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商朝

洪荒歷一萬八千年,子天乙做《湯誓》,登高一呼,天下王侯響應。定國號爲商,南征夏桀。偌大個九州,超過一半的土地宣佈脫離夏朝統治成爲商的蜀國。而剩下的那不到一般的土地,亦是人心不穩,波譎雲詭。

《湯誓》之後,商都發兵,大軍南下,士氣高漲。商國幾十萬精銳大軍,都是楊帆海按照當年兗州營的方式訓練出來,雖然不曾修煉玄功仙法,但無論是戰鬥力還是紀律都超出其他部隊。

這是昔日他領導北軍作戰的方法,用兗州營帶動其他大軍的信心和士氣,有這樣一支大軍做前鋒,那些各地王侯的人馬亦是戰鬥力大增。

昏庸統治下的軍隊戰鬥力本就要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這人心不穩的情況下,又如何是商國大軍的對手。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正如昔日公孫軒轅領着有熊國大軍北上征伐一般,楊帆海用近乎同樣的路線一路南下。

同一時刻還分兵將冀州、雍州盡數吞併,大軍繞行,從三面夾擊鄭城。沒有人想到商國的大軍進攻速度竟是如此的快速,等到夏桀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除了豫州,各地都已經失控。

哪怕是不久前攻下的荊州也改旗易幟,雖然還不曾歸入商國,但已經不再以夏國屬地自居。而如梁州所在,則是握兵不發。

楊帆海知道這些地方在等着什麼,都想等着子天乙和履癸的軍隊決一死戰。若是兩敗俱傷,他們則也是有了入主鄭城的機會,畢竟他們也是公孫軒轅的後人,留着聖皇的血。

可惜,楊帆海爲了這一戰暗中謀劃了太多年,就如同他昔日的弟子一般,用了幾十年做規劃,根本不會給他人半點機會。

一路南征,將各地王侯的人馬超過九成都編入大軍。此時子天乙風頭正盛,加上這出兵本就是各國國書邀請,諸多王侯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只能服從。

千軍萬馬從南北兩個方向而來,最終匯聚於豫州鳴條。這是自南營軍變之後,九州內發生的最大一場戰爭,雙方兵馬加起來,超過了三百萬。

這樣的戰爭對於楊帆海毫不陌生,他經歷過太多。如今從衝鋒陷陣變成運籌帷幄之後,他有了很不一樣的感覺。

曾經的他,只要看着前方,也只能看着前方。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是不會去考慮後方的,要做的只是擊敗前方的敵人。

而作爲一個統帥之後,則是猶如一個神站在高空俯瞰整個戰場乃至九州。他需要考慮支援、考慮後勤、考慮各方面的補給,還要能看到敵人的動作,乃至敵人的一切,從而發出可以對敵人造成最大攻擊效果的命令。

履癸親自出徵,意圖擊敗商國大軍,可惜在楊帆海面前,他就跟一個小孩子一般,完全不是對手。承載了昔日兗州營的戰鬥方法,商國的大軍就一個字:快。

楊帆海只會百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衝擊夏國軍陣,更是令最精銳的十萬大軍直取履癸中營。

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履癸何時見過這等陣仗,等到緩過神來的時候,發現大勢已去,倉惶南逃。

這場戰爭已經毫無懸念,楊帆海讓子天乙親自率領最精銳的大軍追擊,其他人馬負責接收各地。

子天乙一路追殺,到揚州南巢終於將履癸拿下。不過他並沒有殺死這個夏朝的故主,而是令人在南巢附近建了一個行宮,將履癸軟禁在了裡面。

鳴條之戰結束,商國兵力天下再無人可比,梁州、荊州紛紛請求歸順,在夏朝的廢墟上,子天乙晉位新的帝皇,號“成湯”,建立起了新的國度:商朝。

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楊帆海終於成功的培養出了一個自己想要的帝王。但這一次他沒有輕易的功成身退,而是接收了子天乙給的封賞,以丞相之位留在了國都。他需要繼續看着這個國家,不要讓商朝重蹈夏朝的覆轍。

儘管他將治理國家的大權都分了出去,但無人敢輕視他。人人都知道這商朝的天下可以說完全是他打下來的,而那些最精銳的大軍也是以他的命令馬首是瞻。

明明不攙和政事,可所有人有什麼問題的時候都會將奏摺送到他這裡來,便是子天乙也默認了此事。

楊帆海爲這些事情無奈,因爲他的確不想去管治理國家的事情,只要那些人不是包藏禍心,哪怕是個庸才也無妨,商朝總會慢慢進步,他所要看着的只是帝君而已。

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哪怕你無心,可你在這個位置上就不能操心。楊帆海並不希望事情如此發展,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這個身份,伊尹,已經成了華夏一統九州以來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權臣。在威望上,甚至超過了成湯子天乙。

商朝建國不過三年,履癸鬱鬱而終,子天乙將他名字做了他的諡號:桀,是爲暴君。

人族的元氣再次開始恢復,然而正如啓之後氣運受影響了一般,夏朝的大王壽命都不再很長,商朝的也是一樣。子天乙在位不過十幾年,便壽終正寢,因其長子早逝,因而由其二子外丙繼位。

外丙比子天乙壽命更短,竟是隻做了三年帝君便一命歸西,其弟弟中壬繼位。中壬雖然比外丙好些,可惜依然短命,不過四年又是壽終正寢。

更爲麻煩的是,中壬死去的時候,並沒有定下太子,令商朝一下羣龍無首。而且子天乙之後的繼任者一個個短命,令天下生出謠言,說子天乙這一脈並非公孫軒轅血脈,承受不起帝皇之位。

天下一時間又是暗流涌動,波譎雲詭,各地王侯都有了反意。朝中大臣無奈,只能盡數聚集到了楊帆海處請他出來主持大局。

楊帆海本是沒有插手天下局勢的想法了,因爲不想太過干擾天下,所以哪怕看着子天乙和兩個兒子死亡也沒有做什麼,甚至他自己還有了離開的打算。可商朝這般局勢實在不是他想要的,繼續下去的結果怕是不亞於一場九州大戰,無奈之下,又是站了出來。

立子天乙長子之子太甲爲天子,定下大統。調遣最精銳大軍駐紮在昔日建木斷絕之處,威震雍州和荊州王侯。這兩處王侯不反,天下其他各地王侯絕不敢起兵。

又是拿出弒神槍再次導演了戰神旨意之事,借自己的話證實了子天乙聖皇血脈的事實,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商朝綱常再次恢復正常。

楊帆海本以爲自己可就此停下,可沒想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繼位的太甲並非賢能之人,而是個紈絝。前兩代帝君乃是他叔父,似乎有心讓他沒有君王之能,更有利他們自己的地位穩固,因而將他寵成了一個極爲任性的傢伙。

雖說不至於如夏桀一般昏庸,但也差不了太多了。楊帆海也不客氣,直接將這叛逆的小子罰去面壁思過了三年。

一個臣子,敢罰大王去面壁,連楊帆海自己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一天,然而沒有人敢說什麼。這樣的一個四朝老臣,而且還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權臣,誰敢說道。

三年的面壁效果不錯,太甲終於老實下來,楊帆海又是讓他回來繼續做帝君。

重掌大權,太甲第一件事便是命令天下各處建戰神廟,供奉戰神。面壁思過對他影響很大,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原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

過了叛逆期後,變得成熟起來,更是認識到自己這一脈能當上帝君不是因爲自己的爺爺多有能力,而是因爲戰神的庇佑。自此開始,商朝上下除了敬天敬地敬聖皇,就只敬戰神。

看着整個九州都在供奉自己,楊帆海有種說不出的異樣感覺,但他沒有阻止,並非是要貪這些虛名,而是因爲這種供奉不僅僅能讓自己的信仰之力更爲強大,還能壓制截教和闡教,轉移信仰,令這兩教無法影響商朝政事。

太甲似乎打破了父輩的宿命,雖然並非長壽者,但不再如他們那般短命,在位了二十多年方纔駕崩,其子沃丁繼位。

楊帆海感覺自己伊尹這個身份實在是活了太久了,再看到天下穩定,便佯裝壽終正寢。但並沒有就此離去,而是換了其他身份繼續活在商朝的官場上。

太甲之後的帝君似乎都繼承了先祖的短命,或是幾年,或是十幾年,只有寥寥幾個達到了二十年的。

幾百年時間,帝君一個換一個,便是商都也因此改變了好幾次。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帝君的更換令皇權變得不再如曾經那般讓人敬畏。各地王侯如此,百姓亦是如此。

因爲消息傳遞不夠通暢,甚至還出現過今天得到消息某個王室繼位,幾天後又得到消息,帝君再次換了。

楊帆海一直在暗中看着,天下雖亂,但並非民不聊生,各地的治理也並不昏庸,最多就是帝位不穩。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他不會直接插手,只是在暗中推動一些事情而已。

本以爲可以一直這般,直到出現一個賢能帝君再重整朝綱,可沒想到麻煩事情還是來了。

第98章 出嫁第63章 挾持第228章 劍斷不周第178章 龍族第325章 邀約第18章 貴賤有別第412章 黃粱一夢第348章 兩敗俱傷第10章 落音繽紛第391章 昊天大帝第10章 落音繽紛第210章 劫道第8章 災民第150章 誤會第51章 分兵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315章 黑衣人第419章 大事將起第9章 動手第121章 誓言第424章 東皇太一第87章 挽留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421章 黃泉第255章 釣魚第185章 第二片青銅塊第323章 戰爭的苗頭第291章 西征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26章 交易第277章 衝突第261章 定三關第418章 商朝第226章 罵聖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323章 戰爭的苗頭第437章 戰爭的原因第369章 媧皇宮第395章 陳塘關守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86章 黃雀在後第199章 古制第35章 朱果第15章 回程第429章 強者皆至第82章 得救第400章 鋒芒第385章 天變第428章 三招第68章 滄海三疊浪第292章 第一關第103章 苦戰第91章 奸細推測第395章 陳塘關守第133章 守城(一)第32章 拒絕第351章 天絕之陣第35章 朱果第117章 爽靈之境第438章 決裂第144章 財政危機第28章 登翠微第303章 兄弟第378章 無法迴避的問題第134章 守城(二)第196章 克巫之力第324章 昌意第190章 善後第376章 開戰的理由第217章 狗和女子第231章 告別第27章 第一關第143章 改陣第365張 崆峒印第145章 一石二鳥第336章 意第131章 戰局有變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318章 聖人子弟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249章 命中註定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23章 棄卒第342章 事情有變第203章 請求第225章 至寶認主第401章 黃金百年第28章 登翠微第41章 方石信第175章 真正身份第383章 仙王出手第429章 強者皆至第68章 滄海三疊浪第114章 最大的敵人第410章 青海驚變第55章 託付第344章 牽制第169章 尤山蟲第123章 拜將第103章 苦戰
第98章 出嫁第63章 挾持第228章 劍斷不周第178章 龍族第325章 邀約第18章 貴賤有別第412章 黃粱一夢第348章 兩敗俱傷第10章 落音繽紛第391章 昊天大帝第10章 落音繽紛第210章 劫道第8章 災民第150章 誤會第51章 分兵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315章 黑衣人第419章 大事將起第9章 動手第121章 誓言第424章 東皇太一第87章 挽留第106章 兗州潰敗第421章 黃泉第255章 釣魚第185章 第二片青銅塊第323章 戰爭的苗頭第291章 西征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26章 交易第277章 衝突第261章 定三關第418章 商朝第226章 罵聖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323章 戰爭的苗頭第437章 戰爭的原因第369章 媧皇宮第395章 陳塘關守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86章 黃雀在後第199章 古制第35章 朱果第15章 回程第429章 強者皆至第82章 得救第400章 鋒芒第385章 天變第428章 三招第68章 滄海三疊浪第292章 第一關第103章 苦戰第91章 奸細推測第395章 陳塘關守第133章 守城(一)第32章 拒絕第351章 天絕之陣第35章 朱果第117章 爽靈之境第438章 決裂第144章 財政危機第28章 登翠微第303章 兄弟第378章 無法迴避的問題第134章 守城(二)第196章 克巫之力第324章 昌意第190章 善後第376章 開戰的理由第217章 狗和女子第231章 告別第27章 第一關第143章 改陣第365張 崆峒印第145章 一石二鳥第336章 意第131章 戰局有變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318章 聖人子弟第289章 落井下石第249章 命中註定第248章 膽大包天第23章 棄卒第342章 事情有變第203章 請求第225章 至寶認主第401章 黃金百年第28章 登翠微第41章 方石信第175章 真正身份第383章 仙王出手第429章 強者皆至第68章 滄海三疊浪第114章 最大的敵人第410章 青海驚變第55章 託付第344章 牽制第169章 尤山蟲第123章 拜將第103章 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