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白馬銀袍方天戟

那位大唐戰神。

據說十六歲領兵上陣,十幾年來東征西討,未曾一敗,滅敵無數,甚至滅三國擒三王。

越來越多的兵馬自谷中涌出。

鋪天蓋地,徹底將他們的退路封堵。

偏偏此時,狂風大作。

烏雲密佈。

一道驚雷陡然落下。

狂雷紫電。

冬雷震天!

異常的冬雷,那剎那耀眼的紫電,無不讓高句麗軍心大震。

恰在此時,又一道驚雷落下。

然後只見那紅旗林立的山上,也殺出一彪人馬來。

無數騎兵狂奔而下。

漫天雷電之中,一員白袍小將卻更加耀眼,他居然手持一杆方天畫戟,騎一匹純白戰馬,白袍銀甲,恍如天兵降世。

這員年輕白袍銀戟小將,戰馬飛馳,馬如龍戟如電,先聲奪人,呼喝間衝入遼軍之中,連殺數人。

另一邊。

程咬金依然佇立陣前,開始下令反推。

無數的長矛手結成密集的長矛方陣,持矛在後方弓弩手們的漫天箭雨掩護下,一步步向前推進。

始終保持着長矛陣的完整。

山上八千禁軍精騎居高臨下殺入了高句麗軍的側翼,後方秦琅引軍十萬掩殺過來。

一時間,在六山與楊柳河之間的河谷平原上,殺聲震地。

從日中殺到日落。

高句麗軍被前後夾擊,殺的大敗。

最後只得四散潰逃,可卻被唐軍封堵的無路可退,最終只能逃上山,許多人往河裡逃,但冰層架不住人馬踐踏,不斷碎裂,許多高句麗兵掉入冰窟淹死凍死。

天黑。

李世民下令全軍圍住六山,把一座六山圍的跟鐵桶一樣,裡裡外外百十重。

高句麗軍盡失其糧草輜重,寒風刺骨的夜裡,只能在山上擠成一團吹着北風。

只一夜,就凍斃數千人。

天亮。

絕望的高延壽和高惠真只得率部投降。

而原本應當是全軍主帥的莫離支淵蓋蘇文,再次發揮了他逃跑的本事,在看到山下唐皇李世民旗幟,和後面殺出來的秦琅大軍時,他便第一時間跟手下親兵換了衣甲,然後在戰場上逆行逃命,先是逃上山,然後翻山越嶺而走。

山下唐軍陣前。

高延壽、高惠真率領大小軍將自縛下山請降,跪於陣前。

陣中。

秦琅正拉着一員小將讚賞不已,此人卻正是今日電閃雷鳴之時,白馬銀袍的持戟勇將。

“屬下薛禮。”

年輕人面對太尉的關切,很是激動。

一番詢問,秦琅得知,此人居然連個品階都沒有,他只是隸屬於張士貴麾下的一員士兵,編屬在皇帝親軍六師之中,因長的高大,於是充當了儀仗兵,這也是他拿了一把畫戟的原因所在。

皇帝儀仗兵中,有持戟的有持金吾三足烏的,當然也還有持金瓜銀錘等的,反正都是一些依仗兵器,不是制式兵器。一般情況下,這些儀仗兵也不會上陣的。

今天算是比較特別。

“你可是河東薛氏出身?”秦琅問。

“回秦相,屬下正是出身河東薛氏。”

河東薛氏也是當世望族,薛禮名禮字仁貴,生於隋大業九年,因此今年也已經二十七歲了,望族薛氏子孫從軍,二十七歲卻還是個小兵,這明顯有些內情的。

細問之下得知,薛仁貴家是河東薛氏的南祖房,是南北朝時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等都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安都秦琅知道,北魏時封河東王的名將。

薛家也算是顯宦之家,薛仁軌的父親在隋朝時還任襄城郡丞,只不過很早病逝,而之後隋季動亂不安,自小沒了父親的薛仁貴也沒了依靠,家道中落。

因此,薛仁貴少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種田爲業,早就淪爲了農夫。在年前,薛仁貴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子柳氏勸說他你自幼習武,擅騎射,常嘆懷才不遇不能發揮,如今皇帝要招募驍勇,大家都說天子是要討伐遼東,你何不抓住機會應募,求取功名呢,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再遷葬也不算遲啊!”

薛仁貴一身騎射本事,但因爲家貧,沒有資格點選府兵,難以施展抱負,如今聽妻子勸說,於是便前往應募禁軍。

他的騎射本領得到招募軍官的讚賞,於是得以步入軍旅。

隨皇帝入遼以來,薛仁貴一直充當着儀仗戟兵,並沒有機會立功。這次見終於有機會參戰,於是早就悄悄做了準備。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之人,在戰鬥時拼盡全力表現的薛禮,確實吸引了衆多人的目光。

連秦琅都被驚到,所以特意尋來問話。

薛禮身爲皇帝的儀仗戟兵,穿白袍銀甲倒不是特意爲之,而是皇帝的儀仗兵本就是五色服,儀仗兵分服五色,連馬也是分五色,薛禮正好是白隊的,故此他的戎衣、坐騎全是白色的。

儀仗兵都是長相高大魁梧,甚至面相俊朗的,但誰能料到薛禮扛着支儀仗用的方天畫戟,居然也能表現如此出衆。

他殺下山,不僅救下了自己的郎將劉君邛,更是斬殺了十餘敵,將他們的首級都掛在自己的戰馬上,回來時,那場面別提多震驚了。

秦琅拍着薛禮讚嘆不已時,皇帝也在衆臣擁戴下過來。

“薛禮!”

皇帝遠遠喚道,今日薛禮的表現自然也是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並不知道這個儀仗小兵的名字,還特意詢問了禁軍大將張士貴。張士貴也不知道,於是又去問下屬,剛被薛禮救了一命的中郎將劉君邛,自然是給薛仁貴說了許多的好話。

“免禮。”

見激動到連話不知道說,只知道納頭便拜的薛禮,李世民笑着讓他起來。

“真勇士也!”

之前出了個馬文舉,千騎敢衝萬衆,還有李何力也是萬夫不當,沒想到如今禁軍中居然還有這等勇悍卻還無名的年輕人。

“陛下,薛禮乃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後人也,其先父曾爲隋襄城郡丞,可惜早故,因此薛禮自幼家貧,耕田爲業,但打小苦練騎射,苦於懷才不遇,得知朝廷招募勇士,但應募隨徵,第一次上陣,就表現極佳,還請聖人重賞!”秦琅在一邊說好話。

李世民哈哈大笑。

“如此勇士,朕當然得賞,太尉以爲當如何賞賜啊?”

“如此棟樑之才,自然當不拘一格破例使用,臣以爲薛禮之才能,以及今日之功勞表現,就算授一個五品的遊擊將軍武階也不爲過也。至於職事,可授一府校尉。”

“好一個不拘一格用人才,那朕就聽從太尉舉薦,薛禮聽封!”

薛仁貴激動的跪下聽旨。

“朕便授你遊擊將軍階,至於職事,若僅爲折衝府一校尉就未免太屈才了,朕授你右領軍中郎將,禁軍當值,鎮守宮城北門!”

右領軍中郎將,這可是實打實的正四品武職,是職事官,還是正四品。

大唐南衙十六衛府中,十二衛領府兵,其中除左右衛各領親勳翊三衛五府外,其餘十衛則各領一個翊府,每個翊府設一員中郎將以統之。

因此大唐京師,有十二衛中郎將統領的是大唐的內衛部隊,在貞觀後來開始設立北衙諸軍後,十二衛中郎將們則只負責番上宿衛的各衛南衙府兵的統領,雖不如羽林、金吾等諸北衙禁軍,卻也仍然屬於極重要的軍職。

畢竟京城番上的南衙府兵也保持數萬人馬,他們負責拱衛京畿。

一介白丁,直上四品,成爲中郎將,這是何等的破格?

秦琅原本建議授個五品的遊擊將軍,但那只是個散階,而實職授個折衝府的校尉,那也只是七品軍職。

不過秦琅並沒有反對,薛禮這樣的年輕人才幾個?

這可是歷史上難得的名將啊。

長孫無忌等見今天皇帝大破高句麗而心情大好,也都沒去壞皇帝興致,唯有鄭元璹等幾個文臣上來勸阻,認爲從白丁一躍爲正四品職,簡直是破天荒,太過違例了。

可皇帝哪裡理會?

“走,隨朕一起去納降!”

高延壽、高惠真等伏地請降,李世民大笑着允了。

於是乎,山上高句麗軍皆下山來降,一番清點,共計八萬六千餘衆投降。

昨日總共十五萬高句麗大軍來攻,大戰時主帥淵蓋蘇文逃跑,引發了許多高句麗軍的潰逃,這也使的後來高句麗軍迅速潰敗。

不過也因此有不少高句麗軍得以逃離戰場。

戰場上被俘的也有許多,計戰場降俘三萬八千餘衆,又計斬首一萬二千餘,因此逃掉的大約也就一萬多人。

對於如此衆多的俘虜降兵,李世民的處置倒也寬厚。

高延壽等幾千名高句麗軍官,爲首的一些大將授予五品的散階,然後全遷去兩京。

至於其它十幾萬降兵俘虜,李世民特意讓挑出了三千靺鞨騎兵,這是昨天作戰最賣力的,李世民下令把這些靺鞨騎兵坑殺。

其餘的靺鞨兵則與那些高句麗人一樣,都遷往中原。

坑殺這三千靺鞨騎兵,也是有意要起一個殺雞儆猴的作用,畢竟這些年,東北的靺鞨諸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部落開始棄高句麗而歸附大唐,但也有一些冥頑不靈的,仍然跟高句麗人一條褲子對抗大唐。

這次就是要震懾一下那些靺鞨人,警醒他們一下。

高延壽等人跪求放還他們,還口口聲聲說以後必尊奉大唐,忠心不二,可李世民早就與大臣們議定,對這些高句麗人,尤其是這些貴族頭人哪還會放心留下來?

留下來將來再對抗大唐?

統統遷到中原安置,至於是去屯田還是放牧,還是邊疆殖民,這些回頭再說,反正不會讓他們留在遼東。

就算會花費許多額外的精力財力等,可這也是值得的,能一勞永逸,畢竟高句麗在遼東立國七百年,他們滅掉後燕奪取遼東也二百多年了。

當年這裡就算有許多漢遺民,如今也早都只剩下了高句麗的意識。

高延壽表示,願意戴罪立功,領部下去打安市城,可李世民拒絕了。

讓這些人去打安市城,估計也只是耗費糧草器械,他們不會真的怎麼拼命的。

如今寒冬降臨,大唐沒有太多時間跟安市城耗,擊敗了這支援軍後,必須回頭迅速拿下安市了,否則,便只能暫時放棄進攻,等待明年。

大戰過後,全軍清掃戰場,又派出兩萬輕騎去追擊潰敗殘敵。

當晚,大軍就在六山下駐營,長孫無忌派人從大營送來了酒肉犒賞三軍,李世民的御帳安在山上,高興之下,直接改山名爲駐蹕山。

“接下來,安市城應當一戰可下了。”李世民舉着酒杯得意的道。

這仗打的確實讓人身心舒暢。

十五萬援軍啊,這是高句麗在遼東最後一支有生力量了,此戰被殲後,整個遼東,直到鴨綠江岸,都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兵力了。

若不是天氣嚴寒,唐軍都能傳檄而定,一鼓而下了。

區區安市城一座孤城,又還能頑抗多久呢?

暗夜裡,山下篝火點點,唐軍將士們徹底不眠。

北風的寒冷吹不散心頭的火熱。

一夜喧囂,天亮時,唐軍繼續打掃戰場。

皇帝下令,將昨日戰死的高句麗軍的屍體在楊柳河畔駐蹕山下,築一座大京觀,並題石刻碑銘記。

對那專門坑殺的三千靺鞨騎兵,也另立一座京觀。

皇帝派高延壽高惠真兩位褥薩到安市城下勸降,並帶去淵蓋蘇文的那五把寶刀和帥旗展示。

不過出乎皇帝意料的是,安市城主樑萬春並沒有理會二人勸降。

甚至安市城在一陣沉默之後,也沒有表現的多麼的驚懼崩潰,仍然堅守城池不降。

秦琅倒不意外,畢竟歷史上李世民當初圍安市城兩月,最終都沒能拿下此城,十分可惜,樑萬春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強的。

不過秦琅不認識這次他還能扛的住,畢竟局面完全不同了,唐軍現在糧草充足,器械完備,而且已經把整個遼東的有生力量都掃滅了,安市徹底成了孤城,天氣雖冷,但唐軍現在還能再堅持,況且,大唐手裡還有終極必殺技都還沒掏出來呢。

安市城再頑強,也扛不住的。

第1382章 定策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579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13章 步步驚心第344章 冰城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90章 瘋子和首相第1237章 呂宋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1260章 家宴第1176章 小別勝新婚第327章 幹就完了第1425章 薅大唐羊毛第962章 私生之子第728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53章 阿三哥第61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84章 衛王第879章 落紅不是無情物第1214章 愛美人不愛江山第19章 霸王硬上弓第425章 我有何罪?第1416章 呂宋太師第1417章 守護第194章 顫抖吧,蝗蟲第760章 牛進達第1274章 蘇定方威震百濟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881章 投懷第1452章 烤玉米第225章 三顧茅廬第976章 金槍不倒第122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81章 烏鬼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219章 唐騎踏破第168章 知恩圖報值相扶第635章 逼宮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489章 對質第1015章 雖勝猶敗第92章 心狠手辣第74章 羅士信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153章 太子第1267章 老師救我第547章 汝之妻兒吾養之第931章 上兵伐謀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037章 臣請封皇太孫第91章 招兵買馬第43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5章 賜丹書鐵券免死牌第379章 十八學士第549章 冰火第321章 釜底抽薪第1236章 重稅、走私第877章 夜叉第1206章 石龍第845章 平平無奇暗藏玄機第1322章 磨刀霍霍向秦氏第592章 西海節度使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537章 勝者爲王第693章 萬能天王第809章 女王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殺令第1275章 挽留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第1230章 李世民的補償第910章 鎮海軍使第851章 犁庭第1347章 太師第741章 起風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577章 放手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659章 帝師第1073章 贊普四顧已惶惶第336章 父債子償第41章 翼國公、長安令第76章 小小未婚妻第1077章 問罪第631章 一血第662章 草率了第1477章 大王薨第487章 面子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1383章 呂宋包稅第305章 河東獅吼第28章 玄武門前,不見不散第1303章 王國第1067章 紅旗半卷出轅門第814章 堂明國第641章 不抑兼併第1049章 禮不伐喪第1328章 二聖並立
第1382章 定策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579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13章 步步驚心第344章 冰城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90章 瘋子和首相第1237章 呂宋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1260章 家宴第1176章 小別勝新婚第327章 幹就完了第1425章 薅大唐羊毛第962章 私生之子第728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53章 阿三哥第61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84章 衛王第879章 落紅不是無情物第1214章 愛美人不愛江山第19章 霸王硬上弓第425章 我有何罪?第1416章 呂宋太師第1417章 守護第194章 顫抖吧,蝗蟲第760章 牛進達第1274章 蘇定方威震百濟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881章 投懷第1452章 烤玉米第225章 三顧茅廬第976章 金槍不倒第122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81章 烏鬼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219章 唐騎踏破第168章 知恩圖報值相扶第635章 逼宮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489章 對質第1015章 雖勝猶敗第92章 心狠手辣第74章 羅士信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153章 太子第1267章 老師救我第547章 汝之妻兒吾養之第931章 上兵伐謀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037章 臣請封皇太孫第91章 招兵買馬第43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5章 賜丹書鐵券免死牌第379章 十八學士第549章 冰火第321章 釜底抽薪第1236章 重稅、走私第877章 夜叉第1206章 石龍第845章 平平無奇暗藏玄機第1322章 磨刀霍霍向秦氏第592章 西海節度使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537章 勝者爲王第693章 萬能天王第809章 女王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殺令第1275章 挽留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第1230章 李世民的補償第910章 鎮海軍使第851章 犁庭第1347章 太師第741章 起風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577章 放手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659章 帝師第1073章 贊普四顧已惶惶第336章 父債子償第41章 翼國公、長安令第76章 小小未婚妻第1077章 問罪第631章 一血第662章 草率了第1477章 大王薨第487章 面子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1383章 呂宋包稅第305章 河東獅吼第28章 玄武門前,不見不散第1303章 王國第1067章 紅旗半卷出轅門第814章 堂明國第641章 不抑兼併第1049章 禮不伐喪第1328章 二聖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