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2 絕道之地
“遼東戰事告急,皇上派我率軍前往遼東馳援義國公。”李雲天向神情詫異的楊雲貴微微一笑,隨後開口問道,“悠遠,我懷疑有人在幕後策劃北元殘部向大明發動戰爭,你在韃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三衛的人有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楊雲貴藉助九州商會在前往韃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三衛做生意的商人中派遣了暗探,在當地部族中悄悄發展情報網絡,故而李雲天要想得到敵軍的情報自然要來找楊雲貴。
“這倒沒有。”楊雲貴聞言沉吟了一下,然後搖了搖頭,皺着眉頭說道,“如果確實有人隱身幕後指揮這一切,那麼可着實不簡單,竟然能讓北元殘部聯合起來對付我大明。”
“此人費盡心機在山西行都司和遼東都司挑起戰火,而且相繼在遼東擊敗了義國公和安泰侯,文韜武略可見一斑,北元什麼時候出了這種人才?”
李雲天對楊雲貴所言頗有感觸,臉上不由得流露出一絲苦笑,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對方已經在遼東掌握了主動,遼東這場戰可不好打呀。
“對了,我今天收到了一個從交趾傳來的消息,陳光宗帶着紫鵑逃走了,下落不明!”楊雲貴知道事態嚴重,凝神想着有什麼有用的消息可以提供給李雲天找出那個北元的幕後主使,沉默了片刻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向李雲天說道。
六月上旬,陳光宗和紫鵑隨着一批兩淮鹽道貪腐案中的涉案者乘海船抵達了交趾,進而被分配到各自所屬的村鎮中。
誰成想,僅僅過了半個月,也就是六月下旬陳光宗和紫鵑就忽然消失不見了,當地官府尋找未果,斷定兩人已經逃走。
“算了,早走早安心,他原本就不是一個閒得住的人。”李雲天聞言微微一怔,隨後無奈地搖了搖頭,他當時可是讓紫鵑警告陳光宗好自爲知,沒成想陳光宗還是按捺不下寂寞逃走了。
陳光宗能執掌鹽商總會這麼多年肯定有一定的本事,不單單倚仗陳文仁的力量,如果李雲天沒有猜錯的話陳光宗肯定已經給自己留好了後路,在外面秘密置辦了一份產業,這次能順利從交趾逃走絕對有人接應。
反正陳文仁已經要被處死,陳家的家產也都全被抄沒,也算得到了懲罰,陳光宗跑了也就跑了,希望他能安穩地過下半輩子。
況且,李雲天現在被遼東戰事所困擾,哪裡還有心情去理會陳光宗的事情。
“兀良哈三衛誰與大明走得最近?”隨後,李雲天的心思又轉到了遼東戰事上,沉吟了一下後開口問道。
北元殘部按照地域分成三個部分,蒙古草原以西的蒙古人稱爲瓦剌,蒙古草原以東的蒙古人稱爲韃靼,韃靼部東北方的蒙古人叫做兀良哈,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稱的兀良哈三衛。
洪武二十二年,也就是1389年,明太祖爲了安置大興安嶺以東地區的蒙古人,故而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
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裡河)上游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餘衛在嫩江和福餘河(今烏裕爾河)流域。
按照明軍的衛所軍制,授封兀良哈三衛首領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決定其更襲和升遷,並頒給敕書,以憑朝貢,其中封阿札施裡爲泰寧衛指揮,塔賓帖木兒爲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爲福餘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爲朵顏衛指揮同知。
大明要求他們“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實錄?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做明朝的“屬夷”。
蒙古人稱朵顏衛爲兀良哈,泰寧衛爲翁牛特,福餘衛爲烏齊葉特,這是因爲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分別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爲主組成,因此明朝也把朵顏衛稱爲兀良哈衛。
明初時,兀良哈三衛當中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餘衛,朵顏衛在後。
明中期後,朵顏衛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衛之首,所以明朝往往把三衛籠而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把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的駐地統稱爲“兀良哈地區”。
“根據我得到的情報,在兀良哈三衛中福餘衛與大明走的最近,同時與韃靼部之間關係惡劣。”楊雲貴想了想後向李雲天說道,“韃靼太師阿魯臺曾經派兵攻打過福餘衛的蒙古部族,佔領了他們一部分領地。”
十四世紀初,蒙古韃靼阿速特部大首領阿魯臺與蒙古瓦剌衛拉特部爲敵時,曾經得到蒙古科爾沁部的支持。
因此,阿魯臺和科爾沁部的關係十分友好,在衛拉特部的馬哈木擁立德勒伯克爲全蒙古大汗的同時,阿魯臺也擁立了科爾沁部的阿岱臺吉亦稱全蒙古大汗。
阿岱汗封阿魯臺爲太師,但阿岱汗和阿魯臺聯合力量最終未能擊垮衛拉特部,並不時遭到衛拉特部東進的威脅。
再加上阿魯臺先後四次被永樂帝率兵征討,故而永樂朝後期阿岱汗和阿魯臺率領一部分科爾沁人東遷,到達大興安嶺以東的嫩江流域駐牧。
阿魯臺之所以遷到這一地區駐牧,是因爲兀良哈地區的一些蒙古部族首領和阿魯臺的關係較爲親密,有的人還同阿魯臺結爲兒女親家,而且阿魯臺的軍隊中有相當數量的士兵是徵自兀良哈三衛。
當阿魯臺被永樂皇帝征討時,兀良哈三衛曾給過他多次援助。
當然,也不是所有兀良哈蒙古部族首領都甘願服從阿魯臺的控制和調遣,其中,駐牧嫩江流域的福餘衛的一些蒙古部族首領在阿岱汗和阿魯臺進入其駐地時就奮起反抗。
結果,福餘衛的那些蒙古部族首領遭到阿魯臺太師的鎮壓,人畜被掠奪,這使得一些福餘衛的蒙古部族首領不得不放棄其駐地逃往海西女真部所在的地區。
其實,兀良哈三衛自從接受了明太祖的封賞之後已經開始逐漸融入大明。
明太祖規定兀良哈三衛每年兩貢,每次各五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貢物有馬、駝等物,永樂初年永樂帝還在遼東開東原和廣寧(今遼寧北鎮)等地設立馬市,與三衛市易馬匹,雙方交流逐漸增多。
儘管兀良哈三衛時而寇掠大明遼東地區邊鎮,但通關全局來看他們尚能服從明朝的管轄。
而正是由於兀良哈三衛的屏捍,自三衛設立起至嘉靖年間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平灤諸州未遭蒙古侵擾之禍。
因此,此次兀良哈三衛忽然之間向大明發難完全出乎了李雲天的預料,在他看來兀良哈三衛完全就沒有必要採取如此過激的行爲,因爲大寧都司對他們進入河套地區放牧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雙方一直相安無事。
這一次兀良哈三衛在大寧城外忽然冒出來的援軍,證明韃靼部的蒙古部族肯定參加了遼東戰事,這裡面一定發生了什麼不爲人知的隱情,李雲天需要知道是誰促成了韃靼部與兀良哈三衛的這次結盟,說不定還包括了瓦剌部,這種事情看起來簡單,實則非常不易。
“福餘衛?”聽了楊雲貴的話後,李雲天皺着眉頭沉思了一會兒,隨後開口問道,“你在福餘衛可有什麼用得上的關係?”
“我手下有一名暗探與福餘衛指揮同知次子關係密切。”楊雲貴清楚李雲天的意思,於是說道,“我這就聯繫他,讓他藉着今年與福餘衛的生意打探消息。”
“讓他小心,安全第一,不可急於行事。”李雲天聞言點了點頭,他現在迫切需要敵軍的情報,尤其是兀良哈三衛與韃靼部結盟攻打大明的原因。
“你放心,他已經是老手了,絕對不會露出破綻來。”楊雲貴微微一笑,對手下的暗探非常有信心。
“有沒有吃的,我們自從進了京城還滴米未盡。”李雲天見楊雲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頓時也笑了起來,拍了拍肚子後說道,他忙了一天根本就沒有時間吃飯。
“我馬上讓人去準備。”楊雲貴聞言微笑着離開了,前去通知下人做飯。
“對了,把朝鮮國的情報整理一份,明天我讓人來拿。”飽餐了一頓後,李雲天領着雷婷等人離開,楊雲貴親自將他送到門口處,臨走的時候李雲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向楊雲貴說道。
“侯爺,你要去朝鮮國?”楊雲貴頓時就是一怔,李雲天很顯然不會無緣無故地要朝鮮王國的情報,如果聯繫起遼東現在的戰事那麼李雲天十有八九要去朝鮮國。
“如果兀良哈三衛把進入遼東的通道堵住,我軍就要等到明年才能從路上進入遼東,因此不如以朝鮮王國爲跳板集結兵力並且補充物資。”
李雲天聞言衝着楊雲貴微微一笑,有條不紊地說道,“皇上已經給朝鮮王下旨,讓其協助我軍征討兀良哈三衛,我正好趁着這個機會去朝鮮國看看,安排相應的事宜。”
楊雲貴覺得李雲天的笑容裡有一絲詭異的神色,隨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雖說朝鮮國不過是大明的一個藩屬國而已,但顯然李雲天對其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