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 調兵遣將

bookmark

由於李雲天意味深長的那番暗示,佩西公爵雖然已經完成了出使任務但沒有離開撒馬爾罕城,而是留下來靜觀其變,隱隱約約他覺得大明李雲天要對奧斯曼帝國採取軍事行動。

可令佩西公爵感到奇怪的是,李雲天此次前來帖木兒帝國只帶了數千隨行護送的士兵,難道要用那數千人去打仗不成?還是要動用帖木兒帝國的軍隊?

佩西公爵出使帖木兒帝國前對帖木兒帝國有所瞭解,知道這個疆土龐大的帝國內部的局勢不穩定,這些年霍爾都汗忙着平定國內的叛亂,在他看來霍爾都汗的主要敵人是國內的那些反叛勢力而不是奧斯曼帝國。

顯而易見,一旦霍爾都汗指揮着軍隊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血拼,最後得益的將是國內的反叛勢力,當年帖木兒大汗打敗了奧斯曼帝國後之所以急着撤軍就是因爲河中地區發生了叛亂,他不得不回去平定叛亂,畢竟河中地區纔是帖木兒大汗立足的根本。

不僅佩西公爵,恐怕讓任何一個人來判斷的話,都會認爲霍爾都汗絕對不會爲了大明在波斯地區的利益去攻打奧斯曼帝國這樣強大的對手,當年帖木兒大汗雖然擊敗了奧斯曼帝國但是是險勝,一旦霍爾都汗失敗的話那麼他的統治將土崩瓦解。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讓佩西公爵感到震驚的事情發生了,霍爾都汗果然在調兵遣將,源源不斷的士兵從帖木兒帝國各地調來,浩浩蕩蕩地向波斯灣地區行進。

在此期間,李雲天早已經和溫都去了波斯灣看望當地的大明軍民,李雲天的到來使得當地的大明軍民立刻沸騰了起來,不少人激動得熱烈盈眶,他們萬萬想不到李雲天會長途跋涉來看望他們。

尤爲令當地軍民感到驚喜的是,李雲天宣佈忠王府的小王爺,大明的忠信郡王李安明將在波斯地區就藩,這對衆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意味着他們並沒有被朝廷拋棄,朝廷對波斯地區非常重視,否則絕對不會派遣一名郡王前來坐鎮。

八月,波斯灣,蛟龍港。

蛟龍港是明軍在波斯灣修建的最大軍港,前後耗時三年才修建完畢,其後方就是大明在波斯灣的最大城池“蛟龍城”,東城的城門樓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蛟龍雕塑。

蛟龍城不僅是波斯灣最大的城池,同時也是波斯灣重要的商業中心,與大明通商的貨物都要經由蛟龍港運送,這使得蛟龍城很快就繁鬧起來,城裡的居民達到了驚人的二十萬,這在波斯灣可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城。

其中,蛟龍城裡從大明本土遷來的軍民只有三萬餘人,其餘人都是從各地涌來的各族百姓,爲了一個穩定安逸的生活成爲了蛟龍城的居民。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雲天雖然用盡了全力,但每年移居到海外的人員有限,蛟龍城裡能有三萬人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另外,李雲天也沒有排斥波斯灣當地百姓的意思,由於波斯灣已經被霍爾都汗賠償給了大明,故而只要是波斯灣的百姓乃至其他地區的百姓,只要前來生活他都歡迎。

因此蛟龍城裡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不僅有寺廟還有清真寺和教堂,對於居民們的宗教信仰明軍並不干涉,但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背叛大明,否則就將成爲敵人。

與此同時李雲天還成立了專門的宗教管理機構來對此進行管理,協調各宗教之間的關係,要想在波斯和地中海立足必須要處理好當地的宗教關係。

“快看,那是什麼?”忙碌的碼頭上,一名搬運貨物的苦力忽然驚訝地指着遠處的水面喊了起來,只見遠處的水面上出現了無數小黑點。

那名苦力的話頓時引起了現場人們的注意,紛紛擡頭望了過去,相互間交頭接耳地議論着。

由於距離太遠人們看不清那些小黑點是什麼,不過根據他們的經驗那些小黑點不是水鳥就是船隻。

“是船,很多船!”終於,隨着那些小黑點的臨近有人看清了它們的模樣,一個人指着遠處高聲喊道,他還從沒有見過如此多的船隻。

沒錯,那些小黑點是密密麻麻在海面上航行的船隻,大明水師運送軍需和部隊的船隻按照計劃抵達了波斯灣,他們的到來意味着大明和帖木兒帝國已經拉開了向奧斯曼帝國發動進攻的帷幕。

此次大明水師艦隻的主要任務是運送軍需物資,隨行的作戰部隊只有一萬人,由於有沿途的大明軍港一路補充供給,所以那些運輸船上的物資基本上都是滿載,足以供應二十萬大軍一年所需。

第二批運糧船隻將在八個月後抵達,這樣一來就可以維持二十萬大軍的消耗,在李雲天看來二十萬兵力足以攻克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頂多可以拼湊出三十萬的兵力,但兵員的素質無法跟明軍和帖木兒帝國的軍隊相比。

最爲關鍵的是,奧斯曼帝國內部也不安穩,當年帖木兒攻打奧斯曼帝國的時候,雙方對峙的關鍵時期有被奧斯曼帝國征服隨着奧斯曼帝國一起出戰的國家臨陣倒戈背叛了奧斯曼帝國,使得奧斯曼帝國大敗,其蘇丹都被帖木兒俘虜。

“王爺,看見這些糧食下官的心裡就踏實多了。”碼頭上,溫都望着士兵們忙碌地從船上搬運糧食的身影,笑着向李雲天說道。

實際上,按照帖木兒帝國的做法,帖木兒帝國的軍隊打到哪裡就在哪裡就地補充軍需物資,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一場浩劫。

可大明不同,大明身爲禮儀之邦對那些外邦的子民也頗爲善待,否則的話必定有御史上疏彈劾,認爲有損上國的威嚴。

李雲天也不願意生靈塗炭,所以自然要準備好糧草,而且從嚴肅軍紀方面來看,首先要保證士兵們不餓肚子才能使得他們嚴守軍紀,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已經徵集了多少兵力?”李雲天聞言笑了笑,不動聲色地問向了立在他身後的李安明。

“根據最新的消息,我軍已經招募士兵兩萬人,都是身強力壯的本地人。”李安明聞言沒有絲毫猶豫,開口說道,“現在正在對他們進行緊急操練。”

溫都聞言臉上不由得閃過了一絲欽佩的神色,他原本以爲李雲天要大舉從大明調兵,不成想李雲天竟然在波斯灣大力招募起了士兵,每名士兵每個月不僅有豐厚的報酬,而且死亡或者傷殘都會獲得相應的撫卹金。

而且,戰爭結束後,那些倖存的士兵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轉爲大明的正規軍,享受正規軍的待遇。

講武堂所屬的軍隊最誘人的並不是優越的伙食,而是其家人能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可以在官府開辦的產業中做事,進而獲得豐厚的報酬並且受到軍方的保護。

由於海外明軍是講武堂派出去的,故而他們也享受與本土明軍一樣的福利待遇,單單免費醫療和教育就使得當地的百姓們趨之若鶩。

“兩萬!”李雲天聞言不由得點了點頭,波斯灣地區由於常年戰亂故而青壯年男子幾乎都經歷過戰爭,因此這兩萬人稍加訓練的話就可以投入戰場。

李雲天算了一下,加上這兩萬新招募的士兵、隨船隊支援的一萬多明軍以及波斯灣地區的明軍,他的手裡就有了五萬可以用來作戰的兵力。

帖木兒帝國可以調集十五萬大軍,如此一來此次進攻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就達到了二十萬人,兵力上已經足夠。

“年底你們的人能不能到達指定地點?”隨後,李雲天轉身問向了溫都,他想在明年春季向奧斯曼帝國發動進攻,這樣的話帖木兒帝國的軍隊就必須在年底前按計劃部署完畢。

“王爺放心,他們一定會到達那裡。”溫都聞言點了點頭,一臉肯定地說道,這次調來的軍隊都是他一手整編的,故而對那些部隊非常瞭解,肯定不會耽誤了李雲天的計劃。

“本王覺得咱們可以向奧斯曼人宣戰了,以咱們的實力用不上偷襲他們,再者奧斯曼人肯定已經覺察到了咱們兵力調動,一定會有所準備。”

李雲天對此非常滿意,隨後笑道,“咱們要讓法蘭西等國知道,咱們也有騎士精神。”

實際上,李雲天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要敲山震虎,用奧斯曼帝國來威懾歐洲諸國,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強大。

“王爺,咱們在哪裡與奧斯曼人決戰。”溫都自然清楚李雲天的意思,隨後問道,帖木兒帝國內的兵力調動以及明軍軍需物資的運來肯定瞞不過奧斯曼帝國的人,既然這樣的話不如光明正大地宣戰,也能博一個好名聲。

“安卡拉!”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本王要讓安卡拉成爲奧斯曼人的傷心之地。”

溫都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安卡拉的地形對帖木兒帝國的騎兵有力,李雲天選擇安卡拉來與奧斯曼人決戰實在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願這次的事情能順利解決!”

李雲天舉目望向了遠處波瀾不驚的水面,口中淡淡地說道,雖然他並不想引發戰爭但有時候卻不得不爲之,畢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容不得他選擇,只是如此一來苦的是百姓,不知道多少百姓要死在戰火中。

溫都聞言神色嚴肅地也看向了遠處的海面,對李雲天的這番話深有同感,在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平民百姓,李雲天是在憐憫那些攪入戰爭的百姓。

第1138章 明智之舉第118章 巡按御史督辦第381章 整編新軍第921章 憂心忡忡第1446章 東風至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692章 議戰第905章 利益驅使第897章 海禁變革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588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244章 一錘定音第133章 及時雨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326章 烽煙乍起第465章 驚人隱情第267章 神奇的勝利第583章 萬事俱備第1420章 誘餌第92章 刁難第511章 軟禁第770章 物證第1225章 報信第1060章 不得已爲之第393章 關乎國運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490章 畫了一張大餅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74章 知難而退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1010章 勢如破竹第1075章 試探第981章 塵埃落地第521章 借茶喻事第920章 蛛絲馬跡第253章 告發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6章 入族譜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409章 從容應對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715章 絕佳的禮物第1241章 案情由來第1424章 捉摸不透第360章 措手不及第192章 提攜第514章 凱旋而歸第858章 打壓內廷第540章 負隅頑抗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744章 國子監的變革第370章 一戰成名第1012章 石破天驚第223章 密謀第165章 渾水摸魚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069章 出手相助第478章 大刀闊斧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1266章 請君入甕第380章 鎮武伯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48章 左都御史第544章 火繩槍第184章 驚天內幕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1253章 別有情由第690章 虛張聲勢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457章 深入虎穴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90章 笑裡藏刀第720章 備戰第635章 君臣之誼第1130章 圖窮匕見第658章 以退爲進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1349章 李代桃僵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819章 未雨綢繆第1125章 策反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479章 暗算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308章 查明真身
第1138章 明智之舉第118章 巡按御史督辦第381章 整編新軍第921章 憂心忡忡第1446章 東風至第484章 化解心結第1160章 倭國飯館第692章 議戰第905章 利益驅使第897章 海禁變革第1236章 順水推舟第653章 甘拜下風第588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244章 一錘定音第133章 及時雨第598章 借力打力第326章 烽煙乍起第465章 驚人隱情第267章 神奇的勝利第583章 萬事俱備第1420章 誘餌第92章 刁難第511章 軟禁第770章 物證第1225章 報信第1060章 不得已爲之第393章 關乎國運第975章 心灰意冷第490章 畫了一張大餅第522章 心懷不滿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594章 故布迷局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145章 榮封親王第174章 知難而退第1427章 出人意料第1036章 巧舌如簧第1305章 連蒙帶騙第954章 插翅難逃第1010章 勢如破竹第1075章 試探第981章 塵埃落地第521章 借茶喻事第920章 蛛絲馬跡第253章 告發第982章 故地重遊第106章 入族譜第956章 風聲鶴唳第409章 從容應對第1437章 大戰之前第1336章 各懷心事第715章 絕佳的禮物第1241章 案情由來第1424章 捉摸不透第360章 措手不及第192章 提攜第514章 凱旋而歸第858章 打壓內廷第540章 負隅頑抗第237章 懷柔之策第744章 國子監的變革第370章 一戰成名第1012章 石破天驚第223章 密謀第165章 渾水摸魚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1069章 出手相助第478章 大刀闊斧第1042章 刻意栽培第1266章 請君入甕第380章 鎮武伯第1366章 科舉的曙光第1148章 左都御史第544章 火繩槍第184章 驚天內幕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第1253章 別有情由第690章 虛張聲勢第1039章 分兵迎敵第751章 情緣難斷第282章 環環相扣第457章 深入虎穴第967章 蛛絲馬跡第75章 引蛇出洞第190章 笑裡藏刀第720章 備戰第635章 君臣之誼第1130章 圖窮匕見第658章 以退爲進第1291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1062章 分兵偷襲第1349章 李代桃僵第180章 拜年的學問第956章 虛情假意第819章 未雨綢繆第1125章 策反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479章 暗算第427章 拒之城外第1308章 查明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