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被留在宮裡,皇上原打算次日早朝後細問。
誰想這天早朝,文武百官竟有一半人爲此事上奏。
還不到一天時間,隴西難民狀告皇子的事情就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
皇上不由得冷哼道:“這可當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禮部官員上奏:“今天一早就有數百名太學生攔在下官上朝的路上,上書請願。
懇請朝廷秉公裁斷,爲民做主。”
“這些太學生,動不動就請願!事情現在還沒開始審理,他們就請願,是拿準了朕的兒子欺壓百姓了嗎?”皇上明顯不悅。
他最不喜歡跟着瞎起鬨的,可這幫太學生們又臭又硬,當初就因爲皇上修道不上朝的事也屢次上書。
皇上雖然恨得牙癢癢,可是太祖傳下來的規矩太學生有上書之責。況且這些傢伙雖然沒有官職在身,在世人眼裡地位卻非同一般的高。
輕易動不得。
“陛下,這些太學生們只是要求個公道。臣也相信五皇子是清白的,但必須將此事剖白清楚,以安民心,且防悠悠之口。”
“怎麼?你們都和他一個意思嗎?”皇上問衆人。
底下的人幾乎異口同聲:“陛下聖明!”
“那依你們看該如何剖白?把五皇子叫到殿上來?”皇上沉聲問。
底下又是一片寂靜。
“看來是不成?”皇上冷笑,“那你們倒說該如何辦呢?”
衆大臣都把目光看向姚泰和馬忠,最後姚泰站出來說:“既然那些難民告到了大理寺,不如就把這件事交由大理寺去裁定吧!”
而安國公卻站出來說:“五皇子去賑災是有戶部官員跟隨的,不如把隨行的官員叫來先問一問。”
顯然他不主張把五皇子送到大理寺去。
“也好,”皇上聽了點點頭,“朕原本給他們都放了假,既如此就都宣上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
他也不願把自己的兒子交出去。
“安國公說的有理。”姚泰立刻改口,“當時戶部跟隨去了兩名官員,王誠和吳萬端。
這樣人負責整理相關賬冊數目,對於銀錢糧款自然是清楚的。”
皇上便立刻命人把這兩個人帶來。
誰想最後只帶了一個人來。
“啓奏陛下,王誠已於昨夜自盡,家中正在辦喪事。”去宣王誠的人回來稟告。
在場衆人聽到這消息,神情都變了。
好端端的人爲什麼自殺?而且是在這時候。
另一個吳萬端則跪在那裡,無論問他什麼,只說一句:“臣罪該萬死!”
皇上氣得想對他用刑,又被人勸住了。
“陛下息怒,隨行的兩個官員已經死了一個,若把這個再打死,就徹底問不出什麼來了。”
“人不開口還有賬冊,”又有官員進言,“這是重要的憑證。”
但是要查賬冊可不是一時就能查完的。
皇上不同意把五皇子交到大理寺,命人先查賬。
那個吳萬端也先看起來,又命刑部的人去王誠家裡驗屍,言明暫時不許下葬。
皇上又把隨五皇子一同去隴西的相關人等全部叫來,一一過問。
也不過是問五皇子的飲食起居,都到過什麼地方,說過什麼話,見過什麼人。
其他人的話都沒聽出什麼問題,只有一個廚子說:“五皇子很是辛苦,常常顧不上吃飯。
回京前半個月和回京的路上只是每餐都吃魚,只要白水放些鹽巴。”
皇上聽了之後臉色立刻變得很難看。
將所有人都打發出去,只把自己關在了御書房裡。
此時福妃在後宮也聽到了消息,問薛姮照怎麼辦。
“鬧成這個樣子,自然是事先有預謀的。跑不出馬家和姚家,他們前陣子吃了虧,自然要找補回來。
而且依奴婢看,皇后必然也從中推波助瀾了。
如今京中一派沸然,萬民血書和太學生請願是民憤;
隨行官員一個自殺,一個禁言,這是官怨;
那個廚子,看似最是人微言輕,可他的話卻最見利害。
如果前面的事情都是在埋線佈雷,這個廚子的話無異於點燃引信的那一點火星。”
福妃聽了不解:“前頭那兩點我認同,後面這廚子的話到底是怎麼個意思,我竟不能懂。爲什麼皇上聽了之後會臉色大變?”
“娘娘應該看得出來,皇上起初是不相信五皇子會做下那等天怒民怨的事來的,”薛姮照說,“不管是基於血脈親情還是對五皇子品行的信任。”
“這倒是的,不然當初皇上也不會派他去賑災,回來後也是對他大加褒獎。”
“那麼設計這計謀的人自然也清楚這一點,他們知道想讓皇上相信五皇子真的做了那樣的事很不容易。
但也不是很難,三人成虎的故事自古有之。”薛姮照說,“前頭兩件事是從大處着手,煽動羣情,左右判斷。
把這件事、把五皇子推到衆目睽睽之下,看似正大公平,實則是讓皇上沒有退路。
而最後一件是從小處下手,五皇子的飲食本是細枝末節,何況乍一聽,這廚子也是在幫五皇子說話。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一般人都不會想到會在這裡挖坑。可越是這麼不經意的細小地方,越是能牽動疑心。
五皇子辛勤勞苦,人都累瘦了,皇上爲此還特意賜了好幾頓御膳。
可現在那廚子卻說五皇子在最後半個月以及回來的路上只吃清水煮魚。
連普通的士兵尚且有糧食和肉可吃,五皇子哪裡至於只能吃魚果腹?
這件事本身就反常,並且奴婢記得五皇子是不喜歡吃魚的。”
“他小的時候吃黃魚,曾經被刺卡過,從那之後就不喜歡吃了。”福妃也明白了,“如此陛下聽了之後就會以爲果兒他是故意把自己餓瘦了,好顯示自己辛苦勞累。”
“沒錯,因爲魚肉這東西單吃會讓人變瘦。比起什麼都不吃,這樣做不但能瘦得更快,而且還不會餓壞。
如此一來,皇上一直篤定的五皇子人品可靠,便也就站不住腳了。”
“這些人的心思真是惡毒又詭譎,”福妃心膽俱寒,“無論是誰都一定會相信親眼所見之事,親耳所聽之言。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這是千年不變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