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番外七】

費映環是從浙江的江山縣,走陸路進入江西地界的。

沿途驚動官員,府縣官吏紛紛出動。

廣信知府早早得到消息,備上船隻去玉山縣恭候。玉山知縣迎送到縣界,上饒知縣無縫銜接,而鉛山知縣早已在鵝湖鎮東邊等待。

放在新朝創立之初,這種行爲是被禁止的,不準地方官吏興師動衆去迎接權貴。

三十多年過去,官場陋習復生,趨炎附勢又變得習以爲常。

上饒水驛。

費映環已經八十多歲,抵達驛站之後,並未下船遊玩。

知府侯昌也不敢胡亂打擾,只隨船在旁邊候着。鄰近傍晚時分,縣丞靠船過來說:“縣尊,一房先生請來了。”

“快請!”侯昌連忙說。

費映環在家鄉的老相識,陸陸續續都已病逝,如今只剩這位“一房先生”。

此君名叫王鄘,字孟侯,號一房。

崇禎四年,費映環、胡夢泰、王鄘等同鄉,曾經結伴進京趕考。費映環和胡夢泰都落榜了,王鄘卻考上了進士,明朝滅亡時已經擔任山東省參議。

當時山東糜爛,王鄘這個參議毫無實權,乾脆直接掛印歸鄉。可大明還未滅亡,王鄘拉不下臉投靠“逆賊趙瀚”,便在鄉間設立私塾教書。沒教兩年書,鄉下願讀書的孩子,都進了官方小學校,王鄘只能在家耕讀度日。

直至新朝思想開放,講學之風興盛,潛心修學多年的王鄘,終於在上饒縣開宗立派。

“公爺,一房先生前來拜見。”

“王孟侯?快快有請!”

八十多歲的費映環,身體居然還挺利索,由健僕攙扶着,手拄柺棍親自出艙迎接。

王鄘比費映環年輕幾歲,一身布衣,靜立船頭。

兩舟接近,王鄘拱手朗聲說道:“靈翁,好久不見!”

“賢弟快請上船喝酒!”費映環高興道。

費映環六十多歲的時候,在杭州靈隱寺建了別墅,自號“靈苑居士”、“靈叟”。他在學術上沒有開宗立派,專攻史學、文學、書法和繪畫,還參與編撰《民始全書》,在大同新朝的學術界也算名聲響亮。

王鄘當即被邀請上船,知府侯昌也搭了便車,其餘弟子和官吏皆在旁邊船上候着。

“請坐,侯知府也請。”費映環心情愉悅。

“多謝老公爺!”侯昌小心翼翼坐下,半個屁股懸在空中。

婁氏也被侍女攙扶過來,王鄘和侯昌連忙起身拜見:“老嫂子(老夫人)安好!”

“都坐吧。”婁氏滿臉微笑,親自給他們倒茶。

費映環問:“賢弟身體可好?”

王鄘回答說:“還過得去,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費映環有些惆悵:“唉,當年趕考的上饒士子,如今就只剩你我二人了。我記得,我們一起進京考了三次,我跟老胡(胡夢泰)一起考了五次。”

王鄘笑道:“本來該四次的,崇禎元年那回,我臨行前生病了。”

費映環也笑起來:“就是那回,我在北京也病了。卻沒曾想,因病耽擱時日,回來的半路上,居然遇到了當今陛下。那個時候怎能料到,隨手帶回來的小娃娃,做得出這等改朝換代的大事。”

“此天命也!”王鄘奉承道,“也是靈翁的福氣,更是費家歷代賢者留下的福廕。”

費映環得意的捋着鬍子,點頭說:“當年一次次趕考,就想弄個官做。最後實在沒法,只能花錢買了個知縣。但這數次落榜,也非沒有收穫,沿途體悟百姓疾苦,不再是閉門苦讀的無知書生。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今仗劍遠遊之風更甚,年輕學子趕上了好時候。”

王鄘附和道:“是啊,現在的小年輕,真真趕上了好時候。天下安定,沒有草寇肆虐;百姓富足,糧價也穩得很,出門比以前容易多了。最近聽說,贛江有了那什麼蒸汽船,可以燒着煤炭日行千里。”

“日行千里只是虛言,二三百里卻是有的,”費映環笑道,“只需船工往鍋爐裡添加煤炭,蒸汽船就能無風自動。聽說還在改進,指不定往後船速更快。另外,還得沿途修建煤站,沒有煤炭就跑不起來。”

知府侯昌突然插話:“廣信府這邊,已在籌劃修建煤站了,兩三年內必可通蒸汽船。”

費映環點頭道:“如此甚好。”

突然,費映環又問:“賢弟子孫,可有在做官的?”

王鄘搖頭感慨:“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都不是什麼讀書的料,只能去考吏員做些雜事。倒是有一乖孫,前幾年中了末榜進士。那小子能吃苦,主動請調蝦夷縣,跟島上的土著打交道,如今已做了蝦夷知縣。”

費映環問:“蝦夷縣我聽說過,就是日本北邊那個大島?”

“然也,”王鄘詳細講述,“島上分爲三股勢力,一爲蝦夷野人,二爲日本移民,三爲漢人移民。我那乖孫兒來信,他在蝦夷縣引種水稻,島上各族百姓皆順服。那裡以前是不產米的,今後就有大米吃了,且口感上佳,種出來的大米皆爲良品。”

費映環讚許說:“此大功一件,賢弟養了個好孫兒。”

又聊一陣,王鄘說:“靈翁,天色已晚,移駕寒舍住幾日如何?我有一方大池塘,養了許多鯉魚草魚,飲茶垂釣說不出的愜意。”

費映環婉拒道:“我這次回鉛山定居,有的是時間閒遊,鵝湖鎮挨着上饒,待安頓好了再去。”

“那咱們就約好日子,”王鄘笑着說,“屆時再請周邊的耆老和名士,一邊釣魚飲茶,一邊吟詩作賦。”

費映環笑道:“此亦美事。”

衆人移步至甲板,費映環極目遠眺,在昏暗的江面上,隱隱可見漁火如豆。

知府侯昌趁機訴說政績:“老公爺容秉,如今這廣信府,可謂是物阜民豐,人丁比崇禎年間翻了兩番。人口雖多,百姓卻能得溫飽。家中田地不夠的,都進了茶廠和紙廠。特別是紙廠,廣信府諸縣所產紙張,放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另外,如今商業大興,廣信府又是四省通衢,只這貨物運輸就能養活無數人口。”

費映環點頭說:“實屬不易。我還記得年輕那會兒,大約每過十年,就要鬧一回饑荒。鉛山縣還立了座白菜碑,知縣帶着百姓一起啃白菜,勸導富戶捐糧救活了無數饑民。”

王鄘笑道:“全賴陛下開拓之功,海外已有多個產糧地。每年無數糧食運回,沿海數省皆不愁吃的,糧價也日漸穩定下來。不像前明那會兒,每年漕運耗費無數,南方各省糧價跟着漲。”

“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開疆萬里,四海歸服,此自古未有之盛世。”知府侯昌繼續拍皇帝馬屁。

王鄘笑道:“若非我已老邁,怎也要去北海、蔥嶺、大宛看看。特別是北海的屬國城,看報紙上說,去年建起了蘇武廟,蘇屬國泉下有知亦可安息了。”

當夜,王鄘在船上歇息,翌日清晨拜別歸家。

費映環和婁氏繼續坐船西行,當天中午抵達鵝湖鎮,消息迅速在四里八鄉傳開。

費氏各宗子弟集體出動,扶老攜幼前來迎接,附近百姓也紛紛來瞻仰老公爺的風采。

“老爺,可還記得我?”一個老丈由孫輩攙扶着上前。

費映環有些老花眼,戴上眼鏡仔細端詳,隨即欣喜道:“你是……劍膽?”

劍膽笑道:“就是我啊!”

費映環問道:“琴心和酒魄可還在?”

劍膽傷感道:“都已經沒了。”

“是啊,你們年紀也不小了。”費映環嘆息。

琴心和酒魄的後人,紛紛上前拜見,費映環和婁氏都跟見到自己的兒孫一般,怎麼看都覺得格外親切。

費文蔚突然在人羣外嚷嚷:“老公爺,老公爺……伱們快放我過去!”

這貨一番折騰,終於獲准拜見,但他的叔伯們卻沒啥好臉。當然,家醜不可外揚,酒魄子孫們打官司分家產的事情,不可能鬧到費映環面前。

婁氏掃了一眼,指着那羣孟加拉人問:“這是你買來的僕從姬妾?”

費文蔚端端正正回答:“回稟老夫人,晚輩閒不住,便去了孟加拉闖蕩。已在孟加拉那邊,白手起家掙得良田萬畝,這些都是晚輩從孟加拉帶回的,明年還要帶一些同鄉去孟加拉發財。”

費映環讚許道:“有志氣,有義氣,孫輩這般出息,酒魄也能含笑九泉了。”

此言一出,知道費文蔚底細的鄉鄰,紛紛掩嘴偷笑,同時又對其羨慕無比。

費映環當年兄弟四人,四弟封侯定居湖南,幾乎沒怎麼回來過。

另外兩個兄弟已經病逝,留下一羣不成器的兒孫,此刻就住在鵝湖費氏老宅裡。不說大富大貴,日子還算富裕,其中一個紈絝子弟,還因爲毆人至死流放雪區——若非看在費家面子上,早就秋後問斬了。

費映環、婁氏夫婦,被侄子、侄孫們簇擁着回家。

一路詢問狀況,當然是報喜不報憂,只說長房家的老四學習好,公費就讀於南昌大學,未來幾年多半能考上進士。兄弟倆留下十多個子孫,也就這一個成器的,算是未來的門面人物。

費映環早先每年都要回家祭祖,65歲以後就沒再走動。如今十多年過去,再回故鄉老宅,觸目生情,感慨良多。

可惜,大都是些生面孔,年輕輩一個都不認識。

路上偶有老人上前打招呼,費映環和婁氏雖記不清了,卻都感到非常高興,讓隨從遞上些銅錢做見面禮。

在費家老宅用過午餐,費映環便帶着妻子婁氏,迫不及待的去鄉間溜達。

宅子附近全是茶山,更遠處還有造紙廠。

費映環指着一處沒種茶的山地說:“那裡以前是我家的地吧?”

費映環兄長的次子說:“叔父,那裡以前確是費家的地,不過國朝初立時已經分給了佃戶。”

“分了也好。”費映環笑道。

他拄着柺杖往前走,卻見地裡有個老農,正在割薯藤往竹筐裡裝。

費映環老遠就喊道:“收紅薯呢?”

老農聞言轉身站起,看清情況之後,連忙過來拜見:“少……老爺,紅薯還能再長,我割些薯藤回去餵豬。”

“你可是想喊我少爺?”費映環問。

老農說道:“老爺,我以前在費家做小廝,在雜院裡住了好幾年。先前老爺回鵝湖,我也帶家人去鎮上迎了,見到老爺心裡可歡喜得很。”

費映環高興道:“也是故人,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紀了?”

老農說:“我叫費聰,今年62了。”

費映環又問:“家裡過得可好?”

老農打開話匣子道:“早先靠種地就不愁吃穿,後來孩子多了,又有了孫子,這地裡刨食就不夠。我家老大在河口鎮做船工,已經做到了二把頭,全家搬去了河口鎮。老二不爭氣,只能跟着我種地。老三是沒福氣的,學習成績挺好,放暑假下河洗澡淹死了。還有兩個閨女,一個嫁去了橫塘,一個嫁去了城關。我那大孫子也拿工錢了,在紙廠做了幾年學徒。二孫子進的茶廠,也快要出師了。三孫子……”

“多子多福,你好福氣。”費映環笑道。

老農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看他們自己去掙。”

幾個有眼力勁的隨從,幫着老農割薯藤,然後幫老農挑回家。

費映環一路跟老農閒聊,身後跟着一大羣人。

老農的家是四間半土屋,其中那半間屬於豬舍,正養着兩頭大肥豬。

“汪汪汪……”

拴在豬舍前的大黃狗,看到衆人惡狠狠狂吠,被老農呵斥兩聲便消停了。

老農的家人紛紛出來,端板凳給費家人坐,又用陶土碗沏來幾碗碎茶,這種碎茶在產茶地很便宜。

費映環走進堂屋,發現房樑上居然懸着幾塊臘肉。

費映環笑道:“此清平之樂也。”

老農說:“咱們這些種地的,有好皇帝才能享福。”

費映環接過一碗碎茶,品了一口,味道不咋地。他來到院中,聽着豬舍裡的拱槽聲,遠處突然傳來雞鳴,豬舍前那條大黃狗,也跟着神經質的叫喚起來。

眺望遠處的茶山和農田,費映環問妻子:“夫人,此間安逸,可以終老。”

婁氏笑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確是養老的好歸處。”

第465章 463【福安教亂】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672章 669【春風得意馬蹄疾】第340章 338【與流寇的第一次交鋒】(爲企鵝第963章 959【羨慕啊】第338章 336【盧象升】第558章 555【其徐如林,其疾如風】第687章 684【血戰】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45章 044【文衰甚矣】第384章 382【皇室教育和爵位問題】第1011章 1007【從留學生到乞丐】第737章 734【政策調整】第258章 256【鑄幣計劃】第723章 720【南京記事】第164章 162【白羅洲水戰】第872章 868【奇襲】第881章 877【夾縫生存的商賈】第204章 202【潰】(爲盟主“恆灃”加更)第321章 319【朝鮮廢主】第1064章 1060【爪哇一統】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608章 605【歲入二千五百萬兩】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96章 892【石油】第235章 233【鉛山費氏】第1026章 1022【吉別可】第871章 867【拿下全球最大翡翠產地】第811章 808【未考殿試,先點狀元】第208章 206【山中之民】第840章 836【遍地桃源】第222章 220【菩薩心腸,霹靂手段】第273章 271【改變】第227章 225【拿下景德鎮】(爲企鵝大佬加更第983章 979【金陵畫派】第299章 297【許多人要倒黴】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227章 225【拿下景德鎮】(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83章 680【圍困薩爾滸】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243章 241【攻心爲上】第25章 025【小少爺】第406章 404【大白菜與小辮子】第130章 128【要不,你從賊算了】(爲盟主“第252章 250【廣東戰局】第788章 785【草原烽火】第29章 029【嚴師高徒】第445章 443【探礦隊與豬尾巴】第858章 854【抽籤駐防】第724章 721【相差懸殊的平民教育】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331章 329【百無一用是書生】第592章 589【山中無老虎】第813章 810【皇帝壞主意很多】第685章 682【攻城戰】第816章 813【全都要】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684章 681【三路開花】第520章 517【大順與滿清合作?】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第190章 188【鐵面無私的投機者】第1047章 1043【識字班】第909章 905【入藏】第1054章 1050【實地調查才靠譜】第181章 179【宗室投奔】第478章 475【情報】第1077章 【番外七】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656章 653【廣南政策】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746章 743【批評大會】第876章 872【馬踏聯營】第575章 572【賤骨頭】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21章 119【朝堂】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346章 344【曹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89章 187【歡聚】(爲盟主“cry瘋子”加第822章 819【節旄】第893章 889【準噶爾佔領漠北】第1012章 1008【蒸汽船】第640章 637【戰場切腹】第18章 018【以理服人】第53章 052【鄉紳!鄉愿!】第841章 837【棉稻輪作】第948章 944【君臣跑路】第261章 259【打麻將】第814章 811【大同律和付梓法】第323章 321【倒戈】第786章 783【不知狼居胥在何處】第157章 155【北擴?】(爲盟主“爲溪式谷”第1033章 1029【整頓金融】第385章 383【女官考試】第145章 143【雪中行軍】(爲盟主“往事成煙第964章 960【東方聖約革命】第233章 231【準備從賊的布政使】(爲企鵝大
第465章 463【福安教亂】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672章 669【春風得意馬蹄疾】第340章 338【與流寇的第一次交鋒】(爲企鵝第963章 959【羨慕啊】第338章 336【盧象升】第558章 555【其徐如林,其疾如風】第687章 684【血戰】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45章 044【文衰甚矣】第384章 382【皇室教育和爵位問題】第1011章 1007【從留學生到乞丐】第737章 734【政策調整】第258章 256【鑄幣計劃】第723章 720【南京記事】第164章 162【白羅洲水戰】第872章 868【奇襲】第881章 877【夾縫生存的商賈】第204章 202【潰】(爲盟主“恆灃”加更)第321章 319【朝鮮廢主】第1064章 1060【爪哇一統】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608章 605【歲入二千五百萬兩】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96章 892【石油】第235章 233【鉛山費氏】第1026章 1022【吉別可】第871章 867【拿下全球最大翡翠產地】第811章 808【未考殿試,先點狀元】第208章 206【山中之民】第840章 836【遍地桃源】第222章 220【菩薩心腸,霹靂手段】第273章 271【改變】第227章 225【拿下景德鎮】(爲企鵝大佬加更第983章 979【金陵畫派】第299章 297【許多人要倒黴】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227章 225【拿下景德鎮】(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83章 680【圍困薩爾滸】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243章 241【攻心爲上】第25章 025【小少爺】第406章 404【大白菜與小辮子】第130章 128【要不,你從賊算了】(爲盟主“第252章 250【廣東戰局】第788章 785【草原烽火】第29章 029【嚴師高徒】第445章 443【探礦隊與豬尾巴】第858章 854【抽籤駐防】第724章 721【相差懸殊的平民教育】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331章 329【百無一用是書生】第592章 589【山中無老虎】第813章 810【皇帝壞主意很多】第685章 682【攻城戰】第816章 813【全都要】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684章 681【三路開花】第520章 517【大順與滿清合作?】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第190章 188【鐵面無私的投機者】第1047章 1043【識字班】第909章 905【入藏】第1054章 1050【實地調查才靠譜】第181章 179【宗室投奔】第478章 475【情報】第1077章 【番外七】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656章 653【廣南政策】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746章 743【批評大會】第876章 872【馬踏聯營】第575章 572【賤骨頭】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21章 119【朝堂】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346章 344【曹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89章 187【歡聚】(爲盟主“cry瘋子”加第822章 819【節旄】第893章 889【準噶爾佔領漠北】第1012章 1008【蒸汽船】第640章 637【戰場切腹】第18章 018【以理服人】第53章 052【鄉紳!鄉愿!】第841章 837【棉稻輪作】第948章 944【君臣跑路】第261章 259【打麻將】第814章 811【大同律和付梓法】第323章 321【倒戈】第786章 783【不知狼居胥在何處】第157章 155【北擴?】(爲盟主“爲溪式谷”第1033章 1029【整頓金融】第385章 383【女官考試】第145章 143【雪中行軍】(爲盟主“往事成煙第964章 960【東方聖約革命】第233章 231【準備從賊的布政使】(爲企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