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平心裡還是特別清楚的,藍耳當初就是大戶人家的丫頭,況且還讀過幾年書,詩詞造句那還是相當在行,當時第一次見面看到這孩子就是亭亭玉立,沒想到大戶人家會將藍耳作爲禮物送給自己。
因此藍耳受教育的程度,懂的自然也就比較多了,況且對做飯做菜也是相當的靈敏。
況且很早就聽說藍耳對於宣紙方面的知識也是很清楚的,種類也是見過不少。
如今的這造紙任務,想必藍耳是最合適不過的幫手了。
因此一聽牛一平這話,藍耳就打算再次跟牛一平說道說道,順便顯露一下自己的能力……
畢竟人家青耳現在有鋪子可以打理,自己卻被孤立,雖然已經是很熟了,但是心裡還是有點,牛一平平時的話也不是很多,很難猜測牛一平整天都在幹什麼?多多少少心理上還是有點壓力。
但她還沒開始說,
就見牛一平伸手虛按,示意藍耳不要着急。
“你說的都對,但是……”
“公子,藍耳還沒說呢?”
“我知道,你沒說也是對的。因爲你所說的這些紙張,我都是很清楚的,但我要製作的這種紙,那已經是幾百年後,最先進的紙了,肯定是超出你們的預想。”
“?!”
小丫頭頓時驚了。雖然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是看到公子如此的語氣,就知道此事一定能成。
公子這是要勝過古往今來所有的造紙技術??
造紙的技術已經發展近千年的歷史了,如今的文人基本已經熟悉了原有的紙的使用程度,況且紙跟筆之類的都屬於異曲同工,本質是一樣的,如何可以的去改變,或者變動特別大的話,恐怕文人們不會買賬哦。
“這點不用擔心,我說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讓造紙的流程,環節更加的細緻,如此不會影響文人的書寫的。”
“看來公子已經是胸有陳竹了,那藍耳這個幫手可是要沾沾光了。”
要是成功的話,那公子豈不是後世追捧的名人,著名的造紙行家!
若說一些世間沒有之物,公子之前屢試不爽的那些,大受歡迎,比如麝香鳳尾丸,這一次也在金陵的店鋪中販售。
但紙張自漢代蔡倫發明以來,早已衍生出了無數種名貴宣紙。
公子還是不可輕視這些名貴的宣紙。
不過想想公子就是她的主子,要她辦事那不可不從,
牛一平的造紙工序很快便開始了。
……
紙張的原材料可以有很多種,可分爲手工紙和機械紙。手工紙有麻紙、皮紙、藤紙、竹紙、棉紙,還有宣紙、毛邊紙、連史紙等。
自古以來雖說注重農桑,農業文明的成就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樹木植被資源還是極爲豐富的。
但最核心的材料還是植物中的漿液。
從這些植物中萃取原漿液,可以提煉出造紙用的纖維材料。
植物性纖維是構成一般紙張最基本物質。
有些利用羊毛、蠶絲等動物性纖維所製成薄片物,雖俱有種種紙張功能和特性,也不能稱爲紙;使用聚合物纖維所製作完成紙片,也只能稱爲合成紙。
所以咱們的這道造紙工序用的可是純天然的植物原液提取的纖維。
植物纖維的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爲:韌皮纖維、莖纖維和種毛纖維。
植物纖維原料品種比較多,分爲六大類:
一是針葉樹木材,如落葉松、紅松、馬尾松、雲南鬆、樟子鬆等;
二是闊葉樹木材,如楊木、樺木、桉木等;
三是草類植物:如蘆葦、竹子、芒稈、麥草、稻草、龍鬚草、高粱稈、蔗渣等;
四是韌皮纖維類,如亞麻、黃麻、洋麻、檀樹皮、桑皮、棉稈皮等;
五是種毛纖維類,如棉花、棉短絨、棉破布;
從植物中獲取的漿液很容易弄到,不管是自己種植也好,自己花錢也罷,到處都能搞到原木漿。
這樣的獲取方法自古以來都是保持了這種獲取造紙原材料的方法。
這個古人的創造還是非常厲害的,那後世造紙基本都是從原有的基礎上,加工再製造,改變其製造的工序,並不是源頭也要改變。
這方面,牛一平了解的也不少,不過這次他不打算在植物漿液上下功夫,這原材料已經夠理想了。
他要做的,是製漿、調製、抄造、加工。
尤其是第一步製漿。
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制漿法和半化學制漿法等三種。
調製過程,紙料的調製爲造紙的另一個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製過程大致可分爲以下三步驟:
第一步,散漿。
第二步,打漿。
第三步,加膠與充填 。
然後需要做的是抄造,主要是爲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經乾燥、壓光、捲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第一步:紙料的篩選 將調製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並藉着篩選設備,再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設備。
第二步: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循環的銅絲網或塑料網上並均勻的分佈和交織。
第三步: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溼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溼紙作進一步的脫水,並使紙質較緊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第四步:壓光,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溼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溼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第五步:捲紙,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溼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溼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第六步:裁切、選別,包裝:取前面已捲成筒狀的紙卷多支,用裁紙機裁成一張張的紙,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污點的紙張,最後將每五百張包成一包。
基本上通過這些比較細緻的做法,將原有的植物纖維原液,通過完整的工序,這紙就造出來了。
雖然藍耳在旁邊聽的雲裡霧裡的,但是能夠聽到公子講出來,已經是開心的不得了了。
通過這樣精緻的做法可以讓軟塌塌的紙,變得更加有生命力。
同時還要再多加一道工序,那就是古人沒有想到的漂白技術,這樣不僅美觀,而且在不影響創作的同時讓視覺的衝擊力更大。
如次一來紙張就會變得純白如雪。
現代紙張。
哪怕是最便宜的紙,那白度在古代也是上乘了名貴紙了,就單單從視覺上的角度考慮,就已經能夠讓古人眼前一亮了。更不用提現在的造紙初期的那些雜亂無章的窗戶紙了。
而如果是植物漿液製作,自然就更加得了不得了。
關於漂白,還得找樣東西,可以用硫酸,或者用燒鹼。
這樣的話在造紙加工的過程中,同時加入漂白這道工藝。
但是牛一平所在的村子附近,之前有人發現有鹽巴井,只是因爲那裡的質量,雜質等比較多的緣故,況且這裡的村民生活逐漸富裕了之後,慢慢的就沒有吃這些有雜質,吃起來苦澀苦澀的,逐漸被村民所摒棄,都是在外邊去買好鹽。
正是因爲這鹽巴井被村民棄用,如今可以變廢爲寶,正好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