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王國

碼頭上,當值諸班前來迎接護衛。

秦琅笑了笑,“不用搞排場,我們呂宋要務實。”

舊金山刺史秦用開口,“三郎你如今也是堂堂呂宋郡王,怎麼能沒有半點儀仗呢。”

不過在秦琅的堅持下,諸班直還是收起了一些儀仗。

出長安的時候才三月,過秦嶺的時候甚至還很冷,到了此時,也方纔五月,但卻炎熱如火爐了。

沒在碼頭多呆,衆人擁着秦琅進了舊金山,直入牙城。

秦琅直接到了後衙,跳入泳池暢遊一番,秦用等也被招呼着下水,遊了會後躺在涼棚下竹椅上喝着冷飲開始談事。

“朝廷新成立了樞密院,分掌軍事。”秦用帶着幾分笑意道。

秦琅喝了口酸梅湯,有些無奈的道,“我也沒料到當初我對當今談過的一些設想,如今他居然採用了。”

“三郎先前擬在呂宋設內閣、樞密院、騎士院、行政院,這我們剛把架子立起來,朝廷就搶和了,咱們怎麼辦?”

秦琅在去見李世民最後一面前,其實已經在呂宋開始着手架構呂宋的組織架構了,呂宋雖有個都督府的名頭,但呂宋畢竟不是大唐行政體系的真正一員,都督刺史那一套,對於一個相對獨立的呂宋來說,有些過於單薄,尤其是爲將來後代考慮,呂宋肯定得有一個自己的中央班子。

他提出的組織架構,是以行政院負責行政,樞密院負責軍事,而內閣是負責決策的,騎士院是負責審議的,這樣做是考慮到秦琅控制呂宋的時候,當然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將來秦琅的後人接掌呂宋府,就未必有他那樣大的威望,甚至以後子孫可能也未必有真正治理呂宋的能力。

考慮到這些,他便計劃構建一個相對安全可靠的管理構架。

這構架重點自然是分權。

如果按現在呂宋都督府來統領整個呂宋,那將來後人爲都督卻能力不行的時候,那麼長史或司馬這樣的佐貳官,就有可能掌權,甚至架空都督的權力。

所以長遠考慮,就得提前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既然天子已經先用了這樞密院,那我們呂宋就得避嫌,換個名字吧。”

“改叫軍機處。”

把原來都督府的職權一分爲四。

行政院的核心是六曹,六曹之上自然是長史和司馬,但秦琅的設計,是虛化長史和司馬的權力,行政院的行政權力直接交給六曹。六曹參軍事,實際負責行政事務,各負責一塊。

長史和司馬,則相當於大都督的師、傅,名頭尊榮,實際上沒有職權。

這就有如明朝時的六部一樣,明太祖取消了宰相,於是權力盡歸六部,明朝六部的權力,尤其是明中後期以前,是遠超唐宋等諸朝的,因爲六部尚書上面沒有宰相了,他們實際分了部份相權。

當然,明太祖廢宰相,朝廷盡歸六部的做法,也導致了權力的不平衡,所以後來做爲皇帝秘書助理的內閣,很快就慢慢的凌駕於六部尚書之上,成了無名有實的宰相。

因爲內閣掌握了宰相的權力,所以明朝皇帝只能再打補丁,用親信的宦官太監行使代批硃紅的權力。

這麼一來,實際上明朝的最高中樞權力分配,就是內閣決策,司禮監審議,六部執行這麼一個大致情況,達到了一個相對的權力平衡。

明朝用司禮監的太監們來平衡權力之前,其實是打算用六科給事中來掣肘內閣和六部的,但後來發現,就算一再加強六科給事中的職權,不僅給他們審議之權,甚至給他們彈劾之權,但也並沒能達到所需要的平衡功能。

相反,六科給事中後來完全走歪了,這些品級低權力大的言官們,因爲他們的仕途升遷終究還是受內閣輔臣們影響,所以最後科道言道往往就淪爲了內閣輔臣們的喉舌,成爲黨爭的工具。

不得已的情況下,皇帝最後用自己最信的過也唯一還能用的天子家奴太監們,太監們不可能跟內閣、六部的文臣們一條心,天然是對立的,所以最後才形成了直到明亡時的中樞權力三架馬車。

歷朝歷代,雖然官職名稱不同,但總的來說,終究離不開權力分割,互相掣肘這樣的一個核心的。

皇帝只有通過這種分權的方式,才能控制朝堂。

對於呂宋來說,呂宋都督府只是一個府級行政機構,而大唐的縣州都是一元制,只有到道一級,纔開始搞四衙分管。

呂宋若只做爲大唐治下的一個都督府,那麼這種架構是有利的,但如果做爲一塊外世封地,一個自治的獨立王國,這當然是不利的。

就如歷史上唐朝的藩鎮之亂一樣,晚唐五代,藩鎮割據,各個藩鎮多是以藩鎮的形式存在着,控制着一兩個或數個州,各節度使衙其實就跟初唐的都督府類似,只是又兼領了行政監督司法等諸多權柄。

但說到底,節度藩鎮都還是一元制,所以晚唐藩鎮割據經歷了很長的時間,藩鎮內亂更加嚴重,本質上就是這種組織架構上有先天不足。

到了後梁後唐等五代時,因爲吞併其它藩鎮,然後建朝立國,這才能改變這種先天缺陷。

直到北宋建立,纔算是徹底的改善了那些大坑,從此進入穩定期。

呂宋都督府絕不能最後演變成一個藩鎮節度,更不能將來動不動內亂,必須從一開始就把這些架構上的缺陷堵上。

行政院的長史和司馬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權力直接分到六曹參軍事手上,由他們分管呂宋的行政。

而內閣,負責決策。

內閣成員,由呂宋大都督挑選賢良,授予學士頭銜,然後入閣輔佐,本質上來說,內閣學士屬於呂宋大都督的秘書助理,他們行使的其實是大都督的權力,因此他們的決策權其實是建議權。

在程序上,呂宋諸州縣的事務,層層上報,最後報入分管的六曹之中。六曹給出初出的處置意見,然後呈報內閣。內閣學士們與大都督商議,或者代大都督先商議出處置決議後,以票擬的形式,呈報大都督。

一般情況下,大都督對學士們的票擬做出批覆,但考慮到以後秦家子孫肯定不是個個都跟他秦琅一樣有這能力,所以秦琅提前準備,特設一個機構,類似於司禮監來代大都督批紅。

原本他打算這個機構叫樞密院,不料皇帝居然搶先搞出了一個樞密院,還專管軍事,秦琅只好換個名。

“暫定名字爲軍機處吧。”

內閣和軍機處都採用多人議事,不分主從高低,而是以輪執筆的方式,定期輪值,避免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

內閣和軍機處,本質上都只是大都督的秘書、顧問機構,他們手裡的權力,是代行大都督之權,所以不管是內閣票擬還是軍機處的批紅,大都督都是有隨時否則的權力的。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本質上來說,內閣和軍機處都屬於決策機關,是代大都督決策的。內閣因此還獲得草擬公文的權力,類似於中書舍人草詔,秦琅也把這個草令之權一分爲二,給軍機處也分了一半的草令權力。

同樣分爲外令和內令。

有決策和執行機關,當然還得有審議機關。

而且不能跟明朝一樣,指望六科給事中。

如今大唐朝中決策和審議機關有合流的趨勢,因爲政事堂的原因,中書和門下省地位不如從前,正慢慢的有變成一個衙門的趨勢。

這也就使的原本三權分立的三省,在變成政事堂獨大,三省歸一堂,所以李世民纔會又設翰林院,李胤也馬上又搞出了個樞密院分掌軍事。

都是因爲原本平衡的三省分權,如今權力分配再次失衡,必須再次調整。

秦琅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再建一個騎士院。

騎士院掌握審議之權,同時也授給他們最高司法權力,相當於還拿了大理寺和御史臺的職事。

爲了保證騎士院不受內閣或六部等的影響控制,淪爲一個橡皮圖章,所以秦琅的這個騎士院,裡面的騎士並不是在呂宋官吏體系之中。

而是呂宋秦家的王室成員,以及致仕的內閣學士、軍機處、六曹參軍事等這些要員退休後授騎士銜進入騎士院,同時呂宋所有秦家受封騎士都是騎士院成員。

然後在騎士院中,再設立幾個專門的常設機構,比如六科,六科下設各科左右給事中、給事中等若干,負責稽查六部事務,審議內閣決策等。

騎士院除六科外,還會設有都察科,負責監督官員。

這些科,就屬於騎士院下的常設職事科,各管一塊。科員由騎士中推選,大都督任命。

除各科外,騎士院還會有全體大會,主要負責對呂宋律令稅法,以及每年的財政預算案等進行審議。

如果騎士院審議不通過,那麼內閣、六部等就得重新提交法案。

對於這些法案的通過條件,肯定還會有很細緻的規定,比如要達到多少席位,佔據多少百分比才能通過,又比如法案通過需要三讀,比如一讀只是通知法案名稱、目錄、大綱等。

二讀則是逐條討論,可以修改等。

而等到了三讀時,只允許針對整個法案進行討論,最後通過與駁回,而不允許再逐條討論或修改。

只有三讀通過,才能正式交由六曹執行。

秦琅設計的這個架構,還是相對複雜的,騎士院的設立,既保證審議大權不被六曹和內閣影響,也能進一步保障和加強秦家封臣們的利益。

騎士院將堅決的維護秦家的利益,也維護衆騎士封臣的利益。

這就能形成一個呂宋官僚階層和一個秦家封臣階層,有騎士院做最後保險,基本上不太用擔心哪天行政院架空奪權。

而內閣和軍機處的先天限制,也讓他們難以凌駕到秦家之上。

至於軍事,最初秦琅是打算設樞密院文武分離的,但現在朝廷這麼搞了之後,秦琅反而不打算這樣做了,軍事仍歸於兵曹。兵曹負責軍政軍令,但不統兵。

兵馬歸由三衙統領,兵籍兵符則在兵曹。

兵曹掌調兵權,三衙握統兵權,而秦家的大都督則是呂宋軍隊最高統帥,並擁有選將權。

“三郎終於回來了,我們呂宋也就都有了主心骨,這六曹、內閣、軍機處、騎士院、三衙等各部門的人選,三郎也應當都有了人選吧,什麼時候公佈?呂宋也好進入一個全新的開端。”秦用道。

第1306章 開元十三年第1226章 笑裡藏刀第866章 征服第1452章 烤玉米第407章 地下城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1392章 秦家危矣第423章 雞飛狗跳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237章 呂宋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氣第374章 春光第1130章 再封遼東鎮邊疆第765章 牛進達第970章 鷹揚五嶺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199章 震驚朝野第787章 淹死衛王第1177章 富可敵國第379章 十八學士第1415章 血濺南宮第831章 功高震主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794章 長安天子,廣州海商第1478章 王儲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998章 猛太子第 491章 紅顏薄命第590章 君子藏器第1101章 一人勝過十萬兵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1327章 五帥還朝第1039章 罪名朋黨坐罪當死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297章 一石二鳥第1092章 會獵第349章 都護府、單于臺第1256章 秦家撒手鐗第735章 衛國奴第12章 武裝囚徒第784章 衛王第31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635章 逼宮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515章 打的一拳開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747章 黑金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398章 宣慰南洋第328章 都督第1123章 納頭便拜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410章 你行你上第388章 武氏娃娃親第250章 外甥女婿第1086章 雷動第836章 長弓鎖陣第1144章 襄城行宮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385章 承乾的恐懼第605章 烏海第25章 鋪牀疊被第1091章 跳牆第1018章 征服者第1377章 噩耗第543章 雄威邊塞鎮西軍第91章 招兵買馬第695章 京中叛亂第1010章 太子萬歲第409章 一網打盡第226章 血豆腐第25章 鋪牀疊被第433章 識時務方爲俊傑第1148章 劍斬皇子第1280章 位極人臣請歸去第1171章 指點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氣第684章 深水區第542章 積石山下第195章 走私第828章 試探天子第492章 走人第270章 陌上行第325章 千年秦家第521章 霍去病再生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294章 萬石秦家第1248章 無情第1211章 不講武德第475章 清算弒君者第632章 老師帶上我第947章 富貴在天第946章 各爲其主第896章 算計第183章 不務正業第816章 翁婿的默契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271章 硬通貨第996章 先鋒太子
第1306章 開元十三年第1226章 笑裡藏刀第866章 征服第1452章 烤玉米第407章 地下城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1392章 秦家危矣第423章 雞飛狗跳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237章 呂宋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氣第374章 春光第1130章 再封遼東鎮邊疆第765章 牛進達第970章 鷹揚五嶺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199章 震驚朝野第787章 淹死衛王第1177章 富可敵國第379章 十八學士第1415章 血濺南宮第831章 功高震主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794章 長安天子,廣州海商第1478章 王儲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998章 猛太子第 491章 紅顏薄命第590章 君子藏器第1101章 一人勝過十萬兵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1327章 五帥還朝第1039章 罪名朋黨坐罪當死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297章 一石二鳥第1092章 會獵第349章 都護府、單于臺第1256章 秦家撒手鐗第735章 衛國奴第12章 武裝囚徒第784章 衛王第31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635章 逼宮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515章 打的一拳開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747章 黑金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398章 宣慰南洋第328章 都督第1123章 納頭便拜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410章 你行你上第388章 武氏娃娃親第250章 外甥女婿第1086章 雷動第836章 長弓鎖陣第1144章 襄城行宮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385章 承乾的恐懼第605章 烏海第25章 鋪牀疊被第1091章 跳牆第1018章 征服者第1377章 噩耗第543章 雄威邊塞鎮西軍第91章 招兵買馬第695章 京中叛亂第1010章 太子萬歲第409章 一網打盡第226章 血豆腐第25章 鋪牀疊被第433章 識時務方爲俊傑第1148章 劍斬皇子第1280章 位極人臣請歸去第1171章 指點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氣第684章 深水區第542章 積石山下第195章 走私第828章 試探天子第492章 走人第270章 陌上行第325章 千年秦家第521章 霍去病再生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294章 萬石秦家第1248章 無情第1211章 不講武德第475章 清算弒君者第632章 老師帶上我第947章 富貴在天第946章 各爲其主第896章 算計第183章 不務正業第816章 翁婿的默契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271章 硬通貨第996章 先鋒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