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呂宋包稅

“還有一事,就是朝廷讓折錢納稅,可各地卻又要加徵火耗,這火耗加徵的數量也沒有個統一說法,都是各地想加多少加多少。

其實火耗這種東西,歷朝歷代都有,比如說漢朝時,徵納運京的米穀,以被雀鼠偷食損耗爲名,稱爲雀鼠耗。漢朝規定,每繳糧食一石,得加耗兩鬥,在後漢隱帝時,甚至納糧一石要加耗四鬥。

但是加耗的這個糧食,其實並沒有入國庫,而是進入地方官府的小金庫裡,一般是做爲地方官府的辦公經費,以及官吏們的私下好處。

之前大唐開始折錢納稅,不收實物稅了,統一收錢,可不管你是繳銅錢還是銀錢還是金幣,他們都要收火耗,理由是這些錢還得融鑄等等,有損耗,這就是放屁了。

畢竟大唐的錢又不是那種成色不一稱量的銀子,而是各種錢幣,都是標準面額使用的,哪來的什麼損耗,又不需要你融鑄。

所以說到底,就是爲了多拿這筆火耗錢而立的名目罷了。

於是乎,朝廷又沒得到半點好處,百姓卻憑添了許多負擔,最後全便宜了地方,尤其是這筆錢還大多成了官吏們貪污的收入。

“陛下,貞觀初朝廷設立轉運司,在各地設常平司,建常平倉、轉運倉,本來目的就是便於朝廷全國調度錢糧、稅賦的。有這麼良好的體系在,地方百姓們的田賦納糧,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麻煩,百姓們也可少被商人盤剝,而官府直接收上來這些田賦糧,也能充實國家儲備,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太師之意,是仍然恢復貞觀時的徵稅辦法,田賦、礦課皆徵實物?然後取消火耗?”

“火耗也不是說完全取消,畢竟如實物稅的話,也確實會有一定的耗損,但這個耗損量得由朝廷來定,不能地方隨意想徵多少就徵多少,有人敢徵一成,有人就敢徵兩成,有人敢徵五成,有人就敢加徵一倍,所以必須得是朝廷定例,並且規定這些火耗也必須歸公,然後由朝廷來調拔這筆錢的用度。”

“比如說各地徵稅收的這筆火耗,實物的話加耗一成,如果是納的錢幣,則加耗半成,這筆錢都要列入專賬,並專款專用的。”

火耗歸公。

加上新設的稅務總署專門負責徵稅,那麼以後,稅務就是由大唐朝廷稅務總署垂直領導,同時接受地方官府監督、協同。

稅賦由稅務部門直接徵收,地方官府做配合。

徵上來的稅賦錢糧,都直接入稅務部門的倉庫和賬簿,包括那筆火耗。

火耗另立賬本,最後彙總中央,再拔回地方,並做好具體分派,比如多少用做地方官衙的辦公經費,多少用做地方官吏們的福利補貼等。

這筆錢專款專用,得公開透明,不能成爲一筆糊塗帳,更不能成爲官員們貪污腐敗的溫牀。

“稅賦徵收從地方官府中劃出來?”

“沒錯,如今朝廷在道一級,已經是分設了安撫使司、轉運使司、觀察使司和提刑使司,各有分工,安撫使司負責一道軍政,轉運使司負責一道的稅賦財政和糧食運輸和儲備,並物價平抑、賑災救濟。觀察使司負責一道行政,提刑使司負責一道的司法刑獄與監察。”

“四司互不統屬,直接向中央負責,同時又互相監督。”

各道的轉運使司,本身來說就是專門負責稅賦財政這塊的,管徵稅,也管糧食的儲備、運輸,還管平抑物價、賑災救濟等,同時工商這塊也歸他們管,可以說,經濟稅賦有關的,都是他們管的,還要加上運輸和倉儲等。

但在道以下,州縣兩級行政,基本上還是一元制的,州刺史和縣令主管一州一縣,不管是民政還是稅賦又或是司法都是一起管的。

秦琅現在就是要把稅賦這塊,繼續分出來,各州要設稅務廳,各縣設稅務局,連鄉里都要設稅務科,總之就是垂直統領稅務這塊,道轉運司、州衙、縣衙,也只是輔佐協從徵稅,稅賦徵上來的錢糧等,他們也沒資格碰。

許多王朝最後崩潰,本質上都是稅賦出問題了,收不上稅,自然就沒財政,沒錢什麼都辦不了,養不了兵,養不了官和吏,最終就只能崩潰滅亡。

秦琅還是希望大唐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國運昌隆的。

大唐興盛繁華,呂宋也才能安享盛世、穩步發展嘛。

“統計署和調查署是做什麼的?”皇帝問。市舶總署倒是一聽名字就能知曉,這是跟各地市舶司有關的。

統計署自然就是掌握大數據的,比如說天下人口多少,奴隸多少,戰馬多少、田畝多少,又比如每年糧食產量多少,礦產多少,鹽茶等產量多少。

總之,他們就是統計數字的,定期更新。

正如國家每隔十年就要搞一次人口統計一樣,掌握了精準的戶籍人口、田畝等數字,才能精準的做出政策調整。

甚至根據朝廷的稅賦財政收入,才能做好財政開支預算。

當然,統計總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通過這些數字,來監督中央和地方,也同樣要監督新設立的稅務總署、市舶總署等。

所有的數字得對的上。

稅務總署專門負責徵稅,但朝廷不能完全只聽信於他們,該徵多少稅賦,徵收了多少稅賦,得統計總署拿數字來驗證。

同樣的,市舶總署每年徵收了多少市舶關稅,通過抽解和買拿了多少貨,倒手賺了多少錢,這個也得有詳細精準的數字。

轉運司常平倉和買了多少糧食、商品,又平價出了多少糧、貨,都得有數字驗證的。

掌握的這些數字,既監督各部門的虛實,同時也爲朝廷政策方針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那調查總署呢?”

“陛下,調查總署屬於司法機構,與統計總署分工合作。”

皇帝一下子明白了,假如統計署統計的數字,跟其它部門報上來的數字對不上,那就就交由調查署去調查覈實,深挖細查。

一個負責統計,一個負責調查。

這調查總署甚至有幾分鎮撫司的感覺,但更加側重於配合統計總署的數據調查,比如稅務、市舶、鹽鐵、度支等計相領導下的經濟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管。

“太師真是考慮的長遠周到,說到這稅務,朕也正好有件事要跟太師說。”

“是關於呂宋的事情。”

皇帝拿起一道詔敕遞給秦琅。

秦琅掃過,發現這是道已擬好還未發出的詔敕,內容是皇帝對呂宋的稅務,由先前的按呂宋稅收的三分之一上繳國庫,改爲撲買,定額一百萬貫錢。

撲買也就包稅制,這種制度起於南朝梁齊之時,不過在大唐也有實行。

一般是對於一些分散鄉間的小集市的稅務徵收,採用這種方式,由政府決定課稅,然後招募商人出錢承包。

大體是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般是鄉野草市,或是邊區的蠻夷土人聚集的山區等地,直接實行包稅制,稱爲買撲。

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納稅大約總數,然後讓大商人出錢承包,大商人再向商販徵收,收入盈虧由包稅人自己負責。

這樣做,其實是比較節約成本的一種徵稅方式,畢竟在那種鄉野集市,或是在邊區的蠻夷山區裡,要徵稅很不方便,一年也徵收不了多少稅,直接徵收還得耗費很多人力,所以直接就包稅,交給地方上的豪強或是山區的蠻夷頭領等。

朝廷不用再專門設置徵稅機構,不用派專門的徵稅人員,節省費用,又保證稅收。當然,那些包稅的豪強們也不傻,他們拿到這徵稅之權後,可不會嚴格按照朝廷的稅率來徵收的,必然免不了會多加攤派,甚至提高稅率等,畢竟他肯定也是要賺錢的。

甚至有時不可避免還會官商勾結,明明是個大市,卻搞成包稅,於是只上繳少量的包稅,其餘大頭稅收全入了自己和貪官口袋。

朝廷也不是不明白這些,但如果真的自己去徵稅,成本太高,甚至那些豪強、商販還會抗稅,但地方豪強包稅,有利可圖,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控制力很高,他們來徵稅反而沒問題。

另一個原因,也是這種包稅制,也就是在那些鄉野小集市,或是偏僻山區裡搞,真正城市等地,是不可能搞包稅的。

但現在皇帝居然要給呂宋包稅,且一年只要一百萬貫。

多嗎?

不多。

因爲呂宋發展到現在,雖然也就這麼二十來年,可呂宋有五六百萬人口,更重要的是呂宋海貿興盛,礦冶業也很興盛,因此別看是海外之地,但其稅賦收入這塊着實不低。

大唐如今一年財收過億貫,真正的富庶。

其中僅是一個鹽稅,一年就是近三千萬貫了,朝廷對鹽的控制是極強的,貞觀初搞鹽專賣時,十文一斤的鹽直接加稅一百,賣一百一十錢一斗,稅率十倍。

隨着這幾十年來,朝廷對鹽的控制力度超強,基本上壟斷了鹽交易,實現了鹽專賣的控制。

鹽價已經又提高了許多。

從最初鬥鹽十錢,到專賣後鬥鹽一百一十,再到如今鬥鹽三百錢左右。

現在官府從鹽戶手裡收購鹽成本大約是五文一斤,再以四五十文的價格賣給鹽商,鹽商計入運輸等成本,加價賣給百姓,售價約爲七十文,雖然看似鹽稅降低了,但鹽價還是提升了。

一年僅鹽稅就是三千萬貫左右,驚人無比。

而其它酒茶糖都是專賣,各種工商、市舶等稅也都收入許多,甚至車船稅、間架房屋稅,交易契稅等,稅類多。

尤其是官紳一體納稅。

這還沒有算上皇家和朝廷官府的非稅收入,主要是宮廷手工作坊、皇莊,官府手工作坊、官莊等的收益,還有他們經營的礦場,以及官方貿易等。

僅是通過博買這項,低買高出,跨地區的貿易,就每年收入巨大。

而秦琅是玩這些的始祖,呂宋不算秦家的家族產業以及官營產業的收入,僅是稅賦這部份,就已經非常了得了。

大呂宋也一樣沒有免課免稅的特權階級,就算是秦琅自己的產業,他也一樣要求照章納稅,朝廷有的稅目,在呂宋也照樣有。

反正在去年,開元十五年呂宋上繳朝廷的稅賦就是五百多萬貫,這還僅是呂宋稅賦的三分之一。

何況,誰都知道,因爲呂宋這邊是秦家自治,所以到底徵了多少稅,其實朝廷也不是很清楚的,秦家上繳五百萬,說今年徵了一千五百萬,那朝廷也沒法查賬。

但僅就這五百萬來說,依然也還是很可觀了。

畢竟大唐二十多道,一年稅賦不也才一億多嘛。

可現在皇帝主動的給秦琅改成撲買包稅,定了個一百萬一年的稅額。

“陛下,去年呂宋稅入一千五百多萬貫,向朝廷納稅五百多萬。”秦琅提醒皇帝。

“朕知道,太師不愧是百姓稱讚的財神爺,經濟理財果然是了得,呂宋二十多年前還是海外荒島,如今居然有如此的稅收,十分了得啊。”

皇帝先是誇讚了秦琅幾句,然後又道,“不過呂宋畢竟屬於外世封地,朝廷又沒派一官一吏去幫助治理民政,也沒派人去協助徵收稅賦,更別說派兵鎮守呂宋,威懾土著,每年卻要拿走這麼多的稅賦,有些多了。”

“陛下,這是聖祖時定下的制度。”

“朕知曉,但總覺得對太師有些不公,所以如今便改一下,實際上這個一百萬撲買稅額,也是朕思索再三定的。”

皇帝的意思是,以前是呂宋稅賦收入三分之一上繳國庫,現在皇帝打算改爲十稅一,然後爲了方便,所以便取開元朝呂宋稅賦上繳數字的一個平均數字,便定了個一百萬貫一年。

這樣呢,也方便簡明,省的說以後麻煩,直接一年一百萬貫上繳。

至於說呂宋以後稅賦會不會繼續提升,朝廷也不管。

第848章 藩屬第47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907章 將功贖罪第182章 紅拂女的好奇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472章 秦琅之威第1363章 清洗第53章 魏徵認證:昏君第168章 知恩圖報值相扶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97章 再次加封,全面動員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249章 霹靂炮與火器監第104章 秦琅殺人不用刀第1366章 父慈子孝第289章 北地奴第766章 驚長安第292章 仁慈的地主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1217章 兄弟之爭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449章 秦琅第625章 攝司空第1264章 朕要廢太子第1032章 奸相第1445章 秦琅南巡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905章 顧命權臣第183章 不務正業第670章 大伽倻第877章 夜叉第635章 逼宮第804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1083章 包圍第842章 伏虎第137章 尚書令第783章 雙冠凌煙閣第350章 破鼓亂人捶第152章 大唐神器第77章 趁火打劫的頡利可汗第161章 試玉要燒三日滿第853章 掃穴第216章 放逐第1352章 削奪王爵第967章 邊軍小兵第1168章 私鑄者第1450章第399章 暗殺第993章 海晏堡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377章 噩耗第907章 將功贖罪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343章 雪中行第725章 進擊的封臣第1380章 西征第544章 河曲劫盟戰又起第1272章 建新朝論功行賞第1118章 調虎離山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318章 爲往聖繼絕學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190章 瘋子和首相第1382章 定策第260章 做條死狗第390章 朕欲使子孫長久第436章 金鵝第1183章 不死軍第161章 試玉要燒三日滿第526章 匹馬戍梁州第577章 放手第366章 聯姻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422章 內訌第286章 鋤和日當午第1070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411章 蠻荒·秦城第771章 福清坊第477章 監國第1147章 一日天子第857章 瘋狂的母老虎第347章 第五縱隊第466章 雞頭還是鳳尾第664章 淵蓋蘇文第1283章 皇帝的瘋狂試探第351章 無定河邊骨第667章 玄奘學瑜珈第4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841章 旗手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1092章 會獵第1459章 待詔第852章 赴死第197章 血濺州衙第1231章 一軌同文宏家業第82章 北邙山第1442章 史上最強外戚
第848章 藩屬第47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907章 將功贖罪第182章 紅拂女的好奇第46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第1472章 秦琅之威第1363章 清洗第53章 魏徵認證:昏君第168章 知恩圖報值相扶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97章 再次加封,全面動員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249章 霹靂炮與火器監第104章 秦琅殺人不用刀第1366章 父慈子孝第289章 北地奴第766章 驚長安第292章 仁慈的地主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1217章 兄弟之爭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449章 秦琅第625章 攝司空第1264章 朕要廢太子第1032章 奸相第1445章 秦琅南巡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905章 顧命權臣第183章 不務正業第670章 大伽倻第877章 夜叉第635章 逼宮第804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1083章 包圍第842章 伏虎第137章 尚書令第783章 雙冠凌煙閣第350章 破鼓亂人捶第152章 大唐神器第77章 趁火打劫的頡利可汗第161章 試玉要燒三日滿第853章 掃穴第216章 放逐第1352章 削奪王爵第967章 邊軍小兵第1168章 私鑄者第1450章第399章 暗殺第993章 海晏堡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377章 噩耗第907章 將功贖罪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343章 雪中行第725章 進擊的封臣第1380章 西征第544章 河曲劫盟戰又起第1272章 建新朝論功行賞第1118章 調虎離山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318章 爲往聖繼絕學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190章 瘋子和首相第1382章 定策第260章 做條死狗第390章 朕欲使子孫長久第436章 金鵝第1183章 不死軍第161章 試玉要燒三日滿第526章 匹馬戍梁州第577章 放手第366章 聯姻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422章 內訌第286章 鋤和日當午第1070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411章 蠻荒·秦城第771章 福清坊第477章 監國第1147章 一日天子第857章 瘋狂的母老虎第347章 第五縱隊第466章 雞頭還是鳳尾第664章 淵蓋蘇文第1283章 皇帝的瘋狂試探第351章 無定河邊骨第667章 玄奘學瑜珈第4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841章 旗手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1092章 會獵第1459章 待詔第852章 赴死第197章 血濺州衙第1231章 一軌同文宏家業第82章 北邙山第1442章 史上最強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