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風雲突變

bookmark

這名前來勸降的隨從就是趙勇和楊威曾經在蒙古軍隊中見到的文勇伯古辰,同時也是在遼東虎皮營驛城見了把禿孛羅的那個風雷將軍。

伴隨着童毅的命令,門外呼啦一聲就涌進來一羣衛兵,不過令童毅感到詫異的是他們並沒有捉拿古辰,而是面無表情地立在屋子裡。

“還不快將此叛徒拿下!”童毅見狀不由得大怒,指着古辰向那些衛兵吼道,可那些衛兵還是紋絲未動。

“童兄,你我相識多年,小弟是什麼樣的人你難道還不清楚,如果沒有把握豈會來見你?”古辰微微一笑,就勢坐在了一旁的座位上,望着童毅說道,“童兄,你是一員難得的虎將,只要歸順了大元必當受到重用,大元已經吸取了教訓屆時將用你我來執掌政局

。”

“你也投靠了北元?”童毅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他知道古辰已經控制了現場的局勢,於是擡頭問向了立在那裡的張韜,神情冷峻地問道,如果沒有張韜的協助古辰無論如何都不能做到這一點。

“總兵大人,識時務者爲俊傑,如今大元攻勢兇猛,大人還是歸順大元爲好。”張韜向童毅一拱手,沉聲回答。

“文勇伯,難道你想眼睜睜地看着北直隸的百姓遭受戰火的屠戮?”童毅聞言心中頓時就是一聲苦笑,他不知道古辰是何時收買的張韜,不過現在看來張韜的叛變將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危害,隨後皺着眉頭質問古辰,提醒古辰他是大明的勳貴。

“小弟已經說過了,以前的文勇伯已經死了,小弟現在是大元樞密院副使,取名風雷。”古辰的眉角微微皺了皺,不以爲意地說道,“戰爭哪裡有不死人的,只要大元入主中原,以後兩京十三省都不用再打仗了。”

“荒謬,蒙元統治中原時民不聊生,你想讓大明的百姓再回到那個備受欺凌的世道?”童毅禁不住冷笑了一聲,冷冷地反駁道。

“童兄勿需擔心,阿岱大汗和阿魯臺太師決定重用大明歸順的官吏,並且不改變大明現有的律法,不會出現童兄所擔心的境況。”古辰笑了起來,有條不紊地回答,“童兄,小弟也不爲難你,先委屈童兄在這裡待上幾天,待我大元攻下京城後童兄就自由了。”

說着,古辰站起身向門外走去,想要把童毅軟禁在倒馬關,畢竟兩人以前有着不錯的交情,他並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絕。

“文勇伯,你別忘了,義國公和鎮武侯已經在遼東取得了大捷,等關外戰事一結束,你們如何應對這支悍勇之師?”

望着古辰的背影,童毅高聲向他說道,“另外,交趾和廣西在鎮武侯經營下日新月異,你們又如何應對交趾的驍武軍?皇上勵精圖治,萬民擁戴,北元憑什麼入主中原?”

古辰的身形微微一滯,隨後加快腳步離開,他自然知道北元入主中原困難重重,因此只要能將宣德帝逼得宣德帝移駕南京城,那麼北元與大明就有劃長江而治的機會,再不濟可以隔黃河而治

倒馬關被軟禁起來的人不止童毅一個,張韜假借童毅的名義召集了倒馬關明軍中高級將領去議事廳議事,將那些將領一網打盡統統關進了牢裡,然後將童毅帶來的兩萬明軍悉數調出倒馬關。

在張韜的協助下下,不僅關西七衛的八萬大軍順利過了,還把童毅帶來的兩萬明軍引進了關西七衛的包圍圈,致使那兩萬明軍稀裡糊塗地就成爲了俘虜。

其實,除了關西七衛的八萬人馬外,進入倒馬關還有童毅率領的三萬僕從軍,在倒馬關叛軍神情複雜的注視下浩浩蕩蕩地穿過了關口,暢通無阻地進入了北直隸的保定府。

關西七衛的出現使得保定府雞飛狗跳,亂成一團,當地的百姓萬萬想不到蒙古兵竟然會越過倒馬關。

北直隸的富庶自然遠超西域,因此蒙古兵們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發財的機會,因此一路劫掠,氣勢洶洶地奔向了京城。

宣德帝得知此事後是倍感震驚,整個京城籠罩在了恐慌的氛圍中,沒人知道關西七衛是如何悄無聲息地通過重兵把守、易守難攻的倒馬關,如果他們攻打倒馬關的話至少事先京城也能得到戰情通報。

由於京畿附近的軍隊幾乎都被抽調去了萬全都司參戰,因此京城的京軍也就兩萬左右,即便是守護皇城親軍衛也只剩下三萬餘人,這對有九個城門的京城來說防守兵力嚴重不足。

爲此,宣德帝緊急從鄰近的居庸關調來五萬人馬,使得原本有七萬大軍的居庸關只剩下兩萬人。

宣德帝此舉非常無奈,由於關西七衛越過了內長城進逼京師,他唯有從居庸關調兵來守護京城的安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居庸關已經被無奈地戰略放棄,很顯然京城的戰略價值比居庸關大得多。

與此同時,講武堂緊急將驍武軍郊外大營的人員全部內遷進了京城,並在在京畿附近的軍戶中募兵,短時間內竟然招募了近萬人,加上驍武軍郊外大營的留守人員,使得京城多出了一萬五千餘人的防守兵力。

如此一來京師的兵力就有十二萬,再加上徵募城裡的百姓,用來守城的話剛剛足夠,要知道京城的兵力通常都是在三十萬左右,現在的兵力只不過是平時的三分之一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事,講武堂終止了授課,其學員和教官以及大小官吏悉數編進了守城的軍隊中。

作爲大明勳貴的領袖,張輔當仁不讓地擔負起了守城的重任,爲了增加兵力特意抽掉了京城各個勳貴府上用作護院的私兵,全力以赴守住京城。

張輔的手裡也有王牌,他的王牌是講武堂庫房中的三十門佛朗機炮和五千只火繩槍,這些武器雖然造出來了但是卻沒有往下發放,原因很簡單,無論是炮兵還是火槍兵在上戰場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否則無法發揮出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的威力,很容易被蒙古騎兵俘獲。

雖說無法上戰場與敵軍廝殺,但是佛朗機炮和火繩槍卻可以用來守城,炮兵和火槍兵所要做的就是發射出炮彈和子彈。

因此京城的驍武軍和講武堂的教官、學員就開始操練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的使用,幸運的是講武堂已經開設了火炮和火繩槍的課程,那些學員和教官雖然操作佛朗機炮比較困難,但是完全可以使用火繩槍。

再加上留守京郊大營的驍武軍中有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的訓練人員,這就使得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皆能發揮出各自的威力。

當張輔整頓好京城的防務嚴陣以待的時候,抵達京城的關西七衛卻沒有向京城發動進攻,而是調頭北上浩浩蕩蕩地殺向了北面的居庸關。

頂盔貫甲的張輔面無表情地望着大搖大擺向北殺去的關西七衛,嘴角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他最擔心的就是關西七衛趁着居庸關兵力薄弱之際攻打,現在看來他的擔心成爲了現實,蒙古兵果然去攻打居庸關。

面對這種情形張輔無能爲力,如果他發兵前去救援的話絕對正中關西七衛的下懷,那些援兵絕對會在半路上被關西七衛伏擊,凶多吉少。

此時,居庸關依舊對京師有着巨大的拱衛作用,阻擋着阿魯臺所率領的蒙古大軍,一旦被攻破的話內長城就失去了屏障京師的作用,也令周徵在萬全都司的大軍陷入被動。

然而,現實的情形比張輔所擔憂的更加嚴峻,居庸關在九月初十受到了南面關西七衛和北面阿魯臺派來的三萬蒙古大軍的猛烈夾擊,雙方都使用了回回炮,使得居庸關守軍傷亡慘重,頑強堅守兩天後寡不敵衆,被關西七萬攻破了城牆,導致居庸關淪陷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也叫巨石炮或者襄陽炮,它並不是後世的火炮,而是一種拋石機,這種拋石機不過是在古代拋石機的基礎上改良、改進、創新得更加先進、威力更加巨大。

十三世紀,在長達六年(公元1267——1273年)之久的南宋和蒙元襄陽之戰中,蒙元軍隊第一次使用了新研製的回回炮,給襄陽城帶來巨大的殺傷,協助蒙元軍隊迫降了襄陽城的宋軍守將,進而一舉成名。

其實,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很早就有了“炮”這個器械,不過它並不是發射火器的工具,而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拋擲石彈的戰具,又稱爲旝、雲旝、飛石、拋石等,歐洲古代稱爲拋石機。

在火炮出現以前,拋石機(炮)是古代戰爭雙方攻守戰的重要兵器。

據宋朝兵書《武經總要》記載,炮以大木爲架,結合部用金屬件聯接,炮架上橫置可以轉動的炮軸。

固定在軸上的長杆稱爲“稍”,起槓桿作用,用一根木杆作稍的稱爲單稍,用多根木杆縛在一起作梢的稱爲多稍,稍數越多,拋射的石彈越重、越遠。

炮梢的一端系皮窩,容納石彈;另一端系炮索,索長數丈。小型炮有索數條,大型炮多達百條以上。

每條炮索由1——2人拉曳。拋擲石彈時,由1人瞄準定放,曳炮人同時猛曳炮索,將另一端甩起,皮窩中的石彈靠慣性拋出,射程可達數百步。

在火藥用於軍事後,也還常常用炮拋擲火毯、毒藥彈以及爆炸彈等。

《武經總要》記載了十幾種形式的炮,多數炮是將炮架置於地上或插埋於地下,固定施放。有一些在炮架下安裝四輪,便於機動,稱爲車炮。也有的炮,其炮柱可以左右旋轉,向各個方向拋擲石彈,稱爲旋風炮。

拋石機在世界軍事史上有着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直至明朝中葉以後,伴隨着火藥和槍炮的推廣,明軍才逐漸淘汰了拋石機這種笨重的攻守器械。

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269章 勢如破竹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089章 自以爲是第497章 返航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689章 閉門羹第888章 戰幕開啓第1086章 功虧一簣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030章 全力攻城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768章 泣血控訴第1403章 懸賞徹查第1058章 從容應對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74章 理清頭緒第881章 張弛有道第770章 物證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1026章 深夜平叛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314章 恩旨第1177章 驚人之舉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131章 聖裁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1301章 弄巧成拙第1088章 罪魁禍首第1195章 項莊舞劍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420章 鄭和寶船第723章 月夜出擊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473章 說服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981章 塵埃落地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214章 疏言十事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435章 當務之急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645章 慧眼識珠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291章 天賜良緣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223章 密謀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754章 意外彈劾第220章 覲見太子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11章 水匪兇悍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992章 欲揚先抑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545章 天賜良機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1223章 入土爲安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436章 安撫民心第580章 平地起波瀾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366章 最後一搏第138章 炭敬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854章 進封王爵第958章 將功贖罪第1340章 如實相告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1207章 天網恢恢第543章 授銜第908章 門當戶對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251章 空穴來風第113章 交易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70章 脣槍舌劍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438章 馳援第1373章 酒館密謀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78章 諸多證人
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269章 勢如破竹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1089章 自以爲是第497章 返航第889章 新式海戰第689章 閉門羹第888章 戰幕開啓第1086章 功虧一簣第615章 關外烽煙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030章 全力攻城第803章 心生波瀾第768章 泣血控訴第1403章 懸賞徹查第1058章 從容應對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259章 反客爲主第74章 理清頭緒第881章 張弛有道第770章 物證第1128章 討價還價第1026章 深夜平叛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314章 恩旨第1177章 驚人之舉第924章 明知故問第131章 聖裁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1301章 弄巧成拙第1088章 罪魁禍首第1195章 項莊舞劍第1244章 心照不宣第614章 欲蓋彌彰第420章 鄭和寶船第723章 月夜出擊第1081章 幡然醒悟第205章 忙裡偷閒第473章 說服第603章 不失時宜的救人第861章 愛才之心第981章 塵埃落地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214章 疏言十事第402章 帝王之術第759章 一錯再錯第435章 當務之急第171章 針鋒相對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645章 慧眼識珠第185章 貼錢查案第291章 天賜良緣第1419章 大驚失色第223章 密謀第1283章 出人意料第1439章 法蘭西王國...第955章 別無選擇第516章 文武宿怨第754章 意外彈劾第220章 覲見太子第551章 見財起意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11章 水匪兇悍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992章 欲揚先抑第1390章 高瞻遠矚第545章 天賜良機第788章 心知肚明第13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8章 往事如煙第1116章 反客爲主第1223章 入土爲安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1436章 安撫民心第580章 平地起波瀾第1421章 孤注一擲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366章 最後一搏第138章 炭敬第1359章 不識時務第160章 三策建言第854章 進封王爵第958章 將功贖罪第1340章 如實相告第1073章 瘋狂之舉第1207章 天網恢恢第543章 授銜第908章 門當戶對第1107章 星宿暗探第1251章 空穴來風第113章 交易第413章 以和爲貴第1164章 行程匆匆第170章 脣槍舌劍第1161章 雕蟲小技第896章 審時度勢第438章 馳援第1373章 酒館密謀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278章 諸多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