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節 楚王的恐慌

那些小城諸王並不在乎,齊國數得上的大城。聽聞白起只取了臨淄之外,其餘的都是包圍,清除周邊小城之外並沒有攻打,留給了他們,這讓四王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臨淄之外的齊國財富,他們還能得到很多,很多。

這些財富足以讓他們補足這次出兵的軍資,然後還有盈餘。

再加上佔據的城池。

此次結盟,果真是件大好事。

趙王不貪心,他只要大河之北之一塊就滿足了。

(注:此時黃河水道與後世不同,下游岔非常多,趙國說的河北,是指古河道也就是馬陵至天津入海口的這一線)

魏、韓兩國也不貪心,他們想要的就是宋國再往東二百里足夠,這次再加上原本分配給楚國的,足夠了。

燕國卻一心要滅齊,當年燕王黃金臺召募的有不少有心滅齊的名士。

此戰,燕國要滅齊。

擊潰、擊敗、消滅,這是完全不同的三個等級。趙、魏、韓三國都不認爲有滅齊的可能,所以他們不作這種努力。唯有燕國,與齊國有死仇,這樣的機會燕國不想錯過。

白起講完齊國現在的形勢,四王臉上都是充滿笑容。

特別是燕王,秦軍讓給燕國的都是戰略要地,可讓燕國長驅直入,滅齊。

秦王這時說道:“各位,楚國這次在聯盟的時候背叛我等,雖然天子下詔斥責,本王想請四位與本王聯名,寫一份繳文,如何?”

“寫,現在就寫。”燕王沒二話就答應了下來。

秦王又說道:“眼下,臨淄城交由誰接管,本王以爲給燕王吧。”

臨淄已經是座空城了,讓白暉刮過的城還有什麼油水,趙、魏、韓都沒有意見。更何況,齊國殘餘部隊正在集結,臨淄必是齊軍反撲的重點,這個麻煩給燕王也好。

“謝秦王!”燕王一躬到底。

此時,秦軍開始準備全面撤離齊境,所有民夫儘可能在春耕前趕回家鄉。

新年這一天,楚王一天都沒吃下飯。

他苦。

相國昭陽心裡更苦,明明一個好計劃,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報,宛邑被秦軍攻佔,天下子詔斥責楚軍背信棄義,五國聯軍調兵攻楚。”

“報,宛邑秦軍大軍集結,秦將白暉入宛邑!”

“報……

一條條緊急軍報,驚的楚王連話都說不出來。

接睛來還有軍報,昭陽吩咐先不用報了,放在殿外就是。

楚王看着昭陽,結結巴巴的問道:“相,相國,這秦將白暉不是在齊地嗎?”

“唉!”昭陽有種預感,這可能是某種陰謀,否則白暉怎麼可能在最佳的時間回到洛邑,而且趁着楚王剛剛離開洛邑就騙取宛邑呢。

“調兵,派……”昭陽停下了,對楚王說道:“請王上去請悼滑老將軍出戰吧。”

應付白起、白暉兩兄弟,尋常的楚將根本就不是對手。

悼滑很老了,在滅越之戰中打出楚國威風,這些年因爲年齡大了,所以休養在家。

“那副將呢?”

“派公子彪(熊彪)還有項汕(項燕的父親)爲副將。調十萬精銳立即奔赴鄢邑,但若秦軍再從武關出兵,我楚國此時急調攻齊之軍回師,怕也來不及,唯有求和。”

昭陽的分析是很準確的。

白暉的目的就是打楚國的這次軟肋,若是楚國兵將齊備,白暉也不敢隨便開戰。

時間差。這個時間正好是楚國國境內相對虛弱的時候。

“求和!也只能這樣。”

“老臣與王上,共赴洛邑。”昭陽知道,這個時候楚王一個人去怕是不行,所以他一定要去。

楚王點了點頭,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突然,楚王問昭陽:“相國,你那個食客叫……什麼來着。”

被楚王這麼一提醒,昭陽也想起來了:“溫羽。”

“對,這個溫羽,寡人現在回想起來,總感覺有那麼一點不對勁。他讓寡人秘密離開洛邑,若非如此楚國不至於如此被動,而宛邑也不會被白暉騙取。”

“王上講的有理!”昭陽也開始懷疑了。

但在這裡想依然無用,楚王準備赴洛邑。

兩天後,白起趕到了宛邑,有白暉在白起從來不擔心自己打仗的前期準備,肯定一切都全部準備好,只能自己帶兵去打就是了。

可這次卻似乎有些不同。

秦軍主力在宛邑,但秦軍精銳卻不在,而是分散到了周邊的山中,對外宣稱是訓練。

而白暉的部下,那些親近的武將一個都沒在宛邑,所有的文官也全部都沒有中軍大營,連白暉都不在。

白暉部下的留守的護衛來到白起面前施禮:“大良造,二將軍在城外。”

“城外?”白起不明白,白暉這個時候到城外幹什麼。

值守的武官回答:“聽說是去看風景。”

“風景?”白起不信,肯定有什麼事,這大冬天有什麼風景可看的。白起當下吩咐:“帶路。”

有宛邑的士兵帶着白起出城。

距離宛邑僅十五里,在四處都是平原的地方有一處山,這裡此時還不叫獨山,更不叫玉山。

白暉正坐在半山一處亭子裡和自己身邊的文士們開會,極機密的會議。

而白平、王齕等武將正帶着精銳士兵在整個獨山尋找礦脈。

公孫龍對白暉說道:“若說南陽有玉,那麼最大的可能是在這裡,其次就是百里之外有一處欒川。就門下在古籍之中尋找,在殷舊宮之中,有玉來自這裡。昨天不是有士兵撿到石頭,砸開內有良玉。”

白暉擺了擺手說道:“不管怎麼說,撿到的,和大規模挖出來的玉礦,還是有區別的。”

白暉不知道詳細的歷史,但獨山玉確實是在漢代才真正開始有規模的開採,並且建了許多打磨玉器的工坊。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和氏璧有可能就是獨山玉。

當然,這只是傳說,還有說和氏璧是襄陽那一帶撿到的玉石。

白暉擺了擺手:“不提玉了,這讓王齕、白平他們去尋找,這個山列爲我秦軍護天子宛邑的軍營,圍了。眼下說咱們要緊的事。”

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三一五節 想要出籠的金絲雀第四五三節 秦先王的八卦第一四八節 發點小財第六四六節 軍功重賞第五八二節 燕國太后的選擇第二四四節 勸降林胡殘兵第三五七節 討要一城第五十三節 向壽第五三五節 被軟禁的樂毅第十五節 被感動的白暉第三十九節 韓都新鄭第五四二節 見面的地點第二五九節 修路第五九零節 太后密令第五五五節 兩大營出兵第二九二節 九濮三將第六一零節 花錢第四六四節 趙章必死之因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九十一節 戰利品呢?第五八三節 南下的目標第九十三節 牌桌上的談判第四五三節 秦先王的八卦第五七六節 一根筋的直人第五十九節 半城械鬥第十七節 任性的白二將軍第一一二節 某名人自薦第二八五節 吵起來了第五六零節 白暉的戰術第四一六節 韓王哭泣第五九五節 忽悠屈原第六四七節 姜喜在郢都第六二二節 備戰半年第五八七節 二十二車竹簡第三四三節 平魯滅薛第四三零節 白暉眼中的雞肋第一二二節 訓練營第二十節 軍師初顯威第四二四節 一卷書價值第一六四節 這是談崩了(八更)第三五九節 罰與不罰第五九五節 忽悠屈原第二五六節 硬氣的林胡人第一四二節 秦王要攻楚第五八零節 這廝極惡第十節 來自新聞的智慧第五四六節 功成身退第五五一節 這城不好接第五八六節 最佳夫人第五一二節 范雎的賭徒心態第四九五節 招降第七十四節 苦肉計第二五六節 硬氣的林胡人第五三零節 諸夏永不爲奴第三四六節 讓人想不到的人第三十四節 刮地三尺第二六二節 好大一個坑第一零四節 天子欠的債第二三四節 單純的人第一四一節 楚王給忽悠跑了第二一零節 等一顆人頭第三九九節 以攻代守第三九零節 楚國之大戰略第四四三節 吃火鍋嗎?第二零零節 秦軍怕過誰?第三五六節 誰也不見第三六九節 五百對三千第四十四節 天機不可泄第二九三節 韓王要借大河衛第六一三節 曾經死掉的人第一七五節 示威(三更)第八節 不可思議第二二七節 誰是忠?(第三更)第六十二節 好統帥第四七五節 不問政、不巡營?第五一二節 范雎的賭徒心態第一五零節 節操這東西第七十節 白暉的賬冊第三零六節 關於虧損的問題第四六六節 楚國的踏青第六十九節 拿城下注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四一九節 忠相再立功第二一二節 殿中殺相第五二六節 相請不如偶遇第四四九節 砸了和氏璧第八節 不可思議第五二三節 燕人大逃離計劃第五八九節 鎮國至寶第一二五節 出兵伐齊第一一二節 某名人自薦第一四七節 秦軍的真理第一百節 有來頭的人第二五五節 爲烏氏討爵第九十七節 修條河?第六六零節 瘋狂的建設第二四零節 論秦國戰略縱深第二五七節 櫟陽密庫
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三一五節 想要出籠的金絲雀第四五三節 秦先王的八卦第一四八節 發點小財第六四六節 軍功重賞第五八二節 燕國太后的選擇第二四四節 勸降林胡殘兵第三五七節 討要一城第五十三節 向壽第五三五節 被軟禁的樂毅第十五節 被感動的白暉第三十九節 韓都新鄭第五四二節 見面的地點第二五九節 修路第五九零節 太后密令第五五五節 兩大營出兵第二九二節 九濮三將第六一零節 花錢第四六四節 趙章必死之因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九十一節 戰利品呢?第五八三節 南下的目標第九十三節 牌桌上的談判第四五三節 秦先王的八卦第五七六節 一根筋的直人第五十九節 半城械鬥第十七節 任性的白二將軍第一一二節 某名人自薦第二八五節 吵起來了第五六零節 白暉的戰術第四一六節 韓王哭泣第五九五節 忽悠屈原第六四七節 姜喜在郢都第六二二節 備戰半年第五八七節 二十二車竹簡第三四三節 平魯滅薛第四三零節 白暉眼中的雞肋第一二二節 訓練營第二十節 軍師初顯威第四二四節 一卷書價值第一六四節 這是談崩了(八更)第三五九節 罰與不罰第五九五節 忽悠屈原第二五六節 硬氣的林胡人第一四二節 秦王要攻楚第五八零節 這廝極惡第十節 來自新聞的智慧第五四六節 功成身退第五五一節 這城不好接第五八六節 最佳夫人第五一二節 范雎的賭徒心態第四九五節 招降第七十四節 苦肉計第二五六節 硬氣的林胡人第五三零節 諸夏永不爲奴第三四六節 讓人想不到的人第三十四節 刮地三尺第二六二節 好大一個坑第一零四節 天子欠的債第二三四節 單純的人第一四一節 楚王給忽悠跑了第二一零節 等一顆人頭第三九九節 以攻代守第三九零節 楚國之大戰略第四四三節 吃火鍋嗎?第二零零節 秦軍怕過誰?第三五六節 誰也不見第三六九節 五百對三千第四十四節 天機不可泄第二九三節 韓王要借大河衛第六一三節 曾經死掉的人第一七五節 示威(三更)第八節 不可思議第二二七節 誰是忠?(第三更)第六十二節 好統帥第四七五節 不問政、不巡營?第五一二節 范雎的賭徒心態第一五零節 節操這東西第七十節 白暉的賬冊第三零六節 關於虧損的問題第四六六節 楚國的踏青第六十九節 拿城下注第五四零節 尖叫第四一九節 忠相再立功第二一二節 殿中殺相第五二六節 相請不如偶遇第四四九節 砸了和氏璧第八節 不可思議第五二三節 燕人大逃離計劃第五八九節 鎮國至寶第一二五節 出兵伐齊第一一二節 某名人自薦第一四七節 秦軍的真理第一百節 有來頭的人第二五五節 爲烏氏討爵第九十七節 修條河?第六六零節 瘋狂的建設第二四零節 論秦國戰略縱深第二五七節 櫟陽密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