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9年,王羲之卒,享年五十九歲。
這是東晉這個時代最後一個可以在聲勢上和謝安分庭抗禮的人物,隨着他的身死,人才鼎盛達到巔峰的謝氏完全走向了臺前。
“關中良相唯王猛”死於375年;
“江東獨步王文度”死於375年;
“盛德日新郗嘉賓”死於378年;
只有謝安,還堅強地活着,而活着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缺少了王猛輔佐的大秦皇帝苻堅,很快就失去了對大局上的判斷力,淝水之戰的序幕也在這個時候逐漸拉開。
二月,秦兗州刺史彭超奉秦帝苻堅令,圍困彭城。晉兗州刺史謝玄率萬餘人救援,進兵泗口,兩相對峙下,沛郡太守棄城而逃,彭超佔彭城。
三月,晉孝武帝司馬紹下詔,以北境戰事迭起,年成不佳,命將皇室供御從儉,皇族供給和百官廩俸減半,其他賦役費用如不屬軍國需要一應停省。
四月,秦後軍將軍俱難、洛州刺史邵保率步騎數萬攻淮陰、盱眙等城,俱下之,東晉朝堂震動。
五月,彭超、俱難集中步騎六萬,圍攻東晉幽州刺史田洛於三阿。三阿距離東晉邊邊重鎮廣陵只有一百里地,三阿被困,建康震動。東晉立即沿江佈防,宰相謝安遣弟徵虜將軍謝石統率舟師屯兵塗中滁縣,遣兗州刺史謝玄自廣陵救三阿。二十五日,秦將俱難等戰敗,退保盱眙,三阿之圍遂解。六月七日,謝玄與田洛率衆五萬進攻盱眙,又敗秦軍,連克盱眙、淮陰。秦將邵保戰死,俱難等退兵淮北。謝玄與田洛奮力追擊,戰於君川,大破秦軍。彭超、俱難棄軍而逃,僅以身免。謝玄還廣陵,朝廷進爲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
七月,苻堅下彭超於廷尉,彭超自殺。苻堅以毛當爲徐州刺史,鎮彭城;王盛爲南兗州刺史,鎮陸湖;王顯爲揚州刺史,鎮下邳。
八月,司馬紹以左將軍王蘊爲尚書僕射,遷丹楊尹,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會稽內史,整軍備戰。
秦晉戰事,呈深度膠着狀態。
趙高的乞活軍,在這種激烈的拉鋸戰中,也終於沒有了用武之地,乖乖地從前線撤了回來,駐守到貝郡貝城之中。經過這幾年馬不停蹄地征戰,這支乞活軍人數雖然進一步被壓縮到了三百多人,整體的戰鬥力卻再次上揚,半數成員已經達到了臨界的A-,其餘的一半也達到了B+,配合上他們強悍的特性,可以說是有了讓人側目的實力。
他們的戰績也是驚人。在這數年裡,不斷輾轉騰挪的奔襲戰中所滅殺的大大小小部落不下於五十,光光劫掠回來的戰馬數量就超過了五千。這還是絕大多數戰馬不能夠送回晉地的原因,否則的這個數量還要翻上數倍。
除了正面遭遇秦軍的精銳,這支擅長遊擊的乞活軍已經沒有了對手。
當初能夠據城與桓溫對抗的袁真,所依賴的主力豫州乞活,大體的實力也就只比這裡強上一個等階而已。
當然,誰在這個時候還說養乞活軍不費錢趙高絕對會用大耳刮子抽他,當初以一州之富的袁真僅僅只能供養五百人就應該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麼省錢的行當。
每一名乞活軍的成長,既是踩着敵軍屍體攀升上來的,也是踩着友軍的屍骸才能夠站到了高處。他們的每一次進階,依賴的都是行走在生死邊緣線上的戰鬥。戰勝了固然獲得了經驗完成了升級,更多地人卻沒有這種好運氣只能埋屍荒野,成爲了一個無名地基數,每一次的戰鬥,都有無數這樣的基數在不斷地倒下。
貝郡兵營在資源足夠的情況下,每天出產的壯丁士卒過百人,五年下來已經出產了十五萬最低級的壯丁乞活軍,消耗的資源總量已經是個龐大到不能看的數字,如果不是有五石散帶來的鉅額財富,大概無論如何也支持不了這樣一種消耗的。
而現在真正培養出來的,不過就是這三百餘人。
五百比一的比例!
如果這還不是一支強軍的話,大概連劇情世界的規則都說不過去了。
這麼說其實也不對,其實除了這三百核心的精銳主力,第二預備隊的C階乞活軍和第三預備隊D階的乞活軍數量也有千餘,共同構成了貝郡現在的主要戰力。
在任何劇情世界,實力都可以看成是一名開拓者行事的根本,當手中擁有了這樣一支戰力後,連宰相謝安都被驚動,接連給了數次的徵召,都被趙高推脫,在有王羲之有意爲之的掩護下,謝氏也就沒有強求。
畢竟生性高傲,擁有着“封胡羯末”四秀的謝氏,從來就沒有求人的習慣!
早在兩年前的太元二年(377年),朝廷就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原先郗氏和桓溫留下的京口廣陵衆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悍將劉牢之爲參軍,戰無不捷,接連打了數次大勝仗。在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正式組建了這支號爲北府兵的強軍。
北府兵一經組建,在史詩級歷史人物謝玄的帶領下就是A級的悍卒精銳,在解救三阿的戰鬥中,已經初步展露出了自己不凡的鋒芒。
這個時候是北府軍剛剛組建的初期,全員數量不過萬餘,卻已經有了劉牢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這些強悍的將領,成爲了晉朝極其重要的一支戰力。
現在,這支神勇無敵,百戰百勝的軍隊姓謝,即使是皇室司馬氏,也插不進半隻手。
在這樣的底氣下,謝安又怎會把只有區區數百人的趙高放在眼裡?所謂的招募,不過就是可有可無的例行公事而已。
當然,琅琊王氏的家主王羲之在這裡面起的作用也不小。從一開始,趙高就利用五石散隱性內附了琅琊王氏,雖然過程中有過一點不愉快就是趙高投向過桓溫,然而五石散這條利益紐帶卻一直沒有斷過,王氏子弟也都和趙高保持着不錯的私誼。在這種情況下,和王氏有着姻親關係的謝氏不可能不顧及王氏的態度。
特別是雖然不在朝堂上,卻依舊對朝堂保持着巨大影響力的王羲之的態度。
直到他的死去。
這對琅琊王氏來說是一個最終政壇謝幕的舞臺,隨着王羲之的離開,王氏對於朝廷最後的影響力也逐漸消散。雖然王羲之的兒子們王氏的子弟都還身兼着各種官職,但缺少了核心的領軍人物,王氏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當然,在王羲之的幼子王獻之還會帶來王氏最後一點輝煌,宛如夕陽謝世時最後的燦爛,依舊是餘暉萬丈。他以當今皇帝司馬紹妹夫的身份,被宰相謝安十分看重,請爲長史,不久又授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入朝拜爲中書令,算是王氏子弟中最爲傑出的一個。
可惜的是,因爲某種關係,王獻之和趙高的關係始終處於尷尬之中,不可能會接替王羲之成爲趙高的保護傘,而其餘的子弟,就算是有心也是無力。
在王羲之的喪禮上,久未露面的趙高也終於再次亮相,蟄伏已久的他,也終於到了亮出自己磨了許久的爪牙的時候。
“你所要找的人,都會出現在這場喪禮之中。”這是方靜姝經過數年精心的調查,給與趙高的答案。
PS:王獻之和趙高關係不佳的原因,是根據歷史的推演結果,寫在作者的話裡,不佔字數。
王獻之先娶的是郗氏郗道茂,在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強迫下和郗道茂離婚娶了後者,而司馬道福也不是初嫁,她的前夫是桓溫的兒子桓濟,這個時候因爲謀殺桓衝被流放,趙高投靠過桓溫,這個關係自然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