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要找李二聊的是改良科舉的事,可還沒開口,李二就給他分配了一個任務,那就是接下來東北移民的事,必須有一位身份足夠強硬之人震懾各地,務必督促辦好移民大計。
所以李二決定,恢復李承乾太子的身份,這是讓李承乾始料未及的,怎麼跟以前商議的不一樣呢?不是說公平競爭,誰做的好就給誰嗎?
當着老六李愔的面,李二沒有絲毫避諱,解釋說道:“拿下你的位子考驗不假,朕希望你們兄弟幾人能有公平機會競爭也是真的。
可是你也看到了,老三李恪、老四李泰,都因爲禍事被牽連了,老五貶爲了庶民,老六……老六你自己說。”
李二對李愔命令道,李愔恭敬的給父兄行禮:“父皇,大哥,李愔自幼頑劣,幸得名師指點才略微開竅,但自知才德不足,這輩子能做好修路一件事已經是極限了。
這皇位重任,我既無心,也無力承擔,請父皇和大哥明鑑。”
李二欣慰的過去拍了拍李愔的肩膀說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修通蜀道少說也得二十年光景的不眠不休,這不比治理一個國家容易,小六,苦了你了。”
李愔挺起胸膛朗聲道:“蜀中百姓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幾百上千年,能用孩兒的二十年換回後世千秋萬代,兒認爲值得!”
“好!不愧是我的兒子,有種!爲父等着看我兒青史留名的風光。”李二大聲鼓勵道。
回過頭來,又對李承乾說道:“你看到了吧,各人選各路,每個人生來的責任是不同的,小六往後你的弟弟們都太小了,難當大任,你這個當大哥的該替他們承擔起責任。”
李承乾謙讓道:“可是父皇,這樣還是對各位兄弟不公平,這個位子不能因爲我先出生,就該是我,他們一樣有機會,我跟六弟一樣,只要讓我能給大唐做事即可,不貪慕權勢。”
李二板着臉訓斥道:“糊塗!
這不是你各人想怎樣就怎樣的,不明真意之人只看到了這個位子的權勢爭奪,真正懂得天下二字之人,看到的只有責任跟重擔。
你不想爭權奪利,難道你就想逃避這個屬於我們李氏皇族的責任嗎?”
“兒臣不敢!”李承乾跪下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這麼定了,你是當大哥的,這幾年的成就無人不服,儲君之位給了你,也省得一羣小子再惦記生事。
老六你做個見證,你們這些長大的皇子無人不服,往後那些小傢伙們起來要爭,那就是他們不懂事了,該收拾就收拾,你大哥不方便出手的,你記得幫襯一下。”
“這……是,孩兒謹遵父皇之命!”李愔接令道。
李承乾察覺到不對,提出疑問道:“父皇,爲什麼這麼突然,是不是您發現了什麼事情?您正直春秋鼎盛,有的是時間看着我那一羣弟弟成長起來,爲何……”
他第六感就是覺得父親查出了什麼東西,要不然平時都是傲視天下,怎麼會這麼仔細交代後路?
“呵呵,人生無常,爲父做了十五年皇帝了,不說身體原因,只說這天命,歷史上能做皇帝超過十五年的,也是不多呀,所以不得不趁早做些安排。”李二感慨道。
“父皇千萬不要這麼想,您……”李承乾跟李愔都跪着懇請,李二揮手攔下了,這麼一岔開,李承乾也忘記追問了,至於李愔,他只感覺氣氛悲傷,並無多心。
“好了,都起來吧,你們來找我是有事情吧,誰先說?”李二拉起兩個兒子問道。
李承乾說起了長樂坊遇到的難題,李二沉吟片刻說道:“這件事朕早有打算,但現在事情太多還不是時候,等你把移民的事情辦妥之後,國內安穩,就可以大動一場了。
行了,沒別的事情,你就去搬回東宮吧,明日朝會就宣佈立你爲太子。”
得,李承乾都覺得無語,剛剛倒騰搬家到刑部侍郎官邸,現在倒好,一天沒住,馬上搬家到東宮?住處太多也是麻煩。
留下了李愔,他是來找李二幫忙,要一個能人修路的。
李二思考片刻分析道:“倘若是朝廷工部牽頭,雖然不缺人,但工程進度必然會拖延,畢竟工部不止修路這一個任務,加上人吃馬嚼各種財政的開支,還要考慮用人,很麻煩。
你姐夫怎麼跟你說的?他手下沒人?”
李愔說道:“姐夫的商會也是用人之際,分不出人來。
他說父皇你手下人才濟濟,所以……”
李二笑罵道:“他是故意推脫,什麼人才濟濟,用得好了叫人才濟濟,用得不好就是一盤散沙,跟他那商會令行禁止比不了。
行,他不出人可以,但怎麼說你也是他弟子,讓他出錢,如果是朝廷開支的話,國庫財政還不算殷實,而且會跟你分功勞……”
“父皇,只要路能修通,孩兒不要功勞,功勞是父皇跟朝廷的。”
“你小子,朕還不用自己兒子來拍馬屁,而且你是我的兒子,你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自然就是你老子我的功勞。”李二得意說道。
“姐夫說了,他可以給我出人出錢,但他沒空給我做這個北線總工,應該是父皇您給一個能統籌全局的大才就行了吧。”李愔建議道。
李二白了兒子一眼,“你說的輕巧,這樣的大才我手下能有幾個?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有誰願意未來二十年耗在深山修路的?”
李愔尷尬的看着老爹,沒有說話,他知道一定會有人選。
“有一個人,他是大儒虞世南的弟子,名叫褚遂良,德才兼備而且有一定的營建造詣……”
不等李二介紹完,李愔立馬喊道:“行,就是他了!”
李二錯愕道:“你小子,不會就是衝他來的吧?”
李愔狡黠笑道:“來之前孩兒也仔細研究了下朝廷裡面風評不錯的官員,心裡確實有幾個人選,這褚遂良我都不敢想,本以爲太寶貴父皇您不捨得呢……”
“好哇,你算好了來挖朕的牆角嗎?”李二忍不住踢了李愔一腳,不過他的眼神裡全是讚賞,這個兒子總算知道動腦子了,有備而來比冒冒失失什麼都靠老子的強。
李愔連忙逃跑,“多謝父皇恩賜,就這麼說定了啊,孩兒這就去找他。”
一溜煙直接跑出了皇宮,李二看着兒子的背影,眼神裡全是欣慰,心裡盤算着一個個兒子的未來,最後自語了一句,“都快點長大吧,暴風雨快來了。”
半個月後,東北扶余城收到了朝廷的詔令,糧食吃緊,准許東北地區百姓移民中原。
第二天的時候,扶余城杜家商會的糧鋪對外宣佈糧食吃緊,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第五天,糧鋪直接關門了。
這下不得了,買不到糧食的話,大家怎麼活下去?幾乎就是同一天,扶余城被百姓圍住了。
守將命令大開城門,自己一身布衣領着扶余城上下官員一起走出了城門。
後面跟着的是杜家商會的人員,在二虎的帶領下推出了一個個板車。
“你這狗官,不是告訴我們說會等到大唐朝廷的救濟嗎?現在你怎麼說?”第一個衝上來的竟然是當初帶人搶糧的小夥子阿蠻。
二虎上前勸開了要糾纏守將的百姓,有些難過的說道:“各位,朝廷的確沒有糧食運來,所以我們這裡的糧食吃緊,恐怕往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騙子,你們都是騙子!”不少百姓痛罵着。
守將從懷裡取出了一道聖旨,高高舉起,所有人看着守將莊嚴的模樣,都停下了鬧騰,等他說話。
“父老鄉親們,不是朝廷不救大家,朝廷救人的旨意已經下達。”
“都安靜,說不定有糧食來呢,咱們聽他怎麼說……”很多人在維持着秩序。
守將把聖旨唸了一遍,可這些百姓裡面識字的不多,聖旨用詞略微文雅他們就聽不懂了,多數人是迷茫的,少數一知半解的也皺着眉頭。
二虎站出來解釋說道:“聖旨說了一件事,大唐糧食吃緊,雖然可以養活我們這些人,但如果是長途運糧過來,路上損耗過甚,糧食就不足了。”
“這怕什麼?中原人手不足,我們去給運糧……”有漢子大喊着。
二虎真想捂住眼睛,守將提醒道:“你過去運糧,跟那邊派人運糧一樣的,路上都是人吃馬嚼耗費巨大,總不能你一路不吃不喝吧?”
“我們扛餓,再不濟我們一人趕只羊過去當口糧……”話沒說完就被身邊的老者一棍子打在頭上,蠢貨,這不就相當於你把做種的羊當口糧換了糧食?與其這樣還要什麼糧食救濟?
“將軍,到底朝廷有什麼好對策沒有?總不能看着我們這些人餓死吧?記得你曾經說過,現在咱們都是大唐百姓,要一視同仁的!”
守將揮手按下了百姓,“諸位安靜,朝廷的對策就是,各位舉家遷往中原,沿途州道供給吃喝保命,到了中原產糧腹地,自然就轉危爲安了。
這樣一來,就省去了運糧這筆消耗,大家都能活下來了。”
什麼???要我們大家離開故鄉全都去中原?這怎麼行?我們世代都在草原……
是啊,我們家裡還養着三隻種羊呢……
七嘴八舌的,人羣立馬沸騰起來。
意料之中,守將跟二虎對視一眼,兩人都這麼站着不動,就看着對面的百姓熱議。
許久之後,可能是喊累了,也可能是想要別的辦法,漸漸的人羣裡面的聲音弱了下來,所有人都看着守將。
守將沉聲道:“我知道各位都不捨故土,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留下是餓死,到時候人都不在了,故土有何意義?
逃荒去中原還能活命,活下去,終有一日還能回到故土,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守將的一句話,直接讓現場安靜了下來,剛開始只是前排的人聽到變得沉默,後來消息一重重傳到後排,所有人都沉默了,死一樣的安靜。
在生死跟故土之間做一個選擇,也許很多人說這很好選呀,孰輕孰重不是一眼就能看清了嗎?
說這話的一定是旁觀者!
真正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就算是個冷靜的人,也要經過思考取捨的。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有人忍不住大吼了一聲:“能活命誰願意餓死?我們就一家三口,逃荒就逃荒!反正之前也是趕着羊羣到處跑。”
嘩的一下,場中再次沸騰起來,好像一碗水潑入了滾燙的油鍋一樣,一瞬間擊破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
這個時候不分老少,都有動心思逃難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心有牽掛,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不想全家餓死。
這個情景,跟當初議政殿裡羣臣分析預料的幾乎一樣,只要心有牽掛,必然會求生戰勝赴死。
另一方面胡人沒有太重安土重遷情結也是一個因素,不像中原人,祖輩都住在這裡,墳墓祭祀什麼的,胡人不一樣,他們對故去之人安葬方式不同,加上逐草而居,確實是習慣了。
有人朝着守將問道:“我們都是胡人,逃難去了中原,不會被歧視吧?萬一他們都把持着糧食不給呢?你能保證我們不被餓死在異鄉嗎?”
這個問題帶來了人羣的第三次安靜,守將朝着二虎示意了一下,二虎一揮手,身旁的手下一個個掀開了那些板車。
嚯……
一片驚呼聲在人羣中響起,所有人眼睛都直了,那竟然是一車車錢?這麼多錢?這是要做什麼?
二虎走到中間按下騷動的人羣,朗聲道:“這些錢都是發給大家的盤纏。”
什麼???全都是給我們發的?真的嗎?
所有人再次驚呼,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醒醒吧,咱們這麼多人,別看錢多,可平分到每人手上,那就不是太多了。”有機靈的點破道。
二虎接着說道:“大家雖然是逃荒,但不是去乞討要飯,朝廷出資給各位發盤纏,沿途吃喝不漲價,各位就用發給每人的盤纏一路行到中原。
不用怕沒吃喝,那些有糧食的人,巴不得拿吃不完的糧食出來賺大家的錢。”