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未雨綢繆

bookmark

由於宣德帝身體虛弱張太后沒有久留,與宣德帝寒暄了一會兒後就領着胡皇后離去,孫皇后則留下來照顧宣德帝。

“叩見皇上。”就在宣德帝和孫皇后說話的時候,內閣輔臣陳山和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精瘦男子進了屋,跪在暖榻前行禮。

“你們先退下。”宣德帝事宜陳山和那名精瘦男子起身後不動聲色地吩咐金英。

金英聞言怔了一下,宣德帝的意思是要他也迴避,這種情形非常罕見,隨後躬身退了出去,以他對宣德帝的瞭解看來宣德帝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陳山。

“宋進士,擬旨。”等金英等人離開後,宣德帝咳嗽着向那名精瘦男子說道。

Wωω.тt kān.℃o 精瘦男子聞言一躬身,來到了一旁的案桌前,桌上已經準備好了空白的聖旨和筆墨紙硯。

這名精瘦男子是與方良一屆的庶吉士,名叫宋倫,平日裡寡言少語在那新晉的這批庶吉士中並不突出,心中對被宣德帝傳來倍感意外。

宋倫在文淵閣待了這麼久,自然清楚宣德帝的身體狀況很糟,他並不相信鬼神之說,私下裡對蘇伯朗給宣德帝祈福一事是嗤之以鼻,認爲蘇伯朗是在裝神弄鬼而已。

因此,立在案桌前的宋倫此時心情澎湃,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宣德帝是要讓他來寫遺詔,這可是無上光榮的事情,足以光宗耀祖。

在宋倫緊張的等待着,宣德帝一邊咳嗽着一邊說出了聖旨的內容。

宋倫自然不會原封不動地把宣德帝的話記錄下來,朝廷的聖旨都有特定的格式,他需要對宣德帝的話進行潤色,但不能改變宣德帝聖旨的本意。

令宋倫感到吃驚的是宣德帝下達了兩份聖旨,兩份聖旨的內容截然相反,但均涉及到同一個人,那就是鎮國公李雲天。

不僅宋倫,孫皇后和陳山也對宣德帝的這兩道聖旨感到疑惑不解,畢竟李雲天已經葬身於京畿都督府大牢的那場大火中,隨後兩人就驚訝地意識到一個匪夷所思的事實――李雲天並沒有死於京畿都督府的大火。

在第一道聖旨中,宣德帝將李雲天視爲與北元勾結,意圖謀反的罪臣,暗中謀劃了京畿都督府大火以脫罪,將其斬立決,家眷流放西北。

第二道聖旨裡李雲天則是對大明忠貞不二的功臣,僥倖從京畿都督府大火中逃生,不僅官復原職,而且還憑藉平定漢王、交趾叛亂以及擊擊潰北元軍隊主力的功勳進封爲忠武王、太子太師。

兩道聖旨擬完後宋倫朗聲讀了一遍,宣德帝確認符合他的心意後讓陳山在上面蓋上了玉璽,如此一來這兩道聖旨就正式具有了法律效力。

“此事事關重大,不可外傳。”宣德帝還有事要交代孫皇后,在讓陳山和宋倫退下前神情嚴肅地叮囑道。

“臣遵旨。”陳山和宋倫自然清楚事態的嚴重,連忙躬身應了下來,倒退着離開了東暖閣。

宋倫這個時候終於明白爲何宣德帝會選名不見經傳的他,由於他在庶吉士中最不顯眼,故而社會關係單純,與朝廷各派勢力都沒有什麼交集,因此是擬旨的不二人選。

試想一下,如果李雲天沒死的消息流傳出去的話將會在朝堂上造成極大的轟動,而宣德帝的兩道聖旨倘若曝光,恐怕將會給大明招來一場劫難,很顯然李雲天不會坐以待斃。

與此同時,他也清楚陳山出現在這裡的原因,陳山是宣德帝在東宮時的舊臣,可謂宣德帝嫡系中的嫡系,雖然能力和威望比不上楊士奇、楊榮、楊浦和蹇義、胡瀅等人但卻是宣德帝在朝堂上最爲信賴的臣子。

陳山是宣德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又是一名儒學大家,因此絕對不會泄露宣德帝的這兩道聖旨和李雲天的消息。

由此可見,宣德帝爲了確保消息不泄露出去可謂用心良苦,在滿朝文武中找了陳山和宋倫。

“皇上,鎮國公沒死?”陳山和宋倫離開後,孫皇后壓抑着心中的震驚一臉狐疑地望向了宣德帝,這個消息簡直不可思議。

“他躲過了那場大火。”宣德帝微微笑了笑,咳嗽着說道,“這件事情事關大明江山社稷,萬萬不可告訴別人,連母后也要瞞着。”

“母后?”孫皇后吃了一驚,在大明恐怕沒有比張太后更值得宣德帝信賴的了,可宣德帝竟然連張太后也要隱瞞,這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記住,此事牽涉到大明的國運,千萬不能告訴任何人。”宣德帝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囑咐孫皇后。

雖然張太后是宣德帝最爲信賴的人,可越王與他一樣都是張太后的親生兒子,而且平日陪伴張太后的時間比他長,先不說張太后可能會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偏向越王,一旦越王知道其留在京畿的事情敗露,那麼必定會有所準備,屆時恐怕更難對付。

很顯然,越王像其他的朝廷權貴一樣肯定在張太后身邊和宮裡收買了一些眼線來掌控宮裡的動向,宣德帝絕不能讓越王察覺出自己有所防範的事情,更不能讓越王知道李雲天還活着,只有這樣那些隱身在幕後的居心叵測之人才會露出尾巴來。

尤爲重要的是,孫皇后要是知道越王沒走的事情肯定會心慌意亂,就是傻子也能看出越王此舉的用意,她的異常豈會瞞過張太后的眼睛?屆時在張太后的旁敲側擊下保不準就要把這個秘密泄露出去。

“臣妾記住了。”孫皇后見宣德帝神情凝重不像是在開玩笑,於是點了點頭後答應了下來,宣德帝這樣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咳咳,這兩道聖旨你收好了,不要告訴任何人,關鍵時刻拿出它們。”宣德帝聞言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望了一眼擺在桌上的那兩道聖旨,一邊咳嗽着一邊向孫皇后說道。

“皇上,臣妾何時用上它們?”孫皇后對那兩道內容相反的聖旨非常疑惑,她不知道自己如何運用它們。

“太子年幼,如果有人威脅到太子的皇位就讓鎮國公官復原職,要是太子順利登基就殺了鎮國公。”宣德帝雙目殺機一閃,沉聲向孫皇后說道,在他看來是否留下李雲天要看越王會不會與太子爭搶王位。

李雲天從京畿都督府大火中逃生一事使得宣德帝既欣慰又震驚,他萬萬想不到李雲天竟然能從那場大火中脫身,這令他心裡對李雲天不由得有了幾分忌憚,如果李雲天所言屬實還好,可萬一這是李雲天暗中籌劃的脫身之計那麼就是欺君之罪,意味着李雲天想要圖謀不軌。

雖然年幼的太子登基後可能面臨越王、寧王以及朝中各方勢力的壓制,但在宣德帝眼中李雲天這個“帝師”纔是最爲可怕的,屆時將把太子玩弄於股掌之中。

另外,京畿都督府的大火也給了宣德帝一個機會,那就是足以證明李雲天是心懷不軌的奸臣,要不然如何能逃脫那場大火,這使得宣德帝有了充足的理由將李雲天以謀反的罪名當庭斬殺,把講武堂和驍武軍受到的影響降到最低。

可以說,李雲天的命運都系在了越王的身上,越王要是在宣德帝死後返回京城就意味着其早有圖謀,京畿都督府大火很可能與越王有關,那麼這就足以證明李雲天對宣德帝的忠心,李雲天之所以能逃離那場大火純屬僥倖。

至於李雲天有沒有可能與越王勾結,宣德帝不認爲有這個可能,原因很簡單,要是李雲天與越王勾結的話絕對不會進宮面聖,因爲駕崩後李雲天再突然出現在朝堂上支持越王會受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皇上,有人想要跟太子爭位?”孫皇后此時已經聽明白了宣德帝的意思,雙目頓時流露出震驚的神色,由於朱祈鎮是太子所以她從未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

“但願是朕錯了。”宣德帝沒有正面回答孫皇后,嘴角流露出一絲苦澀,他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太子與越王爭奪皇位,一個是兒子一個事親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

與此同時,李雲天混在蘇伯朗所帶來的道士裡從西華門出了宮,在西華門外他停下腳步凝神望了一眼籠罩在夜色裡的紫禁城,心中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傷感。

宣德帝的身體比李雲天預想得還要糟糕,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宣德帝已經時日無多,這恐怕是他最後一次見宣德帝,因此顯得有些傷感,再怎麼說他與宣德帝也有着十來年的君臣之誼。

出了皇城,李雲天在一個僻靜的地方離開了隊伍,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裡,他現在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首先就是從京畿都督府大火和越王被劫走兩件事情中尋找蛛絲馬跡,找到那個可惡的幕後指使者。

李雲天很想知道究竟是誰暗中策劃了這兩件事情,單獨看上去這兩件事情好像放馬牛不相及,可是考慮到李雲天和越王的身份,那麼對方的目的也就呼之欲出,很顯然是衝着皇位而來。

以李雲天對越王的瞭解,越王還沒有實力策劃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更沒有膽量殺了那些護送他回藩地的錦衣衛,因此李雲天懷疑這是朝廷中的某方勢力所爲,他要將其挖出來摧毀,既是爲了大明政局的穩定同時也是讓對方因爲招惹自己而付出相應的代價。

第524章 孫皇后第1402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320章 明修棧道第940章 挑明來意第824章 落井下石第1032章 黑色騎兵第893章 據理力爭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587章 東風已至第1235章 層層深入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216章 陷害第777章 順水推舟第569章 耍了心機第630章 新衙門第720章 備戰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718章 山海關第582章 費盡心機的討好第660章 患得患失第1451章 先禮後兵第43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430章 土司第114章 鴻鵠之志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966章 前來試探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1435章 調兵遣將第210章 送行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347章 以攻代守第197章 暗中佈局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1307章 多管閒事第83章 百口莫辯第879章 連鎖反應第30章 步步爲營第926章 夜襲跳馬港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118章 巡按御史督辦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228章 覺察真相第1088章 罪魁禍首第960章 借曲言情第633章 軍情突變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53章 先禮後兵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311章 興師問罪第805章 無中生有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424章 試探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78章 離奇案情第724章 打探情報第1422章 求援第1386章 詔書抵達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680章 聯姻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378章 塵埃落定第327章 叛逃第379章 陪審第372章 威懾第1341章 心生波瀾第80章 規劃第564章 用心良苦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893章 據理力爭第514章 凱旋而歸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588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740章 西域方略第419章 隱情第251章 無事獻殷勤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702章 馳援第1426章 試探第509章 用人不疑第531章 遊刃有餘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35章 輕敵第269章 勢如破竹第1141章 重建事宜第18章 心存忌憚第1063章 驚人情報第1293章 跪諫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550章 恩怨分明第543章 授銜第548章 搭便船第1144章 利益攸關
第524章 孫皇后第1402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320章 明修棧道第940章 挑明來意第824章 落井下石第1032章 黑色騎兵第893章 據理力爭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587章 東風已至第1235章 層層深入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1216章 陷害第777章 順水推舟第569章 耍了心機第630章 新衙門第720章 備戰第943章 鴻門夜宴第718章 山海關第582章 費盡心機的討好第660章 患得患失第1451章 先禮後兵第43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430章 土司第114章 鴻鵠之志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966章 前來試探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1435章 調兵遣將第210章 送行第906章 新婚賀禮第347章 以攻代守第197章 暗中佈局第235章 移禍江東第1307章 多管閒事第83章 百口莫辯第879章 連鎖反應第30章 步步爲營第926章 夜襲跳馬港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118章 巡按御史督辦第748章 放寬海禁第228章 覺察真相第1088章 罪魁禍首第960章 借曲言情第633章 軍情突變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738章 論功行賞第53章 先禮後兵第863章 難釋舊怨第795章 驚人推測第1162章 母子相認第311章 興師問罪第805章 無中生有第499章 海關的雛形第1368章 恩科的誘惑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424章 試探第1121章 順風轉舵第78章 離奇案情第724章 打探情報第1422章 求援第1386章 詔書抵達第591章 突生變故第680章 聯姻第1453章 大戰序幕第378章 塵埃落定第327章 叛逃第379章 陪審第372章 威懾第1341章 心生波瀾第80章 規劃第564章 用心良苦第485章 獨霸天下的造船業第454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893章 據理力爭第514章 凱旋而歸第652章 妓生獻藝第588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740章 西域方略第419章 隱情第251章 無事獻殷勤第275章 針鋒相對第702章 馳援第1426章 試探第509章 用人不疑第531章 遊刃有餘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735章 輕敵第269章 勢如破竹第1141章 重建事宜第18章 心存忌憚第1063章 驚人情報第1293章 跪諫第495章 不得已而攻之第452章 軍功體系第550章 恩怨分明第543章 授銜第548章 搭便船第1144章 利益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