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纔說到那裡了:
“張寶龍中將提出了一種方式.就是空軍負責後勤保障.我們討論了一下.覺得有一定的可行性.不過這樣的話我們需要削減
“詳細點說吧,這個建議很好,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趙剛有些懊悔的拍了拍腦袋,不知不覺得過了二十年,自己腦袋裡面的那些創新的細胞看來損失殆盡了,這種真實二戰知那個最常採用的空中有時都忘記了,可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具體是這樣的,我們首先確定如果擊敗印度的話,在戰爭初期最少需要六萬人,而這些人的消耗大約在每天五百噸左右,所以在初期我們的運輸能力就要保證在每天五百噸左右。這樣的運輸量我們可以考慮從新疆、烏魯木齊等地起飛大型運輸機來保障。每天需要100次就可以完成。”
參謀在一旁講解到,在地圖上幾個巨大的紅點特別醒目,每個紅點都代表着一個巨型機場,在巨大的青藏高原上,沒有一個紅點,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上修建一個巨型機場:_
“那在戰爭後期呢,我們要打一場可以打贏得戰爭,而不是倉促投入然後狼狽退出的戰鬥,印度的戰爭潛力巨大,難道要指望他們無能的國防部長爲我們開道嗎?”趙剛地話引起了將軍們的鬨笑,笑過之後仍然是那個參謀解釋道:
“戰爭到最後我們需要五十萬人來擊敗印度人。考慮到戰爭強度地擴大,我們需要保證每天一萬五千噸的戰爭物資。在考慮到戰爭地點的前進,補給路線的拉長,我們需要每天5000次的大型運輸機來保障物資供應。”參謀面色不變的解釋完畢,他不知道5000架大型運輸機意着什麼,所以能夠無動於衷,而趙剛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中國5的大型運輸機,意味着保持這樣一條航線需要全部地大型運輸機。飛機和飛行員不能連軸轉,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休息,考慮道這條航線的危險性,不但是英國的飛機,而且要考慮到這條航線的海拔,不光要征服另外一個千年古國,還要同時征服難以逾越的高原險峰,在陌生的敵國土地上,憑藉這樣一條險峻的補給線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做還是不做。同樣是一道很難選擇地問題,如果不做的話,就要放任印度在自己身邊牽制自己的防守實力,最後變成一個巨大的毒瘤。戰事將不可避免地長期化,就算取得最後的勝利,也只能算是殘勝,敵國一片廢墟。而自己的國家也是滿目荒涼。想到這裡趙剛下定了決心
“做了,馬上命令工程兵部隊,不惜任何代價在西藏開闢新機場。”
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地廣人稀,地形地質複雜,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境內多高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公認爲飛行難度極高地“空中禁區”。想要在這裡建機場,從來也沒有人想過,可是在趙剛的一聲令下後,幾十萬大軍次第進藏,不到三年時間就行見了五座大型機場,雖然沒有趕上駝峰空運,不過在後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經過二十年的臥薪嚐膽,中國的實力足以移山填海,震懾蠻夷。
“然後,就是調集大型運輸機,然後開始集中運輸的訓練了。”趙剛伸出手,輕輕的在地圖地某個地方點了一下,鏗鏘有力的說道:“把這個地方拿下來,然後作爲我們的第六個行省向帝國獻禮吧。”
巍巍的喜馬拉雅山。橫亙在中國西南與印度等國接壤的邊界線上,山體高聳入雲,天氣變化無常,人煙稀少罕至。在二戰進行到第二個年頭的時候,原本杳無人煙的西藏沸騰起來,中國的航空健兒,以大無畏的氣概開闢了一條穿越這座高山的空中航線,將無數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進中國,開創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這就是著名的“駝峰空運”。
“駝峰”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理名詞、它代表着一條曲折軟蜒的空中航線。航線西起印度的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薩爾溫江、怒江直達我國的雲南和四川。這條航線途經的地區
複雜,高山峽谷錯落有致,海拔7000以上的山峰比時的運輸機爬高權限不及7000米,只好:|行。新聞記者驚歎機翼下這些起伏的高山,形象地稱之爲“駝峰”,讚歎那條穿越死亡的空中航線,稱之爲“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的開闢,以爲着一種新型的戰爭手段,以空中補給作爲主要補給模式,部隊不再考慮攜帶的武器系統,一切都依賴空運。這種新式的作戰方法帶來了革命式的作戰方法
1917年7月4日:
此後,中國幾大飛機制造廠馬上開始研製或者改造現有的大型運輸機,尤其是雷達裝置,增加了山體預警裝置。而且在連續兩架大型飛機失事之後,第三架飛機終於成功完成了三千公里的航程,成功的降落在巴基斯坦的某機場,事後檢查發現,這架飛機上出現了衆多的劃痕,大部分不到一毫米,大部分是雪花造成的。鋼鐵的機身竟然抵擋不了雪山上飄舞的雪花,可以想象環境的惡劣。
由於運輸力有限,負責這條航線運輸調度的交通部次長龍志祥於1917年7月9日表示..運”,並且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駝峰航線”,可是駝峰航線的運輸量仍然不樂觀。
711日,駝峰空運隊成立,起初只配備了空軍調撥來的350大型運輸機,說明空軍方面低估了“駝峰空運”的困難,高估了空軍的運輸能力。空軍開始承諾每月運輸物資500,結果,12只達到280,至406噸,17日又降至
面對這種情況趙剛表示了不滿,而交通部次長龍志祥則質疑繼續向通過駝峰航線提供戰爭物資的必要性,並無視趙剛的指示,於17拒絕繼續履行駝峰航線總管的職責。
趙剛對此極爲氣憤,馬上利用了自己的職權,直接免去了交通部次長龍志祥的職務,並親自擔任駝峰航線的總指揮,聲稱如果哪個部門的頭頭準備換個地方的話,儘可以找駝峰的麻煩,他會第一時間撤掉這個人的職位,並且宣佈任命某一個不知名的交通部職員爲駝峰的副指揮,這個人名叫鐵殘,之前默默無名,被破格提拔之後感激涕零,上任之後馬上宣佈自己親自坐一次駝峰航線的飛機。
720,鐵殘從昆明機場出發,乘坐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飛往巴基斯坦的的汀江,一架空軍運輸機同時起飛。抵達昆明機場時,鐵殘一看,那架空軍運輸機早已不見了蹤影。原來,空軍駕駛員飛越“駝峰”時,見天氣不好,便半途而廢,飛回汀江基地,鐵殘爲此十分尷尬。
721日,他在面見趙剛的時候,談及自己在汀江基地的見聞:“目前每一飛機只有一班飛行人員,人員疾病、假期皆無補充準備。汀江有飛機場一處,凡空軍運輸機、民間飛機,皆用此機場,故不能再有疏散地位,而大型運輸機不得不停放在跑道上。此外,此項空航之駕駛員,皆非有經驗人才,故其精神雖嘉,實際上還不能指望,空軍沒有把優秀的飛行員給我。”頗有些自我解嘲、自我開脫的意味。
1917年7月的“駝峰空運”很不理想,整月運輸8732噸戰遠低於當時的作戰要求。箇中原因,十分複雜,固然有美國*分配局的不積極等因素,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條件的侷限。據駝峰航線指揮部測算,經“駝峰”運輸5000噸物資的必備504架飛機,275名機組人員,3400名地勤人員,空運線兩端各5座機場,每座機場能夠容納運輸機。此外,在汀江和雲南,要儲備大量的航空汽油和飛機零部件,要建設複雜的導航裝置和空襲警報系統,要部署足夠的保護航線的空軍力量。所有這些,都成爲制約空運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