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遇到熟人了

大晉4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經過了一個半月的行軍,劉基帶着二十萬破虜軍以及六萬輔兵,終於進入了京城的地界。

當年大晉開國皇帝劉輝在雍州、柳州、橫州、蘇州交匯之地修建了蒼龍城之後,又利用蒼龍城周邊的崇山峻嶺,修建了八個關口,分別爲函谷關、白雲關、廣成關、大谷關、金門關、旋門關、孟津關和鎮原關,號稱蒼龍八關。

如果想要進入蒼龍城,必須要從蒼龍八關其中的一個關口通過,劉基所帶領的破虜軍,就是從靠近雍州的函谷關,進入了京郊地區。

守衛函谷關的禁軍,得知是徵虜將軍劉基所帶領的軍隊,並沒有任何的刁難,很痛快就把函谷關的城門打開,讓二十萬破虜軍和六萬押運着糧草的輔兵,順利通過了函谷關。

之後又有一名函谷關禁軍的偏將軍,把破虜軍引領到了蒼龍城外北面的一片荒地,此時這片荒地上,遠遠望去已經建起了六處規模不小的軍營。

“劉將軍,因爲這次遵照朝廷檄文前來京城的平叛軍有幾十路之多,所以按照兵部的命令,各路平叛軍只能臨時駐紮在蒼龍城外,畢竟蒼龍城根本無法安置下這麼多路的兵馬,還請劉將軍諒解。”禁軍這名叫做陳淵的偏將軍,對劉基恭敬的說道。

劉基點頭說道:“本將軍這次帶兵來京城,是爲了南下剿滅逆賊張明奇,軍隊無需進入蒼龍城,只是不知道如今京城已經彙集了多少路平叛軍?”

陳淵隨即說道:“算上劉將軍這一路,如今已經有三十路平叛軍抵達京城,聽說還有兩位州牧和三位太守的軍隊,不日也將抵達京城。”

劉基略微驚訝的說道:“那麼說這次有三十五路兵馬,響應了朝廷的檄文,願意南下平叛?”

“末將聽說,車騎將軍竇秉這次也將帶領麾下羽林右衛的五萬禁軍,一起南下參與平叛,所以這次朝廷可以說彙集了三十六路平叛軍,其中僅僅戰兵就有百萬之巨。”

大晉在京城的八十萬禁軍,一共分爲了十六個衛,包括金吾前衛、金吾後衛、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羽林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虎賁前衛、虎賁後衛、虎賁左衛、虎賁右衛,每個衛的兵力都在五萬左右,而且這五萬人可是實打實的戰兵。

如今禁軍的府軍前衛、府軍後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虎賁前衛、虎賁後衛、虎賁左衛和虎賁右衛,都先後跟隨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去了東南,不過如今這八個衛的禁軍,在與張明奇的軍隊多次大戰當中,損失非常之大,驃騎將軍李弘和驃騎將軍何光宗請示了朝廷之後,已經開始用東南幾州一些廂軍和地方軍的精銳之士,對禁軍損失慘重的八個衛進行補充。

竇秉這個名字劉基聽說過,九年前竇秉可是上了天下英雄譜之中的絕世猛將榜,等於是一位武力值超過一百點的絕世武將。

劉基點了點頭說道:“竇秉將軍的名字,本將軍是如雷貫耳,那可是上了絕世猛將榜的人物,這次有竇秉將軍一起去東南幾州平叛,想必那個逆賊張明奇,也得瑟不了多久了。”

陳淵笑着說道:“這次有劉將軍和竇將軍親自帶兵南下,剿滅張明奇這個逆賊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劉基通過系統的掃描功能得知,這位偏將軍陳淵的武力值雖然不高,只有61點,剛剛跨進了三流武將的行列,不過他的智力值卻達到了84點,統帥值也有79點,絕對算一個非常不錯的人才,而陳淵這樣的人才,在禁軍當中也僅僅統領了一個營的部隊而已,看來大晉禁軍的威名,並不是虛有其表。

“不知道陳將軍知不知道其他三十四路的平叛軍,都屬於哪家的兵馬?”劉基對陳淵問道。

隨後陳淵就給劉基介紹了另外三十四路兵馬,都是由誰派遣或者由誰帶領的。

三十四路的平叛軍裡面有十七位州牧的軍隊,這十七位州牧包括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秦州州牧齊伯、襄州州牧馮子桓、梅州州牧聶隆、皖州州牧孫友皓、達州州牧陳立坤、涪州州牧畢墨、渝州州牧樑繼、雍州州牧呂涉、柳州州牧趙吉、宜州州牧範永昌、欽州州牧劉篤、鬱州州牧何斌、桂州州牧賈鵬、橫州州牧李昊、雷州州牧林承。

這十七位州牧,只有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這三位,是親自帶領軍隊前來京城,與其他各路平叛軍匯合的,另外十四位州牧都只是派遣了麾下的大將,領兵來了京城。

而黔州州牧劉崇、邳州州牧劉垣和欽州州牧劉篤,這次能親自帶兵準備去東南幾州平叛,很可能跟他們都是大晉的宗室子弟有關,畢竟他們都是姓劉的,如果逆賊張明奇要是把大晉朝廷給推翻了,他們這些宗室子弟,絕對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十七位州牧的軍隊裡面,目前只有橫州州牧李昊和雷州州牧林承,所派遣的軍隊,還沒有抵達蒼龍城外。

除了十七位州牧之外,還有十七位太守,這次也派遣了軍隊來到了京城,包括黔州臨澤郡太守曹霖、黔州隴北郡太守鮑威、邳州巖昌郡太守李可玄、邳州濟安郡太守蕭建德、秦州山綏郡太守王世達、秦州武麗郡太守李博、襄州雄易郡太守沈子通、襄州河東郡太守高軌、梅州宣安郡太守張舉、皖州葛山郡太守趙策、達州富壽郡太守謝洪德、涪州慶華郡太守蔣堅、渝州甘蒙郡太守羅佑鵬、雍州東來郡太守薛燦、柳州合陽郡太守孔岱、宜州常春郡太守張匡、欽州當陽郡太守袁歆。

這十七位太守,只有欽州當陽郡太守袁歆沒有來京城,其餘十六位太守這次都是親自帶兵,不過秦州山綏郡太守王世達、秦州武麗郡太守李博和宜州常春郡太守張匡的隊伍,目前還在路上。

劉基聽到了皖州葛山郡太守趙策的名字,眼中的寒光頓時一閃而過,當年劉基帶着戍邊的隊伍路過葛山郡之時,因爲周蘭琪和周蘭馨兩姐妹,可是與趙策結下了不小的仇恨,趙策麾下有一個叫秦剛的人,劉基對其更是恨得牙根癢癢。

劉基看了看眼前這片荒地已經建起的六處軍營,對偏將軍陳淵問道:“那麼這裡已經建起的六座大營,都是哪位州牧或者太守的兵馬?”

“回稟劉將軍,這裡駐紮的六路兵馬,分別是秦州州牧齊伯、襄州州牧馮子桓、梅州宣安郡太守張舉、皖州葛山郡太守趙策、達州富壽郡太守謝洪德和涪州慶華郡太守蔣堅的兵馬。”

劉基一聽皖州葛山郡太守趙策的軍隊,也在這片荒地駐紮,頓時露出了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不過很快這一絲笑意就被劉基隱去了。

接着劉基又對陳淵問道:“不知道朝廷這次什麼時候能給我們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軍隊補充糧草?這一路走來,本將軍麾下這二十六萬大軍的糧草,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劉將軍放心,朝廷爲了這次平叛,已經調集了大量的糧草,稍後不久,我們禁軍就會把糧草送到劉將軍的大營之中,應該足夠劉將軍麾下的二十六萬大軍兩個月所用。”

“還是朝廷想的周到,這樣本將軍就放心了。”

“請劉將軍下令大軍安營紮寨,朝廷隨後應該會召劉將軍入朝面聖,商量南下平叛的事情。”

就在破虜軍開始安營紮寨的時候,在這片荒地的另外一座營地內,皖州葛山郡太守趙策一臉鬱悶的對麾下數十名文武官員說道:“沒有想到這裡空出來那麼大的地方,原來是留給劉基的軍隊修建大營!更讓本太守沒有預料到的是,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當初那個小小的戍邊校尉,如今的官職竟然比本太守還大,不但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徵虜將軍,還是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兩府都護,對了,他還掛着玳安郡太守之職,唉——本太守擔心劉基會找我們葛山軍的麻煩!”

說完趙策不經意的撇了偏將軍秦剛一眼,當初就是因爲秦剛指認了刺殺自己父親的真兇,才使得趙策與劉基結下了不小的仇怨,早知道劉基會蹦躂的這麼猛,趙策寧願不知道刺殺自己父親的真兇是誰!

秦剛看到了趙策不經意的一撇,立即朗聲說道:“主公無需擔心,我們葛山軍這次是遵照朝廷的檄文,去東南幾州平叛的,劉基就算與我們葛山軍有一些矛盾,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對付我們葛山軍。”

秦剛並不擔心,趙策會爲了緩和與劉基的矛盾,而把他交出去,現在的吳剛與兩年前的吳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兩年之中,憑藉着苦練,吳剛的武藝可謂是突飛猛進,就算趙策擔任太守之後,從民間招攬了諸多猛將,吳剛的武藝也能排在趙策麾下衆多武將的第二位。

這時偏將軍穆真皺眉說道:“主公,我們必須防備,到了東南幾州之後,徵虜將軍劉基會對我們葛山軍搞一些小動作,甚至讓我們葛山軍充當炮灰。”

穆真原本是趙策父親趙珉成的大將,趙珉成被刺身亡之後,穆真就自然而然的投靠到了趙策麾下。

秦剛馬上說道:“如今我們葛山軍在主公的英明領導下,可算是兵強馬壯,這次跟隨主公一起來到京城的,就有三萬人,其中戰兵兩萬四千人,要是劉基敢搞什麼小動作,大不了我們葛山軍不趟這一灘渾水,直接打道回府。”

葛山郡太守趙策點了點頭說道:“本太守倒不是懼怕劉基,不然這次也不會帶兵來京城,不過大家最近還是要小心一些,更不要與劉基的軍隊,產生什麼衝突,如果到了東南幾州之後,劉基敢讓我們葛山軍去當炮灰,那本太守也不會忍氣吞聲,就像吳將軍所言,大不了一拍兩散,本太守帶着你們返回葛山郡。”

“主公,聽說那個劉基麾下猛將如雲,如果那個劉基敢針對我們葛山軍,我朱炎正好領教一下劉基麾下猛將的斤兩。”說這一番話的人,是趙策手底下的頭號心腹大將朱炎,是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一員猛將,一年前被趙策招募到麾下。

趙策露出了一絲微笑說道:“本太守有朱炎、秦剛這樣的猛將,何懼劉基那個小兒!”

而就在劉基所帶的破虜軍抵達了蒼龍城外之時,在大晉兵部衙門的一間書房內,兵部太尉竇巖沉聲對吏部太尉楊仲和戶部太尉鄭楷說道:“這次朝廷組織了三十六路平叛軍,共討逆賊張明奇,絕對不能出現任何意外,不然最後倒黴的不止是皇帝和太后,我們十三世家也必將會跟着遭殃。”

戶部太尉鄭楷說道:“本太尉已經吩咐下去了,這次各路平叛軍以及東南幾州朝廷軍隊的糧草供應,絕對不能出現以次充好,或者貪墨的事情,這次平叛,在糧草供應這一塊,請竇太尉放心,誰敢在這個時候打糧草的主意,抄家滅門都是輕的,嚴重者當誅九族!”

吏部太尉楊仲跟着說道:“我們吏部這次也絕對會盡力配合,已經給蘇州、杭州、浙州、福州的各級官員下達了命令,讓他們全力配合朝廷軍隊圍剿逆賊張明奇,儘量在當地籌措糧草供應朝廷的各路大軍。”

兵部太尉竇巖點了點頭說道:“這次朝廷聚集的三十六路平叛軍,至少有二十六路都是受我們十三世家控制或者間接控制的,所以本太尉想徵求一下各家的意見,本太尉準備讓車騎將軍竇秉擔任這次三十六路平叛軍的主帥,不知各家是否同意?”

吏部太尉楊仲聳了聳肩說道:“讓竇秉擔任三十六路平叛軍的主帥,想必各家都不會反對,但是關鍵的是那個徵虜將軍劉基,這次劉基可是帶來了二十六萬軍隊,其中戰兵就有二十萬,而且還包括了八萬騎兵,這樣的實力,劉基能甘心把主帥之位讓出來嗎?”

兵部太尉竇巖沉聲說道:“劉基那裡,老夫會想辦法搞定的。”

第三百九十二章 簽訂和平條約第二百一十九章 丁霖的毒計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懸吐血的劉基第三百四十二章 教廷要出手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四分五裂的衣服第九十五章 明媒正娶的承諾第十一章 鄭家商隊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方大陸的聯軍第五十八章 擾敵的戰術第五百二十六章 迫不得已的增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隋唐第一好漢第一百九十五章 讓劉基憋屈的驚喜第三百四十五章 窮兵黷武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利解救第二百零二章 準備建一座城第六百零八章 草原聯軍解散第五百九十三章 劉基的粉絲第一百五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五百七十九章 儲備的兵力變多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超級猛將張紹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編制第四十三章 第二道關卡 上第三百五十章 黑水臺第三百八十七章 數量飆升的傀儡保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國實力的劃分第一百五十五章 孤注一擲的偷襲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一場洪水的奇蹟第五百五十六章 退兵和洗劫第二百五十五章 突然而至的殺戮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擊草原第四百一十七章 屍山血海的秦淮城又來一章請假條第四百二十九章 數量驚人的俘虜第五百六十章 明朝白桿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騎兵八部第一百八十八章 陷陣無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線索和猜測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編上源城守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晉將門第二百八十二章 墨溪大戰之無懼第五百五十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襲之完美開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實力強悍的喇嘛教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名女刺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被氣死的右賢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女送來的驚喜第五百一十三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不血刃得邳州第138章 強敵將至第六百四十章 巨型投石機第七十二章 危機的滄源城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系統出品的第一位文臣第五百二十章 怪招再建功第二百七十八章 墨溪大戰之亂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會盟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破虜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六大軍團第二十章 雙胞胎姐妹留下了第二百一十章 張楚韜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擊而潰的烏恆營地第六百章 心肝疼的方丈們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獨的成陰縣第三百零八章 不惜代價的擴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三國聯軍認慫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漫天要價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奪大宛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亡族威脅下的遷移第四百九十章 強悍的虎賁軍第五百四十章 東蠻入侵第五百四十章 東蠻入侵第五百四十九章 忙不過來了第三百章 拖延時間第四十一章 五騎破千軍 下第六百六十章 收編禁軍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滅族行動第三百一十章 國王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赤兔馬的助攻第四百零八章 泄露消息的人第四十五章 攻佔威虎寨第六百二十九章 準備迎接劉基入朝第七十一章 條件達成第六百二十二章 魯國增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東蠻軍團第五百九十六章 魯國又蹦出來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個條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竹槓敲的叮噹響第四百二十一章 紅巾軍的援兵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風捲殘雲第六百二十七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百五十八章 騎兵對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皇宮內的密道第二十七章 抵達祁縣第一百五十章 溪山口的木牆第一百七十九章 會盟 下第九十一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二百零六章 石茂的白日夢
第三百九十二章 簽訂和平條約第二百一十九章 丁霖的毒計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懸吐血的劉基第三百四十二章 教廷要出手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四分五裂的衣服第九十五章 明媒正娶的承諾第十一章 鄭家商隊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方大陸的聯軍第五十八章 擾敵的戰術第五百二十六章 迫不得已的增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隋唐第一好漢第一百九十五章 讓劉基憋屈的驚喜第三百四十五章 窮兵黷武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利解救第二百零二章 準備建一座城第六百零八章 草原聯軍解散第五百九十三章 劉基的粉絲第一百五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五百七十九章 儲備的兵力變多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超級猛將張紹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編制第四十三章 第二道關卡 上第三百五十章 黑水臺第三百八十七章 數量飆升的傀儡保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國實力的劃分第一百五十五章 孤注一擲的偷襲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一場洪水的奇蹟第五百五十六章 退兵和洗劫第二百五十五章 突然而至的殺戮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擊草原第四百一十七章 屍山血海的秦淮城又來一章請假條第四百二十九章 數量驚人的俘虜第五百六十章 明朝白桿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騎兵八部第一百八十八章 陷陣無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線索和猜測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編上源城守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晉將門第二百八十二章 墨溪大戰之無懼第五百五十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襲之完美開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實力強悍的喇嘛教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名女刺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被氣死的右賢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女送來的驚喜第五百一十三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不血刃得邳州第138章 強敵將至第六百四十章 巨型投石機第七十二章 危機的滄源城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系統出品的第一位文臣第五百二十章 怪招再建功第二百七十八章 墨溪大戰之亂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會盟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破虜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六大軍團第二十章 雙胞胎姐妹留下了第二百一十章 張楚韜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擊而潰的烏恆營地第六百章 心肝疼的方丈們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獨的成陰縣第三百零八章 不惜代價的擴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三國聯軍認慫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漫天要價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奪大宛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亡族威脅下的遷移第四百九十章 強悍的虎賁軍第五百四十章 東蠻入侵第五百四十章 東蠻入侵第五百四十九章 忙不過來了第三百章 拖延時間第四十一章 五騎破千軍 下第六百六十章 收編禁軍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滅族行動第三百一十章 國王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赤兔馬的助攻第四百零八章 泄露消息的人第四十五章 攻佔威虎寨第六百二十九章 準備迎接劉基入朝第七十一章 條件達成第六百二十二章 魯國增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東蠻軍團第五百九十六章 魯國又蹦出來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個條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竹槓敲的叮噹響第四百二十一章 紅巾軍的援兵第七十六章 援軍到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風捲殘雲第六百二十七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百五十八章 騎兵對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皇宮內的密道第二十七章 抵達祁縣第一百五十章 溪山口的木牆第一百七十九章 會盟 下第九十一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二百零六章 石茂的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