上)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2章 流星天降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646章 迎擊匈奴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6章 天命(上)第926章 挑戰(四)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77章 搶糧(上)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386章 滎口攻防戰(一)
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474章 回程(下)第338章 營救(二)第915章 無衣之曲(四)第563章 會戰(五)第461章 術治之敗(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540章 商人(上)第559章 會戰第292章 結盟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623章 退軍(五)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510章 接頭第334章 襲擊(下)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811章 補救之計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159章 困境第682章 鬥獸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144章 鬼谷子第54章 苦戰(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750章 離別第691章 接位第106章 總結第906章 長街之戰(十五)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753章 迴歸(一)第645章 匈奴來襲(下)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427章 再回大梁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162章 重逢第924章 挑戰(二)第40章 公子扶蘇第621章 退軍(三)第146章 白靈族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683章 鬥獸(下)第546章 九黎族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823章 審問(上)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954章 進入九黎族第930章 定都(下)第455章 主動出擊(上)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576章 大營失守第807章 臨別獻舞(三)第849章 進駐邯鄲第335章 劫持(上)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557章 代軍出動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2章 流星天降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685章 意外的結局(下)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646章 迎擊匈奴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26章 天命(上)第926章 挑戰(四)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77章 搶糧(上)第919章 趁勝進擊(二)第946章 崑崙弟子(上)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386章 滎口攻防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