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被撕裂的輿論
隨着張潮在博客和報紙兩個平臺同時發表了頗有針對意味的小說和文章,所有跟進的媒體都像聞到了血腥味的獵犬,開始衝向每一個可能提供新聞價值的採訪對象。
《東南晨報》再次找到了那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富有正義感的長福三中高三學生,根據他的爆料,繼續對張潮展開攻勢,單方面宣佈張潮就是當地教育部門的政績工程。
《南華週報》則採訪到了一位第六屆“新理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得主,那位在頒獎典禮上聽說無法保送以後失聲痛哭的女孩,她認爲張潮的文章毀滅了許多人的文學夢想,也改變了她自己的人生道路。
《揚子江晚報》則由發表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主要針對張潮新發表的《少年如你》展開批評,認爲這樣的小說過度渲染了教育的陰暗面,不僅譁衆取衆,而且其中的暴力描寫,會帶壞青少年。
……
而站在張潮這邊的媒體也有很多,例如《中華讀書報》,特邀著名文學評論家王斌斌,寫了一篇關於《少年如你》的文章。這篇文章盛讚了《少年如你》一反青春校園文學的舊套路,具有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是真正嚴肅的文學創作。
《新燕京報》也出手了,李烈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多字,全面回顧了自己採訪張潮的全過程,指出隱瞞分數並非張潮要求,張潮在採訪中的坦誠是自己激賞的。至於爲什麼成稿中不寫明,一是確實學校方面有顧慮,另外自己也覺得會模糊採訪的焦點。
最重量級的則是《光銘日報》,在其文藝板塊上,全文刊載了張潮那篇《“八零後”作家症候羣——早戀、自戀、自殘的早產兒》,並且加上了“編者按”,認爲這篇“八零後”剖析“八零後”的文章,是近年來對這一特殊的作家羣體,最有深度和力度的一篇。
在《光銘日報》全文轉載後第二天,《南國都市報》再次全文刊發了張潮最新一篇評論文章,標題是《被“媚少”媒體塑造的“八零後”作家羣》。文章指出,從“八零後”作家這個標籤貼在這羣年輕的寫作者身上後,他們就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被媒體所塑造着。
他們誕生於媒體對他們的炒作,傳播學意義更大過文學意義。媒體既給他們造神,也給他們造人——造敵人。當韓涵和郭小四以“八零後雙子星”佔據了大部分的聚光燈後,媒體又製造出“八零後實力派五虎將”這一個概念與之對抗,這個羣體包括李傻傻、胡堅、張佳瑋、蔣峰等人。
此外還有春樹、蔣方舟、張悅然、趙晴……媒體手中有着長長的後補名單。
文章寫道:“如果‘媚俗’是一個貶義詞,那麼‘媚少’肯定不能用來夸人。但不幸的是,幾乎沒有一個‘八零後’作家意識到,他們被‘媚少’的媒體裹挾得太深、走得太遠,幾乎喪失了作爲‘作家’的文學自覺。……”
而“博客中華”上,張潮則放出了《少年如你》5000字左右的新章節,並且預告會隔天更新一章。
自此,關於張潮的輿論,被徹底撕裂成了對立的雙方。
一方是和張潮有着密切合作的“南國報業”與“光銘報業”,勝在凝聚力強。
另一方則是以《東南晨報》爲首的“散兵遊勇”,全國大概有十五六家,勝在覆蓋面大。
其餘媒體則多是牆頭草,撿這兩方的邊角料做文章,立場飄忽不定。
緊接着,他的第三篇評論文章《被仰望的和被遺忘的——“八零後”作家的精神死角》同樣被刊發了,但這次不是在《南國都市報》上,而是在《南國週末》。
《南國週末》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張潮的文章一經刊發,立刻把這場論戰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而參與這場論戰的媒體,不僅在過年這個銷售相對疲軟的時期,收穫了巨大的流量,編輯部被各種讀者來信“爆倉”的盛況再次出現。
這種盛況,在80-90年代的文學刊物鼎盛期經常出現,而90年代中後期就已經很少見了。
《南國週末》特地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張潮,編輯部已經把收到的寄給他的讀者信,用郵政包裹寄到了他的學校。
忙得不可開交的張潮,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現在這種局面,其實還真是他想要的,只是來的早了點。
他深知,一個公衆人物,在輿論上是不能只有好評,沒有差評的。單一導向的評價,要麼會因爲缺乏爭議點,迅速被公衆遺忘;要麼會因爲一些小問題,被公衆反噬。
何況他自己本身是顆有縫的雞蛋,一模分數又不是什麼秘密,只要有心就能查到。這種情況下,當然要提前做好預案——所以當時李烈的問題雖然突然,他卻並非全無準備。
而這次選擇針對整個“八零後”作家羣而不是韓涵個人開噴,也是他精心設計過的。針對韓涵,就成了私人恩怨,噴得再猛烈,效果也有限。
針對“八零後”作家羣,不僅是因爲自己這個“八零後”的身份夠有噱頭,而且讓自己與其他年輕作家相比更有區分度。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有足夠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爲支撐。張潮原本計劃是等《少年如你》基本完成以後,再來掀起論戰。
但那位“神秘同學”的意外入局,讓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一方面過年這段時間,確實沒有什麼新聞熱點可以和他搶熱度。另一方面,韓涵與這位“神秘同學”產生的迭加效應,效果好的驚人,竟然能讓除了幾份政治性大報以外的大部分紙媒,都下場參與。
6◇9◇書◇吧
換一個時間段,恐怕做不到。
唯一的痛苦,就是碼字從隨心所欲,變成了硬性作業。又是小說,又是評論,張潮過了一個絕對難忘的春節。
但就在高三開學前,張潮還接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叫陸金波的出版商通過東方興,把電話打到了張潮家裡。他想要出版《少年如你》。即使現在這本書沒寫完,他也可以提前和張潮簽訂出版合同,甚至支付部分版稅。
這個出版商只要瞭解過新世紀中國青春文學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陸金波是他的本名,但他還有一個更加有名的網絡ID,叫做:
李尋歡。
中國第一代網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