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當務之急

bookmark

“兩位大人,現在宣化府有多少災民?”

李雲天望了一眼李清正和趙衛德,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在他看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安頓好那些前來避難的災民,否則將引發一連串的治安問題和社會問題。.

“稟大人,宣化府的災民基本上都在宣化城,下官統計過,城內有災民五萬餘人,城外的災民人數在二十萬上下。”

李清正聞言向李雲天一拱手,神情嚴肅地說道,“大人,下官手上已無餘糧賑濟那些災民,懇請大人下令開宣化倉放糧,救百姓於飢苦,防患於未然。”

“這也是本官所想。”李雲天點了點頭,望着李清正說道,“不過,宣化城災民衆多,長期無所事事的話必會引發事端,故而要想解決好此事不能單靠賑濟,本官覺得不如以工代賑,既使得災民有事可做,又能給宣化府出力。”

“以工代賑!”李清正和趙衛德聞言不由得對視了一眼,臉上流露出詫異的神色,這個主意雖好,可是要那些災民幹些什麼呢?

“興修水利,開荒拓田。”李雲天微微一笑,有條不紊地向兩人解釋道,“本官已經請了皇上的恩旨,災民凡是在宣化府開墾兩畝田地,等平定叛亂後可回鄉換取一畝荒地,每名成年男丁最多換取五畝荒地,兩年之內免去田賦和徭役。”

“免去田賦和徭役?”李清正和趙衛德頓時大吃了一驚,通常來說朝廷免的都是田賦,而徭役屬於丁稅不在免除的行列,否則各地方衙門就無人可差遣,運作將陷入停頓,可李雲天竟然讓宣德帝同意免除徭役,這可着實不簡單。

“李大人,你安排一下,將災民每兩千人分爲一組,劃片安置。”李雲天微微頷首,肯定了兩人的說法,沉聲向李清正說道,“另外,從災民中選出若干名管事者前去管理每組的事務,每個月能領到一份薪俸。”

“大人,如何選取那些管事者?”李清正聞言點了一下頭,覺得李雲天這個主意不錯,雖然實行起來有些麻煩但確實是管理災民的最佳方式,如此一來那些管事者的作用將至關重要。

“先考覈,考覈通過者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後即成爲管事者,本官會給他們頒發任命書。”李雲天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地說道,“以後這些管事者,本官將優先考慮成爲交趾的地方官吏。”

“此法甚好!”李清正聞言眼前頓時一亮,連連點着頭,隨後冷笑了一聲,一臉不滿地望向了李雲天,“不瞞大人,下官對朝廷委派來的那些官吏甚爲失望,尤其是鎮守中官馬騏,簡直爲所欲爲,下官已經上了多道奏章彈劾他,可是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後,管轄十五個府,四十一個州,二百一十個縣。

按理說,原本與鄰國時常爆發戰爭的交趾在歸入大明的疆土版圖後應告別戰亂的年代纔對,因爲中南半島的國家都是大明的藩屬,誰也不敢對交趾不利。

可惜的是,交趾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而是當時朝廷的官員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交趾形勢的複雜,結果導致危機從交趾內部迸發,終成燎原之勢。

究其原因,朝廷在處理交趾儀式上有兩大失誤之處,一是地方官員的選拔太過簡單,導致地方官員不僅難堪大任,而且貪腐成風,二是本應替皇家鎮守交趾的中官馬騏欺上瞞下,爲所欲爲,大肆搜刮民財。

由於交趾地處偏遠,是人們眼中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故而朝廷的官員對其並不重視,按照常理交趾的地方官應該由吏部調集官員前去赴任纔對。

不過,因爲官員們都不願意去交趾任職,因此朝廷就對交趾官員的任免採用了另外一種形式:除了重要的官員由吏部調任外,其餘的官員從鄰近交趾的廣西、雲南和廣東讀書人中委派。

結果可想而知,那些寒窗苦讀想要博得功名的讀書人自然不會前來交趾爲官,而那些被委派來交趾當官的官員素質也就可想而知了,很多都只不過略識文字而已,他們冒險深入交趾這樣的蠻荒之地當官,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發財。

在這些官員的治理下,交趾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了,當黎利等人造反的時候,他們前去歸附也就成爲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交趾鎮守中官馬騏的盤剝,使得原本就被那些地方官員壓榨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僅孔雀尾一項馬騏每年即要一萬隻,如果數目不足就下令將辦理此事之人逮捕嚴刑拷打。

在這種情形下,最終使得交趾叛變紛起,遍地戰鬥。

值得一提的是,叛軍首領黎利本是清化府俄樂縣的一名巡檢,朝廷任命的土官,當他最開始舉兵造反時,交趾布政司左右參政馮貴、侯保立刻知會了交趾都司,讓交趾都司調集兵力跟兩人前去圍剿,而當時黎利勢弱本可以被輕鬆剿滅。

不過,馬騏與馮貴和侯保平日有隙,不願看到兩人剿滅叛匪成功,故而以鎮守中官的身份阻撓交趾都司派兵,使得馮貴和侯保僅僅帶了數百名老弱殘兵前往圍剿,結果二人戰死,黎利的勢力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終於成爲了交趾最大的叛軍首領。

這些事情李雲天都知道,不過他也對馬騏無可奈何,說到底馬騏是內侍,歸皇家管理,他實在是不便於插手,這才讓宣德帝派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東廠廠督王瑾前來處理此事。

不僅如此,李雲天還知道一些李清正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馬騏在交趾所搜刮的珍奇異物大部分都送到了宮裡。

例如孔雀羽,就被永樂帝、洪熙帝和宣德帝用來賞給皇族勳貴和文武大臣。

因此,馬騏所做之事雖然該死,但是他卻並不怕,畢竟向宮裡進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是他爲何能在交趾屹立不倒的一個潛在的重要因素。

說到底,馬騏不過是皇家的一個家奴而已,他盡心盡力給皇家辦事,皇家自然也不會虧待了他。

尤爲重要的是,皇家對馬騏十分信任,有他在交趾當耳目非常放心。

由此一來,無形中也就助長了馬騏的囂張氣焰,成爲了交趾不折不扣的太上皇,交趾三司被他牢牢地壓住,連交趾布政使黃福也被他趕走。

可惜的是,馬騏有些太過得意忘形,不僅大肆收斂錢財,給自己撈取了不少好處,還干涉了交趾的軍政事務,犯了皇家的一個大忌,終將成爲一枚被皇家所拋棄的棄子。

“馬中官之事,皇上自有安排,李大人稍安勿躁。”李雲天知道李清正對馬騏的不滿,於是笑着安慰道。

作爲宣化府知府,李清正不可避免地與馬騏有過沖突,馬騏曾經打着向皇家進貢的旗號向他索要錢財和物品,結果被李清正拒絕。

李清正可與交趾的那些官員不一樣,是從京城裡下來的,而且還是堂堂的翰林學士,自然沒有將馬騏這個閹人看在眼裡。

馬騏也知道李清正在京城根基深厚,在官場上有着不少同僚和門人,是個不好招惹的人物,故而也不敢明着招惹李清正,要知道這個倔老頭可是連洪熙帝的面子都敢不給。

因此,馬騏私下裡給李清正下了不少絆子,兩人之間逐漸勢如水火。

“皇上已經準備查處馬騏?”李清正聞言眼前頓時一亮,不由得驚喜地望着李雲天,他在官場磨礪多年,自然能聽出李雲天話裡的含義。

“趙大人,宣化府有多少兵力?”李雲天微笑着點了點頭,隨後望向了坐在一旁的趙衛德。

“稟大人,自從交趾那些暴民鬧事起,卑職和李知府就徵召了各縣民壯,現有兵卒一萬二千餘人、土兵三千餘人。”趙衛德向李雲天微微一躬身,沉聲回答。

“趙大人,本官准備從這些兵卒中挑選五千人加入驍武軍,你安排一下,屆時驍武軍的人會對他們進行檢測。”

李雲天聞言沉吟了一下,宏聲下達了命令,“告訴府裡的土司,本官不白用他們的人,每個人本官每月給他們一兩銀子,如果戰死的話本官給他們五兩的撫卹!”

“遵命。”趙衛德聞言微微怔了一下,顯得有些意外,向李雲天一抱拳應承了下來,隨後有些不解地問道,“大人,爲何要讓他們加入驍武軍?”

“本官也不瞞你們了,本官這次只帶了三千驍武軍前來。”李雲天不由得苦笑了一聲,“我軍交趾慘敗的消息傳來,朝野震驚,京城流言四起,百姓們無不視交趾叛軍如洪水猛獸,爲了平復京城的局勢,捍衛我大明的威嚴,故而本官匆忙出征,哪裡有時間準備平叛的大軍。”

“三千人!不是十萬人?”李清正和趙衛德聞言不由得大驚失色,神情愕然地望着李雲天。

如果兩人沒有記錯的話,現在驍武軍的那些騎兵還在宣化城裡沿街大肆宣揚驍武軍這次要來十萬大軍平叛,三千人也就是十萬大軍的一個零頭而已,如何能與有着二十萬之衆的叛軍交戰?!^!

第159章 暗流洶涌第394章 言明利害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178章 冤深似海第673章 完勝第511章 軟禁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299章 下馬威第1024章 進退維谷第1357章 明智的選擇第1329章 保媒第952章 潰不成軍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1118章 用心良苦第1024章 進退維谷第786章 勢在必得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1077章 暗中解救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1055章 城中奸細第5章 君子之仇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381章 整編新軍第247章 一舉成名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96章 投案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1351章 心灰意冷第60章 遇襲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1186章 公審第414章 勢在必得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859章 化解事態第983章 西域寶刀第1044章 連環雷第1101章 再克敦煌城第641章 情報第256章 暗中求援第42章 皆大歡喜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1002章 使臣替身第813章 進宮鳴冤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1093章 分兵出城第617章 脫險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458章 以假亂真第370章 一戰成名第94章 震動第1247章 層層遞進第352章 身份尊貴的隨從第1232章 弄巧成拙第1060章 不得已爲之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354章 出擊第298章 拒之千里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36章 明修棧道第736章 震懾第1313章 心事各異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560章 四兩撥千斤第1203章 晚節難保第162章 揹負罵名第98章 推諉第1342章 閉門羹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585章 敲竹槓第18章 心存忌憚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191章 懼內第825章 弔唁第532章 波瀾驟起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739章 深謀遠慮第1396章 侍寢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45章 風雨欲來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74章 理清頭緒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夢成真第380章 鎮武伯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650章 領議政
第159章 暗流洶涌第394章 言明利害第778章 理虧詞窮第1178章 冤深似海第673章 完勝第511章 軟禁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299章 下馬威第1024章 進退維谷第1357章 明智的選擇第1329章 保媒第952章 潰不成軍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1347章 無計可施第845章 着手反擊第1400章 老實招供第1118章 用心良苦第1024章 進退維谷第786章 勢在必得第1348章 救人之策第883章 漕幫變革第1077章 暗中解救第254章 盛氣凌人第1055章 城中奸細第5章 君子之仇第1352章 醉翁之意第381章 整編新軍第247章 一舉成名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96章 投案第119章 項莊舞劍第1351章 心灰意冷第60章 遇襲第202章 天下疆域第1186章 公審第414章 勢在必得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859章 化解事態第983章 西域寶刀第1044章 連環雷第1101章 再克敦煌城第641章 情報第256章 暗中求援第42章 皆大歡喜第115章 人盡其能第1002章 使臣替身第813章 進宮鳴冤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1093章 分兵出城第617章 脫險第1129章 虛與委蛇第1284章 燙手的山芋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489章 人證俱全第533章 神秘的罪證第458章 以假亂真第370章 一戰成名第94章 震動第1247章 層層遞進第352章 身份尊貴的隨從第1232章 弄巧成拙第1060章 不得已爲之第1047章 一場好戲第354章 出擊第298章 拒之千里第1187章 塵埃落定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784章 先發制人第36章 明修棧道第736章 震懾第1313章 心事各異第973章 夜探大牢第301章 示敵以弱第560章 四兩撥千斤第1203章 晚節難保第162章 揹負罵名第98章 推諉第1342章 閉門羹第671章 血統高貴第585章 敲竹槓第18章 心存忌憚第639章 率軍馳援第1397章 機緣巧合第191章 懼內第825章 弔唁第532章 波瀾驟起第290章 名揚京師第739章 深謀遠慮第1396章 侍寢第520章 權勢之爭第45章 風雨欲來第566章 技驚四座第74章 理清頭緒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夢成真第380章 鎮武伯第951章 守株待兔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650章 領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