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章 平衡

薑還是老的辣。

秦珪對於大唐如今的局面,心如明鏡。

“大郎剛纔說的很好,宦官是什麼?那不過是天子的一條狗,可這條狗是天子養的,打狗也得看主人,你不能因爲這狗很兇,就要打死它。”

大唐歷經六帝,如今形成的格局,有四大支柱。

開國以來沿續下來的軍功勳貴集團,其中最大的山頭就是瓦崗系。然後第二大勢力是科舉考試出來的士人文官集團,經過數十年的科舉,這個士人文官集團的階層勢力也是非常強的,遍及朝堂內外。

第三大支柱便是外戚集團。

而這個集團一般現在就是專指秦家了,早年楊韋蕭鄭王等幾家也很厲害,尤其是弘農楊氏和京兆韋氏跟皇唐李家代代聯姻,形成緊密的姻親關係,又有長孫、高氏等幾家也很強,但最終都敵不過秦家。

軍功集團中的領頭羊秦家,扛過了歷次權力鬥爭,數朝擁立之功,奠定了他們無以倫比的特殊地位,自世祖起,世祖高宗中宗以及如今的天寶皇帝,四任皇后都是秦氏女。

連現在還沒加冠的年少太子李昚,都已經訂了秘書少監秦孝恭的孫女爲準太子妃。

第四個支柱,便是宦官集團了。

這四大支柱中,宦官勢力非常特殊,高祖聖祖時期,都在大唐的朝堂政局中毫無影響力,甚至品級都不過四品。

但是在世祖李胤在位時,尤其是在清洗掉了長孫無忌一干關隴集團爲主的元老派後,李胤開始大肆重用宦官,用這些家奴系統性的建立了內朝體系,以建立一個新的權力平衡,尤其是通過宦官插手軍隊,以削軍功集團的權。

之後雖有短暫的反覆,但在天后垂簾和中宗親政時期,宦官勢力進一步提升了,因爲天后和中宗,都需要利用宦官來平衡其它幾大勢力,穩固皇權。

說到底,宦官其實不過是皇權的延伸。

是皇帝找的幫手。

明義上東西兩府的宰執,以及計相、內相、御史大夫等當然也是皇帝的臣子,但是,以兩府宰執爲首的外朝官員們,並不完全聽命於皇帝的,尤其是世祖之後,宰執雖然分權,但他們聯合行使的相權,依然是隱隱壓制着皇權的。

宰執代天子執政。

皇帝想掌控朝政,想削弱宰執,想控制軍隊,最好用最信的過的也就是天子家奴的宦官們了。

所以宦官勢力空前大增,涉及到各個方面。

皇帝信任宦官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宦官沒了命根子,沒有兒子,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沒有自己的意志。

雖然宮中也有宦官家族,但這種家族不能超脫於宦官這個體系,更無法超脫於皇權控制。

宣徽院使重新掌握批紅權力,護軍中尉們成了皇帝最信任的監軍們。

宣徽院除了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外,他最大的職責或說功能,其實是上傳下達,尤其是上傳的功能。

朝廷中樞處理國家政務,本來就是靠以奏本爲主的方式。

地方各道州縣和中央的各司的事務奏報,都要求一正一副兩本。其中副本直接送入宣徽院,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皇帝通過宣徽院的宦官們,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

雖然,皇帝出口爲敕,是一種大衆都認同的觀念,但事實上,在大唐,皇帝的敕旨也必須經過中書舍人或是翰林院制誥擬製,並經過中書門下,方得爲敕。

不經中書門下發出的敕旨,被朝野視爲斜封墨敕。

哪怕是翰林院所分掌的草擬內製之權,他們草詔的內製詔敕也都有嚴格的範圍限制,甚至最後同樣也得經中書門下用印署名。

軍國大事,兩府議定,面奏獲旨。

中書造命,門下審計,有未當者,在中書則舍人封駁,在門下則給事中封駁之,始過尚書奉行,有未者之,侍從論思之,臺諫劾舉之。

這些說的是決策。

但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決策的過程,就是信息的彙集、分析過程。

皇帝居於深宮,想要做出正確的決策,那麼首先就要保證對信息掌握的充足、全面,否則失之差釐,謬之千里。

皇帝設立宣徽院,可不是說自己懶,不想批閱奏章,交給宦官們代爲處理。宣徽院最重要的一個職責,其實是收集信息,確定皇帝不會消息閉塞,堵塞耳目。

所有奏事的章奏的副本送入宣徽院後,宣徽院會有一個專業的宦官團隊對這些奏章進行一個處理。

登記入檔,然後整理分類。

把所有的奏章根據奏事內容不同,分門別類,甚至還要分出輕重緩急等,最終把這些整理好上報宣徽使,宣徽使則將其中重要的呈報天子。

這樣一來,既過濾了一些小事雜事瑣事,避免浪費精力,又能優先處理重要的事務。

當然,朝廷的六部九寺、三省、兩府諸衙,本身也是一級級的過濾、整理、處置的機構,會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官員們的各種奏事的札子、奏本等整理、處理。

最終匯聚在政事堂,宰相們堂議,拿出初步的處置方案,一般就是貼黃票擬,然後上報天子了。

宣徽院和政事堂職能看似重疊,但實際上這是保證皇帝權力最重要的一步。

若是沒這一步,那麼皇帝雖是天下之主,但他所能看到的聽到的信息,就已經是經過宰相們過濾甚至是刪減、編輯過的了,這對於皇帝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皇帝通過宣徽院的宦官團隊,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處理機構,保證信息的全面和真實,甚至由宣徽使等高級宦官們提供處置建議,做爲決策參謀。當兩府彙報相應事務時,皇帝這邊其實已經有了準備,應對也更從容,甚至不會被期瞞。

而宣徽院的批紅權等,其實都反而還不如前面那個更重要。

北衙護軍中尉,以及邊鎮節度的監軍使,則都是皇帝試圖加強對軍隊兵權控制的直接表現。

畢竟李世民之後的大唐天子們,不管是見識還是能力,甚至是威望都遠遠不如,他們必須通過這種團隊的操作,來保證權力。

秦珪就早看透了這裡面的邏輯。

知曉了宦官們權力來源的根本,所以他纔不會跟秦倫一樣喊着要乾死沒卵子的閹豎們。

你要幹倒某一個行事囂張不法的宦官可以,但你不能衝着所有宦官去,因爲這些人是皇帝甚至不是某個皇帝弄起來的,而是如今大唐皇家,是整個皇權需要的走狗。

誰敢向整個宦官體系下手,那誰就是在幹皇帝,幹整個皇唐李家。

這是相當愚蠢的行爲,秦家雖然在朝中既是最大的外戚,又是軍功集團的領袖,但也不能去做這種事情。

到如今,皇帝、皇家、朝廷、文武、宦官、外戚各種勢力交集,早就已經十分複雜了,現如今四大支集的支撐下,朝廷是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皇帝也起碼是感覺到些安全感的,可如今這時動宦官集團,那皇帝就可能感受到皇權受到巨大的威脅。

“宦官們雖有些囂張跋扈,但也狂不到哪去,還能凌駕於皇權之上嗎?朝中的兩府宰執,甚至是軍功集團、官僚士人階層,是那麼好凌駕的?我們秦家不要做這個出頭鳥,也沒必要。”

“真有個別太囂張的,我們可以直接搞死搞殘,但別想着對所有宦官下手。”

秦倫有些驚訝的張大着嘴。

五十歲的他人生一帆風順,崇賢館學生、科舉進士、秘書省校書郎、政事堂堂後官、長安縣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子通事舍人、中書通事舍人、中書舍人,陝州刺史、安西節度使司馬、安西道觀察使、兵部尚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仕途之順利,每一步都踩的剛剛好。

正因太過順利,所以有些事情的見解,確實不如秦珪和秦孝忠,他們都曾長期鎮守西域,比起每任職務擔任時間不長的秦倫,確實不一樣。

“那就這麼算了?”秦倫良久才道。

秦珪呵呵一笑沒回答。

“二十一叔,你想想爲何高祖朝和聖祖朝沒有宦官得勢、專權?爲何世祖當年要重用宦官?”

說白了,就是因爲軍功集團勢力過強,就是因爲相權過強。

哪怕相權幾經拆分,但東西二府加上計相、內相依然還是外朝,他們聯合起來後,皇帝依然掌握不住。

所以皇帝纔會需要宦官掌權,需要用宦官們建立起一個龐大而全面的內朝體系,甚至是監軍體系,這都是爲了平衡權力,加強皇權。

搞明白了這個出發點後,再來看當前局面,就很明瞭了。

“或者,再想想歷史上的後漢朝。”

秦倫對這個答覆並不滿意,“後漢朝宦官專政甚至廢立天子,後漢之亡難道不是宦官專政導致的嗎?難道我大唐還要走這條路?”

“後漢滅亡可不全是宦官干政導致的,或者說,若是後漢沒有重要宦官來加強皇權,後漢說不定滅亡的更早。當然,後漢雖然重用宦官,利用宦官確實加強了皇權,但最終後漢的滅亡,宦官專政也是一大亡因。”

秦倫沉默。

如今的大唐真的在往漢朝的老路上走了,宦官專權,外戚干政,然後士族、豪強並起。

“其實也不必過於擔憂,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的。”

宦官既能加強皇權,也會危害皇權,就如強力外戚秦家,幾次定策擁立,保大唐社稷安寧,但秦家的龐大勢力也潛在的威脅着皇權。又如朝廷推行了幾十年的分封制度,既減輕了宗室和功臣們對朝廷的直接威脅,但邊疆的這些封藩諸侯,也在慢慢的變成新的隱患。

十三節度邊鎮爲大唐守邊護疆,卻也同樣有強枝弱乾的危險。

如何維持一個權力的平衡,這很重要。

只要不打破平衡,某一方勢力不越過界限,那麼就還能相安無事。

宦官專權?

秦珪端着茶杯笑笑,現在說大唐宦官專權還太早了些,他們現在還真只是大唐皇家養的一羣看家守門的犬而已,惡犬都還不算,因爲這些宦官雖然在十三節度邊鎮都派了監軍使,北衙各軍也派了護軍中尉,但他們現在仍然對軍權沒有什麼影響力,並別說控制力了。

暫時還只是一個監督的存在。

只要宦官一天還不能直接染指兵權,宦官就始終是一羣外面兇惡實則沒什麼威脅的看門狗罷了。

同樣的,宣徽院的宦官們雖有批紅之權,但這個批紅之權跟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軍國決策之權可不同,他們只是代皇帝行批覆之權而已。

決策文武的,還是兩府宰執。

從某個角度來說,外戚和宦官都是皇帝信任倚靠的兩大勢力,甚至有天然盟友的味道。

當然,以秦家如今的地位,沒必要跟宦官們攪和在一起,但也沒必要對着宦官們喊打喊殺。

讓別人去盯着吧。

真有宦官做的過份了,可以不留情的揪出來打殺了,但對整個宦官集團卻不能動手。

秦倫感覺很挫敗。

“今天這個喜慶日子,還是說點其它的吧,談那些沒卵子的傢伙,實在是倒胃口。”秦珪笑着道。

秦倫這個壽星公卻沒有什麼談興了。

本來他是準備好好的搞一下這個宦官專政的事情的,甚至計劃着掀翻宦官們,廢除掉內廷諸司,罷撤護軍中尉、邊鎮監軍宦官們,也算是他做爲宰執的一個政績。

但現在被叔父和侄子這麼一說,他也意識到之前犯了個大錯。

“安國公郭待封最近上本,說之前西昌、吐蕃、蘇毗、象同出現的那次大叛亂,影響極其惡劣,也是這些高原上的蠻子們辜負了天皇的恩賜。他提出要把蘇毗、吐蕃、象雄這高原三藩屬國,全都直接改土歸流,並皆納入西昌道,他的西昌鎮將士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要把那些敢叛亂朝廷的亂臣賊子通通剷除!”

郭待封是郭孝恪的兒子,當年郭孝恪和其長子在西域戰死被殺,朝廷不少要要追究郭孝恪喪師辱國的罪名,最後還是入朝的秦琅保全了他身後名,還力主追贈。

事後又讓郭待封兄弟隨秦俊去西域從軍報仇。

先前吐蕃西昌等地出現大規模叛亂,滇越道節度使秦彥道率兵北上平定叛亂,事後,郭待封從安西節度副使調任西昌節度使。

他剛上任沒多久,整頓兵馬,清剿叛亂餘孽,搞的也是風風火火,現在更是直接提議要把整個高原地區,全都改土歸流,都納入到西昌道,納入西昌鎮節度使之下。

秦珪端着茶杯,“郭待封和郭待聘兄弟倆個當年奪情從軍西征,打起仗來不要命,我印象深刻,本來這兄弟倆個當年是學文的,郭待封還中了舉人,準備考進士的。”

“郭待封是個狠人,郭家兄弟也一直記着當年三郎對他們家的恩情呢,他既然想對高原三國用兵,倒也沒多大問題,他有這能力,況且經歷上次的叛亂後,我覺得改土歸流的條件也算成熟了,高原那些部落蠻子,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沒必要一直留着。”

秦孝忠低頭思索了下。

“現在用兵高原合適嗎?剛經歷了江南叛亂,今年又是新皇繼位初年?”

“這有什麼,該打就打,新皇剛繼位,若是平定高原三國,這不也是給新皇的獻禮嗎?”

秦利見和秦景嗣這堂兄弟倆,都出聲表示願意去西昌支援郭待封。

“明天拿出來兩府議一下吧。”

第1077章 問罪第622章 開疆第1224章 國師第982章 太子第118章 輸了江山第1375章 繼承者第1321章 廢蘇立韋爲哪般第635章 逼宮第243章 長樂坡第918章 長樂嫁妝第903章 太平鉅變第59章 鎮撫司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042章 面具第1069章 刀牆碎斷吐蕃夢第523章 各自顯神通第111章 小金庫第396章 扶搖直上九萬里第904章 戰爭孤兒第598章 死敗塗地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74章 羅士信第1282章 異姓加封魏郡王第1426章 選婿招親第1326章 羽翼盡削圖窮盡第967章 邊軍小兵第681章 天網第1171章 指點第279章 該當何罪第691章 暗授機宜第1298章 一睹人間盛世顏第162章 發家致富程大郎第1278章 請以死殉葬先皇第556章 雖九死而猶未悔第457章 反客爲主第833章 君臣較量第459章 巨卵第971章 殖民時代第52章 馬周的建議第1013章 太子傲氣九重天第537章 勝者爲王第189章 鳥盡弓藏第46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1421章 強支弱幹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332章 國忠的禮物第1323章 南海升龍出聖人第1179章 巴朗蓋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734章 太上皇的報復第982章 太子第396章 扶搖直上九萬里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832章 削藩第823章 人魚第825章 黃雀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95章 走私第1094章 突破第324章 氏族志第1278章 請以死殉葬先皇第297章 一石二鳥第1423章 隱患暗生第944章 魏黨吳黨第613章 分功第381章 罪在將來第467章 龍入大海第227章 東坡肉和轉運司第1351章 落日第942章 國本之危第228章 蘭亭序第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1066章 愁雲慘淡萬里凝第484章 宋江第1081章烈太子第1404章 鐵流二萬五千裡,秦俊三屠十萬胡第551章 夜黑第549章 冰火第1460章 總督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893章 南國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932章 一時糊塗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1443章 忠武秦家護天唐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10章 徵召還朝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682章 金狼第88章 女中呂布第779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367章開放者第654章 入倭第269章 白糖戰爭第941章 翅膀硬了第1176章 小別勝新婚第90章 刀挑都督第142章 潛伏第77章 趁火打劫的頡利可汗第217章 夜奔
第1077章 問罪第622章 開疆第1224章 國師第982章 太子第118章 輸了江山第1375章 繼承者第1321章 廢蘇立韋爲哪般第635章 逼宮第243章 長樂坡第918章 長樂嫁妝第903章 太平鉅變第59章 鎮撫司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1042章 面具第1069章 刀牆碎斷吐蕃夢第523章 各自顯神通第111章 小金庫第396章 扶搖直上九萬里第904章 戰爭孤兒第598章 死敗塗地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74章 羅士信第1282章 異姓加封魏郡王第1426章 選婿招親第1326章 羽翼盡削圖窮盡第967章 邊軍小兵第681章 天網第1171章 指點第279章 該當何罪第691章 暗授機宜第1298章 一睹人間盛世顏第162章 發家致富程大郎第1278章 請以死殉葬先皇第556章 雖九死而猶未悔第457章 反客爲主第833章 君臣較量第459章 巨卵第971章 殖民時代第52章 馬周的建議第1013章 太子傲氣九重天第537章 勝者爲王第189章 鳥盡弓藏第46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1421章 強支弱幹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332章 國忠的禮物第1323章 南海升龍出聖人第1179章 巴朗蓋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734章 太上皇的報復第982章 太子第396章 扶搖直上九萬里第652章 安西大都護府第832章 削藩第823章 人魚第825章 黃雀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95章 走私第1094章 突破第324章 氏族志第1278章 請以死殉葬先皇第297章 一石二鳥第1423章 隱患暗生第944章 魏黨吳黨第613章 分功第381章 罪在將來第467章 龍入大海第227章 東坡肉和轉運司第1351章 落日第942章 國本之危第228章 蘭亭序第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1066章 愁雲慘淡萬里凝第484章 宋江第1081章烈太子第1404章 鐵流二萬五千裡,秦俊三屠十萬胡第551章 夜黑第549章 冰火第1460章 總督第1471章 清理門戶第893章 南國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932章 一時糊塗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1443章 忠武秦家護天唐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10章 徵召還朝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682章 金狼第88章 女中呂布第779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367章開放者第654章 入倭第269章 白糖戰爭第941章 翅膀硬了第1176章 小別勝新婚第90章 刀挑都督第142章 潛伏第77章 趁火打劫的頡利可汗第217章 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